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已派那夏正去了海上。”


    胡宗憲笑道,眼前是徐文長,乃自己心腹,所以對於此人,胡宗憲幾乎是無話不談。


    “嗯。”徐渭笑道:“徐海已經伏法,大人自是要全力對付這汪直的。”


    夏正此去海上,正是為了穩住汪直。


    汪直對胡宗憲這人一直虛與委蛇,好多時候都是在拿胡總督當槍使,胡宗憲這麽精明的人豈會不知?


    不過沒辦法,當槍使就當槍使吧,莫要激反了這個汪直才好。


    就如一開始定下的抗倭策略一樣,對於徐海,必須堅決徹底的消滅他!可是對於汪直,似乎還有一點可以緩和的餘地可以講。


    雖說習慣拿胡總督當槍使,不過其實這個汪直也是幫了胡總督做了很多事兒了,比如浙江一帶許多小股的海盜就是汪直派人剿滅的!


    雖說汪直此舉有想壟斷海上貿易的意思,不過對於朝廷來講,畢竟不是壞事。


    “期望能早日把那汪直請來浙-江吧!”胡宗憲歎息道。


    抗倭的活兒幹了這麽久,什麽時候能告一段落呢?


    莫說朝廷,就是自己如今都有些發急了。


    徐渭沉吟:“胡大人,若是那汪直來了浙-江,大人要如此處理呢?”


    這是個棘手的問題。


    殺了,不成。


    此時的汪直手下許多人在這都成了氣候,汪直一死,反倒是沒人能鎮住他們!


    這些人群龍無首,也隻能三兩成群的來大明搶劫!


    可若是不殺!


    汪直這麽大的罪過,殺了大明這麽多的子民,要是這樣的人都不殺,你又如何跟全天下的百姓交代?


    確實有點惱火。


    胡宗憲索性都不去想這個問題了,揉揉腦袋:“屆時來了這兒,自有聖上裁決,你我就不必操心了。”


    如今也隻能這麽說了。


    打心眼裏胡宗憲不想汪直死,這人或許活著比死了作用更大。


    可是自己又能怎麽辦?


    要是依了汪直的意思,得朝廷開放海禁,通商互市。


    不過很可惜啊,這個事兒胡宗憲這個直浙總督說不了算,能下這個決定的,隻有當今的聖上。


    徐渭也惱火。


    汪直殺了對大明恐怕也是個災難,留著反倒是要好些。


    不過他若是真來了大明,怕是難逃一死;可他要是不來呢,胡總督的工作沒法開展,時間久了朝廷也會責備胡大人辦事不利。


    “不知道要是這個李衛國在此,他會如何去說。”


    尋思了一下無果,加上胡大人似乎也不願再談這個問題,徐渭這就打趣道。


    言語說來多少有些玩笑的意思,不過胡宗憲聽了卻是若有所思:“他!?”


    “哼,我怕過段時間他自己都自身難保!”胡宗憲啐道。


    這些日子彈劾李衛國的折子簡直猶如雪花一樣飛來。


    自己手裏都這麽多,相信都察院那邊更是會摞的有如大山一樣高了。


    身為知府,一府的最高長官,竟然帶頭行私市,開放海禁!


    如今這事兒在兩浙傳的沸沸揚揚的,什麽抗倭名將開放私市;什麽李衛國熱衷生意;更有甚者說這人是在同汪直做生意,有通敵賣國之嫌!


    這個李衛國在這才當嘉興知府沒幾天,彈劾的折子已經這麽多了,這人日後在官場還怎麽立足?


    雖說大明的官員被彈劾屬於正常,不過如此多彈劾你的折子遞上去,你就不怕三人成虎?


    況且大明海禁的規矩行了一百多年,如今你這廝竟然公然的幹起了互市的行當,盡管當下有穩住汪直這個牌子罩著,可紙又哪裏包的住火?


    真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人!


