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歇抬頭看著那女孩背後是藍天白雲,她孤獨地站在那兒,倔強而委屈地叫著:「你怎麽知道我就是雞呢,難道我不可以是鷹嗎……」
很多年以後,黃歇仍然記得,她當時站在章華台上孤獨地叫著:「難道我不可以是鷹嗎……」
第五章 金丸禍
童年的結束要多久?有時候,可能隻需要一句話的功夫。
從那一天起,羋月無憂無慮的童年似乎就這麽結束了。她開始有了心事,再不是整個逗貓惹狗,全無憂愁的孩子。
她曾問莒姬:「母親,人長大了,會是什麽樣子?」
莒姬怔了怔,才失笑道:「人長大了,就要成親,生子,然後,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下去。」
羋月問:「那我長大了,會是什麽樣呢?」
莒姬笑著將她摟入懷中:「你是楚國的公主,將來自然是要嫁一王侯,為嫡夫人,管轄姬妾,打理家務,等得你再大一些,我倒要教你如何作一個主母,三餐茶飯、四時授衣、祭祀禮樂……」說到祭祀禮樂時,她的聲音忽然低了下來。
當日她作為莒國公主,從小自然也是接受嫡妻的教養長大,可是莒國滅亡,她入了楚宮作了姬妾,那一套祭祀禮樂便無所作用了,學得再多,又能怎樣。
羋月問:「學得多,沒有用嗎?」
莒姬方悟,自己竟不知不覺將話說出口了,頓時迴過神來,苦笑:「學得太多,用不上,就會不甘心,就會有苦惱。」
羋月默默地跑開,她再去問向氏:「母親,你有苦惱嗎?」
向氏縫著一件羋戎的衣服,眼中盡是平靜溫柔,她笑得一臉慈愛:「不,母親沒有苦惱,母親有了你們,怎麽會有苦惱呢?」
羋月又問:「母親,你有學過什麽嗎?」
向氏詫異地:「學過什麽?」她想了想,搖了搖頭:「我學過廚藝、學過女紅,學過規矩,學過如何順從和服侍……」
羋月搖了搖頭,向氏的迴答,仍然不是她所要的。
然而問過楚王商、問過奉方、問過驊騮,她問過所有認識的人,然而每一個人的迴答都是完全不一樣。
她從來沒有想過,她想學什麽,會被拒絕,而這種拒絕,隻認為她是個女孩,有些東西她一輩子也用不到。她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和別人有什麽不同,從小到大,她跟在楚王商身邊,把父親當成偶像,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會成為另一個父親。
而今她才意識到,她永遠不可能成為另一個父親。
童年的煩惱,初初開始,她開始學會了想,有時候坐在花園中,她會想,天外是否還有一個天空,鳥兒為什麽會有翅膀,魚在水中為什麽不會沉下去,是不是我們所有的人所做的事,少司命和大司命都會看到……
身邊的兩個小內侍原就是送進宮來陪她玩耍的,如今見她竟是不再玩耍,卻是坐在那裏發悶,深怕自己再也無用了,便想盡辦法逗她開心,又拿著她舊日愛玩的金丸讓她打鳥玩等,不料這一日,金丸飛出,便惹出一場風波來。
這日親蠶之禮剛結束,王後帶著八公主姝來到暴室,看桑蠶織染之事。所謂暴室,便是宮中的織作染練之所,暴字通曝,即為曝曬之意。從養蠶到抽絲紡線織帛染練,都是一條龍到底的。此時暴室中聞得王後和公主到來,掌事的暴室嗇夫便令著宮中諸掌事之人皆恭侯侍奉著。口中食,身上衣,乃是生民賴以生存之本,身為一國之君王和國母,自然要先身士卒,以作表率。因此上每到春季,君王禦田親耕,王後桑林親蠶,這是身為一國之君與一國之母的責任,亦是榮耀。桑蠶之事,乃國計民生,亦是一國之母最起碼要懂的東西。
羋姝隨著母親走進暴室,但見兩排宮人靜候,上前行禮,除了唱名之外,皆屏聲靜氣。
王後隻生得兩個嫡女,長女已嫁,剩下的就是於諸公主中排行第八者,用了「靜女其姝」典故,起名為姝。卻是比羋月大了一歲,深得王後寵愛。
王後帶女兒走過染室,但見一隻隻不同的染缸,分作五顏六色。這一邊幾個染人將略帶黃色的絲麻等織物扔下染缸,攪抖均勻進行漂染,另一頭則有染人將已經染好的織物用竹竿挑起,架到架子上先是陰晾,再作曬幹。
王後再進了織室,教女兒看織人們搖著紡車,織著織機,那一根根絲線便以經緯織成布匹。
王後拉著羋姝坐在正房當中,耐心指點著下麵不同的女官來拜見,解說:「這是典婦功,掌婦式之法,以授嬪婦及內人女功之事。凡授嬪婦之事,到秋天的時候獻其功,辨其良惡、計算出價值來,記於書簡,藏於內府,以備王及後所用。」
羋姝今年八歲,正是好奇的時候,她興奮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不住點頭。
王後又一一指點:「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以其賈楬之。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興功之時,頒絲於外內工,皆以物授之,凡上之賜予亦如之。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
「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以待時頒功而授齎,及獻功受苦功,以其賈楬而藏之。以待時頒,頒衣服授之……」
「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紗,辨外內命婦之服,鞠衣、展衣、緣衣、素紗。凡祭祀、賓客,共後之衣服,及九嬪、世婦……」
