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輪轉,至如今楚國勢大,曾經滅了他人之國的莒國,也同樣被楚國所滅。莒國的王室舉族遷入楚國的國都郢都,而向族和其他一些小族,也作為莒族的附屬品一起遷入郢都。莒國公主成為了楚王商的姬妾,帶著數名陪嫁的媵從入宮,其中就包括向氏。
莒姬數年不孕,隻得想方設法,借楚王商常來臨幸,趁著他興致高時,將身邊媵從間或推薦給楚王商侍寢,果然不久之後,媵從向氏就懷了孕。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媵從懷孕,卻忽然變成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幾乎是莫名其妙接到消息的莒姬,連忙趕到椒室,去看望更加暈頭轉向的向氏。
與嬌艷照人、明眸善睞的莒姬相比,向氏也自有一番清新婉約的美態。此時向氏心中惶恐,更顯得嬌怯可憐。她見莒姬進來,忙要起來行禮,眼含淚光如見親人:「莒夫人,奴惶恐……」
莒姬含笑忙快步按著她:「妹妹勿動,仔細身子。你身已非一人,自當慎重。」她這邊明快和悅地與向氏說話,另一邊卻吩咐:「女桑,向媵人從今日起身體與往日不同了,她行走坐臥,你都要寸步不離地扶著她,若有事故,我唯你是問。」 她身邊的侍女女桑連忙應了,上前來恭敬扶住向氏,不讓她隨便行動。
向氏滿懷惶恐,囁嚅道:「妾身害怕,椒室豈是妾身所居之地,莒夫人,您去跟大王說,讓妾身遷至別處吧!」
莒姬含笑著聽,卻微微收了笑容,道:「休要胡言,此是大王的恩寵,豈是你我自說自話的事?」
向氏怔住了,嘴唇血色一下子褪得幹幹淨淨,好一會兒才道:「可是,妾身委實害怕……」說到這裏,已經是聲作哽咽。
莒姬忙笑著安慰她道:「妹妹休怕,這是旁人求都求不得的好運,妹妹怎麽反而哭起來了。富貴逼人,一時間自然不適,待得時日久了,豈不樂在其中!倘若你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公子來,由子蔭母,以後的恩寵,隻怕更在我之上呢!」
向氏低頭:「妾身不敢,倘若當真是生出公子,那也是由夫人撫育,妾不敢奢望!」
莒姬心中暗暗讚許,她特地前來關照,也正是為了這一番話。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經常互嫁王室宗室女子,當時各國文字方言習慣皆不同,因此一個女子出嫁,通常宗族內就會陪送許多同宗或者臣屬之女作為陪嫁媵從。這樣會讓新娘不至於忽然獨自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語言不通的環境中,至少她還有同伴。
所以通常一場婚姻中,男方娶進門的可能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一群女人。而這些「妹妹」們不但是同伴,還有可能是代孕的的對象——也許身份最高的那位貴女不一定就能夠生出兒子來,但是隻要她的媵侍中有人生下兒子,那個她這個族群在這場聯姻中就有了繼承人
因此在中國古代,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姓之間的結盟,所謂「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的事。往小裏說是兩個家族的聯姻,若大了說就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姻盟。主母和媵從之間並不是女人同性之間必然存在的情敵關係,倒反而更像是同一個共榮共辱的團隊關係,向來互為羽翼輔庇,主母提攜和保護媵從,媵從依附和順從主母。
向氏一向溫順聽話,因此也深得莒姬歡心關照。所以莒姬樂得對向氏表示善意和關懷,她也是真心關切向氏肚子裏的孩子,早就視為自己的孩子,但態度卻仍然是更為和氣:「妹妹,你是此子生母,與我本是一般的。如今你也要改改稱唿,隻管叫我阿姊便是了。」
向氏抬頭看著莒姬,嚅嚅地叫了一聲:「阿姊——」
莒姬笑著摟住她:「好妹妹。」
自此向氏安胎,莒姬每日守候,除了待楚王商下朝之後去侍奉之外,便是長駐椒室,細心照顧,竟使得王後派來的人,一時不得下手。
輾轉數月過去,向氏已經臨盆。當下由女祝徹夜跳巫祭祝,女禦女醫著緊侍候,連楚王商都破例罷了朝而坐在椒室外庭等消息。
此時,向氏臨盆時的哀叫響徹椒室上空,奚奴們進進去去,忙碌不休。女巫們唱著巫歌點燃了祭禱神靈的香料,可這芬芳的香氣也不能讓人平心靜氣一些。楚王商也焦灼不安,王後陪侍在楚王商身邊,不住勸慰:「既是星象所祝,必當母子平安,此乃我大楚天命所向,大王勿憂!」
此時王後心如油煎。那個該死的女醫摯,竟敢違她之命,拖延到現在還沒有下手。她已經派人催過數次,女醫摯隻推說如今向氏身邊,莒姬防範甚嚴,且女禦奚人環繞,便是食物藥材,也都有專門的烹人食醫掌管,實在不得下手。唯有到臨盆之時,諸事混亂才好下手。
她也實在嚴重警告過女醫摯,倘若到時候沒有讓她滿意,那麽族誅之言,絕不為虛。她這邊勸著楚王商,這邊已經是裏頭的向氏叫得越悽厲,她心頭的惶恐都是劇烈,這邊看似端坐如儀,卻在向氏每叫一聲聲,如心頭被針紮了一下下,隻是暗暗惡毒地詛咒著一次次:「她怎地還不死,她怎地還不死……」
