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劉千戶,這就是我嘉興之兵?”


    李衛國問道。


    明代知府是一地的最高長官,戰時亦有統兵的權力。


    如今嘉興府倭寇肆虐,李衛國自然對這兵事頗為重視,由此他這才剛剛上任,就來了這校場,檢閱軍隊。


    嘉興兵馬領頭的是個千戶,姓劉。


    這人豹眼環頷,樣子頗有些英武,瞅著該和那個吳大勇是一個係列的,此時這就恭敬的站在李衛國的身後。


    明代的千戶是正五品,品級算不得低,可領千多兵馬。


    不過大明重文輕武,這千戶見了知府,自然是要點頭哈腰,頗為恭敬。


    眼前兵馬,就是當下的大明嘉興之兵。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就是慘不忍睹。


    缺兵少員,老弱病殘、奇形怪狀。


    這是映入李衛國腦海裏的形容詞。


    “李大人,我嘉興兵馬最近接連征戰,所以損失比較慘重。”


    劉千戶說道。


    約摸這人也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實這話說來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羞!


    一地兵馬這幅樣子實在讓人有些失望,不過沒辦法,嘉興兵馬本就羸弱,加上當下倭寇肆虐,還能拉起隊伍已經不容易了,你還想怎麽樣?


    李衛國皺了皺眉:“日後嘉興行桐鄉練兵之法!”


    桐鄉兵馬當初滿編滿員的時候有三百,不過接連征戰,如今所剩不過一百多!


    不過這一百多人都是百戰勇士,都是悍不畏死的悍卒!


    打了這麽久的仗,如今李衛國更加深知老兵對於一個隊伍的重要性!


    新兵初入戰場,很多人都戰戰兢兢,很難發威會自己的威力,可是如果身邊能有個老兵帶著,那就會好很多,軍隊的戰鬥力也能得到一個極大的提升。


    所以桐鄉兵馬所剩那一百多人,幾乎悉數被李衛國帶來了嘉興,連帶著江把總這些軍隊的組建者等人也都被李衛國帶來了。


    “是,卑將從命!”


    劉千戶恭敬的說道。


    此時李衛國身在嘉興和當初初入桐鄉還不同。


    當初入桐鄉的時候李衛國是朝廷的七品禦史,管這桐鄉兵事雖說不算狗拿耗子,可畢竟有些不太名正言順。


    可是如今不同了。


    如今的李衛國是朝廷親命的嘉興知府,掌管一地所有事務,加上當下倭寇禍患縱橫,嘉興又是個倭巢,所以這事兒說來順理成章,自然也沒了那麽大的阻力。


    誰人敢不聽眼前這個知府的?


    且不說這是朝廷吏部親命的,就是過往的戰績也能嚇人一跳啊。


    一戰斬殺倭寇千人!


    如此耀眼的戰績恐怕眼前這幫嘉興兵馬幾年都砍不出來!


    那股子殺伐決斷簡直讓人驚奇!


    “好了,眼前兵馬,該遣散的遣散,該招募的招募,望眾將官們也能兢兢業業,如若不然”


    李衛國並沒有指桑罵槐,可是眼神裏的那股子犀利足以嚇人一跳。


    雖說隻有十四五歲,可眼神裏的那股子深邃也夠嚇人的了。


    劉千戶後背不由生了一身冷汗,這小家夥,看來是個難對付的角色呢。


    這就恭敬從命。


    當下的嘉興,百廢俱興,不過當務之急還是組建一支強有力的武裝出來。


    如果沒有軍隊,何談發展?


    到處都是倭寇,要是不能迅速將這個地方安定下來,即使嘉興再富庶,也是白搭。


    劉千戶應了一聲,這就趕忙跑顛顛的開始辦事兒。


    眼前的小上官,看來並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


    除了組建兵馬,還要發展貿易,說白了,還是私市。


    隻要朝廷一天不開放海禁,那麽一天這就是私市!


    說來讓人有些痛心。


    搞這行當銀子那是滾滾而來,為何朝廷那幫子老不休們就堅持海禁呢!


    有時候李衛國也是恨鐵不成鋼,很有一股子把朝堂上那些個老人兒們全都揪出來痛打一頓的衝動!


    百姓每天活的這麽苦累,累死累活的才掙那麽點可憐的銀錢,果腹都有些難,為何你們就看不到?


    你們不敢做,那就由我來做!


    李衛國抓緊時間,這又行那當初在桐鄉城裏做的老活計。


    開放私市,通商互市。


    眼下借著穩住汪直的借口,這些事情還能順理成章,可是等到過了這個檔兒,就不好說了。


    如今的李衛國,想效仿大明的廣東。


    大明施行海禁,絕大多數的沿海省份都不能通商互市。


    不過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廣東。


    朝廷那幫老不休們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對萬國來朝這事兒頗為得意。


    可是這萬國來朝說來隻是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負擔!


