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屏的強烈要求下,來興兒隻好先將幾個人帶至了東夾城內,指給她看下埋有景暄遺體的那塊大青石。錦屏一見之下,禁不住一頭撲在大青石上,放聲痛哭起來。來興兒唯恐她的哭聲傳至宮中那些吐蕃軍士耳中,忙強拉硬扯地將她從大青石上拉起,半逼半勸地把她帶出了東夾城。
幾個人在宮內找了個隱秘的所在,意圖待錦屏情緒稍稍平複下來,再做進一步的打算。錦屏緊持要先迴寶象宮中瞧上一瞧,好從那裏找出一些景暄用過的物件,留在自己身邊,權當做對故主的紀念。來興兒思忖著,方才所見吐蕃兵力顯然不足,如此一來,後宮倒是不失為一處可供自己等幾人在大明宮中棲身、落腳的好去處,便點頭答應了。
然而,待他們剛剛走近寶象宮時,恰恰遇到湯寬帶著一幹人等來此找尋景暄的屍骨。辛十二娘眼瞅著寶象宮中隻剩下了湯寬一個頭戴璞頭,身穿錦袍的大官兒,按捺不住胸中急欲殺奸鋤惡的念頭,沒跟來興兒打招唿,便縱身躍入了寶象宮,想一劍要了湯寬的性命。來興兒眼見辛十二娘率先進了寶象宮,迫於無奈,隻得與江中石,錦屏緊隨她身後趕了過來,卻意外地發現殿內坐著的是與他有過一麵之緣的湯寬。
其實,跟在辛十二娘身後一進得寶象宮的正殿,認出殿內坐著的是湯寬,來興兒隨即便斷定此人必非善類,多半是已投降吐蕃的漢奸。他之所以明知故問,渾做不知,概因他心中尚沒有拿定主意,對此人該殺還是可以加以利用,想不到辛十二娘不等湯寬做出迴答,便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機。
來興兒見辛十二娘急於殺人,直截了當便戳破了湯寬淪為漢奸的真相,遂隻得沉下臉來,向湯寬逼問道:“湯大人,果真是這樣嗎?方才從寶象宮出去的那些吐蕃軍士是你帶到此處來的嗎?”
湯寬本已被辛十二娘的話嚇得魂不附體,差點兒從座中癱倒到地上,現在聽到來興兒向自己詢問真偽,不由得心頭重燃起一絲希望,決口答道:“誤會,這是一場誤會呀。”
來興兒攔在辛十二娘身前,麵色有意緩和下來,邊靜候湯寬接著圓謊,邊緊張地思索著應對之策。
“小兄弟,這位女俠,列位。”湯寬此時顧不得褲襠還濕著,掙紮著站起身,向在場眾人團團做了一揖,開始大言不慚地扯起謊來,“湯某無福跟隨當今聖上東遷,被吐蕃人堵在了城內。昨夜湯某一聽說吐蕃人攻進了長安,當時便擔心宮內還留有聖上的嬪妃未及撤出,唯恐她們落入吐蕃人手中,受到****,於是今日天沒亮就悄悄溜進了宮,想來看個究竟,如真有嬪妃還在宮中,也好助她一臂之力,或逃或躲,略盡臣下之心。
唉,也算湯某倒黴,才入宮不久就被吐蕃軍士發現逮到了,他們本來當場便欲殺了湯某,卻被一位吐蕃將軍攔下。那位吐蕃將軍逼著湯某,定要湯某帶人在宮中找出惠貴妃娘娘的遺體,方肯饒過湯某一條性命。
湯某當時隻求速死,但轉念一想,與其這樣白白地死了,不如佯做歸降,借機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後宮,萬一真有未及撤出的嬪妃,也好見機施以援手。於是,便假意應允了那將軍的要求,方才,湯某故意借身體不適,將跟隨在身邊監視我的幾名吐蕃軍士支走,就是想要另行取道,獨自在這後宮尋找滯留宮中的嬪妃娘娘,誰承想還未來得及起身,就被女俠用劍架在脖頸之上……”
