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見到皇帝的時候,嘉靖皇帝已經冷靜下來了,三分鍾熱度的持續時間雖然較之以往有所增長,但還是沒有增長到足以讓嘉靖皇帝改變本性的地步,所以此時的他已經閉上眼睛開始打坐,陸炳小心翼翼的走到近前,黃錦按照往常的例子給陸炳搬來了錦墩兒,陸炳沒敢坐,就垂首站在皇帝麵前,等候吩咐。
“坐吧。”
好一會兒,嘉靖皇帝慢悠悠的聲音才響起來:“方才那消息讓朕心緒不寧了好久,現在才將將平複過來。”
說著,嘉靖皇帝盯著陸炳,嘴裏吐出兩個字:“真的?”
陸炳心領神會道:“真的。”
嘉靖皇帝接著問道:“不摻假?”
陸炳點頭確認:“千真萬確,不摻假,臣恭喜陛下,終於得一良臣。”
嘉靖皇帝古井無波的麵容上露出了些許笑容,之後便消失不見,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彩,緩緩開口道:“不是朕手底下沒有良臣,而是良臣的心都不幹淨了,不會********的想著自己的差事,想著如何為大明建功立業,隻是想著如果爭權奪利,做的少,拿得多,這樣一來,就算本身是良臣,也變成了庸臣,朝廷裏,能為朕分憂的良臣,屈指可數,陸炳,你是一個。”
陸炳頓時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一下子從座位上站起,繼而跪下,帶著哭腔道:“陛下懂臣!陛下懂臣!臣即使粉身碎骨,也值了,值了!”
嘉靖皇帝見狀,抬起手,語氣不慌不忙道:“哎!這是做什麽,朕雖然是在誇獎你,但你也不用動不動就跪下吧?男兒膝下有黃金,朕希望得到一個能為朕做事的頂天立地的男兒漢,而不是一個動不動就下跪的閹人!”說著,嘉靖皇帝的目光投向黃錦身邊侍立一旁的另外一個大太監麥福,隻是一撇,麥福頓時就下跪了……
陸炳知道,沒啥別的原因,皇帝在這指桑罵槐是一種日常習慣,更是得知東南大捷之後的正常做法,皇帝對宦官一向壓製排斥,可能是武宗時期的宦官亂政讓皇帝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所以皇帝即位以後,即使是為了限製文官集團的實力而任用宦官,也會時不時地敲打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麽人。
至於麥福,因為一些功勞的原因,在太監裏地位很高,甚至提掌過皇帝親衛軍的軍權,陸炳隱約知道寫麥福的親戚在東南軍中占據一些重要職位,而且還頗有些不法之事,這些消息陸炳當然都會告訴皇帝,皇帝要怎麽處理,是他的事情,陸炳管不著,可能本來皇帝也不會因為貪汙這點事兒對麥福怎麽樣,但是鄭光這開天辟地的一仗打的皇帝既幸福又惱火,於是麥福要遭殃了。
“朕是真的想不到啊,二十年,十幾萬大軍,百員戰將,居然還抵不上一個十八歲都不到的毛頭小子練了一個月的新軍,這些人到底是不是在打倭寇?還是和倭寇商量好了倭寇一來他們就跑,隻要他們活命就可以?”嘉靖皇帝看著陸炳這樣詢問道,不過眼角的餘光還是在關注著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麥福。
黃錦站在一旁,明顯的感受到了兔死狐悲的情感。
陸炳自然是心領神會的,這是皇帝日常約束太監的功課,當然要配合下去才是:“陛下,其實臣也是想不到的,這一仗要是不打,臣是真的想不到蘇鬆的衛所兵當著巡撫和兵備的麵都能殺敗執法的蘇州兵,逃出戰場自顧自的逃命,把巡撫和兵備丟在死域,自己求生去了,整整三萬衛所兵啊,臣的麾下報告說,十之七八不是戰敗的,是逃走的。”
其實這些消息嘉靖皇帝早就知道一些,但是沒有那麽詳細,早些年陸炳在南鎮撫司上用的心思也少些,沒怎麽太關注,加上嘉靖皇帝自己也不太關注,所以就沒在意,但是這些年隨著倭患的加劇,皇帝開始逐步加大了關注量,要求陸炳改組錦衣衛南鎮撫司,使之和北鎮撫司遙相唿應,一起掌握大明的大江南北,於是,幾年之後,陸炳才開始掌握東南衛所兵的驚人事實。
