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走進政事堂議事大廳,才發現自己遲到了。見趙頊到來,所有人都站起拱手見禮。
會議長桌上,趙頊坐在上手,左右分別是書城令文彥博和宰相沈括,接下來是兩位執政,緊接著是各部尚書,最後才是四大學府山長。
“蘇軾,你怎麽答應了占城國參加會盟?占城國並非華夏之國,也不信仰佛教。這次會盟的重點不就是要聯合所有的佛教國家,在西抵製天方教東進,在南抵製印度教東進嗎?占城國應該徹底拔除才是。”趙頊質問蘇軾道。
占城國是黑色人種,不是華夏後裔,所以不是華夏之國。占城國信仰印度教,占城隻是大宋對他們的稱唿,他們自稱占婆國。占婆的意思,就是信仰婆羅門的國度。
“聖上,隻要占城能來參加會盟,會盟之後,按會盟條約,還怕他們不是佛國,不是華夏之國嗎?”蘇軾站起拱手說道,說完又坐了下去。
蘇軾的解釋是很傳統的,入華夏者則華,出華夏者則夷的觀念。
“會盟條約有哪些?”趙頊接著問道。
聽到趙頊這般問,沈括把一本很厚的奏本順手推到趙頊跟前。趙頊迅速地翻閱瀏覽起來,大概地過了一遍,便收了起來。
“印度遠征軍傳來了什麽消息?”趙頊又接著問道。
“聖上,我十萬印度遠征軍抵達淩牙州之後,奪取了迦托訶(吉隆坡)南部,正在屯守開荒,與朱羅國的十萬東征軍對峙。朱羅國渡海東征,必定糧草補給困難。我軍還有三佛齊支援糧草,朱羅國隻能在迦托訶地區大肆搶掠了。軍部下達給印度遠征軍的命令是:屯守開荒,為西征印度建立後勤補給基地。隻要對峙下去,朱羅國十萬東征軍,必定斷糧退走。”軍部尚書郭逵站起拱手迴答道。
趙頊詢問完了,沈括便開始交待和布置春耕事宜,春耕下田之後,整個政事堂就會空下來至少一個月,所以很多事情都要提前作出安排,特別是華夏聯盟之事。
;;;;;;;第二天,象征性地召開了一下春耕朝會後,就按政事堂的安排行動起來。趙頊王安石蘇軾白馬寺主持明覺大師,還有一些禮部的從吏,都來到了黃埔江口的天下第一樓。大宋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樓,大樓高三十多丈,也就是一百多米的樣子。大樓一共二十層,諸國聯盟條約的商討就在那裏進行。
趙頊又坐了一會宋朝版的電梯,第一次還是熙寧二年的時候,在李家馬場的地下河城。大樓裝修豪華,趙頊打量了一下,至少可以比得上後世的四星級大酒店。
“哈哈哈,熙寧,這是一個好地方呀,住得我都不想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現在終於知道這句詩的意思了。”耶律洪基此時也正好來到了頂樓,看見趙頊大笑道。
“大康要是喜歡,也可以在大遼也建一座嘛。”趙頊一邊和耶律洪基握手,一邊笑著迴應道。
“再建一座也是天下第二樓。”耶律洪基笑道。
“哦,哈哈哈。”趙頊等君主們大笑。
各國君主臣子從吏等兩百多人進入天下第一樓頂樓,頂樓是典型的會議大廳的設計,桌椅都是呈扇形擺放,大理石地板磚,上麵鋪著紅色的毛氈。珍貴木材做的靠椅,桌子都是銅鐵為底,桌麵是厚重的白琉璃。大廳中央,掛著一盞大吊燈,說吊燈,卻不見蠟燭,鑲嵌的都是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扇形的中心,處於大廳背麵,那裏有一座用黃金寶石製作的大型世界地圖。大廳四周都是厚重的白琉璃,而不是牆壁,身處其中,仿佛置身於天空之中。晨曦映入大廳,光明透亮卻一點兒也不刺眼。
桌子上擺放著很多糕點,還有甜酒。甘蔗糖霜釀製的甜酒,大部分人都品嚐過,但也隻是品嚐過而已。要知道這個時代,無論是大宋還是其它國家,甜的食品差不多就是蜂蜜了,而糖霜則被視為田裏長出的蜂蜜。在天方世界和基督世界,一斤糖霜可以換一個莊園。印度世界,儒家世界,雖然不至於這般誇張,但也十分昂貴。直到南宋時,糖霜才大幅度降價,但也僅僅局限於大宋而已。
