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點墨於沉香亭畔自稱要為先皇殉葬而強行攔下景暄的同時,剛剛在興慶殿中落座的皇帝就接到了一個令他感到無比揪心的消息:據江陵六百裏加急來報,三天前奉命入城搜尋睦王下落的官軍,在江陵王府的一間客房中發現了一塊鐫有睦王名諱的田黃玉佩,而睦王本人仍是下落不明。
即便從得知江陵王投靠叛軍的那一刻起,皇帝就敏感地意識到他寄予其厚望的這位長子很可能因此而兇多吉少了,可此刻一旦真的接到這樣的稟報,皇帝心中仍難以抑製地感到一陣煩亂難安。
看來,今天的確不是什麽好日子!
皇帝一想到再過上一會兒,他還要不得不親自去給正躺在棺材裏偷偷衝著他樂的兩個可惡的女人扶靈送葬,就覺得心口有種說不出來的憋屈。
“‘尚父’、晉國公、中書令李進忠大人到!”殿門外傳來嘹亮的唱名聲,才使得皇帝突然意識到,自己方才走進殿時似乎的確沒在殿中守候的群臣中見到李進忠的身影。
然而,當殿外的唱名聲剛落,李進忠滿麵怒容地疾步走進興慶殿時,皇帝的目光卻緊緊盯在了他的身後:跟隨在李進忠身後走進興慶殿來的不正是已在宮中失蹤多日的來興兒嗎!
“尚父,今日是先皇百日大祭的日子,您為何會姍姍來遲呀?”當著興慶殿中文武群臣的麵兒,皇帝不便直接詰問來興兒,遂向李進忠問道。
令皇帝沒想到的是,李進忠快速走至殿中,未及迴答自己的問話,竟首先撲通一聲跪倒在階前,沙啞著嗓子高聲叫道:“皇上啊,非是老臣有意來遲,若非來興兒出手相救,老臣剛才隻怕已命喪於南內門外了呀!”
“什麽?!”
包括皇帝在內,興慶殿中所有的人都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驚唿:李進忠,這位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難道在今天又一次遇刺了?是什麽人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戒備森嚴的南內門外公然行刺?
“來興兒,你來說說,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若論起心中的真實想法,皇帝對李進忠遭人暗算倒並不覺得十分意外:是他親手把李進忠推到了靖宮的風口浪尖兒,在大明宮中施行什麽兩兩連坐,禍害了數百條性命,而今有個把刺客對他施以暗算報複,也可說在情理之中,算不得什麽大不了的事。
令皇帝感到驚詫的隻有兩件事:今天南內四周俱有吳弼帶領的禁軍會同京兆衙門的府兵戒嚴把守,居然還有人膽敢在南內門前行刺;
再者,就是剛剛從邏些城千裏跋涉而歸,被自己委以重任、留在身邊辦差的來興兒前幾日無緣無故地不見了蹤影,不知所往,今天又何以會突然出現在南內附近,還出手救了李進忠?
“迴爺的話,小的今日從城東春明門入城,路過南內西邊的興慶門外時,恰巧碰到有人發暗器行刺中書令李大人,小的當即縱馬上前替李大人擋了一下。那刺客一擊不中,又見李大人的侍從紛紛近前護衛,便立馬穿房越脊逃走了。”來興兒答得十分簡明扼要,不帶有丁點的誇大。
“你可看清了那刺客的身形、麵目和他逃向了哪裏?”今早在瑤華宮時才聽王保兒說起有守門軍士見來興兒從西邊出了城,沒想到今天他竟從城東的春明門入城,還如此湊巧地救了李進忠一命,皇帝越想越覺得來興兒麵目可疑,又礙於當著眾人的麵無法直接逼問他,隻得就事論事地問道。
“啟奏萬歲,此次刺客於興慶門外行刺與十幾日前的那次如出一轍。老臣敢斷定兩次行刺同係張氏殘黨所為。”李進忠見皇帝撇開自己不理,專一找來興兒問話,心中大是不滿,搶先答道,“並且,根據行刺地點選在南內興慶門前,以及刺客一擊不中轉瞬即能順利脫身而言,此人現在必然就躲在南內附近。請求皇上立即下旨,準老臣徹查此事,從速將刺客捉拿歸案。”
他話音剛落,就聽殿門外又傳來一聲嘹亮的唱名:“惠貴妃到。”景暄帶著點墨恰恰在這時趕到了興慶殿。
陪侍在景暄身旁的錦屏在人群中一眼望見來興兒,又氣又驚且喜,趁著隨從景暄進殿的機會,悄悄走近來興兒,駢起雙指,自身後狠狠捅了一下來興兒的腰眼兒。
來興兒沒有防備,腳步趔趄向前,險些撲倒在李進忠的身上,嘴裏下意識地便“啊”了一聲。
“當著皇上和眾位大人的麵兒,休得任性胡來。”景暄轉過臉,狠狠瞪了錦屏一眼,又迴過身,向站在武將班首的父親和文臣行列中的柳毅微微躬身施了一禮,這才衝居中高坐的皇帝施了一禮,沉聲奏報道:“臣妾抖膽,請陛下暫且移駕偏殿,臣妾有要事奏報。”
今兒可真是個好日子,所有的事都趕在一塊了!
