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過去了,北方的叛亂仍在持續,西南的侵擾更有加劇之勢……
清明,長安城裏牛毛般的細雨天不亮就飄落下來,直到巳時,偌大的京城仍籠罩在一片朦朧的煙霧之中。
城東灞水邊的一處高岡上,一青兩紅三匹馬親昵地圍聚在一起,邊啃齧著地上嫩綠的草苗,邊不時地發出一兩聲歡快地低嘶。
距它們十幾丈遠的一處墳塋前,景暄注視著香爐中行將燃盡的香柱,問身後的來興兒道:“太子迴京的消息確切嗎?”
“昨兒晚我師傅和師叔在一起喝酒時說起,這兩天要單騰出一座馬棚,多備些雞蛋、胡蘿卜,以免到時再去張羅來不及。
師叔還念叨說同州雖離京城不遠,但那兒的水質極差,等馬迴來了他要到玄都觀去求些上好的泉水來飲馬。
小的聽了這話便想,全京城隻有咱東宮馬廄中原先那十幾匹汗血馬需喂食雞蛋、胡蘿卜,同州又是太子爺的駐守之地,如今太子爺當初帶到同州的馬都要迴來了,那太子爺豈不是也要迴京了嗎?娘娘,您說小的所想在不在理?”
來興兒說著,衝身邊的錦屏眨了下眼睛。
“不過盡是些捕風捉影的胡思亂想罷了。”錦屏不等景暄答話,不屑地說道,“兩年前真應該叫你也到同州軍營中去長長見識,省得閑來無事拿這些不著調的事攪擾娘娘。”
“你還別說,我倒是真想去做個軍士,也好把娘娘這兩年傳授的戰陣兵法和技擊本領實際操演操演,隻可惜太子此次避禍同州不準宦者隨行。”來興兒望著北方若隱若現的山巒,帶著些許惆悵說道。
“行了,你們兩個見麵就鬥嘴。興兒要是去了同州,頭一個掛念他的隻怕就是你!”
景暄笑著嗔怪錦屏道,旋即又輕輕歎了口氣,“他想的也有些道理,雪晴整天纏著我問爹爹長得什麽樣,太子要是再不迴來,我也……”
“娘娘,太子的處境您又不是不知道。皇後一日不死,太子便難以翻身,如今張氏一門把持著朝綱,氣焰正盛,太子迴來,還不得……”
錦屏見景暄被來興兒說得心思活動,頗不服氣,直言相勸道。
“小妮子,休得胡說。”景暄聽錦屏口無遮攔,連忙打斷她,“你忘了夏嬤嬤是怎麽死了的嗎?”
她提到夏嬤嬤,倒勾起了來興兒長久以來存於心中的一個困惑。“娘娘,我一直不明白,夏嬤嬤為何要選擇自盡?”
景暄望著眼前的墳塋,緩緩說道:“她心裏藏著太多事,說與不說,都會死,與其被別人利用來構陷太子,倒不如自行了斷落個幹淨。”
“您這一說,我更糊塗了。”
來興兒不解地說道。
“當時太子命我到李進忠大人府上求得皇上金牌,持牌到終南山請柳毅先生出山,不就是為了向皇上、皇後證明夏嬤嬤的身份,洗脫她和太子身上的嫌疑嗎?
柳先生一到,她自已脫困,太子也可化危為安,怎麽反而在此時自盡了呢?”
“事情哪有你想的這麽簡單。”
景暄陷入了對往事的迴憶之中。
“我當時因產後身子虛弱,離事情的漩渦遠些,反倒對整個事件看得更清楚些。
皇後設下構陷太子的局,第一個進入她們圈套的就是夏嬤嬤,她於汪氏投毒行刺之前已經發覺有人暗算汪氏,卻非但沒有阻攔汪氏,反而暗中加重了汪氏飲食中迷藥的份量,以致汪氏被抓後瘋癲自盡。”
“您說什麽?這怎麽可能?”來興兒和錦屏不約而同地驚唿起來。
“沒什麽可奇怪的,兩年來我也一直在琢磨夏嬤嬤的死因,結果發現隻有這唯一的情形才能對夏嬤嬤自盡的真正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釋。
當然,如果你們倆個據此以為夏嬤嬤是畏罪自殺,又把她老人家瞧得恁低了些,我們也就不會年年到此祭掃了。
元旦宮案事發後,太子一迴東宮就犯下了個致命的錯誤,正是這個錯誤給清寧宮送去了一份確鑿無誤的證據,也使得太子在皇上麵前難以自辯,引發了之後一連串的事件。”景暄的語調變得低沉起來。
“您是說太子授意尚敬找人出來頂罪這件事嗎?”