外國人之所以把大宋誇得天堂一般,誇得無比富有。他們的讚賞甚至超過了宋人自己的評價,其原因就是在這裏。他們認為價比黃金的糖霜,在大宋,普通百姓人人能吃得起,他們認為價超黃金的絲綢錦布,在大宋,普通百姓也人人穿得起。
後世的曆史書中,常常把大宋一個普通的百姓和歐洲貴族們的生活作對比。這是生產力的對比,好比後世一個普通企業家和古代皇帝們比錢多。事實上,後世一個普通的企業家,所掌握的社會財富,遠遠要比古代的皇帝們要多得多。
李佩玲是天下第一樓的樓主,又是貴妃,此時高貴得就像這世界上唯一的摩天大廈。趙頊等兩百多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個大廳,心裏都在驚歎,大概天堂也就這麽個樣子吧。其它人都驚歎他的奢華富貴,而趙頊卻是驚歎能在宋朝看到這樣現代化的大廳。
李佩玲帶著家丁安排眾人入座。趙頊等十一國君主都緊靠著演講台坐下,其它臣子從吏則分別按次序,坐於自己君主之後。
待眾人入座,李佩玲帶著家丁們退出了大廳。白馬寺主持明覺大師站在演講台上,道了一聲佛號。眾人皆站起,同樣雙手合在一起,道了一聲佛號。
此處會盟,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的。無論是大宋,還是西夏北遼,此時,都需要保守的政府。什麽是保守的政府呢?所謂保守,也就是維護原有的統治秩序。各國發生的叛亂都有不少,各邊境依然烽火連天,是不符合各國根本利益的。
也就是說守內虛外,不僅僅是大宋的國策,也是其它各國的國策。北遼西夏同樣如此。北遼各部落叛亂不斷,西夏外戚專權的實質是藩部日益壯大不聽調遣。各國現在需要的是集中力量,解決國內矛盾,鞏固統治。
不過,在曆史上,隻有大宋在國策之外,仍為了恢複漢唐故土折騰不斷。曆史上的宋神宗,要變法不僅僅是為了維持大宋的統治而已,根本上還是要收複漢唐故土。
隻是,他的努力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逆天而行的結果是戰火不斷,毫無所得。曆史上的宋神宗雖然想收複燕雲十六州,但是沒有底氣。隻能抓著西夏不放手,直到永樂戰敗,才算死了心。
曆史上的王安石變法應當是為了解決三冗問題,國庫空虛,民生困頓,軍備廢弛而進行的變法。然而,到了宋神宗手裏,宋神宗和王安石的目的卻決然不同,宋神宗要當秦皇漢武唐宗,而不是為了當秦孝公漢文漢景帝。他的目的是充實國庫,對外擴張。但是他又不夠兇悍,不夠果決,害怕背上窮兵黷武的名聲,成為隋煬帝一流,最後把變法弄得不倫不類。
曆史上的王安石變法,眾說紛紜的根源也就在這裏。宋神宗和王安石基本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大宋富國強兵,不過王安石是為了大宋國祚,而宋神宗是為了個人的文治武功。
現在,趙頊放權了,把事情交給了王安石。起初隻是為了打通漢唐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抵製天方教東侵而舉行的宋遼夏三國會盟,到了王安石手裏卻成了華夏諸國的大會盟。
自唐滅亡之後,關於領土的曆史遺留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無論是北遼西夏,或者是大理交趾,都是如此。各國都在防備著大宋要恢複漢唐故土,要吞並他們。宋朝富而不強,讓他們感覺到了安全,但宋朝的野心卻讓他們睡不著覺。
雖然宋朝給後世是一副弱宋的印象,但終宋一世,正如曆史上記載的一樣,戰爭與擴張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宋朝的矛盾是,一邊要防止藩鎮割據,一邊要一統華夏,這是在帶著枷鎖跳舞。
