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玉和來興兒分手後,獨自一人策馬奔向長公主府,及至到了長公主府一打聽,原來長寧長公主的靈柩並沒安放在府中,而是停放在與長公主府僅一牆之隔的金仙觀中。納玉把馬交給長公主府守門的老蒼頭看管,步行朝著金仙觀走去。
這金仙觀是一座女觀,規模雖比不得朱雀街旁的玄都觀,但因其地近皇城,四周居住的大多是王公貴戚,平日香火也十分旺盛。如今因長公主棺槨在觀中停放的緣故,金仙觀的廟門前多了四名禁軍守衛,反而顯得比以往冷清了不少。
納玉遠遠地瞧見廟門前有禁軍把守,心知若從正門入觀,免不了要受他們一通盤問。她懶得同這些個潑皮無賴的軍士糾纏,閃身拐過道彎,選了一處僻靜的牆根下停住腳步,抬頭瞄了一眼廟牆的高度,施展出提縱術,飛身躍上牆頭,隨即兩臂張開,像隻大鳥般悄無聲息地落入觀內。
金仙觀的大殿內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的金身法像,長寧長公主的棺槨就停放在大殿正門外,十八名女道士正團團圍坐在長公主的靈柩四周,低聲吟誦著道家真經為長公主超度亡靈。納玉掏出幾枚銅錢,放入殿外一側的香盆內,從香盆中撿出三柱香燃,擎在手中,眼含熱淚走至長公主靈前,恭恭敬敬拜了三拜,起身將手中的三柱香並排插在靈前,對著長公主的靈位哭訴道:“公主,我從邏些迴來了。你放心,赤德讚普是位賢明寬厚的君主,他還盼著你能早日前往邏些成婚呢,你怎麽突然就走了……”
她與長寧是自幼的玩伴兒,雖有主仆名分。卻相好地如同姐妹一般,此時在靈前一番哭祭,可謂是情真意切,字字句句出自肺腑,不帶半矯揉造作。環坐在四周唱經超度的女道士們也被她痛徹心腑的哭訴所感染,紛紛停止了唱經。默默注視著她。
過了好一陣子,納玉終於止住了悲聲,她向著女道士們深深鞠了三個躬,轉身正要離開,大殿內卻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叫住了她。
“施主既然是長公主的故人,就不想知道長公主何以會驟然薨逝的嗎?”
8∵8∵8∵8∵,
納玉迴過身,隻見從大殿內走出一位年紀約在二十七、八歲的女道士,鶴氅麻鞋,手執拂塵。意定神閑,確有一派仙風道骨。
納玉向那女道士打個稽首,問道:“道長如此,想必是我家公主生前的相交之人,為何以前從未在府中見過道長?”
女道士不慌不忙地走至納玉麵前站定,麵帶微笑道:“如果貧道沒有猜錯的話,施主就是公主生前常提起的唐果兒姐。貧道與公主乃是方外之交,姐不識得貧道。有何怪哉?”
納玉滿麵狐疑地上下打量女道士兩眼,搖搖頭。問道:“敢問道長法號如何稱唿?”
“貧道七仙媛,出家修道原在東都洛陽龍門觀,因日前得知長公主薨逝,特地趕來再送長公主一程。此地並非講話所在,唐姐請往淨室一敘。”
納玉隨著女道士走進大殿旁的一間淨室,兩人分賓主坐定。納玉又問道:“聽方才道長話中有話。唐果兒才自異邦迴京,對長安城中最近發生之事知之甚少,關於長公主的死因,還請道長明示。”
女道士長歎一聲,道:“唐姐進觀之時。貧道已瞧出你身懷絕技。因此,先奉勸姐一句,無論長公主因何而亡,你得知真相後都切不可莽撞行事,尋畔為長公主報仇,免得白白丟了性命,徒長貧道的罪孽。”
納玉被她半藏半露的一番話撩撥得越發心急起來,迭聲催促道:“道長快就是,唐果兒並非糊塗人,斷斷不會貿然行事的。”
女道士這才不急不緩地道:“長公主之死概由張氏殘黨所害。他們為了轉移靖宮差房的注意力,命人於半路刺殺李進忠,故意在現場留下了一縷孔雀金絲線,使李進忠誤以為是太妃母女主使刺客刺殺自己,命靖宮差房包圍了南內,意圖治太妃母女的罪,太妃母女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才雙雙飲藥而亡。”
“張氏殘黨?這怎麽會呢?他們與太妃和長公主素無仇怨,為何要害她們?”女道士的話大大出乎納玉的意料之外,她不由得接二連三發出了質疑。
“貧道也是聽東城太真觀的師姊起此事的前因後果,才不得不信。”女道士打了個唉聲,答道,“據太真觀的師姊,太妃母女亡故不久,靖宮差房的人就以清查張氏殘黨為名封了太真觀,還當場抓到個什麽宮裏尚服局的掌衣,是張氏殘黨的頭目……”
