昭陽似不曾認識屈原一般,將他重新上下打量一番,才嘆道:「屈子既有此忠心,老夫佩服。你去吧,朝中自有我在,縱不能進一步推行變法,卻也不會讓變法倒退。」
屈原拱手,一揖到底道:「多謝令尹。」
第十一章 高唐台
兩月後,屈原奉楚王槐之命,出使北方五國。
而屈原走後數日,羋月正式遷宮進入高唐台。
長長的宮巷依舊。
傅姆女葵拉著羋月,跟在永巷令的身後,走在宮巷之中,她的身後跟著幾個侍女,帶著羋月素日用的貼身衣物。
此時的永巷令已經換了個人,正是鄭袖夫人的心腹,叫做棘宦。他眯著眼睛顯得沒精打彩,邊走邊嗅著手裏的香囊提神,一邊叨叨地說道:「也是你們運氣好,威後她老人家近年來脾氣可越發慈善了,宮裏頭的事情也不大管……」
女葵陪笑道:「那現在是誰在管呢?」
棘宦道:「誰管啊?從前是南後在管,打去年開始南後病了以後,現在是鄭袖夫人幫著管……」
女葵眼睛一亮道:「想大令也是鄭夫人所信之人了……」
棘宦似笑非似地看了女葵一眼道:「傅姆當真聰明。」
兩人眼神交匯處,已經是彼此明白。
走到一處拐彎處,那棘宦轉身向右拐去,女葵詫異地道:「咦,這好象不是去漸台的路。」
棘宦嗔道:「女葵你老糊塗啦,威後現在是母後,早就搬出漸台,如今是住在豫章台。」
羋月眼睛閃亮,觀察傾聽著周圍的一切,她也敏感地聽出了棘宦口中的意思,心中暗忖,想來楚威後遷入豫章台以後,未必得意。
且行且說,直到豫章台就在眼前,棘宦這才住了嘴,指著麵前的建築道:「豫章台到了。」
順著兩邊的迴廊拾階進入豫章台,羋月低頭暗中觀察著。
豫章台雖比漸台看上去似更華貴一些,卻有一股揮不去的暮氣。婢僕往來,雖然仍似在漸台一般趾高氣揚,卻也多了一份寂寥。如今威後已經是母後了,連個相爭的人也沒有了,但宮中事務,已經移交給了新王的後妃。這種尊貴中,未免蕭肅。
羋月跪坐在迴廊中等了半晌,這才見威後的女禦玳瑁出來,喚了她進去。
但見威後端坐在上方,手中拿著一片甲骨卜算著,神情有些心不在焉。玳瑁上前低聲喚了一聲,她才迴地神來,瞟了羋月一眼,道:「這是九公主麽,近前來。」
羋月暗中捏了捏拳頭,走到跟前跪下行禮道:「兒臣參見母後。」
威後仍捏著甲骨看著,漫不經心地道:「站起來吧。」
羋月站了起來,威後看了她一眼,道:「倒是長高了些。」又看到她臉上,羋月竭力露出笑容來,威後瞟了她一眼,發現她比過去長高了許多,道:「人也伶俐些了,倒不是當初那般倔頭倔腦的。」
羋月沒有迴答。
女葵倒有些焦急,生怕她惹怒了楚威後,連忙上前陪笑道:「公主如今也大了,自然懂事了。」
楚威後眉頭一皺,不悅道:「我自與公主說話,你是何人,膽敢插話?」
女葵一驚,連忙跪下道:「奴婢是公主傅姆,公主尚小,還請威後……」
楚威後截斷了她的話,冷冷地道:「公主尚小,你不小了。既為公主傅姆,如何這般不懂規矩。永巷令——」
永巷令連忙上前,陪笑道:「老奴在。」
楚威後淡淡地道:「將這無禮的奴婢拉下去,杖二十。」
便有兩名內侍衝進來抓起女葵拖下去。
羋月怔在當場,她曾經預想過楚威後會在見麵時刁難她,甚至欺辱她,但卻沒有想到,這種她想像中的為難,不是落在她的身上,而是落在女葵的身上。
但聽得女葵被拉下去以後,便在庭院裏當場杖責,那一杖杖擊落的聲音,和女葵的慘叫聲,更是令羋月憤怒不已。
羋月猛然抬頭,卻見楚威後饒有興趣的眼神,她瞬間明白了一切。楚威後要為難她,卻不願意落人口實,她隻以教訓女葵的方式來激怒她,敲打她。若是她因此失態,那就是她對母後無禮,正可讓楚威後名正言順地處置於她。
羋月強抑憤怒轉向楚威後恭敬地伏身道:「母後,傅姆自幼照料於我,一向循規蹈矩,這麽多年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念在她年紀大了,受不起這二十杖。母後素來仁慈,請您饒過她這一迴吧!」
楚威後沒趣地扔下龜甲,道:「你既為公主,她代你們受杖是本份,你們居然為了她自請責罰,才是失了體統。這也難怪,皆因為你們身邊奴僕太少了,玳瑁,讓永巷令給公子配兩個傅姆四個內侍四個豎童,給公主配兩個傅姆八個宮人。從今往後,公子戎和太子橫一起在泮宮跟屈子學習,公主月和其他公主們一起,跟隨女師學習。」
玳瑁恭敬地道:「是!」轉向羋月道:「公主,還不快快向威後謝恩?」
羋月咬了咬下唇,強抑怒火道:「謝……母後恩典。」
楚威後無聊地揮揮手道:「去吧,我也乏了。
院內的杖擊聲仍然殘酷地繼續著。
羋月走出內殿,站在廊下,看著庭院。
但見滿庭秋菊開得極鮮艷,四個內侍兩人按著女葵,兩人執杖一下下地打著。
