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作者:李亞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罪過。因此,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是帝國規範所不允許和為人所不齒的。這是我國歷史上,
那些與宦官合作的大臣們,通常很難留下良好名聲的重要原因。然而,另一方麵,在如此
僵硬的體製之下,不這樣做,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什麽都不要做。揆諸歷史,這可能是
太多的人們,不顧後果地如此行事的重要原因。
問題是,以張居正的性情而論,人們肯定會認為,至少他不應該做這種事兒。然而事
實上,他不但在做,而且做得相當周到嚴密。這種周到嚴密,肯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
種深思熟慮,應該是出於格外強烈的政治抱負,也必定是建立在對帝國政治運作周密觀察
的基礎之上的。
因此,他與皇帝身邊的宦官相謀請迴高拱,隻是牛刀小試。當他與政治能量大得多的
大太監馮保相結交時,便註定了他與高拱之間的決裂隻是時間問題而已。在這個問題上,
張居正對帝國政治機製的認識、深謀遠慮的布置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決心,都是高拱所
遠遠不及的。
應該說,張居正抓住了大明帝國政治體製中最關鍵也是最脆弱的那個環節。
追根溯源,這個環節還是由朱元璋所鑄造的。
大明帝國創立以前,我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都曾經發生過宦官為禍的情形,嚴重時,
甚至可以殺死或者更換皇帝。因此,朱元璋對此有著高度警惕和戒備。他曾經多次表達過
對宦官的輕蔑,認為這幫傢夥很多都是壞蛋,難得挑出幾個良善之輩。用來做耳目,則耳
聾目瞎;用以為心腹,則為心腹之患。是故,他們隻能從事挑水、掃地、奔走、傳達之類
的工作。據說,在朱元璋製定的製度中,有一條針對宦官的規定,即禁止宦官讀書。掌管
圖書典籍的宦官,隻許具有識字而已的初級水平;具有一定文字能力的,隻限於那些需要
記錄皇帝詔令的宦官。並且,據說他還在皇宮中豎立過一塊鐵牌,上麵書寫道:嚴禁宦官
幹預政事,預者斬。
如此防範,不可謂不嚴密了。
然而,當朱元璋製定出力圖將大權獨攬到皇家,從而確保朱家天下萬世一統的政治製
度時,其交互作用的結果,卻使大明帝國變成我國歷史上宦官為害國家最為慘烈、最為深
重的一個時代。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來自宰相製度的廢除。
朱元璋大約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一旨在加強皇家權威的舉措,竟會演變成徹頭徹
尾、完完全全地增強了宦官的權威。仿佛就像朱元璋成心如此設計一般。歷史老人喜歡捉
弄人特別是喜歡捉弄強人的品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印證。
朱元璋心思細密,考慮重大問題時,常常繞殿徘徊,正思逆想,反覆斟酌。當他自以
為一切安排都完美妥帖,天衣無縫時,偏偏就忘記了自己那些子孫們,不會都是像他一樣
的工作狂。他們是要在深宮膏粱中出生、在滿身脂粉香氣的女人懷裏和不男不女的宦官堆
兒裏長大的。於是,在後來的世代裏,朱元璋的如意算盤大都演變得麵目全非。其中,以
宦官的作用,在製度與實際運作中變化最為巨大。(二十二)
六、太監當政,個個有本事把滿朝的文武百官折騰得死去活來,高拱欲予製止,隻是手法
過於粗暴,為後來的不祥結局埋下了伏筆。
大明帝國宦官的令人畏懼之處,大體上發生在兩個部門:一個是誕生在公元 1420 年,
即永樂十八年八月的東廠;一個是創製於洪武年間,但在宣德年間脫穎而出的司禮監。後
來二者合流,變得威力巨大無比。
東廠是對帝國臣民進行偵緝與刑獄的機構,與錦衣衛齊名,常常被並稱為“廠衛”。不
同的是,東廠由宦官掌控,地點設在東安門北,可能也是為此,所以稱為“東”廠。在東廠
中,大約是為了進行敬業精神的教育,所以懸掛嶽武穆即嶽飛畫像,並供奉有歷任首長的
牌位,上麵大書“百世流芳”四字。這個機構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隻對皇帝負責,有權力
對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進行偵察,同時,其偵察結果可以沒有任何障礙地直達皇帝手中。其
最高首長則必定是由皇帝最信任的宦官充任,一般稱之為“提督東廠”或“東廠提督”。
繼王振之後,到張居正的時代,帝國至少出現了曹吉祥、門達、汪直、李廣、劉瑾、
錢寧等一批大太監,每一個都有身手不凡之處,個個都有本事足以將滿朝文武百官折騰得
死去活來、斯文掃地。
嘉靖一朝四十五年間,少見宦官為禍。可能與嘉靖皇帝在外省長大、並對宦官心存戒
備有關。
誰料此時此刻,張居正已經與大太監馮保達成深刻默契。從而,掀開了帝國歷史上極
為奇異的新篇章。
