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見她露出了笑容,更是趨奉道:「聽說有一些老卒,又老又醜,性子粗劣,甚至還有品性不堪者……」
楚威後坐了下來,尾指輕彈了一下裙角,漠然道:「那也是她的命。」
玳瑁會意,輕笑著出去,喚了侍女們端著漱洗之物進來,重新為楚威後梳洗理妝。
向氏就這樣,一去無音。
莒姬因向氏忽然失蹤,十分焦急,無奈她打聽了數日,也隻是打聽到楚威後下令,言道宮多怨女有傷天和,又言一些老軍隨先王征戰,未成家室,故以新王繼位,普天同慶為由,放舊宮女出宮,匹配婚姻,以繁衍人丁,滋養生息。
諸人皆頌新王德政、威後仁慈。
此時莒姬已經搬到了離宮,隻能悄悄打聽,且時移勢易,宮中人手多半更換,不能如昔日管用了。她又怕驚動威後,更為自己招來殺機,幸好打聽之下,得知昭陽已經過問此事,聽鄭姬迴訊說,像她這般高階妃嬪也沒幾個,俱是名牌上有數的,新王已經迴復昭陽,俱是不會放出去的,由新王恩養終年。
莒姬鬆了口氣,更不敢在此時惹了威後之注目,且公主月又生了病,公子戎又還幼小,初移離宮手下的宮女侍從也散了大半,諸事不備,好不容易才安妥下來,更是無法打探向氏的下落了。
向氏的消失,在楚宮便如湖水上一絲漣漪,轉眼就恢復了平靜。
誰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裏,誰也不知道她是生是死。
第八章 南薰台
羋月病了十餘日,才漸漸轉好。
可是等她醒來的時候,世界似乎重新換了天地。
她現在住在西南角的離宮,離素日居住的掖庭之地,隔著數道宮苑,一個湖泊。離宮低矮,自不是雲夢台這樣的高台大殿,不過是數座木製小院,錯數於樹木之中,沒有雕樑畫棟,也沒有錦繡遍地,身邊原來婢僕環侍,如今卻是隻餘幾個粗使。
羋月身邊原來的小侍童驊騮綠耳自然也是不見了,隻餘了原來的侍姆女葵,可是她在宮中找了半天,卻是找不到原來的生母向氏了。
「母親,我阿娘呢?」羋月跑去問養母莒姬。
莒姬也是神情憔悴,看著眼前的一兒一女,先叫乳母將羋戎抱下去,這才對羋月強笑道:「你阿娘……如今已經不在這裏了。」
「不在了?」羋月的小臉頓時白了,父王已經「不在了」,如今生母亦是「不在了」,她頓時聯想到一起去了道:「我阿娘,是、是和父王那樣……」
看著眼前小臉慘白、怯生生的小女兒,莒姬心頭一痛,一時竟不知道如何解釋才好。她在宮中的人手,終於打聽到那一日向氏去章華台取物就此失蹤,但之後有大王與威後爭執之事,以新王的為人以及威後的多疑狠決,她已經猜到其中的七八分可能了。若是事情發生之時她能夠在場,自然是想盡辦法要保下向氏。隻是如今事情已經過了這些時日,隻怕向氏已經兇多吉少,到底她是被殺,還是被逐,還是配人,如今便再去追查也是於事無補。反懼事情鬧騰出來,隻怕更為自己和這一對孩子招致威後的殺意。
想到這裏,她輕撫著羋月的小臉,溫言道:「不是的,你阿娘隻是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那她還會迴來嗎?」羋月問。
莒姬輕嘆道:「母親也不知道。」
羋月咬住下唇,想要哭出來,卻強力忍著道:「阿娘不要我和戎弟了嗎,為什麽她要去這麽遠的地方,她就不想我們嗎?」
莒姬再也忍不住了,將她擁入懷中,哽咽道:「不是的,你阿娘很疼愛你們,如果她可以決定,她如何能捨得離開你們……」
羋月推開莒姬,轉身向外跑去道:「我要去找阿娘……我要把阿娘找迴來,戎弟晚上沒有阿娘哄會哭的……」
莒姬的手伸在空中,一時竟反應不過來,女葵連忙道:「夫人,我去把小公主追迴來?」
莒姬垂下手,搖了搖頭道:「不必了,讓她跑一跑,哭一哭吧!她畢竟還是個孺子,心中有怨,發作出來,反而好!」
女葵垂首道:「是。」
羋月一口氣跑出離宮,沿著高低不平的小道,跑到後山之上。她跑得鞋也掉了,襪也破了,腿也傷了,再也支撐不住,撲倒在地。
她抬起頭來看著藍天,看著山下。這是全宮中最高的地方,從這裏可以看到整個楚宮。眼見得一處處花苑流水處,一座座的高台錯落聳立,人如螻蟻般在高台下,宮牆中來去。
這麽多的人,她的阿娘又在哪裏?