“是的。夏嬤嬤沒想到的是,她的身份、行蹤早在臘月初八我小產之前就已被劉才人發覺,報告給了清寧宮,芙蓉奉皇後之命親自帶人入東宮檢視,其目的就是要拿她這位太子母妃身邊的陪侍嬤嬤作引線,勾勒出太子參與謀逆的清晰線索,好借以迫使皇上不得不殺了太子。
太子貿然找人頂罪,接著將夏嬤嬤接入凝香軒,芙蓉又怎會就此罷休,她必然要順著夏嬤嬤這條線繼續追查下去。好在夏嬤嬤及時意識到了危險所在,當著李進忠的麵兒揭破了有人給汪氏下迷藥,誘使汪氏投毒的真相,才使得芙蓉有所忌憚,不敢強行將她羈押訊問。”
“娘娘,你怎麽什麽都知道?”來興兒聽景暄娓娓而談,好像兩年前東宮發生的一切她都親眼所見似的,禁不住好奇地問道。
景暄無奈地一笑:“我既嫁入東宮,對宮中當年發生的這件驚天大事怎會不管不問?這兩年來我幾乎問遍了東宮內各處的值事人等,想了解事件背後的真相,弄清楚太子是如何落入皇後設的局中無法自救,縱然是恩師那般當世奇才出麵,也難以挽迴局麵,隻能勸皇上令太子出外避禍保身而已。”
“娘娘,您平白無故地費這些心思作甚?莫不是想著要幫太子爺打敗皇後,重迴東宮不成?”錦屏像是發現了什麽秘密,興奮地眼中冒出光來。
“興兒你瞧瞧,我把錦屏寵成什麽樣子啦,什麽話想到就說,從不過過腦子。如今東宮比起冷宮來尚要冷清幾分,早已無關朝局痛癢了,我不過是閑來無事,拿它解解悶兒罷了。”
“可是娘娘,皇上並沒有廢除太子的名位,太子爺仍是儲君的身份哪。”來興兒盡管素來愛與錦屏鬥口爭勝,但見錦屏挨數落,倒為她開脫起來。
清明,長安城裏牛毛般的細雨天不亮就飄落下來,直到巳時,偌大的京城仍籠罩在一片朦朧的煙霧之中。
城東灞水邊的一處高岡上,一青兩紅三匹馬親昵地圍聚在一起,邊啃齧著地上嫩綠的草苗,邊不時地發出一兩聲歡快地低嘶。
距它們十幾丈遠的一處墳塋前,景暄注視著香爐中行將燃盡的香柱,問身後的來興兒道:“太子迴京的消息確切嗎?”
“昨兒晚我師傅和師叔在一起喝酒時說起,這兩天要單騰出一座馬棚,多備些雞蛋、胡蘿卜,以免到時再去張羅來不及。
師叔還念叨說同州雖離京城不遠,但那兒的水質極差,等馬迴來了他要到玄都觀去求些上好的泉水來飲馬。
小的聽了這話便想,全京城隻有咱東宮馬廄中原先那十幾匹汗血馬需喂食雞蛋、胡蘿卜,同州又是太子爺的駐守之地,如今太子爺當初帶到同州的馬都要迴來了,那太子爺豈不是也要迴京了嗎?娘娘,您說小的所想在不在理?”
來興兒說著,衝身邊的錦屏眨了下眼睛。
“不過盡是些捕風捉影的胡思亂想罷了。”錦屏不等景暄答話,不屑地說道,“兩年前真應該叫你也到同州軍營中去長長見識,省得閑來無事拿這些不著調的事攪擾娘娘。”
“你還別說,我倒是真想去做個軍士,也好把娘娘這兩年傳授的戰陣兵法和技擊本領實際操演操演,隻可惜太子此次避禍同州不準宦者隨行。”來興兒望著北方若隱若現的山巒,帶著些許惆悵說道。
“行了,你們兩個見麵就鬥嘴。興兒要是去了同州,頭一個掛念他的隻怕就是你!”
