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作者:李亞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一種推測,認為根本就是宰相李善長的大兒子與李彬合謀做下的這樁大買賣,否則,
李彬斷然沒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而李善長也不會這樣明目張膽、疏忽大意。從當時情形和
李善長一生行事判斷,這種推測很有可能是接近實際情況的。
李善長、胡惟庸、劉伯溫、楊憲諸人之間,關係複雜,在此沒有必要展開敘述。但上
述事項很有可能是一把鑰匙,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大明帝國開國之初那極其錯綜複雜
的政治形勢。同時,我們需要知道,當時,帝國的財政收入,每年隻有幾百萬兩白銀。以
朱元璋對人事關係的高度敏感,想要讓他相信,隻有李彬一個人,就能夠在帝國官場掀起
涉及幾百萬兩白銀的醜聞來,恐怕是有些勉強的。不久後,他早早讓李善長離開宰相之位,
這件事或許是原因之一。甚至,這也可能是引發朱元璋後來一舉端掉我國宰相製度的誘因
之一。於是,就和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提拔使用密切相關了。
關於胡惟庸案發時的情形,各種說法很多。
考之《明太祖文集》卷七說胡惟庸被捕,是在公元 1379 年,即洪武十二年九月。
當時,占城國———地在今天越南中部的一個城市國家,使臣前來朝貢。朱元璋不知
道此事,於是大怒。胡惟庸和副宰相叩頭謝罪,並把責任推給了禮部。禮部堅稱已經報告
中書省。朱元璋更為惱怒,連下敕書,說:“你們互相推卸責任,朕不聰明,不知道究竟誰
該負責,所以囚省、部,一定要追究到底。”表明,當時的兩位宰相和禮部尚書,已經都被
抓進監獄裏去了。
第二年正月初二,一個被抓進監獄的胡惟庸部下與親密戰友,突然揭發說,胡惟庸想
要謀反。結果,牽連纏綿,雪團越滾越大。
正月初六,胡惟庸為首的一大批人及其家族便被全部殺死。
第二天,正月初七,朱元璋宣布進行一項重大的政治製度變革。這項變革,在整個中
國政治史上都堪稱為一重大事件,這就是歷時近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製度被正式廢除。從
而,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五百多年的政治格局。
以此為由頭,朱元璋對官吏隊伍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大清洗。時間持續了十多年,死於
此案的人數至少在兩萬人以上。
於是,以往一直有一種幾乎是權威性的結論,認為“胡惟庸奸黨案”是朱元璋為代表的
君權與胡惟庸為代表的相權之間,長期鬥爭,最後,君權大獲全勝的結果。
從上述撲朔迷離、波詭雲譎的情勢看,這種說法可能是值得推敲的。
我們知道,在處理許多事情時,當朱元璋感到不快或不安時,其殺伐決斷常常間不容
發。為什麽在對胡惟庸的問題上卻不是這樣?
為什麽對胡惟庸偏不如此?須知,常遇春、徐達、劉伯溫諸人的地位與威望全部遠高
過胡惟庸。
倒推迴去九年,公元 1371 年,即洪武四年正月初二,春節第二天,李善長被朱元璋強
迫退休。這一年,李善長 58 歲,從他一口氣活到 77 歲還很硬朗的情形看,所謂“高齡”一
說相當牽強。這位李善長曾經被朱元璋比喻為自己的蕭何,是公認的帝國第一開國功臣,
在軍民中之聲望不可謂不高。朱元璋偏偏在給予他崇高讚譽之後,不讓他繼續做宰相。同
時,劉伯溫的才幹、品性與威信遠在胡惟庸者流之上,被朱元璋比喻為自己的張良,朱元
璋也同樣不讓他做宰相。朱元璋似乎打定主意,就是要將那個可能撒歡尥蹶子的胡惟庸扶
上宰相高位。其中,或許有深意在焉。(十五)
十六、處理胡惟庸並端掉宰相製度,並籌劃對武將的清洗,朱元璋必須為比皇太子還要柔
弱的皇太孫,清除掉來自朱家之外一切可能的威脅。
廢除宰相製度,為一千五百多年所未有。處理如此重大的事宜,假如是在胡惟庸案發
時才臨時起意,這未免把朱元璋的性情和謀略都看得過於簡單兒戲了。
當年,他使用楊憲諸人開錦衣衛之先河時,曾經很明白地說出,這些人就是他養的幾
隻惡狗,他要放出這些惡狗去替皇家看門、守院、咬人。盡管楊憲當時的表現和胡惟庸一
樣聰明伶俐,並且爬到了差不多是宰相助理的位置。最後,完成了他的使命時,還是被朱
元璋送上刑場。
同樣,對李善長,朱元璋能夠隱忍十九年,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才生拉硬扯地將已經
77 歲的李善長拉進胡惟庸奸黨案,一舉殺掉其全家70 多口人。
由此迴望胡惟庸,如前所述,其人弄權行私的事例不算少,有些,朱元璋應該是心知
肚明的。以往的關鍵時刻,劉伯溫多次為他指出命門所在,他相當了解劉伯溫的本事。以
他的心細如髮和決不容眼睛裏揉沙子的性情,應該不會對胡惟庸其人的作為和劉伯溫如此