“鍾嬤嬤!她怎麽樣了?”納玉發生一聲驚唿。
“落到靖宮差房那幫畜生手裏,還能怎麽樣?”女道士提到靖宮差房,語氣中帶著掩飾不住的憤怒,“據這位鍾嬤嬤被抓時已神誌不清,在刑房中熬了三天三夜的酷刑,到底沒出一句出賣同黨的話,最終慘死在刑房之中。唐姐,那張氏殘黨神通頗為廣大,聽他們每個人都是張皇後生前求仙人施了仙法在身上,來無影,去無蹤,前幾天宮內連殺了幾百人也沒能把他們怎樣,後來還是仙人出麵,帶他們主動撤離了大明宮。你可千萬別去招惹他們呀。”
“什麽仙人,什麽神通廣大,依我看,不過都是些騙人的把戲罷了。”納玉緊咬牙關,一挺身站了起來,恨恨地道,“多謝道長告知真相,唐果兒告辭了。”罷,就向淨室外走。
女道士忙起身攔住她,央求道:“姐萬不可亂來,那張氏殘黨……”
“張氏殘黨怎麽了?”納玉怒不可遏,“我聽道長方才所,太妃母女和鍾嬤嬤明明死在李進忠和靖宮差房的手裏,所謂的張氏殘黨設計陷害,不過是他們編排出來的瞎話罷了。我怎麽會上他們的當?”
女道士連連頓足道:“李進忠身為當朝宰相,皇帝稱他作‘尚父’,比起張氏殘黨來更難招惹上十倍。都怪貧道聽到姐在長公主靈前一番哭訴,動了惻隱之心,一心想著將長公主真正的死因如實相告,卻不承想這會為姐你招來滅之災。元君在上,請寬恕貧道吧。”
“道長放心,我是不會單槍匹馬地去找李進忠替長寧報仇的。”納玉耐著性子寬慰女道士道。
“那……姐你要作何打算呢?”女道士兀自放心不下,攔在納玉麵前不肯讓開。
“道長乃出家之人,塵世間的事還是莫要過問得太多的好。”納玉本意隻是想勸女道士放自己離開,誰知那女道士聽了這話,卻以為納玉在奚落她好事多嘴,臉色禁不住微微一紅,下意識地閃在一旁。納玉急切間並未注意到她神態的變化,眼見她把路讓開,遂疾步走出了淨室,揚長而去。
女道士在房中望著納玉漸漸遠去的身影,不知為何,臉上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未完待續。)
這金仙觀是一座女觀,規模雖比不得朱雀街旁的玄都觀,但因其地近皇城,四周居住的大多是王公貴戚,平日香火也十分旺盛。如今因長公主棺槨在觀中停放的緣故,金仙觀的廟門前多了四名禁軍守衛,反而顯得比以往冷清了不少。
納玉遠遠地瞧見廟門前有禁軍把守,心知若從正門入觀,免不了要受他們一通盤問。她懶得同這些個潑皮無賴的軍士糾纏,閃身拐過道彎,選了一處僻靜的牆根下停住腳步,抬頭瞄了一眼廟牆的高度,施展出提縱術,飛身躍上牆頭,隨即兩臂張開,像隻大鳥般悄無聲息地落入觀內。
金仙觀的大殿內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的金身法像,長寧長公主的棺槨就停放在大殿正門外,十八名女道士正團團圍坐在長公主的靈柩四周,低聲吟誦著道家真經為長公主超度亡靈。納玉掏出幾枚銅錢,放入殿外一側的香盆內,從香盆中撿出三柱香燃,擎在手中,眼含熱淚走至長公主靈前,恭恭敬敬拜了三拜,起身將手中的三柱香並排插在靈前,對著長公主的靈位哭訴道:“公主,我從邏些迴來了。你放心,赤德讚普是位賢明寬厚的君主,他還盼著你能早日前往邏些成婚呢,你怎麽突然就走了……”
她與長寧是自幼的玩伴兒,雖有主仆名分。卻相好地如同姐妹一般,此時在靈前一番哭祭,可謂是情真意切,字字句句出自肺腑,不帶半矯揉造作。環坐在四周唱經超度的女道士們也被她痛徹心腑的哭訴所感染,紛紛停止了唱經。默默注視著她。
過了好一陣子,納玉終於止住了悲聲,她向著女道士們深深鞠了三個躬,轉身正要離開,大殿內卻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叫住了她。
“施主既然是長公主的故人,就不想知道長公主何以會驟然薨逝的嗎?”
8∵8∵8∵8∵,
納玉迴過身,隻見從大殿內走出一位年紀約在二十七、八歲的女道士,鶴氅麻鞋,手執拂塵。意定神閑,確有一派仙風道骨。
納玉向那女道士打個稽首,問道:“道長如此,想必是我家公主生前的相交之人,為何以前從未在府中見過道長?”
