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明天跑快點,記得王家馬上就要運送王若迴琅琊的事情。”
“是……”說到王家,她想起了今晚遇見王蘊的時候,手中捏著筷子,眼望著搖曳的燈火呆了一下,然後還是聰明地選擇了不提及,免得多生事端——
反正,似乎是與本案並無瓜葛的一次偶遇而已。
第42章長街寂寂(3)
第二日天氣晴好,初夏的天空湛藍高遠,明亮得簡直刺目。
黃梓瑕按照約定,去馬房與李舒白碰麵時,他已經騎了一匹矯健的黑馬,正在小步跑著,活動筋骨。
黃梓瑕站在圍牆下看著他,他一襲灰紫色繚綾單衣,偶爾光線轉側,可以看見上麵暗藏著密織的青紫色聯珠紋,襯在煙青色碧空之下,顯得高遠而清渺。
見她過來了,他挽住馬韁,抬起馬鞭指指後麵的馬廄:“挑一匹。”
黃梓瑕看了看,將前次她騎過的那匹白馬解開,躍上馬鞍。她上次去找周子秦時,騎的是另一匹馬,帶的是這一匹白馬。這匹馬性子溫和聽話,腳程也快,一路跟在她身後不疾不徐到周府,一點都沒有散漫的樣子,真是深得她心。
李舒白也很欣賞她的眼光,帶著她往外走時,說:“這匹馬不錯,是我以前經常騎的,名叫‘那拂沙’。”
“奇怪的名字。”黃梓瑕說。
“據說‘那拂沙’在大宛的意思是性情高貴溫柔的意思。它一直十分聽話,但也因此容易被人接近、被馴服,所以也容易忘記自己屬於誰。”李舒白微皺眉頭,似乎想起了一些久遠的往事,但隨即又抬手拍了拍自己胯下那匹神駿又傲慢的黑馬,說,“和它比起來,這匹‘滌惡’就好多了。”
“滌惡?”
“在大宛是白晝的意思,不過它這模樣,叫滌惡也沒錯。”他與她差了半個馬身,兩人縱馬上台階,出了府門,黃梓瑕也不問去哪兒,隻跟著他往西而去。
“滌惡的性子就壞多了,當初我馴服它用了三天四夜,熬到第四夜淩晨,它終於受不了,向我曲下了前蹄。”李舒白雲淡風輕地說,“這輩子,再沒有另一個人能駕馭它。”
黃梓瑕端詳著滌惡,還在盤算自己騎上它的可能性,滌惡長睫毛下的眼睛一橫,右後蹄已經向著她踹了過去,而且狠準穩非常,一下子就踢中了那拂沙的馬腹,那拂沙痛嘶一聲,往前竄了一步,黃梓瑕差點沒掉下來,氣怒之下,也抬腳狠狠踢向了滌惡。
滌惡脖子被踢,正在暴怒,李舒白一收它的韁繩,它竟也乖乖緩了下來,隻是鼻孔中還噴著粗氣,顯然十分鬱悶。
黃梓瑕看著滌惡悻悻的樣子,不由得用馬鞭指著它,哈哈大笑出來。
她身遭變故,平時總是鬱鬱寡歡,此時第一次在他麵前縱情歡笑,令李舒白微覺詫異,不覺向她凝望許久。
她的笑顏在此時的初夏陽光中絢爛無比,仿佛此時天下的日光都在她清揚的眉宇間閃耀,光華不可直視。
他如同怕被陽光灼傷的一般轉過自己的臉,不敢再去看她。
黃梓瑕不明就裏,睜著疑惑的眼睛看了他一眼,他輕咳一聲,說:“走,去鄂王府。”
鄂王李潤依舊在那個布置精緻得有些刻意的茶室與他們見麵,聽李舒白提起要見陳念娘時,一臉詫異,問:“四哥怎麽今日會問起她的事情?”
“有些許小事要詢問她。”
李潤無奈道:“真是不巧,陳念娘已經走了。”
“什麽?陳念娘走了?”黃梓瑕頓時愕然,李舒白迴頭看了她一眼,然後問李潤:“什麽時候走的?”
