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得似懂非懂,盯著手中的遺詔,沉吟著問道:“張氏不是死在先帝爺之前嗎?你此時才將此詔書拿出來給朕看,是何用意?莫非……”


    點墨抹一把臉上的淚水,毅然說道:“婢女就是想告訴皇上,張皇後之死並不是出自先帝爺的旨意,而是有人挾怨報複,以下犯上所致。∽↗,試問如此膽大包天之巨奸大惡,皇上不思及早除之,反尊稱其為‘尚父’,婢女過會兒到了那邊,有何麵目去見先帝爺複命!”


    皇帝手一顫,那份遺詔倏地滑落到了腳邊。他也顧不得去拾,緊繃著臉反問點墨道:“你為什麽偏偏趕在今日來見朕,是嫌朕這兒還不夠亂嗎?父皇將張氏的性命交在你手上,在父皇駕崩前,你為何不出示此詔,保下張氏的一條命,而要在百日之後才拿出來!你所說的那個巨奸大惡之徒,與你之間是否有個人恩怨,還不從實說來!”


    豈料點墨半點隱晦的意思也無,張口即答道:“不錯。我與那李進忠老賊確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我的親生爹娘和妹妹都在不久前慘死在了靖宮差房的刑房之中,點墨也將趕赴黃泉,今日求見皇上,一是為不負先帝重托,二也是為了報仇雪恨。”


    她的直言不諱倒著實給皇帝出了道難題,他下意識地把目光投向了景暄。


    當皇帝質問點墨是否與李進忠存有個人恩怨時,景暄就已從座中站了起來,此時見皇帝有意相詢,便來在點墨身邊,和她並排跪在皇帝麵前,鄭重說道:“臣妾以為,點墨雖言語激切,但語出赤誠,實情確乎如此,伏望陛下聖裁。”


    皇帝聞言不禁一跺腳,暗怪景暄不曉事:點墨出示的先帝遺詔雖有力地揭示出一個真相,那就是李進忠殺死張皇後並不是他一貫標榜的奉旨行事,而是形同反叛的擅殺。可這又怎麽樣呢?且不說自己是在李進忠一力扶保下登上的皇位,這一點舉世皆知,即便是近些時在李進忠主持下,一舉除淨大明宮中張氏餘孽,他所立下的卓著功勳,在這個當口,他無論如何也不應把自己口中的這位‘尚父’視作奸賊而剿除之吧。如此顯而易見的事情,景暄為何棄之不顧,偏要站在點墨的立場上,逼著自己立馬表態呢。


    正當皇帝左右為難之時,偏殿的兩扇大門突然“嘩啦”一聲被人從外麵大力撞開了,一個身影隨著打開的門扇撲倒到了殿內。


    偏殿裏的三人之中,景暄是習武之人,反應最為迅速,聞聲返身竄起,幾步趕至那人身邊,抬腳便踏住了他的腦袋。


    “娘娘,是我,王保兒啊。”那人這一下摔得不輕,躺在地下發出一聲哀嚎。


    “王保兒,你這奴才活夠了嗎?”皇帝趁機撇下點墨,大踏步朝著殿門口走了過去。


    “你躺在地上裝什麽裝?”殿門外,錦屏雙手叉腰,氣唿唿地衝著地上的王保兒責問道,“來興兒不過是抬胳膊輕輕搡了你一下,你至於這麽連滾帶爬的嗎?”


    “錦屏!萬歲麵前如此放肆,成何體統!”景暄斷喝道。


    皇帝不由分說,抬腿便重重地踢了王保兒一腳,嘴裏罵道:“不好好地在外麵守著,反倒和人打起架來了。你以為朕舍不得殺你嗎?”