</br>
屈原拱手,一揖到底道:「多謝令尹。」
第十一章 高唐台
兩月後,屈原奉楚王槐之命,出使北方五國。
而屈原走後數日,羋月正式遷宮進入高唐台。
長長的宮巷依舊。
傅姆女葵拉著羋月,跟在永巷令的身後,走在宮巷之中,她的身後跟著幾個侍女,帶著羋月素日用的貼身衣物。
此時的永巷令已經換了個人,正是鄭袖夫人的心腹,叫做棘宦。他眯著眼睛顯得沒精打彩,邊走邊嗅著手裏的香囊提神,一邊叨叨地說道:「也是你們運氣好,威後她老人家近年來脾氣可越發慈善了,宮裏頭的事情也不大管……」
女葵陪笑道:「那現在是誰在管呢?」
棘宦道:「誰管啊?從前是南後在管,打去年開始南後病了以後,現在是鄭袖夫人幫著管……」
女葵眼睛一亮道:「想大令也是鄭夫人所信之人了……」
棘宦似笑非似地看了女葵一眼道:「傅姆當真聰明。」
兩人眼神交匯處,已經是彼此明白。
走到一處拐彎處,那棘宦轉身向右拐去,女葵詫異地道:「咦,這好象不是去漸台的路。」
棘宦嗔道:「女葵你老糊塗啦,威後現在是母後,早就搬出漸台,如今是住在豫章台。」
羋月眼睛閃亮,觀察傾聽著周圍的一切,她也敏感地聽出了棘宦口中的意思,心中暗忖,想來楚威後遷入豫章台以後,未必得意。
且行且說,直到豫章台就在眼前,棘宦這才住了嘴,指著麵前的建築道:「豫章台到了。」
順著兩邊的迴廊拾階進入豫章台,羋月低頭暗中觀察著。
豫章台雖比漸台看上去似更華貴一些,卻有一股揮不去的暮氣。婢僕往來,雖然仍似在漸台一般趾高氣揚,卻也多了一份寂寥。如今威後已經是母後了,連個相爭的人也沒有了,但宮中事務,已經移交給了新王的後妃。這種尊貴中,未免蕭肅。
羋月跪坐在迴廊中等了半晌,這才見威後的女禦玳瑁出來,喚了她進去。
但見威後端坐在上方,手中拿著一片甲骨卜算著,神情有些心不在焉。玳瑁上前低聲喚了一聲,她才迴地神來,瞟了羋月一眼,道:「這是九公主麽,近前來。」
羋月暗中捏了捏拳頭,走到跟前跪下行禮道:「兒臣參見母後。」
威後仍捏著甲骨看著,漫不經心地道:「站起來吧。」
羋月站了起來,威後看了她一眼,道:「倒是長高了些。」又看到她臉上,羋月竭力露出笑容來,威後瞟了她一眼,發現她比過去長高了許多,道:「人也伶俐些了,倒不是當初那般倔頭倔腦的。」
羋月沒有迴答。
女葵倒有些焦急,生怕她惹怒了楚威後,連忙上前陪笑道:「公主如今也大了,自然懂事了。」
楚威後眉頭一皺,不悅道:「我自與公主說話,你是何人,膽敢插話?」
女葵一驚,連忙跪下道:「奴婢是公主傅姆,公主尚小,還請威後……」
楚威後截斷了她的話,冷冷地道:「公主尚小,你不小了。既為公主傅姆,如何這般不懂規矩。永巷令——」
永巷令連忙上前,陪笑道:「老奴在。」
楚威後淡淡地道:「將這無禮的奴婢拉下去,杖二十。」
便有兩名內侍衝進來抓起女葵拖下去。
羋月怔在當場,她曾經預想過楚威後會在見麵時刁難她,甚至欺辱她,但卻沒有想到,這種她想像中的為難,不是落在她的身上,而是落在女葵的身上。
但聽得女葵被拉下去以後,便在庭院裏當場杖責,那一杖杖擊落的聲音,和女葵的慘叫聲,更是令羋月憤怒不已。
羋月猛然抬頭,卻見楚威後饒有興趣的眼神,她瞬間明白了一切。楚威後要為難她,卻不願意落人口實,她隻以教訓女葵的方式來激怒她,敲打她。若是她因此失態,那就是她對母後無禮,正可讓楚威後名正言順地處置於她。
羋月強抑憤怒轉向楚威後恭敬地伏身道:「母後,傅姆自幼照料於我,一向循規蹈矩,這麽多年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念在她年紀大了,受不起這二十杖。母後素來仁慈,請您饒過她這一迴吧!」
楚威後沒趣地扔下龜甲,道:「你既為公主,她代你們受杖是本份,你們居然為了她自請責罰,才是失了體統。這也難怪,皆因為你們身邊奴僕太少了,玳瑁,讓永巷令給公子配兩個傅姆四個內侍四個豎童,給公主配兩個傅姆八個宮人。從今往後,公子戎和太子橫一起在泮宮跟屈子學習,公主月和其他公主們一起,跟隨女師學習。」
玳瑁恭敬地道:「是!」轉向羋月道:「公主,還不快快向威後謝恩?」
羋月咬了咬下唇,強抑怒火道:「謝……母後恩典。」
楚威後無聊地揮揮手道:「去吧,我也乏了。
院內的杖擊聲仍然殘酷地繼續著。
羋月走出內殿,站在廊下,看著庭院。
但見滿庭秋菊開得極鮮艷,四個內侍兩人按著女葵,兩人執杖一下下地打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