憑心而論,湯寬的這番話真假摻雜,虛實相應,來興兒聽罷,由不得微微頷首,對湯寬的應變之才和編造謊話的本領暗自稱許。
“不對呀,老頭,真要是像你所說那樣,你是悄悄溜進宮來的,為何還要穿著這一身官袍呢?你這不是公開亮明了身份等著吐蕃人來捉嗎?”江中石冷不丁地開口質疑道。
“這,這個嘛……”湯寬被江中石問得瞠目結舌,呆立當場,答不上話來。
來興兒見狀,隻好自己親自出馬,替湯寬遮掩道:“湯大人救人心切,一時忘記了更換袍服,也是有的。”旋即轉過頭,臉往下一沉,衝著湯寬說道:“不過,湯大人方才所說,隻是一麵之辭,尚不足為憑。單就我等親眼所見,自少不得如這位大娘子所說,要對湯大人是否忠義於朝廷有所懷疑。如要證明湯大人所說是實,其實也不難,隻需湯大人答應在下一件事即可。”
來興兒此時已想出了一條利用湯寬來擾亂吐蕃軍心的妙策,有意要抻一抻湯寬,令他自己鑽入設下的圈套中來。
“好心的小子,你當真要放他走嗎!”辛十二娘聽得來興兒有放過湯寬之意,頭一個不答應了。
湯寬哆嗦著,竟撲通一聲跪倒在了辛十二娘的腳下,聲嘶力竭地央求道:“湯某所言字字屬實啊,女俠,莫說這位小兄弟要湯某答應下一件事,就是三件、五件,甚或十件、八件,湯某都願盡力而為呀,但求你們不要冤殺了朝廷的忠臣才是啊。”
來興兒暗地裏狠狠啐了一聲,心裏罵道:“忠臣哪兒有像你這樣,為了活命,情願給人下跪,低聲下氣苦求饒命的。若不是留下你還有用處,小爺兒先就一劍結果了你的性命。
“大娘子別急,咱們隻是見到湯大人與那些個吐蕃軍士一同進了寶象宮,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他已真心歸降了吐蕃人,倘若錯殺無辜,豈不是要鑄成大錯?莫若依在下之言,隻要湯大人能夠替咱們辦到此事,就足以證明他還是朝廷的忠臣,咱們自當禮敬他才是。”心裏罵著湯寬,來興兒口頭上還要替他向辛十二娘求情。
辛十二娘重重地哼了一聲,別過臉去,沒再說什麽。(。)
幾個人在宮內找了個隱秘的所在,意圖待錦屏情緒稍稍平複下來,再做進一步的打算。錦屏緊持要先迴寶象宮中瞧上一瞧,好從那裏找出一些景暄用過的物件,留在自己身邊,權當做對故主的紀念。來興兒思忖著,方才所見吐蕃兵力顯然不足,如此一來,後宮倒是不失為一處可供自己等幾人在大明宮中棲身、落腳的好去處,便點頭答應了。
然而,待他們剛剛走近寶象宮時,恰恰遇到湯寬帶著一幹人等來此找尋景暄的屍骨。辛十二娘眼瞅著寶象宮中隻剩下了湯寬一個頭戴璞頭,身穿錦袍的大官兒,按捺不住胸中急欲殺奸鋤惡的念頭,沒跟來興兒打招唿,便縱身躍入了寶象宮,想一劍要了湯寬的性命。來興兒眼見辛十二娘率先進了寶象宮,迫於無奈,隻得與江中石,錦屏緊隨她身後趕了過來,卻意外地發現殿內坐著的是與他有過一麵之緣的湯寬。
其實,跟在辛十二娘身後一進得寶象宮的正殿,認出殿內坐著的是湯寬,來興兒隨即便斷定此人必非善類,多半是已投降吐蕃的漢奸。他之所以明知故問,渾做不知,概因他心中尚沒有拿定主意,對此人該殺還是可以加以利用,想不到辛十二娘不等湯寬做出迴答,便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機。
來興兒見辛十二娘急於殺人,直截了當便戳破了湯寬淪為漢奸的真相,遂隻得沉下臉來,向湯寬逼問道:“湯大人,果真是這樣嗎?方才從寶象宮出去的那些吐蕃軍士是你帶到此處來的嗎?”