“昨日。她收拾東西離開了鄂王府,是不告而別的,隻留下了一封信,我去叫人拿來給你們看看。”
陳念娘的信立即便送來了,說是信,其實隻是一張素箋,上麵寫著寥寥數字——
鄂王殿下賜鑒:
自蒙王爺收留,常思大恩大德永世難忘。唯如今老婦心願已了,自此離京永不再迴。日後山高水長,定當遙祝王爺殿下福壽綿長,千秋萬歲。
陳氏念娘頓首。
字跡十分娟秀,隻是透出一種潦草,有種倉促而就的感覺。李舒白將這封信掃了一遍,然後交給黃梓瑕。
黃梓瑕的目光落在“心願已了”那四個字上,沉吟許久,才交還給鄂王,說:“既然如此,想必以後再見念娘的機會也十分渺茫了。可惜我琴藝未精,還想再向她學習一陣子呢。”
鄂王李潤微笑道:“那也沒什麽,內外教坊多是琴師,也有極出色的高手。對了,昨日是望日,我依例進宮向太妃請安時,陳念娘曾托我說,太妃最喜琵琶,當年揚州雲韶苑中有一張雲韶六女的畫像,有人說其中有琵琶深味,太妃若是喜歡的話,她過幾日進呈給太妃賞玩。不過我今日進宮與太妃一說,太妃隻笑道,一幅畫有什麽好看的,便拒絕了。”
李舒白問:“然後,你自宮中迴來時,陳念娘便已經走了?”
“嗯,所以若是太妃真有興趣,我還無法拿出那幅畫了。”李潤笑道。他脾氣確實極好,眉眼間笑得疏朗散漫,對陳念娘此事顯然毫無芥蒂。
李舒白便點頭,說道:“既然人已經走了,那麽找她是找不到了,今日又讓七弟親手煮茶,真是多謝了。”
“哪裏話,三哥能來,我求之不得。”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李舒白才帶著黃梓瑕出門。
</br>
“是……”說到王家,她想起了今晚遇見王蘊的時候,手中捏著筷子,眼望著搖曳的燈火呆了一下,然後還是聰明地選擇了不提及,免得多生事端——
反正,似乎是與本案並無瓜葛的一次偶遇而已。
第42章長街寂寂(3)
第二日天氣晴好,初夏的天空湛藍高遠,明亮得簡直刺目。
黃梓瑕按照約定,去馬房與李舒白碰麵時,他已經騎了一匹矯健的黑馬,正在小步跑著,活動筋骨。
黃梓瑕站在圍牆下看著他,他一襲灰紫色繚綾單衣,偶爾光線轉側,可以看見上麵暗藏著密織的青紫色聯珠紋,襯在煙青色碧空之下,顯得高遠而清渺。
見她過來了,他挽住馬韁,抬起馬鞭指指後麵的馬廄:“挑一匹。”
黃梓瑕看了看,將前次她騎過的那匹白馬解開,躍上馬鞍。她上次去找周子秦時,騎的是另一匹馬,帶的是這一匹白馬。這匹馬性子溫和聽話,腳程也快,一路跟在她身後不疾不徐到周府,一點都沒有散漫的樣子,真是深得她心。
李舒白也很欣賞她的眼光,帶著她往外走時,說:“這匹馬不錯,是我以前經常騎的,名叫‘那拂沙’。”
“奇怪的名字。”黃梓瑕說。
“據說‘那拂沙’在大宛的意思是性情高貴溫柔的意思。它一直十分聽話,但也因此容易被人接近、被馴服,所以也容易忘記自己屬於誰。”李舒白微皺眉頭,似乎想起了一些久遠的往事,但隨即又抬手拍了拍自己胯下那匹神駿又傲慢的黑馬,說,“和它比起來,這匹‘滌惡’就好多了。”
“滌惡?”
