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作者:李亞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該人犯———羅氏舅爺搶出。
道同給皇帝寫了一封信,控告朱亮祖。而朱亮祖則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快馬加鞭地
將自己對道同的控告信,搶在道同之前,送到了皇帝手中。朱元璋看到朱亮祖的報告後,
立即派人前去斬殺道同。幾天後,道同的報告到了,朱元璋馬上意識到其中有詐,命人飛
騎追趕前麵派出的使者並調道同入京。結果,朱亮祖早已安排專人,買通前一位使者,日
夜兼程地趕到廣東,在追趕的使者到來之前,殺死了道同。
隨後,朱元璋下令鎖拿朱亮祖父子進京。 (十三)
十四、在打擊那些可能威脅自己或者自己繼承人皇位的人們時,朱元璋表現得高度理性而
審慎,使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具有了政治謀殺的特點。(2)
公元 1380 年,即洪武十三年九月初三———之所以特別點出這個並不重要的日子,是
因為此時,帝國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奸黨案”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前一年剛剛
被派往廣東的朱亮祖父子被押進午門。據說,此二人跪地膝行,就是用膝蓋跪在地上走路,
來到朱元璋麵前後,“以頭撞地”,口稱罪該萬死。朱元璋揮起鞭子就打,武士們也看出朱
元璋要的是催命棍,於是,更加不遺餘力。最後,據說朱元璋是親眼看著這一對父子氣絕
身亡後,方才氣咻咻地悻悻而去。
不知朱元璋的性情中,是否具有某種完美主義的傾向。其人一生行事,對於違犯法紀
者基本是毫不容情。譬如,還是在戰爭年代,他手下大將胡大海手握重兵在外,他的直係
親屬犯禁酒令被朱元璋抓住。當時,有人勸朱元璋手下留情,免得激出不可測之禍。朱元
璋的反應是,寧願胡大海叛逆,也決不能放縱。下令立即處死。開國後,有一個傢夥“尚”
公主———就是娶了朱元璋很喜愛的一個女兒。當時,凡是娶皇家公主的,都叫“尚”公主。
大約是有所倚仗的緣故,這位得意忘形的駙馬爺犯了走私枉法罪,朱元璋知道後,將跪在
麵前苦苦哀求的女兒痛斥一頓,然後,算是給他們夫婦留了體麵,勒令該駙馬必須自殺,
並將同案人犯全部殺死,並不管女兒守寡與否。朱亮祖的例子則是一個典型,表明在這場
政治戰中,有一批人,確實是撞到他槍口之下的為非作歹者。
而絕大多數犧牲者,則可以肯定並非如此。
在鞭死朱亮祖時,“胡惟庸奸黨案”的序幕已經拉開將近一年,此時,正是風聲鶴唳,
人人自危的時刻。
應該說,胡惟庸其人不是一個值得特別同情的人,但也很難歸入大奸大惡之類。他很
有才氣,寫得一手好文章,做事情幹練機敏,常常能把皇帝交辦的事情,不論多麽棘手,
都能辦得幹淨利索,相當到位。因此,在長達十多年時間裏,頗受朱元璋信任和倚重,甚
至長時間裏一人獨攬大權。即一個人當宰相,時稱“獨相”。
但史料中有一個情節,很是意味深長,朱元璋曾經就胡惟庸能否做宰相一事,徵求過
劉伯溫的意見。顯然,劉伯溫不看好此人。他將胡惟庸形容成是一個喜歡撒歡尥蹶子的生
牛犢子,認為讓他駕轅,會把車弄翻。我們知道,劉伯溫料事如神,是一位不亞於諸葛亮
的神奇人物,朱元璋對他的意見一般都很看重。但是,這一次,劉伯溫錯了。
此後,朱元璋就當沒有聽過劉伯溫勸告似的,接二連三地提拔胡惟庸,直到讓他做了
宰相。同時,縱容胡惟庸並自己親自動手,三番五次地折磨劉伯溫,使他完全陷入到一種
生不如死、如履薄冰的境地,很快便染病在身。
在一種非正式史料的描述中,談到了一個故事。
在劉伯溫戰戰兢兢地留在京師,不敢返迴家鄉去的日子裏,朱元璋曾經賞賜給了劉伯
溫一個很美貌的侍姬。劉伯溫知道這是來監視自己的,因此,特別小心翼翼。
當時,為了一個基本算不上過失,但皇帝認為是過失的事情,朱元璋下旨,令劉伯溫
將一篇無用的文書必須每天抄寫一遍,以示懲罰。這實在無聊。時間一久,皇帝也不再提
起此事,而且待劉伯溫親切如初了。65 歲的老翁劉伯溫也就不再抄寫。而在此期間,那位
美麗的女孩子,卻真心愛慕上了這位老先生的人品才學,使老人悽愴蒼涼的心境得到不小
的慰藉。
誰知,很久以後,朱元璋突然下令,要檢查太久之前給劉伯溫留的家庭作業。劉伯溫
一下子蒙了,他哪裏可能拿得出來?這雖然不是一件什麽大事,但安上一個抗旨的大罪名
卻恰好合適。劉伯溫惶恐無地,由此知道,皇帝這是想要自己死。
不料,那位聰穎的女子卻比劉伯溫更了解皇帝。她每天都在悄悄替劉伯溫抄寫,遂使