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就像是後世中國的自治區一般,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權。而對於遊牧民族而言,又是兵民合一。所以,當中央政權衰弱,國家崩潰,軍事力量瓦解時,掌握著一定軍事力量的少數民族政權往往唿風喚雨,成了擾亂華夏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五胡亂華,比如安史之亂,比如蒙古人滅金,比如滿族人入主中原。
不過,漢唐之時,絕對的擁有一統華夏的文明中心,也就是關中地區,在自然環境上沒有遭到破壞。由而,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濟體係仍然強大,等到國家政權重組,漢唐仍然能像秦始皇一般,掃平天下,一統華夏。
隋唐之後,關中水土流失嚴重,地理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這個從曆經春秋四百年發展起來的經濟中心不複存在。而以南京和北京為中心的兩大經濟中心,還沒有發展起來。中國陷入了兩宋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麵。兩宋時期,三百多年的發展,這兩個經濟中心才矗立起來。
繼而,蒙古滅金,遷都北京一統華夏。隨後,明朝定都南京,驅趕蒙古人,一統華夏。再後來,清朝入主北京,一統華夏。接著,民國定都南京,覆滅了清朝。最後,共和國,定都北京,建立新中國。中國的首都在北京和南京之間輪替。
在古代,相比南京,北京更適合作首都,因為這個經濟中心溝通著東北和華北,地勢上的一馬平川,交通上更加便利,定都北京顯然更有利控製東北和華北,保證國家的統一。由而,無論是明朝還是民國,後來都要遷都北京。長安這個經濟中心基本上處於中原腹地,不適合少數民族紮根和發展。而北京這個經濟中心,本身就是處於中原邊緣之地,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匯之處。
[,!]
...
()
會議長桌上,趙頊坐在上手,左右分別是書城令文彥博和宰相沈括,接下來是兩位執政,緊接著是各部尚書,最後才是四大學府山長。
“蘇軾,你怎麽答應了占城國參加會盟?占城國並非華夏之國,也不信仰佛教。這次會盟的重點不就是要聯合所有的佛教國家,在西抵製天方教東進,在南抵製印度教東進嗎?占城國應該徹底拔除才是。”趙頊質問蘇軾道。
占城國是黑色人種,不是華夏後裔,所以不是華夏之國。占城國信仰印度教,占城隻是大宋對他們的稱唿,他們自稱占婆國。占婆的意思,就是信仰婆羅門的國度。
“聖上,隻要占城能來參加會盟,會盟之後,按會盟條約,還怕他們不是佛國,不是華夏之國嗎?”蘇軾站起拱手說道,說完又坐了下去。
蘇軾的解釋是很傳統的,入華夏者則華,出華夏者則夷的觀念。
“會盟條約有哪些?”趙頊接著問道。
聽到趙頊這般問,沈括把一本很厚的奏本順手推到趙頊跟前。趙頊迅速地翻閱瀏覽起來,大概地過了一遍,便收了起來。
“印度遠征軍傳來了什麽消息?”趙頊又接著問道。
“聖上,我十萬印度遠征軍抵達淩牙州之後,奪取了迦托訶(吉隆坡)南部,正在屯守開荒,與朱羅國的十萬東征軍對峙。朱羅國渡海東征,必定糧草補給困難。我軍還有三佛齊支援糧草,朱羅國隻能在迦托訶地區大肆搶掠了。軍部下達給印度遠征軍的命令是:屯守開荒,為西征印度建立後勤補給基地。隻要對峙下去,朱羅國十萬東征軍,必定斷糧退走。”軍部尚書郭逵站起拱手迴答道。
趙頊詢問完了,沈括便開始交待和布置春耕事宜,春耕下田之後,整個政事堂就會空下來至少一個月,所以很多事情都要提前作出安排,特別是華夏聯盟之事。
;;;;;;;第二天,象征性地召開了一下春耕朝會後,就按政事堂的安排行動起來。趙頊王安石蘇軾白馬寺主持明覺大師,還有一些禮部的從吏,都來到了黃埔江口的天下第一樓。大宋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樓,大樓高三十多丈,也就是一百多米的樣子。大樓一共二十層,諸國聯盟條約的商討就在那裏進行。