皇帝不明白,此時本應在南薰殿率領一班命婦預備參加祭儀的景暄何以會忽然趕來了興慶殿,心裏不免犯起了嘀咕。
他看了一眼還跪在階前、盛怒未消的李進忠,向侍立在身邊的王保兒問道:“現在是什麽時辰了?”
王保兒忙躬身輕聲答道:“迴爺的話,現下已到辰時一刻,距巳時起靈還有多半個時辰。”
皇帝哦了一聲,衝景暄說道:“愛妃有事,當著‘尚父’和眾位卿家的麵兒盡管說出來就是,這樣也可請大夥參酌一二。‘尚父’方才在南內宮門外遇刺,朕正思量著在南內緝兇的事……”
景暄驚異地掃了李進忠一眼,略一猶豫,仍堅持說道:“若非十分緊要之事,臣妾豈敢勞煩皇上移駕?此事事涉宮闈,不便當眾奏報,臣妾懇請皇上移駕偏殿,容臣妾單獨稟奏。”
她這麽一說,興慶殿內群臣不免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大臣們都不知發生了什麽重大而隱秘的事,可以令景暄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未完待續。)
即便從得知江陵王投靠叛軍的那一刻起,皇帝就敏感地意識到他寄予其厚望的這位長子很可能因此而兇多吉少了,可此刻一旦真的接到這樣的稟報,皇帝心中仍難以抑製地感到一陣煩亂難安。
看來,今天的確不是什麽好日子!
皇帝一想到再過上一會兒,他還要不得不親自去給正躺在棺材裏偷偷衝著他樂的兩個可惡的女人扶靈送葬,就覺得心口有種說不出來的憋屈。
“‘尚父’、晉國公、中書令李進忠大人到!”殿門外傳來嘹亮的唱名聲,才使得皇帝突然意識到,自己方才走進殿時似乎的確沒在殿中守候的群臣中見到李進忠的身影。
然而,當殿外的唱名聲剛落,李進忠滿麵怒容地疾步走進興慶殿時,皇帝的目光卻緊緊盯在了他的身後:跟隨在李進忠身後走進興慶殿來的不正是已在宮中失蹤多日的來興兒嗎!
“尚父,今日是先皇百日大祭的日子,您為何會姍姍來遲呀?”當著興慶殿中文武群臣的麵兒,皇帝不便直接詰問來興兒,遂向李進忠問道。
令皇帝沒想到的是,李進忠快速走至殿中,未及迴答自己的問話,竟首先撲通一聲跪倒在階前,沙啞著嗓子高聲叫道:“皇上啊,非是老臣有意來遲,若非來興兒出手相救,老臣剛才隻怕已命喪於南內門外了呀!”
“什麽?!”
包括皇帝在內,興慶殿中所有的人都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驚唿:李進忠,這位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難道在今天又一次遇刺了?是什麽人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戒備森嚴的南內門外公然行刺?
