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沒有消息傳過來?”趙頊想起蘇軾和薛奕去日本也有三個月了,日本那邊的叛亂應該平定了才是,可是不僅沒有帶來日本的糧食,甚至連消息都沒有傳過來。


    “聖上,日本的情況有點複雜,薛奕傳來軍報,日本正在削藩,白河天皇正在與大名們進行談判。我大宋一萬海衛軍現在駐紮在浪速城。”章惇迴答道。


    “浪速城?為什麽不北上?朕不是交待過了,他們主要任務是控製北海道漁場嗎?”趙頊眉頭一皺,不快地說道。


    趙頊覺得蘇軾有點不分輕重了,大宋糧食持續漲價,雖然隻是漲價,不是無糧可售,但是大量進口糧食不能拖延。趙頊一直在盼著日本北海道的魚肉能進入大宋百姓家的餐桌。


    “聖上,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此事交給蘇軾,就應該放手讓他做才是。浪速城是日本大名藤原氏根基之城,也是日本最有實力的大名,駐軍於浪速城,可以壓製藤原氏交出權力。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以蘇軾之名,不會出什麽大事的。”章惇迴應道。


    “這是白河天皇的奏本,以白河天皇的計劃,日本的熙寧改製最多還有三個月就能鋪排完成。”兵部尚書把一個奏本推到趙頊跟前。


    趙頊笑了笑,白河天皇完成把自己當成趙頊的下屬了。連傳遞消息都改名奏本,而不是外交國書。這樣一弄,好像日本就是大宋的一個行省一般。


    “給白河天皇發朕旨意,讓他加快日本的改製進程。有什麽需要讓他盡管提,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大宋都會給他最大的支持。”趙頊交待道。


    “聖上,日本的改製是權力之爭,和大宋截然不同。;;;;;;”兵部尚書章惇開始陳述日本的現在的國情。


    熙寧元年,後三條天皇即位,這是日本自宇多天皇以來170年間,唯一和藤原氏沒有直接血統關係的天皇。他自幼就和生母一起備受藤原氏的欺壓,成為太子後的二十多年裏,地位也並不穩固。


    所以,後三條天皇不願再充當藤原家族的傀儡,即位後即致力於恢複已中斷百年的天皇親政,他著後改革宮廷的禮儀製度,減少宮廷費用,沒收未經天皇頒發地契的土地,於是反藤原的各種勢力集合在他的周圍。後三條天皇打破門閥限製,起用地位較低的中下層貴族參與朝政,改變了藤原氏獨霸的局麵。


    熙寧二年,後三條天皇著手整頓莊園,他在中下層官員的支持下,準備對藤原賴通的莊園加以限製。可是礙於攝關政治的成例,天皇還不能隨意貫徹自己的旨意。實際把持朝政的是攝政關白(相當於宰相)藤原賴通。


    熙寧四年,後三條天皇的改革遭到挫敗,出家當了和尚。他的兒子白河天皇即位,白河天皇看到大宋如日中天,便派出使臣,需求大宋的支持。日本使臣在流求島遇到巡視船廠的趙頊,因為後世的感情問題,趙頊沒有理睬。後來,白河天皇拿出上億貫的禮單,總算在政事堂那邊得到支持。


    藤原氏把持日本朝政是從唐朝時期開始的。唐朝顯慶五年,唐朝大將蘇定方征討百濟時,日本全國動員增援百濟,動用的兵力達到數十萬。白江口一戰,唐朝大軍火燒日本千艘戰船,日本的兩萬精銳水師被一舉全殲。正是這一仗,才導致日本皇室的衰弱,藤原氏由此把持日本朝政百餘年。


    受此一戰,日本對唐朝敬仰有加,每天都會耗費巨資打造海船,多派遣唐使。平安京就是仿照唐朝長安興建的。時至今日,日本人皆以成為宋人為榮,擁有宋人血脈為榮,這都是從唐朝開始的。


    “政事堂打算怎麽支持日本?如果得不到日本糧食的補充,朕不放心。朕很快就得南征了,日本的事情要盡快敲定。”趙頊沉思了一段時間後,命令道。


    沈括是宰相,連忙迴答道:“自微臣的幾大發明推廣應用後,日本與大宋的貿易日益繁榮,大量的日本百姓移民到了大宋。在東南各路大約有一百多萬日本百姓,光是上京城就有十萬多人。日本人口大量銳減,白河天皇顯得很焦急,懇求大宋能移民補充日本人口。政事堂商討過後,決議從登州,將河北東路十萬戶百姓遷徙到日本。安排給蘇軾在北海道築城的百姓有一萬戶。蘇軾至少要在日本待上三年,才能完成此事。”


    “三年?”趙頊希望三個月就能搞定,見沈括說要三年,不由得大吃一驚。想了想,接著說道:“好吧,日本的事情,就由政事堂的安排辦好了。不過,要等下一批日本的糧食到達上京,朕才會啟程南征。日本人和草原人一樣,都是以實力說話的國度,告訴蘇軾和薛奕,先打上一兩場硬仗。一場硬仗的勝利比仁義道德,比蘇軾的詞更有說服力。”