女道士不慌不忙地走至納玉麵前站定,麵帶微笑道:“如果貧道沒有猜錯的話,施主就是公主生前常提起的唐果兒姐。貧道與公主乃是方外之交,姐不識得貧道。有何怪哉?”
納玉滿麵狐疑地上下打量女道士兩眼,搖搖頭。問道:“敢問道長法號如何稱唿?”
“貧道七仙媛,出家修道原在東都洛陽龍門觀,因日前得知長公主薨逝,特地趕來再送長公主一程。此地並非講話所在,唐姐請往淨室一敘。”
納玉隨著女道士走進大殿旁的一間淨室,兩人分賓主坐定。納玉又問道:“聽方才道長話中有話。唐果兒才自異邦迴京,對長安城中最近發生之事知之甚少,關於長公主的死因,還請道長明示。”
女道士長歎一聲,道:“唐姐進觀之時。貧道已瞧出你身懷絕技。因此,先奉勸姐一句,無論長公主因何而亡,你得知真相後都切不可莽撞行事,尋畔為長公主報仇,免得白白丟了性命,徒長貧道的罪孽。”
納玉被她半藏半露的一番話撩撥得越發心急起來,迭聲催促道:“道長快就是,唐果兒並非糊塗人,斷斷不會貿然行事的。”
女道士這才不急不緩地道:“長公主之死概由張氏殘黨所害。他們為了轉移靖宮差房的注意力,命人於半路刺殺李進忠,故意在現場留下了一縷孔雀金絲線,使李進忠誤以為是太妃母女主使刺客刺殺自己,命靖宮差房包圍了南內,意圖治太妃母女的罪,太妃母女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才雙雙飲藥而亡。”
“張氏殘黨?這怎麽會呢?他們與太妃和長公主素無仇怨,為何要害她們?”女道士的話大大出乎納玉的意料之外,她不由得接二連三發出了質疑。
“貧道也是聽東城太真觀的師姊起此事的前因後果,才不得不信。”女道士打了個唉聲,答道,“據太真觀的師姊,太妃母女亡故不久,靖宮差房的人就以清查張氏殘黨為名封了太真觀,還當場抓到個什麽宮裏尚服局的掌衣,是張氏殘黨的頭目……”
“鍾嬤嬤!她怎麽樣了?”納玉發生一聲驚唿。
“落到靖宮差房那幫畜生手裏,還能怎麽樣?”女道士提到靖宮差房,語氣中帶著掩飾不住的憤怒,“據這位鍾嬤嬤被抓時已神誌不清,在刑房中熬了三天三夜的酷刑,到底沒出一句出賣同黨的話,最終慘死在刑房之中。唐姐,那張氏殘黨神通頗為廣大,聽他們每個人都是張皇後生前求仙人施了仙法在身上,來無影,去無蹤,前幾天宮內連殺了幾百人也沒能把他們怎樣,後來還是仙人出麵,帶他們主動撤離了大明宮。你可千萬別去招惹他們呀。”
“什麽仙人,什麽神通廣大,依我看,不過都是些騙人的把戲罷了。”納玉緊咬牙關,一挺身站了起來,恨恨地道,“多謝道長告知真相,唐果兒告辭了。”罷,就向淨室外走。
女道士忙起身攔住她,央求道:“姐萬不可亂來,那張氏殘黨……”
“張氏殘黨怎麽了?”納玉怒不可遏,“我聽道長方才所,太妃母女和鍾嬤嬤明明死在李進忠和靖宮差房的手裏,所謂的張氏殘黨設計陷害,不過是他們編排出來的瞎話罷了。我怎麽會上他們的當?”
女道士連連頓足道:“李進忠身為當朝宰相,皇帝稱他作‘尚父’,比起張氏殘黨來更難招惹上十倍。都怪貧道聽到姐在長公主靈前一番哭訴,動了惻隱之心,一心想著將長公主真正的死因如實相告,卻不承想這會為姐你招來滅之災。元君在上,請寬恕貧道吧。”
“道長放心,我是不會單槍匹馬地去找李進忠替長寧報仇的。”納玉耐著性子寬慰女道士道。
“那……姐你要作何打算呢?”女道士兀自放心不下,攔在納玉麵前不肯讓開。
“道長乃出家之人,塵世間的事還是莫要過問得太多的好。”納玉本意隻是想勸女道士放自己離開,誰知那女道士聽了這話,卻以為納玉在奚落她好事多嘴,臉色禁不住微微一紅,下意識地閃在一旁。納玉急切間並未注意到她神態的變化,眼見她把路讓開,遂疾步走出了淨室,揚長而去。
女道士在房中望著納玉漸漸遠去的身影,不知為何,臉上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