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要遣放舊宮人,廣選新人入宮的消息猶如春夏之交的一股勁風,霎時間就在大明宮內外傳散開去。
一時之間,無論是整座皇城內,還是朱雀大街以東的各個坊裏,大多數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期盼。對於在大明宮內值役多年的宮人們來說,這是突如其來的一個驚喜,從此可以走出圈禁,和家人團聚,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不必再孤老宮中;對於城東各坊居住的官宦人家而言,這是向後宮安插內援的一個絕好機會,尤其是家中有適齡待嫁之女的人家,更是派人早晚恭候在晉國公府門前,把李進忠府內上至管家,下至門房的各色人等打點了個遍,以求能從他們嘴裏及早獲得選秀的最新消息。
距離那場血腥的宮廷內亂僅僅過去了旬月光景,人們便忘記了昔日的恐懼和惴惴不安,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未來的盤算和憧憬之中。
然而,身處大明宮內朝延英殿重地的來興兒,這些天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種氛圍。
皇帝內朝議事的地點一旦從紫宸殿轉移到了延英殿,延英殿四周立時變得戒備森嚴起來。皇帝的親舅舅、新任羽林衛大將軍吳弼親自帶領一百名禁軍在離延英殿不遠的左藏庫搭起帳篷,安下軍營,每天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將延英殿圍得密不透風。謝良臣一改往日溫和可親的作派,麵色凝重地告誡包括來興兒在內的延英殿八名當差宦者,今後但凡有泄露延英議事消息者,一律視作謀逆,誅其三族……
來興兒的主要差事本是將皇帝與大臣每次議事的內容寫成節略,送中書省存檔備案,待中書令或中書侍郎簽批後,再將副本取迴,於殿中秘室立檔備查即可。由於延英議事涉及的均是朝廷軍政要務,出於慎重起見,皇帝親自從翰林院中擢選了一位叫韋敞的侍讀學士到延英殿起草議事節略,故而來興兒每日隻需在延英殿和中書省之間往返跑上一遭就算是完成差事了。
柳毅與老皇帝乃是總角之交,認真算起來可稱得上是皇帝的前輩,他堅辭宰相之位,隻願任散官居於京城,以備皇帝顧問。皇帝拗他不過,隻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的名銜,暫且就近安置在翰林院中居住。他與韋敞幾番剪燭夜話,對其的談吐見解和詩書文章稱賞不已,兩人遂結為忘年之交。平日裏柳毅閑來無事,常到延英殿中找韋敞談古論今,來興兒侍立一旁,聽得兩人許多的高談闊論,事後暗自拿來和皇帝與大臣商議的實事相參證比較,自覺於窮理格致之道,漸開毛塞,於寂寞中自我安慰,尚稱得上入宮之後的一種樂趣吧。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盡管延英殿小院外清理宮務進行地如火如荼,而來興兒對此卻毫無知覺。
初入大明宮的當天,李進忠給他看了母親親筆寫下的日誌,使來興兒心中對早日與母親重逢的渴望日漸強烈起來。隔三差五的,他總要尋出個借口出宮,趕到晉國公府上求見李進忠,問詢母親的消息,而李進忠卻變得語焉不詳起來,總是推說宮務繁忙,顧不上差人接她迴京與兒子相見。每迴來興兒都是懷揣著希望而來,捎帶著失望而歸。
除此之外,令他感到不安和焦急的事隻有一件,那就是關於張皇後的埋身之地,他還不知道從何處可以打探得知,以完成自己對芙蓉做出的許諾。
這一天,柳毅和韋敞在延英殿中對坐暢談,不知不覺間已日墜西山,薄暮沉沉,兩人見今日皇帝無事傳召,而談興未艾,便相約迴翰林院繼續把酒夜聊。來興兒將兩人送至左銀台門,返身準備迴延英殿西耳房自己的宿處,忽覺一陣內急直逼上來,連忙三步並作兩步就近跑到左藏庫旁供軍士們用的茅廁裏蹲下,一番暢快淋漓之後,來興兒提起褲子邊係著褲帶邊往外走,卻突然聽到茅廁的垛牆外傳來兩名軍士的對話聲。
“今兒真******晦氣,老子不過是想去瞧瞧皇上新選的宮人都長得什麽模樣,偏偏就叫大將軍撞上,罰我來打掃一天的茅房。想當初老子在監門軍李大人麾下,哪受過這樣的委屈!”一個甕聲甕氣的聲音抱怨道。
“老黃,你暫且消消氣。”一個沙啞的聲音低聲勸道,“我聽說前幾日在延英殿中當著皇上的麵兒,吳大將軍和晉國公差點兒沒打起來,你這監門軍出身的如今在吳大將軍手下當差,還不得多加幾分小心才是。好在快要初更了,大將軍巡過夜後倘若無事,咱們便可迴營歇息去了。”
來興兒心中暗笑那老黃色膽包天,居然敢擅自溜到後宮去窺視皇帝新選的宮人。他正要出門離開,又聽那老黃忿忿然地說道:“不就仗著是皇上的親娘舅才做得這大將軍嘛,論起功勞來,他隻怕比俺老黃還不如呢。說俺想什麽穢亂後宮,先帝爺的中宮娘娘就死在俺的手上,俺連娘娘都見過,誰稀罕瞧那幾個黃毛丫頭!”