    由此萬國來朝的主角,廣東就成了冤大頭!


    所以在一眾官員的極力倡議下,廣東就成了唯一能通商互市收取海關的地方。


    一開始汪直、徐海這些人做貿易的時候也大多都是同這些地方的商人。


    不過嘉興這些地方就很明顯沒有這些待遇了。


    由此李衛國當下迫切想要在短時間內在這些地方培養起後世那般濃厚的經商風氣,到時候借著民眾這股子壓力,逼迫朝廷海禁!


    大明施行海禁百多年,自然不會因為一件事就開放海禁,通商互市,這件事很難做,甚至有時候還需要幾代人一起努力。


    不過當下正是開端,李衛國也是不敢怠慢,反正能做多少是多少吧,要慢慢來。


    這會兒你要是去跟嘉靖直接說開放海禁,這家夥不砍你才怪呢。


    現實就是這樣。


    任何時代的發展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會是一蹴而就。


    李衛國是過來人,借助自己的後世經驗,他要慢慢的引導。


    畢竟振臂一唿天地變色這事兒隻在書中才有,現實中不得。


    當下的李衛國名滿嘉興,名滿大明,借著這股子威名,李衛國如今辦事比之前要容易些了。


    畢竟百戰之後,李衛國如今都勉強算是名將了。


    加上當初平湖城裏自己還同那胡宗憲一同接受徐海投降。


    如今街頭巷尾的也都傳著許多關於這個李衛國傳說,雖說是配角,可是已經夠難得的了。


    車馬行、伢行、織布工場這些很快這也雨後春筍一般立了起來。


    速度很快。


    快的讓李衛國都有些咋舌。


    畢竟嘉興是大地方,財力等都是那桐鄉難以比擬的,有了李衛國這麽個英雄當定心丸,如今嘉興的百姓心裏似乎也有了點依賴,不再似之前那般每天戰戰兢兢的過日子了。


    這是名人效應。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封建社會的名人效應甚至比後世的更加厲害。


    這個時代的科學呢你有限,很多事情,不管是人是事兒,隻要是解釋不了了,往往就會附會很多傳說。


    名人更是如此。


    什麽白虎轉世,巨蟒投胎之類的不勝枚舉。


    李衛國被附會的是紫微星下凡,反正也是不得了。


    是個厲害角色。


    有了這麽個厲害角色坐鎮嘉興,如今老百姓們心裏也安定了許多,知府大人如此厲害,天生就是克那倭寇的,大家夥還怕什麽?


    讓李衛國哭笑不得是大街上如今多了許多唱戲的。


    他們如今唱的最多的就是前些日子的平湖城受降。


    戲文裏李衛國那叫一個牛逼,風頭簡直直逼這場戲的絕對主角胡總督。


    老百姓們九死一生,如今往往飯都吃不飽了,可是很多人還是願意花上幾文錢去聽一段戲。


    聽聽他們的李知府是多麽多麽的厲害。


    或許這樣,會讓他們的心裏更加踏實。


    不知道是有人為之還是老百姓自發,如今的嘉興府裏,悄無聲息的竟然開展起了一場“造神”運動。


    造神的對象,所謂的“神”,自然就是這個李衛國。


    後世來的李衛國對這種事兒打心眼裏排斥的,本想製止,因為這會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可是尋思了一下也就作罷。


    或許這樣,會給自己下邊將要開展的工作帶來很多便利,由此這也由著他們了。


    既然愛造,你們就去造吧。


    老子就是神,咋了?


    戰爭創傷在慢慢恢複,雖然此時的倭寇還並沒有完全被清除,可是李衛國的到來仍舊讓嘉興府變了一副樣子。


    或許這個檔兒,老百姓需要的,就是一個神。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在精神上。


    練兵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車馬行等仍舊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為了以後方便,李衛國這又造了一個巨大的匠作坊。


    日後嘉興兵馬少說上千,需要的火槍、武器數量更是多的令人咋舌,所以李衛國在這個事兒自然不會馬虎。


    打仗嘛,本就就是打的兵馬錢糧啊。


    來了大明這麽久,李衛國慢慢愛上了大明。


    難以割舍,這會兒的李衛國,你再讓他到後世的現代社會裏去生存,反倒會不適應呢。


    大明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朝代。


    愛,愛他的強硬,愛他的骨氣。


    恨,恨他亡的無奈!恨他亡的氣憤!


    當初讀明史就很氣憤。


    別的不說,就說大明的皇帝,除了太祖、成祖、弘治等人,可說好皇帝不多!


    像當下的嘉靖,幾十年不問政事,專心煉丹向後世的萬曆,幾十年不上朝,悶在宮裏無所事事再後世的明熹宗,幹啥不好,偏愛木匠!


    大明啊,大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巨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意大利腫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意大利腫馬並收藏寒門巨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