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神清氣爽的上杉憲義看著自己畫的關東八州的地圖。
他最強的敵人是西南的北條,至於上野,以長野業正為首的西上野眾已經在暗地裏投靠了自己,而沼田,那波等一部分出爾反爾的國人獨立了,剩下的就是一直擁戴山內上杉的勢力。
這一部分勢力也不強,大概上杉憲義猛攻一次就可以拿下,畢竟還有宮部繼潤在廄橋領策應。
其次和上野一樣弱的就是上總和下總了,上總武田在上半年被安房的裏見家打的不能自理,至於酒井,正木,土岐都屬於裏見家。
不過酒井家主家和分家一個屬於下總千葉家,一個從屬於裏見家。
下總主要是古河公方和千葉家了,古河公方已經被上杉憲義給打服了,暫時不能搞事了。
至於千葉家,家督千葉親胤已經被軟禁,沒被殺就不錯了,上杉憲義一想到這裏,就暗恨原胤貞居然敢背叛,他一定會收拾原氏的。
至於安房裏見家就不說了,雖然說在陸地上不一定是他的對手,但是,他的水軍封鎖了江戶浦一帶,影響了他的海上貿易。
至於下野,勢力分的也很明確,西南都是屬於上杉憲義的勢力,比如遷移過去的深穀上杉家,以及一些豪族,然後就是佐野家,足利長尾家。
至於宇都宮的領地隻有區區的五萬石,而那須氏占據了塩穀郡,領地突破十萬石。
至於小山氏和結城氏,兩家目前沒有什麽動靜,大概是在觀望吧。
至於常陸國內,目前是佐竹義昭正在攻打江戶氏,處於關鍵時刻。
關東八州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他反正是不會去打北條的,最多就是防備一下。
而且北條氏康也沒有明顯拒絕與他合作,他肯定,北條氏康也知道三國聯盟之後,他隻能死磕上杉憲義,他肯定明白其中的難度。
所以上杉憲義覺得,隻要他的力量變得更強,北條氏康一定會打消三國同盟的念頭。
那麽,他接下來的進攻方向就是三個點,第一是上野,徹底解決山內上杉的勢力,逼迫上杉憲政讓出關東管領。
第二,那就是繼續吞並下野,不過吃掉下野之後,大概還會留下佐野家,小山家,烏山那須家以及宇都宮家,其餘的領地都拿來歸置武藏內的國人。
將宇都宮家削到隻有六七萬石的樣子,然後讓他當下野守。
下野的那須家也是源遠流長的家族,原平合戰的那須與一,他是源義經的忠心部將,在屋島合戰之中一箭成名。
進入室町時代應永年間(1394—1428年),那須氏終於分裂為福原城上那須氏和烏山城下那須氏兩族。
上杉憲義打算吞掉福原城上那須的領地,隻留下烏山下那須繼續留存。
如此下野勢力分散,就不會有什麽強大的大名叛亂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下野與常陸接壤,等佐竹義昭幹掉江戶氏,是否會進兵下野呢?這件事值得商榷。
第三,上杉憲義攻入總州,先把食言而肥的原氏幹掉,敲打高城氏,以及臼井原氏,扶持千葉家,但是他會占據大片下總領地。
然後繼續攻入上總,打壓裏見家的房總攻略,他大概要在房總地區花費不少的時間來擊敗裏見義堯,他可是個難纏的對手。
上杉憲義在想著,到底是先易後難,還是先難後易。
對此他有些猶豫不決。
不過到明年的戰事,時間還很長,他暫時不急,可以慢慢思考,他立馬讓大穀朝宏繼續派出大量的僧人和細作去其他各國打探情況。
這時候,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生病了,畢竟他已經是個五六十歲的老人了,生病很正常,實際上他在第二年病死,長尾景虎成為越後實際的國主,因此導致長尾政景叛亂。
武田晴信在今年在進攻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的地盤,小笠原長時難以抵擋,家臣反叛,情形岌岌可危。武田家在信濃的攻略更進一步。