來興兒不由得停下腳步,豎起耳朵仔細聽了起來。
“得了吧,老黃,你都落到掃茅房的地步了,還吹什麽牛?宮中都傳說張皇後是先帝臨駕崩前一杯毒酒賜死的,怎麽會死在你的手上?”那人說著,發出一串怪怪的笑聲。
“你個醃雜老頭兒懂得什麽!依先帝爺的稟性,怎會舍得賜死皇後娘娘?你若不信我的話,等會兒敢不敢跟著我去走上一趟,我自會讓你心服口服。”老黃顯然是個爭強好勝的主兒,受不得被別人打趣。
“好,好,好,我信還不成?”那人憋著笑說道,“天都快黑透了,莫非你白天沒看著,晚上想拉著我一起再去瞧瞧那些新入宮的美人?”
“呸。”老黃啐了一聲,罵道,“老子要不是有這麽點兒癖好,怎會落到要挨你奚落的境地?隻怕你如今見到老子,屁都得夾在腚裏呢。”
一時之間,無論是整座皇城內,還是朱雀大街以東的各個坊裏,大多數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期盼。對於在大明宮內值役多年的宮人們來說,這是突如其來的一個驚喜,從此可以走出圈禁,和家人團聚,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不必再孤老宮中;對於城東各坊居住的官宦人家而言,這是向後宮安插內援的一個絕好機會,尤其是家中有適齡待嫁之女的人家,更是派人早晚恭候在晉國公府門前,把李進忠府內上至管家,下至門房的各色人等打點了個遍,以求能從他們嘴裏及早獲得選秀的最新消息。
距離那場血腥的宮廷內亂僅僅過去了旬月光景,人們便忘記了昔日的恐懼和惴惴不安,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未來的盤算和憧憬之中。
然而,身處大明宮內朝延英殿重地的來興兒,這些天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種氛圍。
皇帝內朝議事的地點一旦從紫宸殿轉移到了延英殿,延英殿四周立時變得戒備森嚴起來。皇帝的親舅舅、新任羽林衛大將軍吳弼親自帶領一百名禁軍在離延英殿不遠的左藏庫搭起帳篷,安下軍營,每天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將延英殿圍得密不透風。謝良臣一改往日溫和可親的作派,麵色凝重地告誡包括來興兒在內的延英殿八名當差宦者,今後但凡有泄露延英議事消息者,一律視作謀逆,誅其三族……
來興兒的主要差事本是將皇帝與大臣每次議事的內容寫成節略,送中書省存檔備案,待中書令或中書侍郎簽批後,再將副本取迴,於殿中秘室立檔備查即可。由於延英議事涉及的均是朝廷軍政要務,出於慎重起見,皇帝親自從翰林院中擢選了一位叫韋敞的侍讀學士到延英殿起草議事節略,故而來興兒每日隻需在延英殿和中書省之間往返跑上一遭就算是完成差事了。
