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嘆了一口氣,卻不知道如何說才好。對於羋月這個女弟子,他有點無從著手開始說的感覺。他看得出她對於學習的天份和努力,但她畢竟還隻是個孩子,有些事情想得太過樂觀,卻不知世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種天份太高、心氣太強的聰明人,古往今來均不少見。若是自幼太過聰明,把一切想得太過容易,心思用得太過,遇事不能如意,反而越容易受到打擊。所謂慧極必傷,便是如此。
唯其如此,這樣的孩子中,反而不能直白地告訴她什麽,因為她的聰明自負往往會讓她在一次受教以後假裝愉快接受,實則在此以後把你的意見視為耳邊風。
他看著黃歇,也許隻有孩子對孩子,才能夠打破她心中的障礙。
想到這裏,他道:「她既是你的師妹,你以後對她有什麽看法想法,便直說出來好了。學問之道,不止在學,也在問。問世人,問世情,既學且問,方能夠增進見識。最終所學所學,也不過是為了體驗世情,為世所用。」
黃歇想了想,卻將今日的疑問提了出來道:「夫子,九公主這般,把自己當成公子一樣看待,將來可怎麽辦才好?」
屈原也長嘆一聲。
一室內外俱靜。
黃歇固然是眼巴巴地看著屈原,連室外的羋月也迸住聲氣,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答案來。
好半晌,屈原才道:「記得當日先王讓我收她為徒,不過是信了那……」他看了黃歇一眼,還是將「天命」之語咽下,道:「先王確是見她聰穎,不忍她才慧掩沒,可是我並沒有答應先王。原因是為什麽,我曾經對她說過。」
黃歇不解地道:「夫子,那您現在改變想法了?您再收她為徒,難道她就能夠成為鷹了嗎?」
屈原搖了搖頭道:「不能。」
室外的羋月一顫。
黃歇也不禁為羋月抱屈道:「那您為什麽還要收她為徒?」
屈原緩緩地道:「我曾說過,智者憂而能者勞,若公主能夠一世無憂,何須學這些東西。若公主不能一世無憂,那麽多學一點,多知道一點,也可以為自己多一重應變之能。隻可惜,她理解錯了。」
「錯了,怎麽錯了?」黃歇問。
羋月將耳朵緊緊地貼在了門了,她的心跳得厲害。
屈原嘆息道:「多年以來,她看到能庇佑一切的人隻是先王,所以遇上事情,她也隻會以從先王為楷模去思考事情。她想成為先王那樣的人,以為可以學得先王那樣的才識就行。她這些時日以來的異常努力,我何曾看不到。可是我不能說,不好說,有時候人在痛苦之中,若能夠尋到一個方向去努力,亦是一件好事。」
黃歇失聲道:「那她現在努力所學的這一切,豈非無用了?夫子,那你如何又要教她?」
屈原搖頭道:「不錯,她是女兒身,縱其一生都不能像一位真正的公子那樣,縱橫列國,征伐沙場,可是她又何必現在就知道、就麵對。她如今還小啊,等到她真正長大,心誌堅韌到足可以麵對這一切的時候,再知道又有何妨。世間的道理很多,人人若都要學了,是承載不了的。若是都不學,也沒有什麽損失。可是若是學習能夠讓她有目標,有快樂,讓她有更多的智慧去處理以後的境況,又何曾不好呢?」
忽然聽得門外砰地一聲,屈原一驚,方要轉身出去看,卻見黃歇早已經掀掉巾帕,極靈活地跑了出去。
可便是黃歇,卻也隻能瞧見羋月遠去的一角衣袖,追之不及了。
羋月轉身奮力向外跑去,兩邊的廊柱,花木,都從她的兩邊迅速後退。如同禦風而飛,又如同馭馬而騎,整個人似要將所有的怒火、憤懣、委屈、痛苦都在這不停的奔跑中發泄掉似的。
她不知道要往何處去,不願意迴西南離宮去,亦是不願意迴南薰台,可是除了這兩處以外,她亦無處可去。她腦子裏亂糟糟地,根本無法分析辨別,隻是下意識地避開這兩處,下意識地避開宮闈,下意識地擇無人處跑去。
楚宮本是宮苑為主,有些地方隻以花木草林為隔離,並非處處都是高牆深院。她本就住在偏宮,多跑得幾步穿林過河,不知不覺自一處半開著的小門中跑出了宮去。
她沿著林中小路一直飛奔,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終於跑到再也支撐不住,砰地一聲倒在一個小樹林中。
她閉上眼睛,靜靜地躺著。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一陣香氣飄來,十分誘人。
她折騰這許久跑了這許久,朝食早就耗空了,方才情緒上頭自是想不起來,如今躺了這半晌,激動的心情漸漸平復,腦子竟是一片空白,唯有這香氣縈繞鼻端。
她坐起來,怔了好一會兒,香氣更加誘人了。她不禁沿著這香氣尋去,卻見不遠處有數間草屋,屋前一個灰衣老人,正在烤製一隻山雞。
羋月走到老人麵前,好奇地看著他,見那人相貌清矍,頜下三綹長須隨風飄浮,臉上卻是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但見他雖然在烤製著山雞,卻半閉半睜,也不轉動架子讓烤火更均勻,甚至一邊都有烤糊的焦味傳出,也不見他迴神。
