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作者:李亞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場視同師生,講究的是一日為師,則終身為父。並成為帝國官場最重要的人力資源網絡之
一,其關照、提攜、援引的功效有如同鄉與同年,為官場中人所不敢輕忽。誰也沒有想到
的是,前一位禦史被充軍浙江的一個月,即萬曆四年正月二十三日,這位禦史便洋洋灑灑
上書五千言,痛斥張居正植黨營私、作威作福、貪贓枉法、擅改祖製等。從而,成為我國
歷史上罕見、大明帝國開國二百年以來第一位彈劾座師的門生。
隨後兩日,張居正連續兩次提交辭呈。史書記載說,張居正向萬曆皇帝辭職時,痛哭
流涕,激動得哭倒在地。14 歲的小皇帝走下禦座,攙扶起已經年過50 的內閣首輔,並對他
說:“先生起來,我要逮捕這個傢夥,讓他死在監獄裏,以慰先生。”
據說,在監獄中,此人受盡嚴刑拷打,卻慷慨自若,言辭更加激烈。最後,對這位禦
史的處分是“削籍為民”———被開除公職,遣送迴鄉。不久,他又被幾個官員指控為貪贓
枉法,不明不白地死在獄中。當時和後來均有人認為,這些官員是在張居正的授意下做的
這件事情,或者至少是為了討好張居正。遂成為一個謎團。
公元 1577 年,即萬曆五年,張居正遭遇了一場真正的風暴。
事情起因於九月十三日,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九月二十五日,消息傳到北京。第二天,
張居正在內閣的幾位同僚上書皇帝,希望援引前朝重臣曾經有過的案例,挽留張居正“奪
情”,繼續工作。
“丁憂”製度是我國一項相當古老的製度。按照這套製度,凡父母去世,其為官且承擔
主要家庭責任的兒子必須離職,返迴家鄉為父母守孝二十七個月,當時的術語稱之為“丁
憂”,也叫“丁艱”。期滿後再出來繼續做官,叫做“起復”;倘若身為國家重臣,離職後可能
造成重大影響的,作為特例,需由皇帝下令,可以免去離職丁憂,穿孝服直接起復視事,
術語叫做“奪情”。曾經有過一位唐代官員,因為害怕失去官位與俸祿,不報憂守製。結果,
為人揭發,被同僚們視為衣冠禽獸,在法司判其流放充軍之後,又由皇帝下令賜其自盡。
帝國以孝治天下,忠臣出自孝子,不孝者必然不忠,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信念。生活在今
天的人們,很難理解另一個世界的情形。然而,在當時,這是一件絕對重大的事情。其重
大的程度,我們可以在嘉靖朝初年的“大禮議”中,略見一斑。
張居正立即陷入尷尬之中。
一方麵,守製丁憂盡孝乃人情之常。不論是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師、為人友、為人
臣,所有人倫親情,社會利害,在在都要求他如此行事。否則,必將為自己所不忍,更為
人所不齒,潛藏著無法預料的風險。
另一方麵,張居正素以豪傑自許,認為必有非常之人,方可為非常之事,才能成非常
之功。因此,處在一個非常時期,則不必拘泥於常情常理,不必顧及常人之非議,受常人
小節的約束。當時,張居正可能正在準備實施意義重大的清丈田畝和整頓賦稅,他顯然不
願意在政局如此波詭雲譎之際,離開朝廷二十七個月。那意味著前麵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諸
東流,且同樣潛藏著不可測之禍。
這時,發生了一件小事,對張居正的刺激可能不小。按照帝國慣例,內閣首輔離位三
天,次輔的座位就可以由次要的位置挪到主位,人們也就可以身穿紅袍向次輔道賀,視為
他已經自然升為首輔。此次,張居正的去留尚在未定之天,已經有一批人著紅袍前去向次
輔道賀了。頗為厚道的次輔雖然沒有挪動自己的座位,卻也實實在在地接受了人們的祝賀。
人情惡俗澆薄的官場,著實給張居正上了一課。
從當時的情形判斷,皇帝、皇太後、馮保,張居正身邊的支持者,甚至包括他同朝為
官的兒子,應該都是發自內心地希望他不要離開。張居正遂接受了皇帝三番五次的慰留,
奪情視事,在官守製。
誰知,恰在此時,一顆巨大的彗星飛臨到帝國的上空,其大如燈,顏色慘白,拖著長
達數丈的不祥的大尾巴,由西南直射東北,出尾箕,越牽牛,逼向織女星座。未幾,紫禁
城中竟然又發生火災。天象示警,災異橫生,一時間人心大浮動,蜚短流長,謠言漫天,
以至於西長安門上居然貼出了張居正謀反的傳單。
在此期間,還發生了相當於今天中央組織人事部部長的吏部尚書去職事件。
這位吏部尚書在前一年張居正的門生彈劾張居正時,曾被指為是張居正植黨營私的私
黨之一,人們也普遍認為他是張居正的親近分子。如今,他竟然在幾十位翰林院官員的要
求下,帶領他們一起來到張居正官邸,請求張居正作為帝王之師、帝國首輔應該以世道人