羋月昂首尖厲地叫著道:「阿娘——阿娘——阿娘——」
小小的女童,一聲又一聲地叫著,尖厲的童音劃破天際,驚得宿鳥飛起。可縱使她叫得淚流滿麵,叫得聲幹氣咽,叫得聲音支離破碎,叫得再也說不出話來,依舊是空山寂寂,無人迴應。
南薰台。
自周天子時,於城郊設學宮,為公室子弟學習之用,天子之處曰辟雍,諸侯之處曰泮宮。但太子為儲君,所學自然單獨另請三師三保,楚國先王乃另闢南薰台,為太子就用之處。
左徒屈原在南薰台教授新太子橫的學業,今日正講到「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這一節,卻忽然聽得門外有異聲。
他向著門縫外瞟了一眼,不動聲色地繼續講,太子橫正全神貫注地拿著竹簡在抄寫,唯有下麵過分機敏的小弟子黃歇似乎向後看了一眼。
</br>
楚威後坐了下來,尾指輕彈了一下裙角,漠然道:「那也是她的命。」
玳瑁會意,輕笑著出去,喚了侍女們端著漱洗之物進來,重新為楚威後梳洗理妝。
向氏就這樣,一去無音。
莒姬因向氏忽然失蹤,十分焦急,無奈她打聽了數日,也隻是打聽到楚威後下令,言道宮多怨女有傷天和,又言一些老軍隨先王征戰,未成家室,故以新王繼位,普天同慶為由,放舊宮女出宮,匹配婚姻,以繁衍人丁,滋養生息。
諸人皆頌新王德政、威後仁慈。
此時莒姬已經搬到了離宮,隻能悄悄打聽,且時移勢易,宮中人手多半更換,不能如昔日管用了。她又怕驚動威後,更為自己招來殺機,幸好打聽之下,得知昭陽已經過問此事,聽鄭姬迴訊說,像她這般高階妃嬪也沒幾個,俱是名牌上有數的,新王已經迴復昭陽,俱是不會放出去的,由新王恩養終年。
莒姬鬆了口氣,更不敢在此時惹了威後之注目,且公主月又生了病,公子戎又還幼小,初移離宮手下的宮女侍從也散了大半,諸事不備,好不容易才安妥下來,更是無法打探向氏的下落了。
向氏的消失,在楚宮便如湖水上一絲漣漪,轉眼就恢復了平靜。
誰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裏,誰也不知道她是生是死。
第八章 南薰台
羋月病了十餘日,才漸漸轉好。
可是等她醒來的時候,世界似乎重新換了天地。
她現在住在西南角的離宮,離素日居住的掖庭之地,隔著數道宮苑,一個湖泊。離宮低矮,自不是雲夢台這樣的高台大殿,不過是數座木製小院,錯數於樹木之中,沒有雕樑畫棟,也沒有錦繡遍地,身邊原來婢僕環侍,如今卻是隻餘幾個粗使。
羋月身邊原來的小侍童驊騮綠耳自然也是不見了,隻餘了原來的侍姆女葵,可是她在宮中找了半天,卻是找不到原來的生母向氏了。
「母親,我阿娘呢?」羋月跑去問養母莒姬。
莒姬也是神情憔悴,看著眼前的一兒一女,先叫乳母將羋戎抱下去,這才對羋月強笑道:「你阿娘……如今已經不在這裏了。」
「不在了?」羋月的小臉頓時白了,父王已經「不在了」,如今生母亦是「不在了」,她頓時聯想到一起去了道:「我阿娘,是、是和父王那樣……」
看著眼前小臉慘白、怯生生的小女兒,莒姬心頭一痛,一時竟不知道如何解釋才好。她在宮中的人手,終於打聽到那一日向氏去章華台取物就此失蹤,但之後有大王與威後爭執之事,以新王的為人以及威後的多疑狠決,她已經猜到其中的七八分可能了。若是事情發生之時她能夠在場,自然是想盡辦法要保下向氏。隻是如今事情已經過了這些時日,隻怕向氏已經兇多吉少,到底她是被殺,還是被逐,還是配人,如今便再去追查也是於事無補。反懼事情鬧騰出來,隻怕更為自己和這一對孩子招致威後的殺意。
想到這裏,她輕撫著羋月的小臉,溫言道:「不是的,你阿娘隻是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那她還會迴來嗎?」羋月問。
莒姬輕嘆道:「母親也不知道。」
羋月咬住下唇,想要哭出來,卻強力忍著道:「阿娘不要我和戎弟了嗎,為什麽她要去這麽遠的地方,她就不想我們嗎?」
莒姬再也忍不住了,將她擁入懷中,哽咽道:「不是的,你阿娘很疼愛你們,如果她可以決定,她如何能捨得離開你們……」
羋月推開莒姬,轉身向外跑去道:「我要去找阿娘……我要把阿娘找迴來,戎弟晚上沒有阿娘哄會哭的……」
莒姬的手伸在空中,一時竟反應不過來,女葵連忙道:「夫人,我去把小公主追迴來?」
莒姬垂下手,搖了搖頭道:「不必了,讓她跑一跑,哭一哭吧!她畢竟還是個孺子,心中有怨,發作出來,反而好!」
女葵垂首道:「是。」
羋月一口氣跑出離宮,沿著高低不平的小道,跑到後山之上。她跑得鞋也掉了,襪也破了,腿也傷了,再也支撐不住,撲倒在地。
她抬起頭來看著藍天,看著山下。這是全宮中最高的地方,從這裏可以看到整個楚宮。眼見得一處處花苑流水處,一座座的高台錯落聳立,人如螻蟻般在高台下,宮牆中來去。
這麽多的人,她的阿娘又在哪裏?
羋月昂首尖厲地叫著道:「阿娘——阿娘——阿娘——」
小小的女童,一聲又一聲地叫著,尖厲的童音劃破天際,驚得宿鳥飛起。可縱使她叫得淚流滿麵,叫得聲幹氣咽,叫得聲音支離破碎,叫得再也說不出話來,依舊是空山寂寂,無人迴應。
南薰台。
自周天子時,於城郊設學宮,為公室子弟學習之用,天子之處曰辟雍,諸侯之處曰泮宮。但太子為儲君,所學自然單獨另請三師三保,楚國先王乃另闢南薰台,為太子就用之處。
左徒屈原在南薰台教授新太子橫的學業,今日正講到「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這一節,卻忽然聽得門外有異聲。
他向著門縫外瞟了一眼,不動聲色地繼續講,太子橫正全神貫注地拿著竹簡在抄寫,唯有下麵過分機敏的小弟子黃歇似乎向後看了一眼。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