柳毅與老皇帝乃是總角之交,認真算起來可稱得上是皇帝的前輩,他堅辭宰相之位,隻願任散官居於京城,以備皇帝顧問。皇帝拗他不過,隻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的名銜,暫且就近安置在翰林院中居住。他與韋敞幾番剪燭夜話,對其的談吐見解和詩書文章稱賞不已,兩人遂結為忘年之交。平日裏柳毅閑來無事,常到延英殿中找韋敞談古論今,來興兒侍立一旁,聽得兩人許多的高談闊論,事後暗自拿來和皇帝與大臣商議的實事相參證比較,自覺於窮理格致之道,漸開毛塞,於寂寞中自我安慰,尚稱得上入宮之後的一種樂趣吧。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盡管延英殿小院外清理宮務進行地如火如荼,而來興兒對此卻毫無知覺。
初入大明宮的當天,李進忠給他看了母親親筆寫下的日誌,使來興兒心中對早日與母親重逢的渴望日漸強烈起來。隔三差五的,他總要尋出個借口出宮,趕到晉國公府上求見李進忠,問詢母親的消息,而李進忠卻變得語焉不詳起來,總是推說宮務繁忙,顧不上差人接她迴京與兒子相見。每迴來興兒都是懷揣著希望而來,捎帶著失望而歸。
除此之外,令他感到不安和焦急的事隻有一件,那就是關於張皇後的埋身之地,他還不知道從何處可以打探得知,以完成自己對芙蓉做出的許諾。
這一天,柳毅和韋敞在延英殿中對坐暢談,不知不覺間已日墜西山,薄暮沉沉,兩人見今日皇帝無事傳召,而談興未艾,便相約迴翰林院繼續把酒夜聊。來興兒將兩人送至左銀台門,返身準備迴延英殿西耳房自己的宿處,忽覺一陣內急直逼上來,連忙三步並作兩步就近跑到左藏庫旁供軍士們用的茅廁裏蹲下,一番暢快淋漓之後,來興兒提起褲子邊係著褲帶邊往外走,卻突然聽到茅廁的垛牆外傳來兩名軍士的對話聲。
“今兒真******晦氣,老子不過是想去瞧瞧皇上新選的宮人都長得什麽模樣,偏偏就叫大將軍撞上,罰我來打掃一天的茅房。想當初老子在監門軍李大人麾下,哪受過這樣的委屈!”一個甕聲甕氣的聲音抱怨道。
“老黃,你暫且消消氣。”一個沙啞的聲音低聲勸道,“我聽說前幾日在延英殿中當著皇上的麵兒,吳大將軍和晉國公差點兒沒打起來,你這監門軍出身的如今在吳大將軍手下當差,還不得多加幾分小心才是。好在快要初更了,大將軍巡過夜後倘若無事,咱們便可迴營歇息去了。”
來興兒心中暗笑那老黃色膽包天,居然敢擅自溜到後宮去窺視皇帝新選的宮人。他正要出門離開,又聽那老黃忿忿然地說道:“不就仗著是皇上的親娘舅才做得這大將軍嘛,論起功勞來,他隻怕比俺老黃還不如呢。說俺想什麽穢亂後宮,先帝爺的中宮娘娘就死在俺的手上,俺連娘娘都見過,誰稀罕瞧那幾個黃毛丫頭!”
來興兒不由得停下腳步,豎起耳朵仔細聽了起來。
“得了吧,老黃,你都落到掃茅房的地步了,還吹什麽牛?宮中都傳說張皇後是先帝臨駕崩前一杯毒酒賜死的,怎麽會死在你的手上?”那人說著,發出一串怪怪的笑聲。
“你個醃雜老頭兒懂得什麽!依先帝爺的稟性,怎會舍得賜死皇後娘娘?你若不信我的話,等會兒敢不敢跟著我去走上一趟,我自會讓你心服口服。”老黃顯然是個爭強好勝的主兒,受不得被別人打趣。
“好,好,好,我信還不成?”那人憋著笑說道,“天都快黑透了,莫非你白天沒看著,晚上想拉著我一起再去瞧瞧那些新入宮的美人?”
“呸。”老黃啐了一聲,罵道,“老子要不是有這麽點兒癖好,怎會落到要挨你奚落的境地?隻怕你如今見到老子,屁都得夾在腚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