清楚的提醒掉以輕心才對。
從朱元璋一生行事和眾多文件書信中,我們知道,朱元璋是那種事無巨細,幾乎無微
</br>
李彬斷然沒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而李善長也不會這樣明目張膽、疏忽大意。從當時情形和
李善長一生行事判斷,這種推測很有可能是接近實際情況的。
李善長、胡惟庸、劉伯溫、楊憲諸人之間,關係複雜,在此沒有必要展開敘述。但上
述事項很有可能是一把鑰匙,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大明帝國開國之初那極其錯綜複雜
的政治形勢。同時,我們需要知道,當時,帝國的財政收入,每年隻有幾百萬兩白銀。以
朱元璋對人事關係的高度敏感,想要讓他相信,隻有李彬一個人,就能夠在帝國官場掀起
涉及幾百萬兩白銀的醜聞來,恐怕是有些勉強的。不久後,他早早讓李善長離開宰相之位,
這件事或許是原因之一。甚至,這也可能是引發朱元璋後來一舉端掉我國宰相製度的誘因
之一。於是,就和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提拔使用密切相關了。
關於胡惟庸案發時的情形,各種說法很多。
考之《明太祖文集》卷七說胡惟庸被捕,是在公元 1379 年,即洪武十二年九月。
當時,占城國———地在今天越南中部的一個城市國家,使臣前來朝貢。朱元璋不知
道此事,於是大怒。胡惟庸和副宰相叩頭謝罪,並把責任推給了禮部。禮部堅稱已經報告
中書省。朱元璋更為惱怒,連下敕書,說:“你們互相推卸責任,朕不聰明,不知道究竟誰
該負責,所以囚省、部,一定要追究到底。”表明,當時的兩位宰相和禮部尚書,已經都被
抓進監獄裏去了。
第二年正月初二,一個被抓進監獄的胡惟庸部下與親密戰友,突然揭發說,胡惟庸想
要謀反。結果,牽連纏綿,雪團越滾越大。
正月初六,胡惟庸為首的一大批人及其家族便被全部殺死。
第二天,正月初七,朱元璋宣布進行一項重大的政治製度變革。這項變革,在整個中
國政治史上都堪稱為一重大事件,這就是歷時近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製度被正式廢除。從
而,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五百多年的政治格局。
以此為由頭,朱元璋對官吏隊伍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大清洗。時間持續了十多年,死於
此案的人數至少在兩萬人以上。
於是,以往一直有一種幾乎是權威性的結論,認為“胡惟庸奸黨案”是朱元璋為代表的
君權與胡惟庸為代表的相權之間,長期鬥爭,最後,君權大獲全勝的結果。
從上述撲朔迷離、波詭雲譎的情勢看,這種說法可能是值得推敲的。
我們知道,在處理許多事情時,當朱元璋感到不快或不安時,其殺伐決斷常常間不容
發。為什麽在對胡惟庸的問題上卻不是這樣?
為什麽對胡惟庸偏不如此?須知,常遇春、徐達、劉伯溫諸人的地位與威望全部遠高
過胡惟庸。
倒推迴去九年,公元 1371 年,即洪武四年正月初二,春節第二天,李善長被朱元璋強
迫退休。這一年,李善長 58 歲,從他一口氣活到 77 歲還很硬朗的情形看,所謂“高齡”一
說相當牽強。這位李善長曾經被朱元璋比喻為自己的蕭何,是公認的帝國第一開國功臣,
在軍民中之聲望不可謂不高。朱元璋偏偏在給予他崇高讚譽之後,不讓他繼續做宰相。同
時,劉伯溫的才幹、品性與威信遠在胡惟庸者流之上,被朱元璋比喻為自己的張良,朱元
璋也同樣不讓他做宰相。朱元璋似乎打定主意,就是要將那個可能撒歡尥蹶子的胡惟庸扶
上宰相高位。其中,或許有深意在焉。(十五)
十六、處理胡惟庸並端掉宰相製度,並籌劃對武將的清洗,朱元璋必須為比皇太子還要柔
弱的皇太孫,清除掉來自朱家之外一切可能的威脅。
廢除宰相製度,為一千五百多年所未有。處理如此重大的事宜,假如是在胡惟庸案發
時才臨時起意,這未免把朱元璋的性情和謀略都看得過於簡單兒戲了。
當年,他使用楊憲諸人開錦衣衛之先河時,曾經很明白地說出,這些人就是他養的幾
隻惡狗,他要放出這些惡狗去替皇家看門、守院、咬人。盡管楊憲當時的表現和胡惟庸一
樣聰明伶俐,並且爬到了差不多是宰相助理的位置。最後,完成了他的使命時,還是被朱
元璋送上刑場。
同樣,對李善長,朱元璋能夠隱忍十九年,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才生拉硬扯地將已經
77 歲的李善長拉進胡惟庸奸黨案,一舉殺掉其全家70 多口人。
由此迴望胡惟庸,如前所述,其人弄權行私的事例不算少,有些,朱元璋應該是心知
肚明的。以往的關鍵時刻,劉伯溫多次為他指出命門所在,他相當了解劉伯溫的本事。以
他的心細如髮和決不容眼睛裏揉沙子的性情,應該不會對胡惟庸其人的作為和劉伯溫如此
清楚的提醒掉以輕心才對。
從朱元璋一生行事和眾多文件書信中,我們知道,朱元璋是那種事無巨細,幾乎無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