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諒率部攻占長安的次日清晨,吐蕃大將軍納悉摩就風塵仆仆地趕到了長安城。
張諒成功地招降湯寬,兵不血刃地拿下涇州重鎮後,曾給率軍在河州休整的納悉摩發去過一份軍報。在軍報中,張諒借口不可錯失一舉攻陷長安之良機,告知納悉摩他將馬不卸鞍,自涇州揮師東進,長驅直入,勢必一舉拿下長安,活捉中土皇帝,而後親自來向納悉摩獻捷。
納悉摩接到張諒的這一份軍報後,非但沒有喜出望外,反而對張諒產生了疑心:此次從邏些發兵北上前,張諒還唆使自己的族妹納珠前來遊說,試圖說服自己允準他歸隱林泉,如今剛剛過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他的態度竟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呢?若說他是為了吐蕃朝廷所想,納悉摩無論如何是不會相信的,那麽剩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張諒心中重新燃起了為他張氏一門複仇的**,急於率兵殺入長安,為他的姐姐--前朝張皇後報仇雪恨。
納悉摩越想越覺自己的這種懷疑有理,當即吩咐親兵備馬,隻帶著中軍四員偏將,打馬出了河州城,向東疾馳而來。
身為此番率軍北上的全軍統帥,在臨從邏些動身之前,納悉摩被代赤德讚普執政的吐蕃大論朗格專門邀至大拂廬中秘商機宜。按照兩人此次秘商的結果,納悉摩此次出征,不求一舉占領中土的整個西疆,但求穩紮穩打,拿下地理位置最為緊要的隴右道諸州城,殲滅駐守西疆的官軍主力神鶴軍大部,而後在占領的州城推行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漢的策略,在當地漢人中培植能為吐蕃所利用的勢力,待將來時機成熟後再東進威脅中土朝廷的心髒--長安。朗格甚至還提出,隻要納悉摩麾下的天蠍軍占領了隴右道的首府鄯州,即可以見機行事,在隴右再造出另一個長安朝廷。換言之,也就是要納悉摩在西疆扶植起一個漢人傀儡朝廷,以蠱惑人心,為以蕃化漢的順利實施創造出有利條件。
而如今實際的戰局發展卻遠遠出乎納悉摩和朗格這兩位吐蕃朝中最高當政者的意料之外,倘若張諒果真是出於替他張氏一門報仇的目的馬不停蹄地率軍殺向長安,那麽等到他遂了心願,私仇得報,他會不會倒戈相向,掉過頭來與吐蕃為敵呢?要知道,張氏一門幾輩以來向有忠義之名,張諒本人也僅僅是在一場未遂的宮變後不得已才逃到了邏些避禍,一旦形勢反轉,誰都無法保證他會對一個異族蠻邦忠心不二。
當納悉摩懷揣著這樣的心思步入大明宮時,迎麵聽聞的卻是張諒、葛坦二人的死訊。他大驚失色之餘,忙向張諒手下的幾位偏將詢問二人於承天門外相繼被斬殺於陣前的詳細經過,聽罷不禁勃然大怒,原先對張諒的疑心也刹那間煙消雲散,化做了對景暄、來興兒等人的仇恨,立馬傳命三軍在長安城內展開大索,限期三天,務必將殺害張諒的兇手以及景暄的遺體找到,他要當眾將他們挫骨揚灰,以泄心頭之恨。
隨後,納悉摩在湯寬等人的陪同下挨個遊曆了大明宮內的各處宮殿台閣,最終選定皇帝往常舉行朝會的宣政殿作為他的中軍駐地。湯寬本於昨晚張諒被殺之後起了趁亂開溜之心,卻被張諒派至他身邊明為護從,實則監視的兩名吐蕃軍士死死地盯住,脫身不得,今天一大早又被強行帶來麵見納悉摩,心中雖極不情願,也隻得奴顏卑膝、曲意逢迎。
納悉摩雖選定了宣政殿作為他的中軍大帳,卻有意迴避,不上到皇帝所坐的龍座上落座,隻站在殿內階前,偏過頭向湯寬問道:“湯大人,依你之見,誰才配做得此位?”
湯寬縱是混跡官場多年,驟然被納悉摩問及如此敏感而重大的問題,也嚇得老臉變色,嘴唇哆嗦著答不上話來。
納悉摩見自己隨口一問便嚇得湯寬如臨深淵般變顏變色,一時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仰麵哈哈大笑道:“湯大人,納某雖不及你這般博學多識,也知道,能坐於這龍座之上的必定是位漢人天子,你說是不是啊?”