至於今川義元,正在攻打安祥城,安祥城可不是那麽容易攻下的,織田信廣雖然是織田家庶長子,但是他可不弱。
織田三郎五郎信廣,“三郎”為織田彈正忠家家主通名;“五郎”為清須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家主通名;“廣”為岩倉守護代織田伊勢守家通字。可見,一個庸人是配不上這個名字的。
織田信秀可是尾張之虎,厲害的時候,連今川家都吃虧了。
今年三月爆發的第三次安祥城之戰,織田信廣以寡敵眾,主動出擊,砍了敵方先鋒“本多高達之父”本多忠高。
至於第四次安祥城防守戰敗,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今川義元的智囊太原雪齋有備而來,他不打安祥城,他先把周圍支城給拿下了,這讓織田信廣孤立無援。
第二個原因便是織田家家臣平手政秀的支援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這兩個原因導致織田信廣沒能守住安祥城,反倒在十一月被太原雪齋活捉。
被俘虜的織田信廣最後被今川家拿來換取鬆平竹千代,安全的迴到了尾張。
至於織田信長,他在今年迎娶了蝮蛇齋藤道三的女兒濃姬,隻不過現在依舊不著調,依然是尾張大傻瓜。
而上杉憲義呢,如今也是一位七十萬石的大大名,也就東海道的今川家可以和他一比了。
不過今年年底,今川義元就要徹底拿下三河,成為百萬石大大名,東海道第一弓取,然後展望京都。
至於上杉憲義,他還在糾結著三條道路的利弊。
最終,他隻能請教太田資正等三大佬。
上杉憲義首先是先寫了一封信給太田資正,資正收到信後,看完三條思路,他也謹慎思考起來。
最終他建議上杉憲義先把上野拿下,逼迫上杉憲政讓出關東管領之位,在太田資正看來,上杉憲義成了關東管領,就可隨意攻打下野和房總,而國人少有抵抗,甚至會爭先投靠。要是古河公方搗亂,直接抓去幕府那邊。
此為上策!
他最強的敵人是西南的北條,至於上野,以長野業正為首的西上野眾已經在暗地裏投靠了自己,而沼田,那波等一部分出爾反爾的國人獨立了,剩下的就是一直擁戴山內上杉的勢力。
這一部分勢力也不強,大概上杉憲義猛攻一次就可以拿下,畢竟還有宮部繼潤在廄橋領策應。
其次和上野一樣弱的就是上總和下總了,上總武田在上半年被安房的裏見家打的不能自理,至於酒井,正木,土岐都屬於裏見家。
不過酒井家主家和分家一個屬於下總千葉家,一個從屬於裏見家。
下總主要是古河公方和千葉家了,古河公方已經被上杉憲義給打服了,暫時不能搞事了。
至於千葉家,家督千葉親胤已經被軟禁,沒被殺就不錯了,上杉憲義一想到這裏,就暗恨原胤貞居然敢背叛,他一定會收拾原氏的。
至於安房裏見家就不說了,雖然說在陸地上不一定是他的對手,但是,他的水軍封鎖了江戶浦一帶,影響了他的海上貿易。
至於下野,勢力分的也很明確,西南都是屬於上杉憲義的勢力,比如遷移過去的深穀上杉家,以及一些豪族,然後就是佐野家,足利長尾家。
至於宇都宮的領地隻有區區的五萬石,而那須氏占據了塩穀郡,領地突破十萬石。
至於小山氏和結城氏,兩家目前沒有什麽動靜,大概是在觀望吧。
至於常陸國內,目前是佐竹義昭正在攻打江戶氏,處於關鍵時刻。
關東八州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他反正是不會去打北條的,最多就是防備一下。
而且北條氏康也沒有明顯拒絕與他合作,他肯定,北條氏康也知道三國聯盟之後,他隻能死磕上杉憲義,他肯定明白其中的難度。
所以上杉憲義覺得,隻要他的力量變得更強,北條氏康一定會打消三國同盟的念頭。
那麽,他接下來的進攻方向就是三個點,第一是上野,徹底解決山內上杉的勢力,逼迫上杉憲政讓出關東管領。
第二,那就是繼續吞並下野,不過吃掉下野之後,大概還會留下佐野家,小山家,烏山那須家以及宇都宮家,其餘的領地都拿來歸置武藏內的國人。