    王保兒先是挨了景暄一踩,緊接著又被皇帝一腳踹在了腰眼兒上,這迴可真是起不來了。他哼哼唧唧地勉強撐著身子半躺半跪在地上,甩著哭腔兒哀求道:“小的有罪,小的該殺。怪隻怪小的沒有眼力見兒,不該賴在殿門口不走,壞了錦屏姑娘和來小使說話的興致。可這是爺您的旨意呀,小的縱有天大的膽兒,也不敢撤離職守啊。求爺千萬饒了小的性命啊……”他夾三帶四地一通嘮叨,在景暄聽來,倒好像在向皇帝告錦屏和來興兒兩人的狀,不由得皺了皺眉。


    皇帝抬頭看看殿外,見來興兒仍然紋絲不動地直挺挺跪著,仿佛眼前發生的一切都和他無關似的,不由得心中暗暗驚奇:來興兒這小子扮做睦王去了一趟邏些,居然變得如此沉著、穩健,和出使前簡直判若兩人。


    也許是方才江陵傳來的關於睦王的消息令皇帝心中著實感到憂慮和焦燥不安的緣故,不知怎地,皇帝竟聯想起自來興兒進入大明宮以來,不過短短的三兩個月時間,宮內宮外可謂是變故不斷,尤其是楊棠兒遇刺的那晚之後,直至現在,來興兒的表現時時會出乎他的預料。


    這迴才從幾千裏之外趕迴來,緊接著就莫名其妙地幾天不知蹤影,而今天又恰巧救下了李進忠,身邊的人要都像他這樣,可怎生了得?


    被幾個小孩兒這麽一攪和,皇帝在一氣之下,倒是想出了一個擺脫點墨糾纏的主意。


    “點墨,你甘願為先帝殉葬的一片忠心著實可嘉。”皇帝迴過身說道,“但朕念及你年紀尚輕,先帝在時頗有辛勞,對朕也不無襄助之義,因此,欲留你到大明宮中當差。你看如何?”


    不待點墨答話,皇帝語帶雙關地又說道:“依朕的意思,父皇跟前倒是還缺少一名辦差得力的宦者。來興兒,你今日趕上先帝的百日祭儀,算是和先帝有些緣分,不如就由你代替點墨為先帝殉葬吧。”


    說罷即斷喝一聲:“來人,將來興兒拿下。”


    守候在殿外的禁軍蜂擁而上,把來興兒按倒在地,捆了個結結實實。


    皇帝突然間要處死來興兒,景暄來不及細想其中原委,忙疾走上前勸諫道:“陛下不可。如果陛下覺得來興兒不便在延英殿當差,臣妾願向陛下討了他來寶象宮侍候。他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一旦上了天,父皇也未必用得著他,到了臣妾那裏,還可以幫襯著派些用場……”


    皇帝心中惱她方才逼著自己表態,把臉一別,向王保兒吩咐道:“你去興慶殿傳旨,朕身體偶感不適,請尚父會同惠貴妃暫代朕為太妃母女扶靈送葬。時辰一到,祭儀即可照常進行。飛龍小使來興兒情願為先帝殉葬,其誌其行足為內侍之楷模,著贈飛龍副使,以作褒賞。”


    王保兒半趴在地上,饒是渾身酸痛,聽了皇帝這話,也不禁心花怒放,奮力一躍而起,異常利落地答聲“遵旨”,就一瘸一拐地往殿外跑去。


    “皇上!”


    景暄還想再勸,卻被皇帝沉著臉一口迴絕了:“朕意已決,愛妃不必多言。點墨暫留在偏殿,待朕午後散了朝還有話問他。愛妃,南薰殿裏一眾內外命婦還候著你呢。有什麽話,迴東內後再說。”


    事先毫無征兆地突然要殺便殺,這就是所謂的聖意獨斷嗎?景暄的思緒仿佛又迴到了兩年多前:當自家祖墳被盜的軍報傳進長安,當時身為東宮太子的皇帝又何嚐沒有機心獨裁地擅調父親迴京,以成全他的韜晦之計;當身中“烏羽飛”之毒的汪才人唆使人投毒欲鴆殺張皇後未遂之後,他又何嚐沒有驚世駭俗地以退為進,上章自求廢黜過;往更遠些說,當他接到張皇後強令與太子妃楊氏離婚的懿旨時,他連入宮麵見父親,為楊氏求個情都不肯做,即斷然奉旨將楊氏逐出了東宮……


    景暄出神地站在當地,望著十幾步開外,被五花大綁著的來興兒,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皇上,來興兒不是宦者,他沒淨過身!”


    錦屏的一聲尖叫驚得在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牌小太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藤紫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藤紫驄並收藏冒牌小太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