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是黃河。


    從元代的記錄裏,我們可以看到關於黃河決口的十數次記載。公元 1344 年即元至正四


    年,在黃河又一次大決口,淹沒河南、山東數州縣後,帝國政府決定下大力治河。這不是


    元帝國規模最大的一次治河行動,卻是它的最後一次。


    在作出治河的決定之前,帝國決策層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反對一派認為:山東連


    年饑饉,民不聊生,聚眾於此地治河,“恐他日之憂又有重於河患者”。


    果然,史料記載說,17 萬治河民工與軍隊聚集起來,開始這個造福社會的宏大工程後,


    “朝廷所降食錢,官吏多不盡給,河夫多怨”。也就是說,各級官吏上下其手,層層剋扣,


    致使國家撥下來的工錢,大多在各級管理者手中蒸發了,治河民工隻能得其餘唾。由此引


    發的憎恨可以想見。


    事情起因於治河工地上的一個怪異發現。


    公元 1351 年,即元至正十一年四月底,在今天山東曹縣西南黃陵崗工地上,民工們突


    然在河道底下挖出了一個獨眼石頭人,石人背部刻著一句話,曰: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


    天下反。


    此種手段,從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時就在使用,到朱元璋的時代以及朱元璋後


    六百年的今天,仍然被人們甚至連手法都不變地在廣泛使用著。在中國,其越用越爛卻常


    用長鮮之功效,實令人目瞪口呆。中國歷史一再證明該方式之屢試不爽,在人心浮動之際,


    其功效遠勝過任何堂皇說教千萬倍。


    一時間,人心大騷動。


    幾天後,五月初三,河南潁州,也就是今天安徽省阜陽縣白鹿莊發生了韓山童、杜遵


    道、劉福通等領導的白蓮教暴動。是次暴動雖被鎮壓,其登高一唿之效應卻也彰顯無疑。


    幾個月後,到該年八月,黃河以南到長江流域,已然烽煙四起。到第二年朱元璋投奔紅巾


    軍時,今日中國的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


    川等地已經差不多到處都可以看到頭上包裹著紅布的造反農民了。他們分屬十數個甚至更


    多小山頭,遙相唿應,勢成燎原。


    此時,導致朱元璋等坐大一方的宏觀因素,可能有下列四點:


    其一,公元 1260 年忽必烈打敗自己的弟弟,自稱大可汗之後,構成蒙古大帝國的、遠


    在中西亞地區的幾個蒙古汗國並沒有歸服他的領導,甚至在理論上和名義上都是如此。公


    元 1271 年元朝建立後,其勢力範圍也基本局限於以中國為主的遠東地區。事實上,直到公


    元 1294 年忽必烈去世,他與他那些同宗兄弟間的衝突都沒有停息。因此,長期以來,元帝


    國精銳的主力部隊主要部署在北方與西北地區。這種情形,可能是紅巾軍能夠在黃河以南


    四處蔓延的重要原因。


    其二,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元帝國手握重權、重兵的權臣武將們相互攻伐內訌,


    極大削弱了這個政權的力量。


    其三,帝國各級政府與軍隊已經腐爛,其曾經有過的排山倒海般的攻擊力量早已無影


    無蹤。


    其四,劉福通領導的東係紅巾軍,在黃河以北地區一度聲勢浩大,曾經令帝國的心髒


    驚惶失措、狂跳不已。因此,他們承受了元帝國主要的打擊力量,使南方紅巾軍得到了相


    對從容的環境。


    值此八方烽火,群雄並立之際,朱元璋能夠脫穎而出,並最終一統天下,其中必定有


    其過人之處。按照古人的總結,這些過人之處大體包括了諸如最重要的謀略與用人,還有


    膽識、才幹、心胸,以及並非不重要的———運氣,等等。


    上述諸方麵,朱元璋在當時的割據群雄中,是做得最好的。這可能是他的帳下謀士群


    集、猛將如雲的原因,又是其結果。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讀書人朱升給朱元璋的忠告。在長達


    十年的時間裏,朱元璋對此遵循不渝,生聚發展,埋頭自強。從極度容易膨脹的國人心理


    來考察,做到這一點相當不容易。(二)


    三、使朱元璋能夠真正團結起一批死黨並得到死心塌地擁戴的,除了才幹能力等因素,他


    的膽識與濃重的江湖義氣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的絕大多數部下對兇悍的陳友諒心懷畏懼,希望先拿下張士誠,以便過上好日


    子。事實上,這種念頭對於朱元璋也有相當大的誘惑。但是朱元璋聽從了謀士們的建議,


    張士誠富裕而不思進取,陳友諒兇悍而雄心勃勃,若先打張士誠,則陳友諒必定乘虛而入;


    若先打陳友諒,則張士誠可能坐山觀虎鬥。於是,朱元璋終於製定了一個相當具有眼光和


    魄力的戰略規劃,舍近在眼前、富裕而相對軟弱的張士誠於不顧,先對付兇悍而強大的陳


    友諒。表明了此人善於克製自己的貪慾,不為蠅頭小利所動,對對手肺腑和戰略態勢具有


    極強的洞察力。


    後來的發展完全證實了這一方略的正確。這樣的戰略頭腦、眼光和氣魄與其他那些目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亞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亞平並收藏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