嘉靖皇帝自然是惱火不已的,聽了這話,更加惱火,原本顧及著人多勢眾的衛所兵,一旦處置可能造成東南的混亂,但是現在,這些人已經發展到了拋棄上官自行逃命的地步了,根本不聽命令,這樣的軍隊怎麽能用來平倭呢?怪不得鄭光說什麽都要自己去另外募兵組建新軍,也不要用這些現成的兵。
這些人根本就不能被稱之為兵。
饒是如此,衛所兵的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掉的,畢竟十幾萬人的問題,還牽扯到一些朝廷裏的事情,嘉靖皇帝就不相信這些年東南的軍事將領們沒有給朝廷裏的大臣送過禮品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保護傘,所以才有恃無恐,認為自己作為皇帝定然是法不責眾,而且還沒有精力去處置他們,所以越來越得意忘形了。
“陛下,說來也是可笑,原本那些將軍和士卒可能覺得大家都不打,朝廷也無法追究那麽多人,所以有恃無恐,結果鄭光的一戰把他們的遮羞布給揭開了,東南之民之士開始廣泛質疑衛所兵們是否用心作戰,是否敢於作戰,將軍們是否有平倭之心,如果都有,為何屢戰屢敗,鄭光十七之齡帶三千新軍都能做到的,他們十幾萬人還做不到?”陸炳微笑著煽風點火,添油加醋。
嘉靖皇帝麵色上的笑容越來越盛,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張虛偽的笑容之下,怒火也在不斷的積累著,即將突破臨界點。
“是啊,十七歲的小孩子,用一個月練了三千新兵,就把東南巨寇給活捉了,還順帶著砍了七千腦殼,朕就在想啊,這些年,東南之兵砍下的倭寇腦袋殼兒,加起來有沒有七千之數?陸炳,你有統計過嗎?”嘉靖皇帝詢問道。
陸炳麵露無奈之色:“陛下,那麽多年的事情了,之前臣還沒做指揮使的時候的事情,臣也管不了,不過臣粗略的估計了一下,二十年來屢戰屢敗,東南之兵丟給倭寇的腦袋殼兒,大概遠超七千之數了,至於他們所砍下的腦袋,估摸著沒有這個數目,畢竟,幾十上百的腦袋,就算是大捷了,就是這樣的大捷,兩隻手也數的過來。”
嘉靖皇帝點了點頭,一時間沒說話,好一會兒,嘉靖皇帝微歎了口氣,隨後問道:“陸炳,鄭光是明年二月的會試,對吧?”
陸炳知道皇帝仍然不打算對蘇鬆衛所兵立刻下手,又聽他如此詢問,便知道皇帝定然是對鄭光起了心思,好容易出一個能打的臣子,如果不好好利用起來,是會天打雷劈的,自詡知人善任的皇帝是絕對不會放過展現自己用人之能的機會的,所以皇帝應該是照著自己的猜測,打算讓鄭光多留在蘇州幾年,把倭患蕩平了再來參加考試了。
說實話,陸炳和鄭光素昧平生,一點兒關係也沒有,陸炳本沒有幫助鄭光的理由和必要,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陸炳總是覺得,如果自己不暗中幫一把,今後一定會後悔,這種感覺其實很玄妙,讓人覺得迷糊,而又不敢相信,卻也不敢不信,陸炳思忖再三,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是的,陛下,明年二月禮部的會試,鄭光會來參加的。”陸炳迴答道。
嘉靖皇帝意有所指道:“這些日子鄭光又是練兵又是打仗,別的舉子都埋頭苦讀,爭取考取進士,他為了國事耗費了那麽多時間,立下如此大的功勳,定然會分心,功課方麵會不會跟不上?畢竟科舉這方麵不是戰場,卻勝似戰場,這要是一兩個月沒有念書備考,對那孩子是否有所影響?”
陸炳開口說道:“陛下能為那小子如此操心,是那小子的福分,不過,陛下,臣反倒以為,此時此刻,鄭光如果能立刻北上京城備考,反而是一件好事。”
嘉靖皇帝愣了愣,皺起眉頭,問道:“為何?”