    公元10世紀以後,鐵製農具和使用牛馬耕作在田堵名主中已普及,水稻生產方法獲得顯著進步。如實行播種前浸種插秧開始用水車灌田,還懂得田間除草利用稻架曬幹的幹燥法等等,水稻產量因之有了提升。公元10世紀的日本古辭典《倭名類聚妙》中列舉的旱田作物(糧食和菜蔬)多達70種,證明這一時期旱田作物也得到顯著發展和普及。


    日本以大米為主食,由於幾乎全民信佛,很少肉食,隻有底層貧困的百姓才會食肉食,素食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大量囤積大米也不是不可能。如此,趙頊希望日本能調一批糧食來上京,防止大宋糧價暴漲。


    ;;;;;;日本平安京,平安宮。


    平安京內,朱雀大路連接大內裏朱雀門和羅城門,東築大宮西洞院東洞院和東京極等大路,西修四大宮道祖木辻和西京極等大路東西走向的一條土禦門中禦門和二條至九條等各條大路,與朱雀大路垂直相交。平安京四周為當地人所信仰的賀茂鬆尾稻荷等神社,後又變成皇室和貴族的信仰對象。


    不過,因桓武朝的建都和征夷兩大事業半途而廢,京內有的地方隻修整了區劃而來完成羅城等處的建設。右京(長安)又是池沼星羅棋布的低窪地帶,呈現一片“人家漸稀,幾近幽墟,人去無迴,屋壞不修”的景象。因此,人家大都集中在左京(洛陽)四條以北的高崗幹燥地帶。院政時期,又以流經左京極大路東麵的鴨川以東白河為中心,建造了很多寺院和離宮,使得左京更加繁榮,因而日本人總喜愛稱京都為“洛陽”“洛城”。


    “父皇,藤原賴通已經被處死了,旁落百年的大權終於又迴到了皇室手中了。”白河天皇一臉興奮,長久被權臣壓製,現在倒是揚眉吐氣了。


    “藤原賴通被殺了,換了個清源武則,這有什麽區別?平安京十萬近衛軍有三萬可是效忠清源武則的,源賴義源義家父子也野心不小。你現在是天皇了,什麽事情都有利弊,要靜下來心來看清楚了。你與大宋皇帝結為兄弟了?好好珍惜這個兄弟吧!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研究大宋皇帝的秉性,大宋對日本沒有野心,日本要擺脫蠻荒和落後,他會是你最大的支持力量。”已經出家的後三條法皇說道。


    清源武則與源賴義源義家父子並稱日本平安時代三大名將。此三人,在日本前九年之役中平定了割據奧羽國的安倍賴時安倍貞任父子的叛亂。奧羽國就是後世日本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


    “是的。熙寧皇帝仁厚,對我如兄弟一般。大宋的教習製度對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十分有效,兒臣正在仿照大宋,全麵推行改製。熙寧皇帝對日本的看法也有所改觀,大宋政事堂又鼎立支持。父皇放心,隻有兒臣的背後還有一個大宋,清源武則暫時就不敢動,等改製完成後,他也掀不起大浪。”白河天皇信心滿滿地說道。


    “藤原賴通被殺,藤原氏必反。你作好準備了嗎?”後三條法皇接著問道。


    “藤原賴通之子藤原果果在浪速起兵反叛了。兒臣已經讓清源武則率三萬近衛軍前往平叛。浪速港口又駐紮了大宋一萬海衛軍,藤原果果必敗。”白河天皇迴答道。


    清源武則率領的三萬日本近衛軍和薛奕率領的五千海衛軍在浪速城外的小平原與藤原果果的十萬門衛軍對峙。浪速城,也就是後世的大阪。大阪之外的平原,日本稱之為近畿平原。


    雖然宋日聯軍兵力要少,但是大宋海衛軍的武器裝備讓藤原氏的門衛軍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


    五百十三梢炮,五十架火箭炮車,一千五百火箭炮兵,三千重甲步兵,五百鐵騎兵,一千匹戰馬,一百五十架馬車,整整五千海衛軍擺開了陣型。日本三萬近衛軍分別部署在這個陣型的陣前和左右兩翼。從規模上看,宋日聯軍比起藤原氏的門衛軍十萬人的陣勢要大的多。


    藤原果果的十萬門衛軍隻有三百名騎士,其它的都是手持橫刀,背掛長弓的步卒,沒有投石車,也沒有床弩等軍械。擺起攻擊陣型來,由於所占地方不大,看起來還沒有宋日聯軍三萬五千人多。


    日本近衛軍比起藤原果果的門衛軍也沒有多少優勢,說是近衛軍,但是很多士兵都沒有披甲,說是軍隊,看上去就是一群武士。


    “日本的軍隊就這個樣子,還不如大宋保甲軍,甚至不如軍製改革前的大宋鄉兵。”薛奕笑話道。


    清源武則臉色難看,一旁的蘇軾打圓場道:“日本改製以後,自然能和我大宋海衛軍一般精銳的。薛指揮使,你看,我軍士氣高漲,是時候下令進攻吧。”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揚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絕路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絕路V並收藏宋揚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