    胡宗憲心裏尋思道。


    “過幾日老夫也要彈劾他一本,省的屆時朝廷怪罪老夫對兩浙官員監管不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胡宗憲說道。


    兩浙幾乎盡數官員如今這都有彈劾這個李衛國,既然如此,那我胡宗憲不如也參上一本,隨大流嘛。


    徐渭苦笑一聲,這李衛國說來是個足智多謀的角兒,可如今這竟也成了眾矢之的了,真不知道他的智慧都用到哪裏去了。


    “胡大人舍得?”徐渭笑道。


    “舍得,當然舍得。”胡宗憲氣道:“這人無法無天的,要是不整治一下,那還不翻天了?”


    “聽說這李衛國同汪直有點交情,此言不知真假,不過我尋思著這人同汪直做了這麽久的生意,難不成還能一點來往都沒有?”


    徐渭忽然說道。


    胡宗憲何等聰明人?一聽這就聽出點意思了:“你是說……咱們可以拿這個李衛國做點文章?”


    李衛國八成同這個汪直交好,起碼也是神交已久!如今自己同汪直打交道,正缺少一個能讓汪直信任的角色。


    夏正是自己親信,雖說派他去最能顯示自己的誠意,不過這夏正與那汪直素來沒什麽交情,反倒是不美,若是能把這個李衛國派去海上……


    胡宗憲忽然一拍腦袋:“對啊,要是派這個李衛國去,那事情不會更加順利了?”


    徐渭一笑:“我看也是有戲。”


    汪直所盼,不過是朝廷能開放海禁,通商互市,李衛國說來也是此道的忠實擁躉,二人在這件事兒上定然很有共同語言。


    而且這李衛國如今因功升任朝廷的嘉興知府,分量也說不上輕了。


    若是能將此人派去海上,那事情會不會變得更加容易?


    而且對於如此處理汪直的事情胡總督看來也沒有想好,到頭來應該也隻能看朝廷的意思,可這李衛國是個機靈鬼,他會不會有什麽好辦法?


    越尋思越覺得有道理,胡宗憲這就捏了捏拳頭,道:“就這麽定了,派這個李衛國前去海上!你馬上給李衛國寫信……額,不,本官親去一趟嘉興府,我要同這個李衛國當麵交代一番。”


    ……


    “聖上,這卦上說,我大明的出路是在東南,是在海上。”


    西苑裏的郝半仙同樣一身道袍,認真的解釋道。


    嘉靖迷信道教,所以時不時的總要乞問上天。


    求問這上天大明國運如何。


    眼下的大明算是多事之秋,嘉靖自然少不了要卜一卦,卜問這大明的前途。


    如今北邊的俺答汗蠢蠢欲動,時不時的這就兵發大明,前幾日大同這都告急呢;江南那邊雖說徐海已經被滅,不過倭寇禍患還未見停歇。


    地方上也已有不少老百姓揭竿而起了,總之當下的大明不算太平。


    不過嘉靖自然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原因,嘉靖覺得自己能力超群,所以當下大明的問題是上天給大明小小的考驗,由是他要問上天,這出路是在哪裏。


    燒了內閣貢上來的青詞,一整套的祈禱套路做完,嘉靖這就請郝半仙解讀。


    解讀的結果正是如此,大明的出路是在東南,在海上。


    “在海上……”身穿道袍的嘉靖一臉虔誠,卻又有些丈二和尚。


    “卦上當真如此說?”嘉靖有些難以理解。


    “是的陛下,卦上說咱大明的出路正是在海上,在東南的海上。”


    郝半仙無比認真的說道。


    在一起研究黃老這麽久,嘉靖對於這郝半仙的話深信不疑,可是今天的卦,讓人有些不好理解。


    “卦上竟如此說……”嘉靖嘀咕道:“不對啊。”


    “我大明自當初太祖立國以來,就施行這海禁的政策,如今東南海邊早就被圈出去了,怕是荒蕪好久了,哪裏來的出路?”


