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上看,張栻的貢獻仍然是卓越的,一代理學宗師,張栻當之無愧。
(李剛興 撰)
主要參考書
1.宋史·道學傳》
2.《宋元學案》卷50《南軒學案》
3.南軒全集》
4.《宋元學案》卷4《五峰學案》
5.《朱文公集》
6.張栻《論語解》
7.中華書局:《陳亮集》
8.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第10章
9.賈順先《宋明理學新探》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婺學之祖 呂祖謙
(1137——1181)
呂祖謙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生於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卒
於宋孝宗淳照八年(1181年),人稱東萊先生。與朱熹、張栻齊名,同被尊為“東
南三賢”,“鼎立為世師”,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大家之一。他所創立的“婺學”,
也是當時頗具影響的學派之一。
一、世代宿儒 家有中原文化之傳
呂祖謙出生於一個儒學和官僚世家,其先祖本東萊(今安徽壽縣)人,六世祖
時遷至開封。北宋時期著名的大官僚呂公著即呂祖謙的五世祖,從這時起,呂家便
開始成為顯揚於世的儒學世家。自呂公著開始,其家族“登學案者七世十七人”
(《宋元學案》卷19《範呂諸儒學案》),全祖望考證說:
考正獻(呂公著)子希哲、希純,為安定(宋初大儒胡瑗)門人,而希哲自為
《滎陽學案》,榮陽子切問,亦見學案。又和問,廣問及從子稽中、堅中、硼中,
別見《和靖學案》,滎陽孫本中及從子大器、大倫、大猷、大同,為《紫微學案》
紫微之從孫祖謙、祖儉、祖泰,又別為《東萊學案》。共十七人,凡七世。(同上)
這個著名的宋代儒學世家,許多家族成員都是很有名望的儒家學者,同被選入
《宋元學案》,名列儒學史冊。呂祖謙的六世祖呂夷簡,做過宋仁宗的宰相,封申
國公(後徙許國公),顯揚於時,五世祖呂公著,在此宋仁宗、英宗時歷任天章閣
待製等職,神宗時為禦史中丞,哲宗時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死後贈申國公,
是著名儒師胡援的學生,自己也是有名的儒家學者。呂公著之子呂希哲在神宗朝歷
任崇政殿說書、知州等職,為北宋儒林中有名的學者之一,《宋元學案》對其人專
立《榮陽學案》。公著次子希績、三子希哲是著名象數學家邵伯溫的學生,均為儒
林學者。希哲之子好問、切問亦名列學案(《榮陽學案》中有傳)。好問在欽宗時,
官至尚書右丞,恩封東萊郡侯。祖謙的伯父呂本中,官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
南宋著名詩人,也是儒學名流之一,世稱東萊先生(後人稱昌本中為大東萊,稱呂
祖謙為小東萊),其學說及生平見於《宋元學案》卷36《紫微學案》。
由上可知,呂家不僅是兩宋著名的儒學世家,同時也是顯耀於世的官僚世家,
身為重臣者代有其人。“宋興以來,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者4人,而夷簡公著喬梓,
居其二焉,是以逮祖謙,綿歷七八世,祖武孫繩,父作子述,一以多識前言往行,
以畜德為事,家學淵源最為深遠。”(《重修浙江通誌稿·麗澤源流傳》)家學連
綿相傳,至呂祖謙乃發展為高峰,祖謙之後仍然連綿不絕。“故論者謂中原文獻之
傳,獨歸呂氏,其他名公矩儒弗及也。”(同上)此處雖有誇張之詞,但也說明呂
學在兩宋占有重要地位,絕非虛言。
二、創建婺學 兼采眾家不私一說
宋代儒學突破了漢儒嚴守師法和偏重訓詁考據的治學方法,側重於對儒家經典
義理的闡釋發揮,因而其思想方法比較靈活,有利於各家爭鳴。因此,僅在南宋的
理學陣營中,就形成了呂學、朱學、陸學三大不同的學派。如果從哲學上分,朱學
屬客觀唯心論,陸學是主觀唯心論,呂學則企圖將心學和理學相調和,帶有明顯的
折衷主義色彩。全祖望在《宋元學案》中說:“宋幹(幹道)、淳(淳熙)以後,
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三家同時,皆不甚合。朱子以格物致知,
陸學以明心,呂學則兼取其長,而復以中原文獻之統潤色之,門庭徑路雖別,要其
歸宿於聖人則一也。”(《東萊學案》)這說明在南宋理學陣容中,上述三派各有
其一特點,而呂學則帶有綜合朱陸之學的特色。但從大範圍看,三派同歸宗於孔孟。
“呂學”之稱,是以學派創立人之名來名其學派,正如“朱學”、“陸學”以
朱熹、陸九洲之名稱其學派一樣。在《宋元學案》中,全祖望還將“呂學”稱為
“婺學”,這是用地域名稱來區別不同學派的方法。正如人們把朱學稱為“閩學”
一樣。其實,上述兩種稱號都不能說明某學派的性質。單就“婺學”而言,當朱、