羋月看得火起,自己上前將架子轉動,讓另一邊的烤雞烤得更均勻些。
那灰衣老人見一個小姑娘忽然上前來喧賓奪主,也不詫異,甚至讓出了火堆邊的位置,自己又繼續袖手坐到一邊發呆。
</br>
唯其如此,這樣的孩子中,反而不能直白地告訴她什麽,因為她的聰明自負往往會讓她在一次受教以後假裝愉快接受,實則在此以後把你的意見視為耳邊風。
他看著黃歇,也許隻有孩子對孩子,才能夠打破她心中的障礙。
想到這裏,他道:「她既是你的師妹,你以後對她有什麽看法想法,便直說出來好了。學問之道,不止在學,也在問。問世人,問世情,既學且問,方能夠增進見識。最終所學所學,也不過是為了體驗世情,為世所用。」
黃歇想了想,卻將今日的疑問提了出來道:「夫子,九公主這般,把自己當成公子一樣看待,將來可怎麽辦才好?」
屈原也長嘆一聲。
一室內外俱靜。
黃歇固然是眼巴巴地看著屈原,連室外的羋月也迸住聲氣,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答案來。
好半晌,屈原才道:「記得當日先王讓我收她為徒,不過是信了那……」他看了黃歇一眼,還是將「天命」之語咽下,道:「先王確是見她聰穎,不忍她才慧掩沒,可是我並沒有答應先王。原因是為什麽,我曾經對她說過。」
黃歇不解地道:「夫子,那您現在改變想法了?您再收她為徒,難道她就能夠成為鷹了嗎?」
屈原搖了搖頭道:「不能。」
室外的羋月一顫。
黃歇也不禁為羋月抱屈道:「那您為什麽還要收她為徒?」
屈原緩緩地道:「我曾說過,智者憂而能者勞,若公主能夠一世無憂,何須學這些東西。若公主不能一世無憂,那麽多學一點,多知道一點,也可以為自己多一重應變之能。隻可惜,她理解錯了。」
「錯了,怎麽錯了?」黃歇問。
羋月將耳朵緊緊地貼在了門了,她的心跳得厲害。
屈原嘆息道:「多年以來,她看到能庇佑一切的人隻是先王,所以遇上事情,她也隻會以從先王為楷模去思考事情。她想成為先王那樣的人,以為可以學得先王那樣的才識就行。她這些時日以來的異常努力,我何曾看不到。可是我不能說,不好說,有時候人在痛苦之中,若能夠尋到一個方向去努力,亦是一件好事。」
黃歇失聲道:「那她現在努力所學的這一切,豈非無用了?夫子,那你如何又要教她?」
屈原搖頭道:「不錯,她是女兒身,縱其一生都不能像一位真正的公子那樣,縱橫列國,征伐沙場,可是她又何必現在就知道、就麵對。她如今還小啊,等到她真正長大,心誌堅韌到足可以麵對這一切的時候,再知道又有何妨。世間的道理很多,人人若都要學了,是承載不了的。若是都不學,也沒有什麽損失。可是若是學習能夠讓她有目標,有快樂,讓她有更多的智慧去處理以後的境況,又何曾不好呢?」
忽然聽得門外砰地一聲,屈原一驚,方要轉身出去看,卻見黃歇早已經掀掉巾帕,極靈活地跑了出去。
可便是黃歇,卻也隻能瞧見羋月遠去的一角衣袖,追之不及了。
羋月轉身奮力向外跑去,兩邊的廊柱,花木,都從她的兩邊迅速後退。如同禦風而飛,又如同馭馬而騎,整個人似要將所有的怒火、憤懣、委屈、痛苦都在這不停的奔跑中發泄掉似的。
她不知道要往何處去,不願意迴西南離宮去,亦是不願意迴南薰台,可是除了這兩處以外,她亦無處可去。她腦子裏亂糟糟地,根本無法分析辨別,隻是下意識地避開這兩處,下意識地避開宮闈,下意識地擇無人處跑去。
楚宮本是宮苑為主,有些地方隻以花木草林為隔離,並非處處都是高牆深院。她本就住在偏宮,多跑得幾步穿林過河,不知不覺自一處半開著的小門中跑出了宮去。
她沿著林中小路一直飛奔,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終於跑到再也支撐不住,砰地一聲倒在一個小樹林中。
她閉上眼睛,靜靜地躺著。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一陣香氣飄來,十分誘人。
她折騰這許久跑了這許久,朝食早就耗空了,方才情緒上頭自是想不起來,如今躺了這半晌,激動的心情漸漸平復,腦子竟是一片空白,唯有這香氣縈繞鼻端。
她坐起來,怔了好一會兒,香氣更加誘人了。她不禁沿著這香氣尋去,卻見不遠處有數間草屋,屋前一個灰衣老人,正在烤製一隻山雞。
羋月走到老人麵前,好奇地看著他,見那人相貌清矍,頜下三綹長須隨風飄浮,臉上卻是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但見他雖然在烤製著山雞,卻半閉半睜,也不轉動架子讓烤火更均勻,甚至一邊都有烤糊的焦味傳出,也不見他迴神。
羋月看得火起,自己上前將架子轉動,讓另一邊的烤雞烤得更均勻些。
那灰衣老人見一個小姑娘忽然上前來喧賓奪主,也不詫異,甚至讓出了火堆邊的位置,自己又繼續袖手坐到一邊發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