湯寬想不到納悉摩竟做出這樣的迴答,乍著膽子,迷惑不解地問道:“大將軍的意思是......?”
納悉摩背負起雙手,在軒敞明亮的宣政殿邊愜意地踱著步,邊對湯寬侃侃而談道:“我吐蕃人一向隻欲從你們手中拿迴本應屬於我們的牧場和山川、河流,並無意對漢人趕盡殺絕。在你們眼中,我們不過是南疆的南蠻異族,倘若是我們的讚普來到了長安大明宮內,坐到了這個位置上,包括你湯大人在內,所有的漢人官吏、士紳,百姓會心悅誠服嗎?
所以,能坐在這副龍座之上的必須是你們漢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湯寬因陪著納悉摩在大明宮中來迴奔波而曬得滿頭大汗,卻仍從肥胖的臉上擠出一絲佞笑來,附和著說道:“大將軍遠見卓識,令湯某佩服得五體投地。湯某情願跟隨在大將軍身邊,以效犬馬之勞。”
納悉摩迴頭瞧了瞧湯寬,見他熱得脖頸後直冒熱氣,遂也感歎道:“這長安城哪兒都好,就是天氣太過炎熱,明明已到十月冬日,將士們卻連身犛牛皮的袍子都穿不住,方才我這一路走過來,竟然還見有不少的軍士打起赤膊來啦,成何體統!湯大人多年在長安為官,你說說,往年長安的天氣到了現下這個季候,也是這樣炎熱,令人難耐嗎?”說著這話,納悉摩竟也脫掉身上披著的大氅,抬頭抹起汗來。
湯寬正琢磨著聽納悉摩話中透露出的意思,大約是想在長安扶植一位漢人做皇帝,難免一陣意亂情迷,有些想入非非起來,心中暗自思忖道:在巴州時,那位老道婆明明說給自己的隻是逢龍、從龍,可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會化龍、成龍啊,難道自己命中還能做得幾日皇帝?正在胡思亂想之際,陡地聽到納悉摩改變話題,向他詢問起長安的天氣來,來不及過腦,即脫口答道:“說也奇怪,往年長安的天兒不是這樣啊。”話一出口,湯寬當即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可是再想挽迴已經是來不及了。(。)
張諒成功地招降湯寬,兵不血刃地拿下涇州重鎮後,曾給率軍在河州休整的納悉摩發去過一份軍報。在軍報中,張諒借口不可錯失一舉攻陷長安之良機,告知納悉摩他將馬不卸鞍,自涇州揮師東進,長驅直入,勢必一舉拿下長安,活捉中土皇帝,而後親自來向納悉摩獻捷。
納悉摩接到張諒的這一份軍報後,非但沒有喜出望外,反而對張諒產生了疑心:此次從邏些發兵北上前,張諒還唆使自己的族妹納珠前來遊說,試圖說服自己允準他歸隱林泉,如今剛剛過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他的態度竟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呢?若說他是為了吐蕃朝廷所想,納悉摩無論如何是不會相信的,那麽剩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張諒心中重新燃起了為他張氏一門複仇的**,急於率兵殺入長安,為他的姐姐--前朝張皇後報仇雪恨。
納悉摩越想越覺自己的這種懷疑有理,當即吩咐親兵備馬,隻帶著中軍四員偏將,打馬出了河州城,向東疾馳而來。
身為此番率軍北上的全軍統帥,在臨從邏些動身之前,納悉摩被代赤德讚普執政的吐蕃大論朗格專門邀至大拂廬中秘商機宜。按照兩人此次秘商的結果,納悉摩此次出征,不求一舉占領中土的整個西疆,但求穩紮穩打,拿下地理位置最為緊要的隴右道諸州城,殲滅駐守西疆的官軍主力神鶴軍大部,而後在占領的州城推行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漢的策略,在當地漢人中培植能為吐蕃所利用的勢力,待將來時機成熟後再東進威脅中土朝廷的心髒--長安。朗格甚至還提出,隻要納悉摩麾下的天蠍軍占領了隴右道的首府鄯州,即可以見機行事,在隴右再造出另一個長安朝廷。換言之,也就是要納悉摩在西疆扶植起一個漢人傀儡朝廷,以蠱惑人心,為以蕃化漢的順利實施創造出有利條件。