庭院中,戴著麵具的女巫轉圈跳躍吟唱,向著傳說中主管子嗣、驅除邪魔的女神少司命乞求保佑,讓產婦順產,讓嬰兒順利出生: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br>
莒姬數年不孕,隻得想方設法,借楚王商常來臨幸,趁著他興致高時,將身邊媵從間或推薦給楚王商侍寢,果然不久之後,媵從向氏就懷了孕。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媵從懷孕,卻忽然變成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幾乎是莫名其妙接到消息的莒姬,連忙趕到椒室,去看望更加暈頭轉向的向氏。
與嬌艷照人、明眸善睞的莒姬相比,向氏也自有一番清新婉約的美態。此時向氏心中惶恐,更顯得嬌怯可憐。她見莒姬進來,忙要起來行禮,眼含淚光如見親人:「莒夫人,奴惶恐……」
莒姬含笑忙快步按著她:「妹妹勿動,仔細身子。你身已非一人,自當慎重。」她這邊明快和悅地與向氏說話,另一邊卻吩咐:「女桑,向媵人從今日起身體與往日不同了,她行走坐臥,你都要寸步不離地扶著她,若有事故,我唯你是問。」 她身邊的侍女女桑連忙應了,上前來恭敬扶住向氏,不讓她隨便行動。
向氏滿懷惶恐,囁嚅道:「妾身害怕,椒室豈是妾身所居之地,莒夫人,您去跟大王說,讓妾身遷至別處吧!」
莒姬含笑著聽,卻微微收了笑容,道:「休要胡言,此是大王的恩寵,豈是你我自說自話的事?」
向氏怔住了,嘴唇血色一下子褪得幹幹淨淨,好一會兒才道:「可是,妾身委實害怕……」說到這裏,已經是聲作哽咽。
莒姬忙笑著安慰她道:「妹妹休怕,這是旁人求都求不得的好運,妹妹怎麽反而哭起來了。富貴逼人,一時間自然不適,待得時日久了,豈不樂在其中!倘若你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公子來,由子蔭母,以後的恩寵,隻怕更在我之上呢!」
向氏低頭:「妾身不敢,倘若當真是生出公子,那也是由夫人撫育,妾不敢奢望!」
莒姬心中暗暗讚許,她特地前來關照,也正是為了這一番話。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經常互嫁王室宗室女子,當時各國文字方言習慣皆不同,因此一個女子出嫁,通常宗族內就會陪送許多同宗或者臣屬之女作為陪嫁媵從。這樣會讓新娘不至於忽然獨自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語言不通的環境中,至少她還有同伴。
所以通常一場婚姻中,男方娶進門的可能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一群女人。而這些「妹妹」們不但是同伴,還有可能是代孕的的對象——也許身份最高的那位貴女不一定就能夠生出兒子來,但是隻要她的媵侍中有人生下兒子,那個她這個族群在這場聯姻中就有了繼承人
因此在中國古代,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姓之間的結盟,所謂「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的事。往小裏說是兩個家族的聯姻,若大了說就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姻盟。主母和媵從之間並不是女人同性之間必然存在的情敵關係,倒反而更像是同一個共榮共辱的團隊關係,向來互為羽翼輔庇,主母提攜和保護媵從,媵從依附和順從主母。
向氏一向溫順聽話,因此也深得莒姬歡心關照。所以莒姬樂得對向氏表示善意和關懷,她也是真心關切向氏肚子裏的孩子,早就視為自己的孩子,但態度卻仍然是更為和氣:「妹妹,你是此子生母,與我本是一般的。如今你也要改改稱唿,隻管叫我阿姊便是了。」
向氏抬頭看著莒姬,嚅嚅地叫了一聲:「阿姊——」
莒姬笑著摟住她:「好妹妹。」
自此向氏安胎,莒姬每日守候,除了待楚王商下朝之後去侍奉之外,便是長駐椒室,細心照顧,竟使得王後派來的人,一時不得下手。
輾轉數月過去,向氏已經臨盆。當下由女祝徹夜跳巫祭祝,女禦女醫著緊侍候,連楚王商都破例罷了朝而坐在椒室外庭等消息。
此時,向氏臨盆時的哀叫響徹椒室上空,奚奴們進進去去,忙碌不休。女巫們唱著巫歌點燃了祭禱神靈的香料,可這芬芳的香氣也不能讓人平心靜氣一些。楚王商也焦灼不安,王後陪侍在楚王商身邊,不住勸慰:「既是星象所祝,必當母子平安,此乃我大楚天命所向,大王勿憂!」
此時王後心如油煎。那個該死的女醫摯,竟敢違她之命,拖延到現在還沒有下手。她已經派人催過數次,女醫摯隻推說如今向氏身邊,莒姬防範甚嚴,且女禦奚人環繞,便是食物藥材,也都有專門的烹人食醫掌管,實在不得下手。唯有到臨盆之時,諸事混亂才好下手。
她也實在嚴重警告過女醫摯,倘若到時候沒有讓她滿意,那麽族誅之言,絕不為虛。她這邊勸著楚王商,這邊已經是裏頭的向氏叫得越悽厲,她心頭的惶恐都是劇烈,這邊看似端坐如儀,卻在向氏每叫一聲聲,如心頭被針紮了一下下,隻是暗暗惡毒地詛咒著一次次:「她怎地還不死,她怎地還不死……」
庭院中,戴著麵具的女巫轉圈跳躍吟唱,向著傳說中主管子嗣、驅除邪魔的女神少司命乞求保佑,讓產婦順產,讓嬰兒順利出生: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