據說,馮保時常焚香沐浴之後,彈奏古琴,水平相當高,且很有儒者風度。他屬於那
種一眼看上去知書達理、頗有文化素養的宦官,琴棋書畫都能來,詩詞文章也不錯。由於
</br>
那些與宦官合作的大臣們,通常很難留下良好名聲的重要原因。然而,另一方麵,在如此
僵硬的體製之下,不這樣做,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什麽都不要做。揆諸歷史,這可能是
太多的人們,不顧後果地如此行事的重要原因。
問題是,以張居正的性情而論,人們肯定會認為,至少他不應該做這種事兒。然而事
實上,他不但在做,而且做得相當周到嚴密。這種周到嚴密,肯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
種深思熟慮,應該是出於格外強烈的政治抱負,也必定是建立在對帝國政治運作周密觀察
的基礎之上的。
因此,他與皇帝身邊的宦官相謀請迴高拱,隻是牛刀小試。當他與政治能量大得多的
大太監馮保相結交時,便註定了他與高拱之間的決裂隻是時間問題而已。在這個問題上,
張居正對帝國政治機製的認識、深謀遠慮的布置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決心,都是高拱所
遠遠不及的。
應該說,張居正抓住了大明帝國政治體製中最關鍵也是最脆弱的那個環節。
追根溯源,這個環節還是由朱元璋所鑄造的。
大明帝國創立以前,我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都曾經發生過宦官為禍的情形,嚴重時,
甚至可以殺死或者更換皇帝。因此,朱元璋對此有著高度警惕和戒備。他曾經多次表達過
對宦官的輕蔑,認為這幫傢夥很多都是壞蛋,難得挑出幾個良善之輩。用來做耳目,則耳
聾目瞎;用以為心腹,則為心腹之患。是故,他們隻能從事挑水、掃地、奔走、傳達之類
的工作。據說,在朱元璋製定的製度中,有一條針對宦官的規定,即禁止宦官讀書。掌管
圖書典籍的宦官,隻許具有識字而已的初級水平;具有一定文字能力的,隻限於那些需要
記錄皇帝詔令的宦官。並且,據說他還在皇宮中豎立過一塊鐵牌,上麵書寫道:嚴禁宦官
幹預政事,預者斬。
如此防範,不可謂不嚴密了。
然而,當朱元璋製定出力圖將大權獨攬到皇家,從而確保朱家天下萬世一統的政治製
度時,其交互作用的結果,卻使大明帝國變成我國歷史上宦官為害國家最為慘烈、最為深
重的一個時代。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來自宰相製度的廢除。
朱元璋大約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一旨在加強皇家權威的舉措,竟會演變成徹頭徹
尾、完完全全地增強了宦官的權威。仿佛就像朱元璋成心如此設計一般。歷史老人喜歡捉
弄人特別是喜歡捉弄強人的品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印證。
朱元璋心思細密,考慮重大問題時,常常繞殿徘徊,正思逆想,反覆斟酌。當他自以
為一切安排都完美妥帖,天衣無縫時,偏偏就忘記了自己那些子孫們,不會都是像他一樣
的工作狂。他們是要在深宮膏粱中出生、在滿身脂粉香氣的女人懷裏和不男不女的宦官堆
兒裏長大的。於是,在後來的世代裏,朱元璋的如意算盤大都演變得麵目全非。其中,以
宦官的作用,在製度與實際運作中變化最為巨大。(二十二)
六、太監當政,個個有本事把滿朝的文武百官折騰得死去活來,高拱欲予製止,隻是手法
過於粗暴,為後來的不祥結局埋下了伏筆。
大明帝國宦官的令人畏懼之處,大體上發生在兩個部門:一個是誕生在公元 1420 年,
即永樂十八年八月的東廠;一個是創製於洪武年間,但在宣德年間脫穎而出的司禮監。後
來二者合流,變得威力巨大無比。
東廠是對帝國臣民進行偵緝與刑獄的機構,與錦衣衛齊名,常常被並稱為“廠衛”。不
同的是,東廠由宦官掌控,地點設在東安門北,可能也是為此,所以稱為“東”廠。在東廠
中,大約是為了進行敬業精神的教育,所以懸掛嶽武穆即嶽飛畫像,並供奉有歷任首長的
牌位,上麵大書“百世流芳”四字。這個機構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隻對皇帝負責,有權力
對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進行偵察,同時,其偵察結果可以沒有任何障礙地直達皇帝手中。其
最高首長則必定是由皇帝最信任的宦官充任,一般稱之為“提督東廠”或“東廠提督”。
繼王振之後,到張居正的時代,帝國至少出現了曹吉祥、門達、汪直、李廣、劉瑾、
錢寧等一批大太監,每一個都有身手不凡之處,個個都有本事足以將滿朝文武百官折騰得
死去活來、斯文掃地。
嘉靖一朝四十五年間,少見宦官為禍。可能與嘉靖皇帝在外省長大、並對宦官心存戒
備有關。
誰料此時此刻,張居正已經與大太監馮保達成深刻默契。從而,掀開了帝國歷史上極
為奇異的新篇章。
據說,馮保時常焚香沐浴之後,彈奏古琴,水平相當高,且很有儒者風度。他屬於那
種一眼看上去知書達理、頗有文化素養的宦官,琴棋書畫都能來,詩詞文章也不錯。由於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