而如今實際的戰局發展卻遠遠出乎納悉摩和朗格這兩位吐蕃朝中最高當政者的意料之外,倘若張諒果真是出於替他張氏一門報仇的目的馬不停蹄地率軍殺向長安,那麽等到他遂了心願,私仇得報,他會不會倒戈相向,掉過頭來與吐蕃為敵呢?要知道,張氏一門幾輩以來向有忠義之名,張諒本人也僅僅是在一場未遂的宮變後不得已才逃到了邏些避禍,一旦形勢反轉,誰都無法保證他會對一個異族蠻邦忠心不二。
當納悉摩懷揣著這樣的心思步入大明宮時,迎麵聽聞的卻是張諒、葛坦二人的死訊。他大驚失色之餘,忙向張諒手下的幾位偏將詢問二人於承天門外相繼被斬殺於陣前的詳細經過,聽罷不禁勃然大怒,原先對張諒的疑心也刹那間煙消雲散,化做了對景暄、來興兒等人的仇恨,立馬傳命三軍在長安城內展開大索,限期三天,務必將殺害張諒的兇手以及景暄的遺體找到,他要當眾將他們挫骨揚灰,以泄心頭之恨。
隨後,納悉摩在湯寬等人的陪同下挨個遊曆了大明宮內的各處宮殿台閣,最終選定皇帝往常舉行朝會的宣政殿作為他的中軍駐地。湯寬本於昨晚張諒被殺之後起了趁亂開溜之心,卻被張諒派至他身邊明為護從,實則監視的兩名吐蕃軍士死死地盯住,脫身不得,今天一大早又被強行帶來麵見納悉摩,心中雖極不情願,也隻得奴顏卑膝、曲意逢迎。
納悉摩雖選定了宣政殿作為他的中軍大帳,卻有意迴避,不上到皇帝所坐的龍座上落座,隻站在殿內階前,偏過頭向湯寬問道:“湯大人,依你之見,誰才配做得此位?”
湯寬縱是混跡官場多年,驟然被納悉摩問及如此敏感而重大的問題,也嚇得老臉變色,嘴唇哆嗦著答不上話來。
納悉摩見自己隨口一問便嚇得湯寬如臨深淵般變顏變色,一時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仰麵哈哈大笑道:“湯大人,納某雖不及你這般博學多識,也知道,能坐於這龍座之上的必定是位漢人天子,你說是不是啊?”
湯寬想不到納悉摩竟做出這樣的迴答,乍著膽子,迷惑不解地問道:“大將軍的意思是......?”
納悉摩背負起雙手,在軒敞明亮的宣政殿邊愜意地踱著步,邊對湯寬侃侃而談道:“我吐蕃人一向隻欲從你們手中拿迴本應屬於我們的牧場和山川、河流,並無意對漢人趕盡殺絕。在你們眼中,我們不過是南疆的南蠻異族,倘若是我們的讚普來到了長安大明宮內,坐到了這個位置上,包括你湯大人在內,所有的漢人官吏、士紳,百姓會心悅誠服嗎?
所以,能坐在這副龍座之上的必須是你們漢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湯寬因陪著納悉摩在大明宮中來迴奔波而曬得滿頭大汗,卻仍從肥胖的臉上擠出一絲佞笑來,附和著說道:“大將軍遠見卓識,令湯某佩服得五體投地。湯某情願跟隨在大將軍身邊,以效犬馬之勞。”
納悉摩迴頭瞧了瞧湯寬,見他熱得脖頸後直冒熱氣,遂也感歎道:“這長安城哪兒都好,就是天氣太過炎熱,明明已到十月冬日,將士們卻連身犛牛皮的袍子都穿不住,方才我這一路走過來,竟然還見有不少的軍士打起赤膊來啦,成何體統!湯大人多年在長安為官,你說說,往年長安的天氣到了現下這個季候,也是這樣炎熱,令人難耐嗎?”說著這話,納悉摩竟也脫掉身上披著的大氅,抬頭抹起汗來。
湯寬正琢磨著聽納悉摩話中透露出的意思,大約是想在長安扶植一位漢人做皇帝,難免一陣意亂情迷,有些想入非非起來,心中暗自思忖道:在巴州時,那位老道婆明明說給自己的隻是逢龍、從龍,可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會化龍、成龍啊,難道自己命中還能做得幾日皇帝?正在胡思亂想之際,陡地聽到納悉摩改變話題,向他詢問起長安的天氣來,來不及過腦,即脫口答道:“說也奇怪,往年長安的天兒不是這樣啊。”話一出口,湯寬當即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可是再想挽迴已經是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