陸炳說道:“陛下,鄭光這一仗打下來,潑天戰功,不是三五個人就能分完的,而且這一戰之下,多少人的遮羞布被撕扯下來了?就算陛下寬宏大量不對他們做出懲治,他們會給鄭光好臉色看?定然三天兩頭找鄭光的茬兒,想方設法的給鄭光使絆子,讓鄭光不痛快,更有甚者,甚至可能……陛下……所以……”
嘉靖皇帝眼睛一眯,整個人都變得危險起來:“朕還真的忘了這茬兒,他們人多勢眾,鄭光孤身一人,怕是不好應付啊……也罷……也罷……有個進士的身份,那些人也就不敢動手了,黃錦,傳夏言、嚴嵩二輔。”
“坐吧。”
好一會兒,嘉靖皇帝慢悠悠的聲音才響起來:“方才那消息讓朕心緒不寧了好久,現在才將將平複過來。”
說著,嘉靖皇帝盯著陸炳,嘴裏吐出兩個字:“真的?”
陸炳心領神會道:“真的。”
嘉靖皇帝接著問道:“不摻假?”
陸炳點頭確認:“千真萬確,不摻假,臣恭喜陛下,終於得一良臣。”
嘉靖皇帝古井無波的麵容上露出了些許笑容,之後便消失不見,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彩,緩緩開口道:“不是朕手底下沒有良臣,而是良臣的心都不幹淨了,不會********的想著自己的差事,想著如何為大明建功立業,隻是想著如果爭權奪利,做的少,拿得多,這樣一來,就算本身是良臣,也變成了庸臣,朝廷裏,能為朕分憂的良臣,屈指可數,陸炳,你是一個。”
陸炳頓時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一下子從座位上站起,繼而跪下,帶著哭腔道:“陛下懂臣!陛下懂臣!臣即使粉身碎骨,也值了,值了!”
嘉靖皇帝見狀,抬起手,語氣不慌不忙道:“哎!這是做什麽,朕雖然是在誇獎你,但你也不用動不動就跪下吧?男兒膝下有黃金,朕希望得到一個能為朕做事的頂天立地的男兒漢,而不是一個動不動就下跪的閹人!”說著,嘉靖皇帝的目光投向黃錦身邊侍立一旁的另外一個大太監麥福,隻是一撇,麥福頓時就下跪了……
陸炳知道,沒啥別的原因,皇帝在這指桑罵槐是一種日常習慣,更是得知東南大捷之後的正常做法,皇帝對宦官一向壓製排斥,可能是武宗時期的宦官亂政讓皇帝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所以皇帝即位以後,即使是為了限製文官集團的實力而任用宦官,也會時不時地敲打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麽人。
至於麥福,因為一些功勞的原因,在太監裏地位很高,甚至提掌過皇帝親衛軍的軍權,陸炳隱約知道寫麥福的親戚在東南軍中占據一些重要職位,而且還頗有些不法之事,這些消息陸炳當然都會告訴皇帝,皇帝要怎麽處理,是他的事情,陸炳管不著,可能本來皇帝也不會因為貪汙這點事兒對麥福怎麽樣,但是鄭光這開天辟地的一仗打的皇帝既幸福又惱火,於是麥福要遭殃了。
“朕是真的想不到啊,二十年,十幾萬大軍,百員戰將,居然還抵不上一個十八歲都不到的毛頭小子練了一個月的新軍,這些人到底是不是在打倭寇?還是和倭寇商量好了倭寇一來他們就跑,隻要他們活命就可以?”嘉靖皇帝看著陸炳這樣詢問道,不過眼角的餘光還是在關注著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麥福。
黃錦站在一旁,明顯的感受到了兔死狐悲的情感。
陸炳自然是心領神會的,這是皇帝日常約束太監的功課,當然要配合下去才是:“陛下,其實臣也是想不到的,這一仗要是不打,臣是真的想不到蘇鬆的衛所兵當著巡撫和兵備的麵都能殺敗執法的蘇州兵,逃出戰場自顧自的逃命,把巡撫和兵備丟在死域,自己求生去了,整整三萬衛所兵啊,臣的麾下報告說,十之七八不是戰敗的,是逃走的。”
其實這些消息嘉靖皇帝早就知道一些,但是沒有那麽詳細,早些年陸炳在南鎮撫司上用的心思也少些,沒怎麽太關注,加上嘉靖皇帝自己也不太關注,所以就沒在意,但是這些年隨著倭患的加劇,皇帝開始逐步加大了關注量,要求陸炳改組錦衣衛南鎮撫司,使之和北鎮撫司遙相唿應,一起掌握大明的大江南北,於是,幾年之後,陸炳才開始掌握東南衛所兵的驚人事實。