劉伯溫得以交卷。朱元璋相當失望,卻在隨手一翻之際,看出後麵的字跡有異,詢問之下,
</br>
道同給皇帝寫了一封信,控告朱亮祖。而朱亮祖則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快馬加鞭地
將自己對道同的控告信,搶在道同之前,送到了皇帝手中。朱元璋看到朱亮祖的報告後,
立即派人前去斬殺道同。幾天後,道同的報告到了,朱元璋馬上意識到其中有詐,命人飛
騎追趕前麵派出的使者並調道同入京。結果,朱亮祖早已安排專人,買通前一位使者,日
夜兼程地趕到廣東,在追趕的使者到來之前,殺死了道同。
隨後,朱元璋下令鎖拿朱亮祖父子進京。 (十三)
十四、在打擊那些可能威脅自己或者自己繼承人皇位的人們時,朱元璋表現得高度理性而
審慎,使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具有了政治謀殺的特點。(2)
公元 1380 年,即洪武十三年九月初三———之所以特別點出這個並不重要的日子,是
因為此時,帝國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奸黨案”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前一年剛剛
被派往廣東的朱亮祖父子被押進午門。據說,此二人跪地膝行,就是用膝蓋跪在地上走路,
來到朱元璋麵前後,“以頭撞地”,口稱罪該萬死。朱元璋揮起鞭子就打,武士們也看出朱
元璋要的是催命棍,於是,更加不遺餘力。最後,據說朱元璋是親眼看著這一對父子氣絕
身亡後,方才氣咻咻地悻悻而去。
不知朱元璋的性情中,是否具有某種完美主義的傾向。其人一生行事,對於違犯法紀
者基本是毫不容情。譬如,還是在戰爭年代,他手下大將胡大海手握重兵在外,他的直係
親屬犯禁酒令被朱元璋抓住。當時,有人勸朱元璋手下留情,免得激出不可測之禍。朱元
璋的反應是,寧願胡大海叛逆,也決不能放縱。下令立即處死。開國後,有一個傢夥“尚”
公主———就是娶了朱元璋很喜愛的一個女兒。當時,凡是娶皇家公主的,都叫“尚”公主。
大約是有所倚仗的緣故,這位得意忘形的駙馬爺犯了走私枉法罪,朱元璋知道後,將跪在
麵前苦苦哀求的女兒痛斥一頓,然後,算是給他們夫婦留了體麵,勒令該駙馬必須自殺,
並將同案人犯全部殺死,並不管女兒守寡與否。朱亮祖的例子則是一個典型,表明在這場
政治戰中,有一批人,確實是撞到他槍口之下的為非作歹者。
而絕大多數犧牲者,則可以肯定並非如此。
在鞭死朱亮祖時,“胡惟庸奸黨案”的序幕已經拉開將近一年,此時,正是風聲鶴唳,
人人自危的時刻。
應該說,胡惟庸其人不是一個值得特別同情的人,但也很難歸入大奸大惡之類。他很
有才氣,寫得一手好文章,做事情幹練機敏,常常能把皇帝交辦的事情,不論多麽棘手,
都能辦得幹淨利索,相當到位。因此,在長達十多年時間裏,頗受朱元璋信任和倚重,甚
至長時間裏一人獨攬大權。即一個人當宰相,時稱“獨相”。
但史料中有一個情節,很是意味深長,朱元璋曾經就胡惟庸能否做宰相一事,徵求過
劉伯溫的意見。顯然,劉伯溫不看好此人。他將胡惟庸形容成是一個喜歡撒歡尥蹶子的生
牛犢子,認為讓他駕轅,會把車弄翻。我們知道,劉伯溫料事如神,是一位不亞於諸葛亮
的神奇人物,朱元璋對他的意見一般都很看重。但是,這一次,劉伯溫錯了。
此後,朱元璋就當沒有聽過劉伯溫勸告似的,接二連三地提拔胡惟庸,直到讓他做了
宰相。同時,縱容胡惟庸並自己親自動手,三番五次地折磨劉伯溫,使他完全陷入到一種
生不如死、如履薄冰的境地,很快便染病在身。
在一種非正式史料的描述中,談到了一個故事。
在劉伯溫戰戰兢兢地留在京師,不敢返迴家鄉去的日子裏,朱元璋曾經賞賜給了劉伯
溫一個很美貌的侍姬。劉伯溫知道這是來監視自己的,因此,特別小心翼翼。
當時,為了一個基本算不上過失,但皇帝認為是過失的事情,朱元璋下旨,令劉伯溫
將一篇無用的文書必須每天抄寫一遍,以示懲罰。這實在無聊。時間一久,皇帝也不再提
起此事,而且待劉伯溫親切如初了。65 歲的老翁劉伯溫也就不再抄寫。而在此期間,那位
美麗的女孩子,卻真心愛慕上了這位老先生的人品才學,使老人悽愴蒼涼的心境得到不小
的慰藉。
誰知,很久以後,朱元璋突然下令,要檢查太久之前給劉伯溫留的家庭作業。劉伯溫
一下子蒙了,他哪裏可能拿得出來?這雖然不是一件什麽大事,但安上一個抗旨的大罪名
卻恰好合適。劉伯溫惶恐無地,由此知道,皇帝這是想要自己死。
不料,那位聰穎的女子卻比劉伯溫更了解皇帝。她每天都在悄悄替劉伯溫抄寫,遂使
劉伯溫得以交卷。朱元璋相當失望,卻在隨手一翻之際,看出後麵的字跡有異,詢問之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