    嘉靖很認真的問道。


    也別說這道士皇帝啥都不幹,起碼還知道問問上天大明的出路在哪裏嘛。


    “卦上卻是如此說道。”郝半仙也是緊皺眉頭,掐著指頭算了一次又一次:“聖上,錯不了,卦上正是如此說的。”


    乾坤坎艮……算書裏都有具體的方位。


    如今根據這蒼天的指示,卦上確實是說出路是在東南,是在海上。


    郝半仙也是難以理解:“陛下,按說不該如此啊……”


    重新推算一下時間,所有一切都沒出什麽紕漏啊,咋如今這就出來這結果?


    “出路在海上,海上……”


    嘉靖緊鎖眉頭,有些難以置信、難於理解。


    海上對於大明,除了捕魚,還有什麽別的益處不成?


    通商?笑話,大明乃是天國上邦,物產豐饒,互通這些對於大明沒什麽益處,反倒是會弄得老百姓不思辛勞,隻想著投機取巧。


    相信定然不是這個意思,可是又能如何解釋呢?


    大明常常封海,沿海省份往往連老百姓出海捕魚都會受些限製,相信也不會是說的捕魚吧!?


    那到底是何出路呢?


    嘉靖想破腦袋也想不到。


    今天這卦象,真是奇怪。


    “難不成會是江南有何星宿下凡?”郝半仙掐著算了一下,不過半晌之後看這人緊皺的眉頭就知道結果了。


    嘉靖看著郝半仙皺起的眉頭還未舒展,這也知道結果了。


    江南如今沒什麽星宿下凡,也沒什麽嘉禾祥瑞之類的奉上。


    除了幾個倭寇,嘉靖想不到如今的江南還有什麽特殊的物什。


    難不成這是上天在催促朕趕忙去解決這股子倭寇?


    或許這是唯一的解釋了。


    江南是中國的魚米之鄉,大明賦稅半數來自此地,此地一時不得太平,大明的江山就難以穩固!


    倭寇一日不除,江南這就人心惶惶,老百姓還哪裏有心思去種田?


    江南不出稻米,我大明又何以富強?


    這麽尋思一下事情似乎倒也好解釋了,就連京師的糧食都多數是通過大運河從那江南運來,如今江南多災多難,大明的賦稅收入也是有所減少,這哪裏是富國強民的兆頭?


    尋思到這裏嘉靖一捏拳頭,看來是了,這就招唿道:“黃錦!”


    “皇上,奴才在。”


    身邊的黃錦恭敬的說道。


    “傳朕口諭,命那直浙總督胡宗憲加快剿倭步伐,快快還我大明清淨河山!”


    黃老說裏,國家就該是清清靜靜的,官員呢,就該無為而治。


    不過當下不同,倭寇肆虐,自然要先消滅這些宵小再說。


    “是。”黃錦道,這就轉身要去那西苑。


    “等等。”嘉靖似是又想到了什麽。


    “聖上還有何吩咐?”黃錦頓住腳步,迴頭問道。


    “去那江南搜索各地祥瑞奉上,朕倒要看看,上天給這江南送來了何等物什!”


    嘉靖道。


    黃錦應命,這就轉身出了西苑,直奔那文淵閣去。


    ……


    “如今的嘉興府就呈現這般繁華場麵!?”


    胡宗憲這迴並沒有盛裝出巡,而是微服。


    為了節省時間,這人是和徐渭等人騎馬來的,可是一到嘉興府城,他就驚呆了。


    如今的江南倭寇肆虐,胡宗憲見多了那些昔日高城大府如今的破敗樣子,由是如今一踏足嘉興府城,讓他甚是吃了一驚!


    眼前的嘉興府沒有一點受戰爭創傷的樣子,老百姓們也沒有躲在家裏縮頭縮腦的,如今這都在街上開始忙忙碌碌。


    街頭各種店鋪鱗次櫛比,擠滿了整個街道,簡直沒一點空閑的地方!


    天有點冷,好些個夥計這都在街頭搬運貨物,光著膀子這都熱氣騰騰的直冒汗!