“在大宛是白晝的意思,不過它這模樣,叫滌惡也沒錯。”他與她差了半個馬身,兩人縱馬上台階,出了府門,黃梓瑕也不問去哪兒,隻跟著他往西而去。
“滌惡的性子就壞多了,當初我馴服它用了三天四夜,熬到第四夜淩晨,它終於受不了,向我曲下了前蹄。”李舒白雲淡風輕地說,“這輩子,再沒有另一個人能駕馭它。”
黃梓瑕端詳著滌惡,還在盤算自己騎上它的可能性,滌惡長睫毛下的眼睛一橫,右後蹄已經向著她踹了過去,而且狠準穩非常,一下子就踢中了那拂沙的馬腹,那拂沙痛嘶一聲,往前竄了一步,黃梓瑕差點沒掉下來,氣怒之下,也抬腳狠狠踢向了滌惡。
滌惡脖子被踢,正在暴怒,李舒白一收它的韁繩,它竟也乖乖緩了下來,隻是鼻孔中還噴著粗氣,顯然十分鬱悶。
黃梓瑕看著滌惡悻悻的樣子,不由得用馬鞭指著它,哈哈大笑出來。
她身遭變故,平時總是鬱鬱寡歡,此時第一次在他麵前縱情歡笑,令李舒白微覺詫異,不覺向她凝望許久。
她的笑顏在此時的初夏陽光中絢爛無比,仿佛此時天下的日光都在她清揚的眉宇間閃耀,光華不可直視。
他如同怕被陽光灼傷的一般轉過自己的臉,不敢再去看她。
黃梓瑕不明就裏,睜著疑惑的眼睛看了他一眼,他輕咳一聲,說:“走,去鄂王府。”
鄂王李潤依舊在那個布置精緻得有些刻意的茶室與他們見麵,聽李舒白提起要見陳念娘時,一臉詫異,問:“四哥怎麽今日會問起她的事情?”
“有些許小事要詢問她。”
李潤無奈道:“真是不巧,陳念娘已經走了。”
“什麽?陳念娘走了?”黃梓瑕頓時愕然,李舒白迴頭看了她一眼,然後問李潤:“什麽時候走的?”
“昨日。她收拾東西離開了鄂王府,是不告而別的,隻留下了一封信,我去叫人拿來給你們看看。”
陳念娘的信立即便送來了,說是信,其實隻是一張素箋,上麵寫著寥寥數字——
鄂王殿下賜鑒:
自蒙王爺收留,常思大恩大德永世難忘。唯如今老婦心願已了,自此離京永不再迴。日後山高水長,定當遙祝王爺殿下福壽綿長,千秋萬歲。
陳氏念娘頓首。
字跡十分娟秀,隻是透出一種潦草,有種倉促而就的感覺。李舒白將這封信掃了一遍,然後交給黃梓瑕。
黃梓瑕的目光落在“心願已了”那四個字上,沉吟許久,才交還給鄂王,說:“既然如此,想必以後再見念娘的機會也十分渺茫了。可惜我琴藝未精,還想再向她學習一陣子呢。”
鄂王李潤微笑道:“那也沒什麽,內外教坊多是琴師,也有極出色的高手。對了,昨日是望日,我依例進宮向太妃請安時,陳念娘曾托我說,太妃最喜琵琶,當年揚州雲韶苑中有一張雲韶六女的畫像,有人說其中有琵琶深味,太妃若是喜歡的話,她過幾日進呈給太妃賞玩。不過我今日進宮與太妃一說,太妃隻笑道,一幅畫有什麽好看的,便拒絕了。”
李舒白問:“然後,你自宮中迴來時,陳念娘便已經走了?”
“嗯,所以若是太妃真有興趣,我還無法拿出那幅畫了。”李潤笑道。他脾氣確實極好,眉眼間笑得疏朗散漫,對陳念娘此事顯然毫無芥蒂。
李舒白便點頭,說道:“既然人已經走了,那麽找她是找不到了,今日又讓七弟親手煮茶,真是多謝了。”
“哪裏話,三哥能來,我求之不得。”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李舒白才帶著黃梓瑕出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