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知不覺,李衛國已經來這桐鄉城有幾個月了。
六月的桐鄉,天氣有些燥熱,不過桐鄉軍的訓練,仍舊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所剩時間已經不多,李衛國要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來練兵,絲毫不敢偏廢。
史書載,七月中旬的時候倭寇會再次襲擾桐鄉,而這次桐鄉麵臨的,是一場滅頂之災!
老張頭兒這人巧奪天工,匠作坊的一眾兄弟們也都是加班加點,這不,如今這嶄新的三百燧發火槍已經被送來了校場。
新造的三百火槍漆黑油亮,黑洞洞的槍口瞅著深邃、幽深,讓人頗有些膽寒。
“李大人,老張頭兒幸不辱命,帶領著匠作坊的一眾弟兄這就將您需要的三百燧發火槍造了出來!”
大漢們將這火槍抬來,對著李衛國說道。
李衛國抓起一支,精於兵器的吳大勇、江把總這些人也都人手一支,比對一下,槍管筆直,扣動扳機,滋拉一聲火星擦出,聲音清脆!
槍機處緩緩冒出青煙,行家裏手這都看出,火槍卻為上品!
由於運用了水裏磨床,打磨槍管的工期被很大程度的縮短,如今的匠作坊打磨一支槍管不再似之前那般要十天半月,隻需不足兩天這就可以打磨出一根上好的槍管,速率可謂是驚人!
火藥坊的黑火藥這也被一箱一箱的抬來。
隻要有了硝石,如今火藥坊裏的火藥就會被源源不斷的造出,而且這些柳枝炭的黑火藥火力頗為強勁,是為黑火藥中的上品!
將這火藥灑在地上一溜兒,火折子點燃,這就滋滋啦啦的燃燒起來,不管是從燃燒速率還是從燃燒強度來講,都是頗為上品!
為了能夠在擊發火槍的時候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李衛國早就下令將這黑火藥做成顆粒狀。
黑火藥以蛋清粘合,三錢為量,等待幹燥之後這就成一個個顆粒狀的物體,最是實用!
槍機處加上少許散狀火藥,槍管處這就塞入這種顆粒狀的黑火藥,塞上匠作坊特製的三錢鉛子,撩杆搗實。
李衛國凝神聚力,扣動扳機。
砰
槍管處噴出一股火舌,槍機處這也蹭的冒出一陣白煙。
五六十步在的一個靶子上,鉛子魚貫而入,絲毫不打折扣。
“嗯。”
李衛國讚許的點了點頭,將火槍交給江把總:“將這燧發火槍下發。”
“這”
江把總到現在似乎都不敢相信李衛國話兒裏的意思。
難不成真要桐鄉三百兵馬全都手持火槍?
在火器最初應用到軍事上的時候,因為其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個時代的軍隊雖說應用火器,但是軍中還是需要很多人手持冷兵器來作戰。
不光中國,包括火器大行其道的歐洲一樣如此。
西班牙和荷蘭這些國家的軍隊雖說火器應用已經非常普遍了,但是其實火器的裝備率也不過一半左右,軍隊中還是要有一半左右的人是需要手持冷兵器作戰的。
火器這東西操作麻煩,傳統的火繩槍發射一發鉛子大概需要三分鍾的準備時間。
雖說如今經過改造的燧發火槍可以將這發射鉛子的時間縮短為一分鍾,可也足夠嚇人了,一分鍾,敵人的騎兵或者腿腳快的步兵已經可以衝到你的麵前,哪裏容得下你從容不迫的這再裝好下一顆鉛子?
火槍的威力驚人,可是真若是敵人的大刀隊衝到你麵前,火槍隊幾乎也是毫無力量抵擋的!
而如今的李衛國竟然要桐鄉三百兵馬全部裝備火槍,這難道不瘋狂嗎?
“大人,這火槍雨天黑夜用的不順手,很多時候甚至不能正常擊發,真若是全軍裝備火槍,恐怕不妥!”
江把總苦口婆心道。
說到底李衛國隻是個小孩兒,小孩兒頭腦一熱,有時候會做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出來,江把總這就趕忙勸阻道。
雨天黑夜的不能用的那是火繩槍!
當下自己手裏這燧發火槍一定程度上在這雨天和黑夜一樣可以使用!
李衛國笑了笑,這就開口:“軍中自然還是需要其他兵種的,不過這火槍兵,卻永遠是我桐鄉軍中的絕對主力!”
李衛國執意如此,江把總不得阻攔,無奈隻得從命。
李衛國一個揮手,王主簿等人這又從庫房中取來三百樸刀。
樸刀這東西原本桐鄉的庫房中就有,如今這再打磨一番這就可以使用,倒也省了現造的功夫。
三百樸刀經過重新打磨,全部寒光閃閃,太陽之下,讓人頗為膽寒。
桐鄉三百兵馬,全部手持火槍和樸刀!
三百衛所兵士,齊刷刷的腰挎樸刀,手持火槍,太陽的照射下,頗為威武,氣勢凜凜。
是為桐鄉新軍!
“大人,小的不曾想過,我桐鄉亦能有如此兵馬!”