    街道上滿滿的停著馬車,工人們正在裝貨或者卸貨,忙的不亦樂乎。


    飯館兒的生意一樣好的爆棚,小二們招唿的聲音在大街上這都聽的清清楚楚,長嘴銅壺不斷的招唿著,給客人斟茶……


    胡宗憲少時來過嘉興,那會兒的嘉興府很繁華,可是這幾年因為倭寇肆虐,嘉興早就不複之前的繁華景象了!


    可今天,嘉興府竟比胡宗憲少時更為繁華!


    天啊,這嘉興到底怎麽了?


    出了什麽事兒?


    “胡大人,這……”


    徐渭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胡宗憲心道,李衛國這是玩的哪一出?


    如何才能讓當下的嘉興府變成這般繁華景象?


    府城的老百姓們如今都在忙活,而且自己來之前也並未向李衛國打招唿,眼前景象絕逼不是李衛國在找人演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滿大街滿滿的人頭,很多人還才操持著外地口音,他李衛國也沒那本事一下子弄來這麽多人做戲!


    既然如此,那眼前這一幕為何又會出現?


    “這位老哥兒,您這是在忙活什麽?”


    徐渭拍了拍一個正在悶頭搬弄物什的老哥兒,問道。


    “綢緞啊!咱是城邊工場的,這織好的綢緞運來這綢緞鋪子,咱場子就有銀子賺!”


    老哥兒拍打著肩膀上的東西,笑著說道。


    老哥兒臉上的笑容很真,搬弄完今天的物什,自己可就能得兩錢銀子了!屆時家裏又能再添一個菜!


    自己那小孫子也能吃的更加舒坦點。


    尋思到這裏,這被太陽曬的皮膚黝黑的老哥兒心裏也是喜滋滋的。


    “奧?”胡宗憲沉吟。


    當下老百姓這都人心惶惶的,這咋沒幾天的功夫,這就安心幹起手裏活計了?


    前些日子平湖城受降的時候這嘉興府還滿目瘡痍的,如今這倭寇還並未從嘉興退去,如何這老百姓這就這般安心做活計了?


    平湖城就是嘉興下轄的一個縣城,雖說距離這嘉興府城不算近,不過同屬一府,為何差距就這般大?


    而且就在幾個月前,這個府城那副民不聊生的樣子這還讓人心痛呢。


    這才短短幾個月的功夫,為何這就有了如此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幾人都有所不解。


    “老哥兒啊,這嘉興府如今為何變化如此大?好些鋪子我見還是新開張的,如今倭寇可是盤踞在嘉興尚且沒走呢!你們就不怕?”


    徐渭幹脆直接開口問了眼前這老哥兒。


    老哥兒咧開嘴巴一笑:“不怕!怕那倭寇作甚!”


    言語之間滿滿的驕傲。


    徐渭奇道:“為何不怕?”


    “咱這嘉興府來了一個李大人,那可是紫薇星下凡!如今咱這老百姓跟著這李大人都受了不少恩惠,嘉興兵馬這也轉眼就要成軍,屆時那倭寇?哼,童子軍而已!”


    老哥兒自豪的說道。


    “李大人,可是那李衛國?”徐渭問道。


    “莫要直唿大人名諱!”老哥兒教訓道:“人李大人可是星宿下凡,名諱豈是我等人能直唿的?”


    老哥兒一臉認真道。


    胡宗憲和徐渭都有些哭笑不得。


    那李衛國到底幹了啥?竟能安穩住這嘉興百姓民心?


    胡宗憲忽然有些驚喜,這小子,看來倒是有兩把刷子,起碼安穩人心是把好手了。


    “走,去嘉興府衙!”胡宗憲上馬,這就招唿一眾人道。


    路上滿滿的都是做活計的百姓,簡直是摩肩接踵,騎馬竟還不如走路來的快。


    胡宗憲這才剛上馬,這就後悔了,沒多會兒,這就下馬同眾人一起牽著馬走路,七拐八繞的走了好久,終於到了這嘉興府衙。


    “那李衛國李大人如今可在府衙裏?”


