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赴美前的準備工作不可謂精心和充分,但難免有疏漏。這個疏漏幾乎是致命的,那就是“演出劇目”問題。


    1930年元月底,梅蘭芳率團到達美國。2月14日,應中國駐美公使伍朝樞的邀請,梅蘭芳率先到華盛頓參加伍公使特意安排的演出招待會。當晚參加招待會的有除總統胡佛外的其餘政府官員、各國大使、地方官紳、社會名流,在美的最高級別的頭頭腦腦能去的幾乎都去了。正在外公幹的胡佛總統甚至還頗為遺憾地派人囑咐伍朝樞,希望梅蘭芳能在華盛頓再待兩天,等他迴來。


    在如此高規格的赴美後的首場演出中,梅蘭芳的劇目是《晴雯撕扇》。不知為什麽,梅蘭芳在演出時就預感到這場戲對於美國人來說,實在不易懂得。這個故事發生在端陽節,而外國沒有這個節日,由此發生的一係列細節,外國人自然也就無從理解。果不其然,張彭春在觀劇後就直言:“他們看不懂。”


    這時,梅蘭芳才意識到劇目的選擇至關重要,而隻有像張彭春這樣精通中西戲劇差異,又熟知西方觀眾心理的人,才會準確地挑選劇目。同時,張彭春所具有的豐富的現代戲劇知識和西方戲劇的表演程式以及多年導演話劇的經驗,都使善於博採眾長的梅蘭芳感覺到,他不能缺失有著深厚傳統戲劇底蘊的齊如山,也需要張彭春的幫助,特別是身處異國,麵對的又是完全陌生的文化和觀眾,張彭春的作用似乎更大。


    於是,在梅蘭芳的懇請下,張彭春加入進來。首先,他重新選定了劇目,以為外國人對中國戲的要求,希望看到傳統的東西,因此必須選擇他們能夠理解的又含中國傳統的故事,同時,由於外國人聽不懂中國話,所以又要選擇那些做、打多於唱、念的戲。在這種前提下,梅蘭芳後來在美國的演出劇目,多集中在《刺虎》、《汾河灣》、《貴妃醉酒》、《打漁殺家》等劇目上,以及《霸王別姬》裏的“劍舞”。果然,《刺虎》最受美國人歡迎。


    其次,張彭春不僅作為梅蘭芳的顧問從旁輔佐,更擔負了導演的職責。嚴格算來,張彭春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京劇導演,京劇導演製也由此成立。這其實是梅蘭芳的最聰明之處,是他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又一佐證,也是他從善如流的又一表現。從此意義上看,梅蘭芳的成功是必然的。


    2月17日,梅蘭芳在紐約四十九街戲院公開演出。按照導演張彭春的布署,演出次序是:開演之前,張彭春身著燕尾服上台,用英文作總說明,說明中國劇的組織、特點、風格以及一切動作所代表的意義。然後由劇團邀請來的華僑翻譯楊秀女士用英文作劇情介紹、說明。接著,梅蘭芳才正式亮相。考慮到美國人的時間觀念較強,張彭春嚴格限定時間,包括說明、介紹和每場戲的演出時間,整台演出絕不超過兩小時。時間之準,甚至連美國劇院也不常見。


    當初張彭春在梅蘭芳和“華美協進社”之間架起了第一座橋樑,從而促成梅蘭芳訪美。如今,他又在梅蘭芳和美國觀眾之間架起了第二座橋樑,從而縮短了中西方的差異,有助於美國觀眾理解看懂梅蘭芳的戲。觀眾在理解劇情的情況下,又見絢麗的中國紅緞湘繡幕布,耳聽清亮悅耳可聽的東方管弦樂聲,再看那“東方美人”身著華麗彩服,邁著柔柔的碎步扭著纖纖細腰擺動著變化萬千的手勢,伴隨著悠悠揚揚的唱腔,渾身洋溢著無以倫比的美麗和高貴,他們震驚了:遙遠的中國果然有如此曼妙的音樂、動人的舞蹈和感人淚下的故事。於是,他們能夠給予的,便是無窮無盡的掌聲和喝彩。


    可以說,梅蘭芳在美國的首場演出便大獲成功,這從他在每出戲後不得不謝幕多次可見一斑。最後一出《刺虎》結束後,他謝幕竟達15次之多,這在國內也是罕見的。起初他穿著戲裝到台前,低身道“萬福”。待他卸妝後,觀眾的掌聲仍然不斷,他隻得穿著長袍馬褂再次出去鞠躬。觀眾發現原先的那個柔聲細語、婀娜多姿的美女果然就是男人所扮時,更加瘋狂。


    梅孟分手-3


    其實觀眾並不僅僅驚奇於男人演女人,這種藝術形式在西方戲劇舞台上也並不鮮見。讓他們感嘆的是,梅蘭芳並非單純地摹仿女人的一姿一態,而是藝術地再現了婦女的本質和意象。從他的表演中,他們能實實在在地接改到他刻意傳達的女姓端莊、溫柔、秀麗、高雅等藝術特徵。因而,他的表演完全超越了男人演女人的表象而更具深層次。


    從此,隨著梅蘭芳繼在紐約之後,又移師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檀香山等地,一股“梅蘭芳熱”在美國本土瀰漫開來。一些商店將京劇的華麗行頭擺在櫥窗裏展覽;在鮮花展銷會上,有一種花被命名為“梅蘭芳花”;一位女士在三星期之內,共看了16場梅蘭芳演出,猶嫌不足,聞梅蘭芳那年正好36歲,便特地買了36株梅樹,在自家的大園子裏辟出一塊地專種梅樹,並請梅蘭芳破土,還把那塊地命名為“梅蘭芳花園”。


    在紐約的最後一場演出結束後,有人提議上台和梅蘭芳握手告別。梅蘭芳欣然應允。於是觀眾按順序從右邊上來,從左邊下去,秩序很好,可是梅蘭芳握了十幾分鍾仍然不見觀眾減少,心裏很是納悶。細一看,原來是很多人握過一次手,下去後又重新排隊,又上來握一次。就這樣,梅蘭芳握手握得沒完沒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梅蘭芳和孟小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伶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伶伶並收藏梅蘭芳和孟小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