將宇都宮家削到隻有六七萬石的樣子,然後讓他當下野守。
下野的那須家也是源遠流長的家族,原平合戰的那須與一,他是源義經的忠心部將,在屋島合戰之中一箭成名。
進入室町時代應永年間(1394—1428年),那須氏終於分裂為福原城上那須氏和烏山城下那須氏兩族。
上杉憲義打算吞掉福原城上那須的領地,隻留下烏山下那須繼續留存。
如此下野勢力分散,就不會有什麽強大的大名叛亂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下野與常陸接壤,等佐竹義昭幹掉江戶氏,是否會進兵下野呢?這件事值得商榷。
第三,上杉憲義攻入總州,先把食言而肥的原氏幹掉,敲打高城氏,以及臼井原氏,扶持千葉家,但是他會占據大片下總領地。
然後繼續攻入上總,打壓裏見家的房總攻略,他大概要在房總地區花費不少的時間來擊敗裏見義堯,他可是個難纏的對手。
上杉憲義在想著,到底是先易後難,還是先難後易。
對此他有些猶豫不決。
不過到明年的戰事,時間還很長,他暫時不急,可以慢慢思考,他立馬讓大穀朝宏繼續派出大量的僧人和細作去其他各國打探情況。
這時候,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生病了,畢竟他已經是個五六十歲的老人了,生病很正常,實際上他在第二年病死,長尾景虎成為越後實際的國主,因此導致長尾政景叛亂。
武田晴信在今年在進攻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的地盤,小笠原長時難以抵擋,家臣反叛,情形岌岌可危。武田家在信濃的攻略更進一步。
至於今川義元,正在攻打安祥城,安祥城可不是那麽容易攻下的,織田信廣雖然是織田家庶長子,但是他可不弱。
織田三郎五郎信廣,“三郎”為織田彈正忠家家主通名;“五郎”為清須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家主通名;“廣”為岩倉守護代織田伊勢守家通字。可見,一個庸人是配不上這個名字的。
織田信秀可是尾張之虎,厲害的時候,連今川家都吃虧了。
今年三月爆發的第三次安祥城之戰,織田信廣以寡敵眾,主動出擊,砍了敵方先鋒“本多高達之父”本多忠高。
至於第四次安祥城防守戰敗,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今川義元的智囊太原雪齋有備而來,他不打安祥城,他先把周圍支城給拿下了,這讓織田信廣孤立無援。
第二個原因便是織田家家臣平手政秀的支援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這兩個原因導致織田信廣沒能守住安祥城,反倒在十一月被太原雪齋活捉。
被俘虜的織田信廣最後被今川家拿來換取鬆平竹千代,安全的迴到了尾張。
至於織田信長,他在今年迎娶了蝮蛇齋藤道三的女兒濃姬,隻不過現在依舊不著調,依然是尾張大傻瓜。
而上杉憲義呢,如今也是一位七十萬石的大大名,也就東海道的今川家可以和他一比了。
不過今年年底,今川義元就要徹底拿下三河,成為百萬石大大名,東海道第一弓取,然後展望京都。
至於上杉憲義,他還在糾結著三條道路的利弊。
最終,他隻能請教太田資正等三大佬。
上杉憲義首先是先寫了一封信給太田資正,資正收到信後,看完三條思路,他也謹慎思考起來。
最終他建議上杉憲義先把上野拿下,逼迫上杉憲政讓出關東管領之位,在太田資正看來,上杉憲義成了關東管領,就可隨意攻打下野和房總,而國人少有抵抗,甚至會爭先投靠。要是古河公方搗亂,直接抓去幕府那邊。
此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