</br>
(李剛興 撰)
主要參考書
1.宋史·道學傳》
2.《宋元學案》卷50《南軒學案》
3.南軒全集》
4.《宋元學案》卷4《五峰學案》
5.《朱文公集》
6.張栻《論語解》
7.中華書局:《陳亮集》
8.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第10章
9.賈順先《宋明理學新探》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婺學之祖 呂祖謙
(1137——1181)
呂祖謙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生於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卒
於宋孝宗淳照八年(1181年),人稱東萊先生。與朱熹、張栻齊名,同被尊為“東
南三賢”,“鼎立為世師”,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大家之一。他所創立的“婺學”,
也是當時頗具影響的學派之一。
一、世代宿儒 家有中原文化之傳
呂祖謙出生於一個儒學和官僚世家,其先祖本東萊(今安徽壽縣)人,六世祖
時遷至開封。北宋時期著名的大官僚呂公著即呂祖謙的五世祖,從這時起,呂家便
開始成為顯揚於世的儒學世家。自呂公著開始,其家族“登學案者七世十七人”
(《宋元學案》卷19《範呂諸儒學案》),全祖望考證說:
考正獻(呂公著)子希哲、希純,為安定(宋初大儒胡瑗)門人,而希哲自為
《滎陽學案》,榮陽子切問,亦見學案。又和問,廣問及從子稽中、堅中、硼中,
別見《和靖學案》,滎陽孫本中及從子大器、大倫、大猷、大同,為《紫微學案》
紫微之從孫祖謙、祖儉、祖泰,又別為《東萊學案》。共十七人,凡七世。(同上)
這個著名的宋代儒學世家,許多家族成員都是很有名望的儒家學者,同被選入
《宋元學案》,名列儒學史冊。呂祖謙的六世祖呂夷簡,做過宋仁宗的宰相,封申
國公(後徙許國公),顯揚於時,五世祖呂公著,在此宋仁宗、英宗時歷任天章閣
待製等職,神宗時為禦史中丞,哲宗時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死後贈申國公,
是著名儒師胡援的學生,自己也是有名的儒家學者。呂公著之子呂希哲在神宗朝歷
任崇政殿說書、知州等職,為北宋儒林中有名的學者之一,《宋元學案》對其人專
立《榮陽學案》。公著次子希績、三子希哲是著名象數學家邵伯溫的學生,均為儒
林學者。希哲之子好問、切問亦名列學案(《榮陽學案》中有傳)。好問在欽宗時,
官至尚書右丞,恩封東萊郡侯。祖謙的伯父呂本中,官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
南宋著名詩人,也是儒學名流之一,世稱東萊先生(後人稱昌本中為大東萊,稱呂
祖謙為小東萊),其學說及生平見於《宋元學案》卷36《紫微學案》。
由上可知,呂家不僅是兩宋著名的儒學世家,同時也是顯耀於世的官僚世家,
身為重臣者代有其人。“宋興以來,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者4人,而夷簡公著喬梓,
居其二焉,是以逮祖謙,綿歷七八世,祖武孫繩,父作子述,一以多識前言往行,
以畜德為事,家學淵源最為深遠。”(《重修浙江通誌稿·麗澤源流傳》)家學連
綿相傳,至呂祖謙乃發展為高峰,祖謙之後仍然連綿不絕。“故論者謂中原文獻之
傳,獨歸呂氏,其他名公矩儒弗及也。”(同上)此處雖有誇張之詞,但也說明呂
學在兩宋占有重要地位,絕非虛言。
二、創建婺學 兼采眾家不私一說
宋代儒學突破了漢儒嚴守師法和偏重訓詁考據的治學方法,側重於對儒家經典
義理的闡釋發揮,因而其思想方法比較靈活,有利於各家爭鳴。因此,僅在南宋的
理學陣營中,就形成了呂學、朱學、陸學三大不同的學派。如果從哲學上分,朱學
屬客觀唯心論,陸學是主觀唯心論,呂學則企圖將心學和理學相調和,帶有明顯的
折衷主義色彩。全祖望在《宋元學案》中說:“宋幹(幹道)、淳(淳熙)以後,
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三家同時,皆不甚合。朱子以格物致知,
陸學以明心,呂學則兼取其長,而復以中原文獻之統潤色之,門庭徑路雖別,要其
歸宿於聖人則一也。”(《東萊學案》)這說明在南宋理學陣容中,上述三派各有
其一特點,而呂學則帶有綜合朱陸之學的特色。但從大範圍看,三派同歸宗於孔孟。
“呂學”之稱,是以學派創立人之名來名其學派,正如“朱學”、“陸學”以
朱熹、陸九洲之名稱其學派一樣。在《宋元學案》中,全祖望還將“呂學”稱為
“婺學”,這是用地域名稱來區別不同學派的方法。正如人們把朱學稱為“閩學”
一樣。其實,上述兩種稱號都不能說明某學派的性質。單就“婺學”而言,當朱、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