    好不容易到了府衙,一個下人這就問道府衙門口的一個衙役。


    衙役看來有些健談:“你們可是來爐邊談話的百姓?李大人不在,此時正在校場訓練兵馬!”


    胡宗憲一行人都沒穿官服,衙役也沒那本事能一眼看出這幾人都非池中之物,這就笑著說道。


    爐邊談話?


    胡宗憲有些丈二和尚。


    當初李衛國在桐鄉的時候就曾效仿後世的羅斯福開了這爐邊談話的活計。


    就是時不時的招各色百姓來府衙,問問他們的生活。


    這樣可以來安穩民心,也能更直觀的了解百姓的民生。


    “幾位不是嘉興人?”衙役有些吃驚:“咱嘉興最近興了爐邊談話,就是李大人時不時的總要招些百姓來這府衙詢問一番,或是老農或是商人都有,先前瞅著幾位器宇軒昂,我還以為幾人是李大人招來的買賣人呢!”


    衙役說道。


    徐渭一笑:“這迴你可走眼了,你眼前站著這位,可是朝廷的直浙總督,胡宗憲胡大人!”


    衙役或許之前不知道胡大人,可是如今這嘉興府街頭常常有唱大戲的,唱那出平湖城受降,衙役早聽了無數次了,豈會不知道?


    直浙總督,那不是比李大人還要大?


    這衙役嘴巴張的大大的,竟然一時忘了下跪,驚的連話都說不出來!


    平湖城受降的那個胡大人,如今這竟站在自己眼前?


    “你,你真是那平湖城受降裏唱的胡大人?”


    半晌,這衙役驚問。


    這個時代敢冒充朝廷命官的不多,加上眼前幾人器宇軒昂,確實也不是平常老百姓能有的氣勢,難不成真是胡大人?


    “假了包換,我正是直浙總督胡宗憲。”胡宗憲笑道:“速速領本官去那校場,本官看看這嘉興兵馬今日是何等麵貌!”


    你李衛國想來也不會是光靠兩張嘴皮子這就唬住了嘉興百姓。


    既然如此,我老胡倒要看看,你李衛國到底在這嘉興府使出了什麽樣的法門!


    “好好……”衙役如今呆了,這就小雞啄米一般的點頭。


    ……


    “大人,眼前這就是嘉興校場。”


    衙役將這胡宗憲一行人帶到嘉興校場,遠遠的,這就聽到裏邊槍聲四起,殺聲震天。


    這聲音,頗有氣勢,胡宗憲都聽的不由熱血沸騰了。


    不過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校場的守衛兵馬不讓幾人進去。


    “兩位兵哥,你們眼前這位可是朝廷的直……”


    “我們不認識什麽朝廷!這是嘉興,我們隻認李知府和劉千戶!沒有二人命令,你們不得進!”


    守衛的軍士五大三粗,話語也是義正言辭。


    “兩位兵哥兒,眼前這是平湖城受降裏唱的胡大人,如今遠來嘉興定是與那李大人有要事商量,就麻煩您去通報一聲?”


    衙役賠笑道。


    平湖城受降裏的胡大人?


    守衛軍士半信半疑,不過眼前這衙役是府衙裏當差的,自己倒是認得,所以這也應了一聲,去那校場裏頭通報。


    “當初大漢的軍營裏就有這麽一出,不成想今日這還搬來了嘉興府!”


    胡宗憲不由感慨道。


    傳說西漢時候,漢文帝曾想入那周亞夫的軍營,不過守衛軍士說道沒有周將軍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入這軍營!


    漢文帝無奈,也是隻能去找人通報周亞夫這才得進軍營。


    不成想這如出一轍的一出,如今竟然被搬來了大明的嘉興府!


    今天這胡宗憲來嘉興,可正經八百算是長見識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巨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意大利腫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意大利腫馬並收藏寒門巨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