趙頊又坐了一會宋朝版的電梯,第一次還是熙寧二年的時候,在李家馬場的地下河城。大樓裝修豪華,趙頊打量了一下,至少可以比得上後世的四星級大酒店。
“哈哈哈,熙寧,這是一個好地方呀,住得我都不想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現在終於知道這句詩的意思了。”耶律洪基此時也正好來到了頂樓,看見趙頊大笑道。
“大康要是喜歡,也可以在大遼也建一座嘛。”趙頊一邊和耶律洪基握手,一邊笑著迴應道。
“再建一座也是天下第二樓。”耶律洪基笑道。
“哦,哈哈哈。”趙頊等君主們大笑。
各國君主臣子從吏等兩百多人進入天下第一樓頂樓,頂樓是典型的會議大廳的設計,桌椅都是呈扇形擺放,大理石地板磚,上麵鋪著紅色的毛氈。珍貴木材做的靠椅,桌子都是銅鐵為底,桌麵是厚重的白琉璃。大廳中央,掛著一盞大吊燈,說吊燈,卻不見蠟燭,鑲嵌的都是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扇形的中心,處於大廳背麵,那裏有一座用黃金寶石製作的大型世界地圖。大廳四周都是厚重的白琉璃,而不是牆壁,身處其中,仿佛置身於天空之中。晨曦映入大廳,光明透亮卻一點兒也不刺眼。
桌子上擺放著很多糕點,還有甜酒。甘蔗糖霜釀製的甜酒,大部分人都品嚐過,但也隻是品嚐過而已。要知道這個時代,無論是大宋還是其它國家,甜的食品差不多就是蜂蜜了,而糖霜則被視為田裏長出的蜂蜜。在天方世界和基督世界,一斤糖霜可以換一個莊園。印度世界,儒家世界,雖然不至於這般誇張,但也十分昂貴。直到南宋時,糖霜才大幅度降價,但也僅僅局限於大宋而已。
外國人之所以把大宋誇得天堂一般,誇得無比富有。他們的讚賞甚至超過了宋人自己的評價,其原因就是在這裏。他們認為價比黃金的糖霜,在大宋,普通百姓人人能吃得起,他們認為價超黃金的絲綢錦布,在大宋,普通百姓也人人穿得起。
後世的曆史書中,常常把大宋一個普通的百姓和歐洲貴族們的生活作對比。這是生產力的對比,好比後世一個普通企業家和古代皇帝們比錢多。事實上,後世一個普通的企業家,所掌握的社會財富,遠遠要比古代的皇帝們要多得多。
李佩玲是天下第一樓的樓主,又是貴妃,此時高貴得就像這世界上唯一的摩天大廈。趙頊等兩百多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個大廳,心裏都在驚歎,大概天堂也就這麽個樣子吧。其它人都驚歎他的奢華富貴,而趙頊卻是驚歎能在宋朝看到這樣現代化的大廳。
李佩玲帶著家丁安排眾人入座。趙頊等十一國君主都緊靠著演講台坐下,其它臣子從吏則分別按次序,坐於自己君主之後。
待眾人入座,李佩玲帶著家丁們退出了大廳。白馬寺主持明覺大師站在演講台上,道了一聲佛號。眾人皆站起,同樣雙手合在一起,道了一聲佛號。
此處會盟,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的。無論是大宋,還是西夏北遼,此時,都需要保守的政府。什麽是保守的政府呢?所謂保守,也就是維護原有的統治秩序。各國發生的叛亂都有不少,各邊境依然烽火連天,是不符合各國根本利益的。
也就是說守內虛外,不僅僅是大宋的國策,也是其它各國的國策。北遼西夏同樣如此。北遼各部落叛亂不斷,西夏外戚專權的實質是藩部日益壯大不聽調遣。各國現在需要的是集中力量,解決國內矛盾,鞏固統治。
不過,在曆史上,隻有大宋在國策之外,仍為了恢複漢唐故土折騰不斷。曆史上的宋神宗,要變法不僅僅是為了維持大宋的統治而已,根本上還是要收複漢唐故土。
隻是,他的努力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逆天而行的結果是戰火不斷,毫無所得。曆史上的宋神宗雖然想收複燕雲十六州,但是沒有底氣。隻能抓著西夏不放手,直到永樂戰敗,才算死了心。