</br>
很多年以後,黃歇仍然記得,她當時站在章華台上孤獨地叫著:「難道我不可以是鷹嗎……」
第五章 金丸禍
童年的結束要多久?有時候,可能隻需要一句話的功夫。
從那一天起,羋月無憂無慮的童年似乎就這麽結束了。她開始有了心事,再不是整個逗貓惹狗,全無憂愁的孩子。
她曾問莒姬:「母親,人長大了,會是什麽樣子?」
莒姬怔了怔,才失笑道:「人長大了,就要成親,生子,然後,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下去。」
羋月問:「那我長大了,會是什麽樣呢?」
莒姬笑著將她摟入懷中:「你是楚國的公主,將來自然是要嫁一王侯,為嫡夫人,管轄姬妾,打理家務,等得你再大一些,我倒要教你如何作一個主母,三餐茶飯、四時授衣、祭祀禮樂……」說到祭祀禮樂時,她的聲音忽然低了下來。
當日她作為莒國公主,從小自然也是接受嫡妻的教養長大,可是莒國滅亡,她入了楚宮作了姬妾,那一套祭祀禮樂便無所作用了,學得再多,又能怎樣。
羋月問:「學得多,沒有用嗎?」
莒姬方悟,自己竟不知不覺將話說出口了,頓時迴過神來,苦笑:「學得太多,用不上,就會不甘心,就會有苦惱。」
羋月默默地跑開,她再去問向氏:「母親,你有苦惱嗎?」
向氏縫著一件羋戎的衣服,眼中盡是平靜溫柔,她笑得一臉慈愛:「不,母親沒有苦惱,母親有了你們,怎麽會有苦惱呢?」
羋月又問:「母親,你有學過什麽嗎?」
向氏詫異地:「學過什麽?」她想了想,搖了搖頭:「我學過廚藝、學過女紅,學過規矩,學過如何順從和服侍……」
羋月搖了搖頭,向氏的迴答,仍然不是她所要的。
然而問過楚王商、問過奉方、問過驊騮,她問過所有認識的人,然而每一個人的迴答都是完全不一樣。
她從來沒有想過,她想學什麽,會被拒絕,而這種拒絕,隻認為她是個女孩,有些東西她一輩子也用不到。她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和別人有什麽不同,從小到大,她跟在楚王商身邊,把父親當成偶像,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會成為另一個父親。
而今她才意識到,她永遠不可能成為另一個父親。
童年的煩惱,初初開始,她開始學會了想,有時候坐在花園中,她會想,天外是否還有一個天空,鳥兒為什麽會有翅膀,魚在水中為什麽不會沉下去,是不是我們所有的人所做的事,少司命和大司命都會看到……
身邊的兩個小內侍原就是送進宮來陪她玩耍的,如今見她竟是不再玩耍,卻是坐在那裏發悶,深怕自己再也無用了,便想盡辦法逗她開心,又拿著她舊日愛玩的金丸讓她打鳥玩等,不料這一日,金丸飛出,便惹出一場風波來。
這日親蠶之禮剛結束,王後帶著八公主姝來到暴室,看桑蠶織染之事。所謂暴室,便是宮中的織作染練之所,暴字通曝,即為曝曬之意。從養蠶到抽絲紡線織帛染練,都是一條龍到底的。此時暴室中聞得王後和公主到來,掌事的暴室嗇夫便令著宮中諸掌事之人皆恭侯侍奉著。口中食,身上衣,乃是生民賴以生存之本,身為一國之君王和國母,自然要先身士卒,以作表率。因此上每到春季,君王禦田親耕,王後桑林親蠶,這是身為一國之君與一國之母的責任,亦是榮耀。桑蠶之事,乃國計民生,亦是一國之母最起碼要懂的東西。
羋姝隨著母親走進暴室,但見兩排宮人靜候,上前行禮,除了唱名之外,皆屏聲靜氣。
王後隻生得兩個嫡女,長女已嫁,剩下的就是於諸公主中排行第八者,用了「靜女其姝」典故,起名為姝。卻是比羋月大了一歲,深得王後寵愛。
王後帶女兒走過染室,但見一隻隻不同的染缸,分作五顏六色。這一邊幾個染人將略帶黃色的絲麻等織物扔下染缸,攪抖均勻進行漂染,另一頭則有染人將已經染好的織物用竹竿挑起,架到架子上先是陰晾,再作曬幹。
王後再進了織室,教女兒看織人們搖著紡車,織著織機,那一根根絲線便以經緯織成布匹。
王後拉著羋姝坐在正房當中,耐心指點著下麵不同的女官來拜見,解說:「這是典婦功,掌婦式之法,以授嬪婦及內人女功之事。凡授嬪婦之事,到秋天的時候獻其功,辨其良惡、計算出價值來,記於書簡,藏於內府,以備王及後所用。」
羋姝今年八歲,正是好奇的時候,她興奮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不住點頭。
王後又一一指點:「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以其賈楬之。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興功之時,頒絲於外內工,皆以物授之,凡上之賜予亦如之。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
「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以待時頒功而授齎,及獻功受苦功,以其賈楬而藏之。以待時頒,頒衣服授之……」
「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紗,辨外內命婦之服,鞠衣、展衣、緣衣、素紗。凡祭祀、賓客,共後之衣服,及九嬪、世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