湯寬本已被辛十二娘的話嚇得魂不附體,差點兒從座中癱倒到地上,現在聽到來興兒向自己詢問真偽,不由得心頭重燃起一絲希望,決口答道:“誤會,這是一場誤會呀。”
來興兒攔在辛十二娘身前,麵色有意緩和下來,邊靜候湯寬接著圓謊,邊緊張地思索著應對之策。
“小兄弟,這位女俠,列位。”湯寬此時顧不得褲襠還濕著,掙紮著站起身,向在場眾人團團做了一揖,開始大言不慚地扯起謊來,“湯某無福跟隨當今聖上東遷,被吐蕃人堵在了城內。昨夜湯某一聽說吐蕃人攻進了長安,當時便擔心宮內還留有聖上的嬪妃未及撤出,唯恐她們落入吐蕃人手中,受到****,於是今日天沒亮就悄悄溜進了宮,想來看個究竟,如真有嬪妃還在宮中,也好助她一臂之力,或逃或躲,略盡臣下之心。
唉,也算湯某倒黴,才入宮不久就被吐蕃軍士發現逮到了,他們本來當場便欲殺了湯某,卻被一位吐蕃將軍攔下。那位吐蕃將軍逼著湯某,定要湯某帶人在宮中找出惠貴妃娘娘的遺體,方肯饒過湯某一條性命。
湯某當時隻求速死,但轉念一想,與其這樣白白地死了,不如佯做歸降,借機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後宮,萬一真有未及撤出的嬪妃,也好見機施以援手。於是,便假意應允了那將軍的要求,方才,湯某故意借身體不適,將跟隨在身邊監視我的幾名吐蕃軍士支走,就是想要另行取道,獨自在這後宮尋找滯留宮中的嬪妃娘娘,誰承想還未來得及起身,就被女俠用劍架在脖頸之上……”
憑心而論,湯寬的這番話真假摻雜,虛實相應,來興兒聽罷,由不得微微頷首,對湯寬的應變之才和編造謊話的本領暗自稱許。
“不對呀,老頭,真要是像你所說那樣,你是悄悄溜進宮來的,為何還要穿著這一身官袍呢?你這不是公開亮明了身份等著吐蕃人來捉嗎?”江中石冷不丁地開口質疑道。
“這,這個嘛……”湯寬被江中石問得瞠目結舌,呆立當場,答不上話來。
來興兒見狀,隻好自己親自出馬,替湯寬遮掩道:“湯大人救人心切,一時忘記了更換袍服,也是有的。”旋即轉過頭,臉往下一沉,衝著湯寬說道:“不過,湯大人方才所說,隻是一麵之辭,尚不足為憑。單就我等親眼所見,自少不得如這位大娘子所說,要對湯大人是否忠義於朝廷有所懷疑。如要證明湯大人所說是實,其實也不難,隻需湯大人答應在下一件事即可。”
來興兒此時已想出了一條利用湯寬來擾亂吐蕃軍心的妙策,有意要抻一抻湯寬,令他自己鑽入設下的圈套中來。
“好心的小子,你當真要放他走嗎!”辛十二娘聽得來興兒有放過湯寬之意,頭一個不答應了。
湯寬哆嗦著,竟撲通一聲跪倒在了辛十二娘的腳下,聲嘶力竭地央求道:“湯某所言字字屬實啊,女俠,莫說這位小兄弟要湯某答應下一件事,就是三件、五件,甚或十件、八件,湯某都願盡力而為呀,但求你們不要冤殺了朝廷的忠臣才是啊。”
來興兒暗地裏狠狠啐了一聲,心裏罵道:“忠臣哪兒有像你這樣,為了活命,情願給人下跪,低聲下氣苦求饒命的。若不是留下你還有用處,小爺兒先就一劍結果了你的性命。
“大娘子別急,咱們隻是見到湯大人與那些個吐蕃軍士一同進了寶象宮,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他已真心歸降了吐蕃人,倘若錯殺無辜,豈不是要鑄成大錯?莫若依在下之言,隻要湯大人能夠替咱們辦到此事,就足以證明他還是朝廷的忠臣,咱們自當禮敬他才是。”心裏罵著湯寬,來興兒口頭上還要替他向辛十二娘求情。
辛十二娘重重地哼了一聲,別過臉去,沒再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