嘉靖皇帝自然是惱火不已的,聽了這話,更加惱火,原本顧及著人多勢眾的衛所兵,一旦處置可能造成東南的混亂,但是現在,這些人已經發展到了拋棄上官自行逃命的地步了,根本不聽命令,這樣的軍隊怎麽能用來平倭呢?怪不得鄭光說什麽都要自己去另外募兵組建新軍,也不要用這些現成的兵。
這些人根本就不能被稱之為兵。
饒是如此,衛所兵的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掉的,畢竟十幾萬人的問題,還牽扯到一些朝廷裏的事情,嘉靖皇帝就不相信這些年東南的軍事將領們沒有給朝廷裏的大臣送過禮品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保護傘,所以才有恃無恐,認為自己作為皇帝定然是法不責眾,而且還沒有精力去處置他們,所以越來越得意忘形了。
“陛下,說來也是可笑,原本那些將軍和士卒可能覺得大家都不打,朝廷也無法追究那麽多人,所以有恃無恐,結果鄭光的一戰把他們的遮羞布給揭開了,東南之民之士開始廣泛質疑衛所兵們是否用心作戰,是否敢於作戰,將軍們是否有平倭之心,如果都有,為何屢戰屢敗,鄭光十七之齡帶三千新軍都能做到的,他們十幾萬人還做不到?”陸炳微笑著煽風點火,添油加醋。
嘉靖皇帝麵色上的笑容越來越盛,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張虛偽的笑容之下,怒火也在不斷的積累著,即將突破臨界點。
“是啊,十七歲的小孩子,用一個月練了三千新兵,就把東南巨寇給活捉了,還順帶著砍了七千腦殼,朕就在想啊,這些年,東南之兵砍下的倭寇腦袋殼兒,加起來有沒有七千之數?陸炳,你有統計過嗎?”嘉靖皇帝詢問道。
陸炳麵露無奈之色:“陛下,那麽多年的事情了,之前臣還沒做指揮使的時候的事情,臣也管不了,不過臣粗略的估計了一下,二十年來屢戰屢敗,東南之兵丟給倭寇的腦袋殼兒,大概遠超七千之數了,至於他們所砍下的腦袋,估摸著沒有這個數目,畢竟,幾十上百的腦袋,就算是大捷了,就是這樣的大捷,兩隻手也數的過來。”
嘉靖皇帝點了點頭,一時間沒說話,好一會兒,嘉靖皇帝微歎了口氣,隨後問道:“陸炳,鄭光是明年二月的會試,對吧?”
陸炳知道皇帝仍然不打算對蘇鬆衛所兵立刻下手,又聽他如此詢問,便知道皇帝定然是對鄭光起了心思,好容易出一個能打的臣子,如果不好好利用起來,是會天打雷劈的,自詡知人善任的皇帝是絕對不會放過展現自己用人之能的機會的,所以皇帝應該是照著自己的猜測,打算讓鄭光多留在蘇州幾年,把倭患蕩平了再來參加考試了。
說實話,陸炳和鄭光素昧平生,一點兒關係也沒有,陸炳本沒有幫助鄭光的理由和必要,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陸炳總是覺得,如果自己不暗中幫一把,今後一定會後悔,這種感覺其實很玄妙,讓人覺得迷糊,而又不敢相信,卻也不敢不信,陸炳思忖再三,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是的,陛下,明年二月禮部的會試,鄭光會來參加的。”陸炳迴答道。
嘉靖皇帝意有所指道:“這些日子鄭光又是練兵又是打仗,別的舉子都埋頭苦讀,爭取考取進士,他為了國事耗費了那麽多時間,立下如此大的功勳,定然會分心,功課方麵會不會跟不上?畢竟科舉這方麵不是戰場,卻勝似戰場,這要是一兩個月沒有念書備考,對那孩子是否有所影響?”
陸炳開口說道:“陛下能為那小子如此操心,是那小子的福分,不過,陛下,臣反倒以為,此時此刻,鄭光如果能立刻北上京城備考,反而是一件好事。”
嘉靖皇帝愣了愣,皺起眉頭,問道:“為何?”
陸炳說道:“陛下,鄭光這一仗打下來,潑天戰功,不是三五個人就能分完的,而且這一戰之下,多少人的遮羞布被撕扯下來了?就算陛下寬宏大量不對他們做出懲治,他們會給鄭光好臉色看?定然三天兩頭找鄭光的茬兒,想方設法的給鄭光使絆子,讓鄭光不痛快,更有甚者,甚至可能……陛下……所以……”
嘉靖皇帝眼睛一眯,整個人都變得危險起來:“朕還真的忘了這茬兒,他們人多勢眾,鄭光孤身一人,怕是不好應付啊……也罷……也罷……有個進士的身份,那些人也就不敢動手了,黃錦,傳夏言、嚴嵩二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