“來興兒,你來說說,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若論起心中的真實想法,皇帝對李進忠遭人暗算倒並不覺得十分意外:是他親手把李進忠推到了靖宮的風口浪尖兒,在大明宮中施行什麽兩兩連坐,禍害了數百條性命,而今有個把刺客對他施以暗算報複,也可說在情理之中,算不得什麽大不了的事。
令皇帝感到驚詫的隻有兩件事:今天南內四周俱有吳弼帶領的禁軍會同京兆衙門的府兵戒嚴把守,居然還有人膽敢在南內門前行刺;
再者,就是剛剛從邏些城千裏跋涉而歸,被自己委以重任、留在身邊辦差的來興兒前幾日無緣無故地不見了蹤影,不知所往,今天又何以會突然出現在南內附近,還出手救了李進忠?
“迴爺的話,小的今日從城東春明門入城,路過南內西邊的興慶門外時,恰巧碰到有人發暗器行刺中書令李大人,小的當即縱馬上前替李大人擋了一下。那刺客一擊不中,又見李大人的侍從紛紛近前護衛,便立馬穿房越脊逃走了。”來興兒答得十分簡明扼要,不帶有丁點的誇大。
“你可看清了那刺客的身形、麵目和他逃向了哪裏?”今早在瑤華宮時才聽王保兒說起有守門軍士見來興兒從西邊出了城,沒想到今天他竟從城東的春明門入城,還如此湊巧地救了李進忠一命,皇帝越想越覺得來興兒麵目可疑,又礙於當著眾人的麵無法直接逼問他,隻得就事論事地問道。
“啟奏萬歲,此次刺客於興慶門外行刺與十幾日前的那次如出一轍。老臣敢斷定兩次行刺同係張氏殘黨所為。”李進忠見皇帝撇開自己不理,專一找來興兒問話,心中大是不滿,搶先答道,“並且,根據行刺地點選在南內興慶門前,以及刺客一擊不中轉瞬即能順利脫身而言,此人現在必然就躲在南內附近。請求皇上立即下旨,準老臣徹查此事,從速將刺客捉拿歸案。”
他話音剛落,就聽殿門外又傳來一聲嘹亮的唱名:“惠貴妃到。”景暄帶著點墨恰恰在這時趕到了興慶殿。
陪侍在景暄身旁的錦屏在人群中一眼望見來興兒,又氣又驚且喜,趁著隨從景暄進殿的機會,悄悄走近來興兒,駢起雙指,自身後狠狠捅了一下來興兒的腰眼兒。
來興兒沒有防備,腳步趔趄向前,險些撲倒在李進忠的身上,嘴裏下意識地便“啊”了一聲。
“當著皇上和眾位大人的麵兒,休得任性胡來。”景暄轉過臉,狠狠瞪了錦屏一眼,又迴過身,向站在武將班首的父親和文臣行列中的柳毅微微躬身施了一禮,這才衝居中高坐的皇帝施了一禮,沉聲奏報道:“臣妾抖膽,請陛下暫且移駕偏殿,臣妾有要事奏報。”
今兒可真是個好日子,所有的事都趕在一塊了!
皇帝不明白,此時本應在南薰殿率領一班命婦預備參加祭儀的景暄何以會忽然趕來了興慶殿,心裏不免犯起了嘀咕。
他看了一眼還跪在階前、盛怒未消的李進忠,向侍立在身邊的王保兒問道:“現在是什麽時辰了?”
王保兒忙躬身輕聲答道:“迴爺的話,現下已到辰時一刻,距巳時起靈還有多半個時辰。”
皇帝哦了一聲,衝景暄說道:“愛妃有事,當著‘尚父’和眾位卿家的麵兒盡管說出來就是,這樣也可請大夥參酌一二。‘尚父’方才在南內宮門外遇刺,朕正思量著在南內緝兇的事……”
景暄驚異地掃了李進忠一眼,略一猶豫,仍堅持說道:“若非十分緊要之事,臣妾豈敢勞煩皇上移駕?此事事涉宮闈,不便當眾奏報,臣妾懇請皇上移駕偏殿,容臣妾單獨稟奏。”
她這麽一說,興慶殿內群臣不免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大臣們都不知發生了什麽重大而隱秘的事,可以令景暄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