心為重,給天下蒼生作個好榜樣,迴家丁憂去。張居正義正詞嚴地予以批駁,並在激動之
</br>
一,其關照、提攜、援引的功效有如同鄉與同年,為官場中人所不敢輕忽。誰也沒有想到
的是,前一位禦史被充軍浙江的一個月,即萬曆四年正月二十三日,這位禦史便洋洋灑灑
上書五千言,痛斥張居正植黨營私、作威作福、貪贓枉法、擅改祖製等。從而,成為我國
歷史上罕見、大明帝國開國二百年以來第一位彈劾座師的門生。
隨後兩日,張居正連續兩次提交辭呈。史書記載說,張居正向萬曆皇帝辭職時,痛哭
流涕,激動得哭倒在地。14 歲的小皇帝走下禦座,攙扶起已經年過50 的內閣首輔,並對他
說:“先生起來,我要逮捕這個傢夥,讓他死在監獄裏,以慰先生。”
據說,在監獄中,此人受盡嚴刑拷打,卻慷慨自若,言辭更加激烈。最後,對這位禦
史的處分是“削籍為民”———被開除公職,遣送迴鄉。不久,他又被幾個官員指控為貪贓
枉法,不明不白地死在獄中。當時和後來均有人認為,這些官員是在張居正的授意下做的
這件事情,或者至少是為了討好張居正。遂成為一個謎團。
公元 1577 年,即萬曆五年,張居正遭遇了一場真正的風暴。
事情起因於九月十三日,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九月二十五日,消息傳到北京。第二天,
張居正在內閣的幾位同僚上書皇帝,希望援引前朝重臣曾經有過的案例,挽留張居正“奪
情”,繼續工作。
“丁憂”製度是我國一項相當古老的製度。按照這套製度,凡父母去世,其為官且承擔
主要家庭責任的兒子必須離職,返迴家鄉為父母守孝二十七個月,當時的術語稱之為“丁
憂”,也叫“丁艱”。期滿後再出來繼續做官,叫做“起復”;倘若身為國家重臣,離職後可能
造成重大影響的,作為特例,需由皇帝下令,可以免去離職丁憂,穿孝服直接起復視事,
術語叫做“奪情”。曾經有過一位唐代官員,因為害怕失去官位與俸祿,不報憂守製。結果,
為人揭發,被同僚們視為衣冠禽獸,在法司判其流放充軍之後,又由皇帝下令賜其自盡。
帝國以孝治天下,忠臣出自孝子,不孝者必然不忠,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信念。生活在今
天的人們,很難理解另一個世界的情形。然而,在當時,這是一件絕對重大的事情。其重
大的程度,我們可以在嘉靖朝初年的“大禮議”中,略見一斑。
張居正立即陷入尷尬之中。
一方麵,守製丁憂盡孝乃人情之常。不論是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師、為人友、為人
臣,所有人倫親情,社會利害,在在都要求他如此行事。否則,必將為自己所不忍,更為
人所不齒,潛藏著無法預料的風險。
另一方麵,張居正素以豪傑自許,認為必有非常之人,方可為非常之事,才能成非常
之功。因此,處在一個非常時期,則不必拘泥於常情常理,不必顧及常人之非議,受常人
小節的約束。當時,張居正可能正在準備實施意義重大的清丈田畝和整頓賦稅,他顯然不
願意在政局如此波詭雲譎之際,離開朝廷二十七個月。那意味著前麵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諸
東流,且同樣潛藏著不可測之禍。
這時,發生了一件小事,對張居正的刺激可能不小。按照帝國慣例,內閣首輔離位三
天,次輔的座位就可以由次要的位置挪到主位,人們也就可以身穿紅袍向次輔道賀,視為
他已經自然升為首輔。此次,張居正的去留尚在未定之天,已經有一批人著紅袍前去向次
輔道賀了。頗為厚道的次輔雖然沒有挪動自己的座位,卻也實實在在地接受了人們的祝賀。
人情惡俗澆薄的官場,著實給張居正上了一課。
從當時的情形判斷,皇帝、皇太後、馮保,張居正身邊的支持者,甚至包括他同朝為
官的兒子,應該都是發自內心地希望他不要離開。張居正遂接受了皇帝三番五次的慰留,
奪情視事,在官守製。
誰知,恰在此時,一顆巨大的彗星飛臨到帝國的上空,其大如燈,顏色慘白,拖著長
達數丈的不祥的大尾巴,由西南直射東北,出尾箕,越牽牛,逼向織女星座。未幾,紫禁
城中竟然又發生火災。天象示警,災異橫生,一時間人心大浮動,蜚短流長,謠言漫天,
以至於西長安門上居然貼出了張居正謀反的傳單。
在此期間,還發生了相當於今天中央組織人事部部長的吏部尚書去職事件。
這位吏部尚書在前一年張居正的門生彈劾張居正時,曾被指為是張居正植黨營私的私
黨之一,人們也普遍認為他是張居正的親近分子。如今,他竟然在幾十位翰林院官員的要
求下,帶領他們一起來到張居正官邸,請求張居正作為帝王之師、帝國首輔應該以世道人
心為重,給天下蒼生作個好榜樣,迴家丁憂去。張居正義正詞嚴地予以批駁,並在激動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