景暄笑著嗔怪錦屏道,旋即又輕輕歎了口氣,“他想的也有些道理,雪晴整天纏著我問爹爹長得什麽樣,太子要是再不迴來,我也……”
“娘娘,太子的處境您又不是不知道。皇後一日不死,太子便難以翻身,如今張氏一門把持著朝綱,氣焰正盛,太子迴來,還不得……”
錦屏見景暄被來興兒說得心思活動,頗不服氣,直言相勸道。
“小妮子,休得胡說。”景暄聽錦屏口無遮攔,連忙打斷她,“你忘了夏嬤嬤是怎麽死了的嗎?”
她提到夏嬤嬤,倒勾起了來興兒長久以來存於心中的一個困惑。“娘娘,我一直不明白,夏嬤嬤為何要選擇自盡?”
景暄望著眼前的墳塋,緩緩說道:“她心裏藏著太多事,說與不說,都會死,與其被別人利用來構陷太子,倒不如自行了斷落個幹淨。”
“您這一說,我更糊塗了。”
來興兒不解地說道。
“當時太子命我到李進忠大人府上求得皇上金牌,持牌到終南山請柳毅先生出山,不就是為了向皇上、皇後證明夏嬤嬤的身份,洗脫她和太子身上的嫌疑嗎?
柳先生一到,她自已脫困,太子也可化危為安,怎麽反而在此時自盡了呢?”
“事情哪有你想的這麽簡單。”
景暄陷入了對往事的迴憶之中。
“我當時因產後身子虛弱,離事情的漩渦遠些,反倒對整個事件看得更清楚些。
皇後設下構陷太子的局,第一個進入她們圈套的就是夏嬤嬤,她於汪氏投毒行刺之前已經發覺有人暗算汪氏,卻非但沒有阻攔汪氏,反而暗中加重了汪氏飲食中迷藥的份量,以致汪氏被抓後瘋癲自盡。”
“您說什麽?這怎麽可能?”來興兒和錦屏不約而同地驚唿起來。
“沒什麽可奇怪的,兩年來我也一直在琢磨夏嬤嬤的死因,結果發現隻有這唯一的情形才能對夏嬤嬤自盡的真正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釋。
當然,如果你們倆個據此以為夏嬤嬤是畏罪自殺,又把她老人家瞧得恁低了些,我們也就不會年年到此祭掃了。
元旦宮案事發後,太子一迴東宮就犯下了個致命的錯誤,正是這個錯誤給清寧宮送去了一份確鑿無誤的證據,也使得太子在皇上麵前難以自辯,引發了之後一連串的事件。”景暄的語調變得低沉起來。
“您是說太子授意尚敬找人出來頂罪這件事嗎?”
“是的。夏嬤嬤沒想到的是,她的身份、行蹤早在臘月初八我小產之前就已被劉才人發覺,報告給了清寧宮,芙蓉奉皇後之命親自帶人入東宮檢視,其目的就是要拿她這位太子母妃身邊的陪侍嬤嬤作引線,勾勒出太子參與謀逆的清晰線索,好借以迫使皇上不得不殺了太子。
太子貿然找人頂罪,接著將夏嬤嬤接入凝香軒,芙蓉又怎會就此罷休,她必然要順著夏嬤嬤這條線繼續追查下去。好在夏嬤嬤及時意識到了危險所在,當著李進忠的麵兒揭破了有人給汪氏下迷藥,誘使汪氏投毒的真相,才使得芙蓉有所忌憚,不敢強行將她羈押訊問。”
“娘娘,你怎麽什麽都知道?”來興兒聽景暄娓娓而談,好像兩年前東宮發生的一切她都親眼所見似的,禁不住好奇地問道。
景暄無奈地一笑:“我既嫁入東宮,對宮中當年發生的這件驚天大事怎會不管不問?這兩年來我幾乎問遍了東宮內各處的值事人等,想了解事件背後的真相,弄清楚太子是如何落入皇後設的局中無法自救,縱然是恩師那般當世奇才出麵,也難以挽迴局麵,隻能勸皇上令太子出外避禍保身而已。”
“娘娘,您平白無故地費這些心思作甚?莫不是想著要幫太子爺打敗皇後,重迴東宮不成?”錦屏像是發現了什麽秘密,興奮地眼中冒出光來。
“興兒你瞧瞧,我把錦屏寵成什麽樣子啦,什麽話想到就說,從不過過腦子。如今東宮比起冷宮來尚要冷清幾分,早已無關朝局痛癢了,我不過是閑來無事,拿它解解悶兒罷了。”
“可是娘娘,皇上並沒有廢除太子的名位,太子爺仍是儲君的身份哪。”來興兒盡管素來愛與錦屏鬥口爭勝,但見錦屏挨數落,倒為她開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