曆史上的王安石變法應當是為了解決三冗問題,國庫空虛,民生困頓,軍備廢弛而進行的變法。然而,到了宋神宗手裏,宋神宗和王安石的目的卻決然不同,宋神宗要當秦皇漢武唐宗,而不是為了當秦孝公漢文漢景帝。他的目的是充實國庫,對外擴張。但是他又不夠兇悍,不夠果決,害怕背上窮兵黷武的名聲,成為隋煬帝一流,最後把變法弄得不倫不類。
曆史上的王安石變法,眾說紛紜的根源也就在這裏。宋神宗和王安石基本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大宋富國強兵,不過王安石是為了大宋國祚,而宋神宗是為了個人的文治武功。
現在,趙頊放權了,把事情交給了王安石。起初隻是為了打通漢唐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抵製天方教東侵而舉行的宋遼夏三國會盟,到了王安石手裏卻成了華夏諸國的大會盟。
自唐滅亡之後,關於領土的曆史遺留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無論是北遼西夏,或者是大理交趾,都是如此。各國都在防備著大宋要恢複漢唐故土,要吞並他們。宋朝富而不強,讓他們感覺到了安全,但宋朝的野心卻讓他們睡不著覺。
雖然宋朝給後世是一副弱宋的印象,但終宋一世,正如曆史上記載的一樣,戰爭與擴張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宋朝的矛盾是,一邊要防止藩鎮割據,一邊要一統華夏,這是在帶著枷鎖跳舞。
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就像是後世中國的自治區一般,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權。而對於遊牧民族而言,又是兵民合一。所以,當中央政權衰弱,國家崩潰,軍事力量瓦解時,掌握著一定軍事力量的少數民族政權往往唿風喚雨,成了擾亂華夏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五胡亂華,比如安史之亂,比如蒙古人滅金,比如滿族人入主中原。
不過,漢唐之時,絕對的擁有一統華夏的文明中心,也就是關中地區,在自然環境上沒有遭到破壞。由而,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濟體係仍然強大,等到國家政權重組,漢唐仍然能像秦始皇一般,掃平天下,一統華夏。
隋唐之後,關中水土流失嚴重,地理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這個從曆經春秋四百年發展起來的經濟中心不複存在。而以南京和北京為中心的兩大經濟中心,還沒有發展起來。中國陷入了兩宋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麵。兩宋時期,三百多年的發展,這兩個經濟中心才矗立起來。
繼而,蒙古滅金,遷都北京一統華夏。隨後,明朝定都南京,驅趕蒙古人,一統華夏。再後來,清朝入主北京,一統華夏。接著,民國定都南京,覆滅了清朝。最後,共和國,定都北京,建立新中國。中國的首都在北京和南京之間輪替。
在古代,相比南京,北京更適合作首都,因為這個經濟中心溝通著東北和華北,地勢上的一馬平川,交通上更加便利,定都北京顯然更有利控製東北和華北,保證國家的統一。由而,無論是明朝還是民國,後來都要遷都北京。長安這個經濟中心基本上處於中原腹地,不適合少數民族紮根和發展。而北京這個經濟中心,本身就是處於中原邊緣之地,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匯之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