經過李衛國一番訓練的桐鄉兵馬已然軍成,此時似乎一個個臉上全都寫著堅毅二字!三百兵士往那校場上齊刷刷的一站,頗有那麽些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
若不是這兵馬是自己訓練出來的己方兵馬,怕是此時校場觀閱台上都得有人尿褲子了!
“這才是有精氣神的兵!”
吳大勇是京軍出身,最是有發言權,此時眼前的兵馬眼神堅毅、麵色黝黑,在油光水量的兵器襯托下更是顯得威武異常!讓吳大勇不由想到了當年那份戎馬倥頌的歲月,不由感慨。
真正的強軍,有如漆黑夜裏的螢火蟲,人群中矗立,讓你想不發現都難!
一陣風兒襲來。
吹的甲葉漱漱作響,軍士巋然不動,更給這校場增添了幾分肅殺的氣氛!
觀閱幾人這都不由熱血沸騰,大家都對眼前這桐鄉新軍拭目以待!
李衛國也頗受鼓舞,半晌,道:“教授軍士這燧發火槍操練之法!”
江把總等人諾了一聲,這就下去手把手的教授軍士如何使用這火槍。
“這燧發火槍不懼風雨,不懼黑夜!日後我桐鄉軍中有此等神器,定能披荊斬棘,斬妖除魔!”
借著江把總教授火槍使用的檔兒,李衛國大喊道。
“威武!威武!威武!!”
呐喊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吳大勇老於行伍,最是聽不得這陽剛聲音,不由感慨:“天賜強軍!”
倒是人群中的江把總吃了一驚:這燧發火槍還有此等妙處?
細細觀察一番,可不,槍機處有了特殊的消息兒,保護這槍機處不受潮,豈不就如李大人所言,不懼風雨?
這火槍乃是火石擊發,不再使用嗤嗤燃燒的火繩,可不不懼黑夜?
一邊如此觀察著,江把總對這李衛國的敬佩越加深重!
話說這李大人不過是剛剛科舉完的小探花,如何能對這百般事物都如此熟練?
江把總迴身上了檢閱台。
桐鄉軍士已然知曉這燧發火槍操練之法。
“列三段擊!”
李衛國下令道。
三段擊是火槍運用到軍事初期被廣泛應用的法子,尤其在火繩槍時期。
火槍因為裝填速度比較慢,所以這個時代的火槍很難形成持續的火力,由此在實戰中,一般采取三段擊的辦法。
持槍軍士列成三排,輪番射擊。
一排射擊的時候二排和三排這都裝填火藥,二排射擊的時候一排、三排亦然
如此這般,軍中火槍隊就可以形成持續不斷的火力打擊,給敵人和馬匹以最大的殺傷!
當下明軍許多軍隊不能發揮出這火槍最大威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疏於訓練,丟了這三段擊的戰術。
不過後世來的李衛國自然不會犯這個錯誤,而且,李衛國手裏的火槍,可是燧發火槍!
燧發火槍隻需要約摸一分鍾的時間這就可以將火藥裝填完畢!這若是再使喚起這三段擊的戰術,那還了得?
戰場上隻聽那劈劈啪啪的聲響即可。
持續不斷的火槍像是不住的雨點一般,可以給那敵軍以最大程度的殺傷!
火槍隊前方列置靶台。
這靶台不同於普通的靶子,靶處有一尺厚!為的就是能連續不斷的承受鉛子攻擊。
火槍隊列成三隊。
一排蹲射,二排、三排站射。
隊正樸刀揮起,一排射擊然後是第二排,第三排
轟轟轟
接連不斷的火槍射擊簡直成了銃炮一般,鉛子沒完沒了的打個不停,幾乎沒有哪一秒火槍是住了“嘴”的!
劈劈啪啪的響了一大通,此時的火槍陣中已經被一陣青煙死死的包圍住,李衛國揮手,火槍手停止射擊,好一會兒,這惱人的煙霧這才慢慢散盡。
持那靶台來看,好家夥,靶厚一尺的靶台如今還哪裏有完整的地方?滿滿的的都是槍眼兒!
這若是換做是倭寇站在那裏!
所有人都不敢想象
天賜祥瑞!
如今這桐鄉有了此等兵馬,還何懼那倭寇?
就連王主簿等人也對這即將到來的抗倭戰鬥充滿了信心,如今我桐鄉軍中有了此等的神兵利器,想來殺那倭寇不過是探囊取物,還哪裏同之前那般費勁?
校場上所有人這都喜笑顏開,大人先前曾說要用桐鄉人守桐鄉,如今桐鄉軍成,大家還何懼那倭寇?未完待續。
不知不覺,李衛國已經來這桐鄉城有幾個月了。
六月的桐鄉,天氣有些燥熱,不過桐鄉軍的訓練,仍舊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所剩時間已經不多,李衛國要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來練兵,絲毫不敢偏廢。
史書載,七月中旬的時候倭寇會再次襲擾桐鄉,而這次桐鄉麵臨的,是一場滅頂之災!
老張頭兒這人巧奪天工,匠作坊的一眾兄弟們也都是加班加點,這不,如今這嶄新的三百燧發火槍已經被送來了校場。
新造的三百火槍漆黑油亮,黑洞洞的槍口瞅著深邃、幽深,讓人頗有些膽寒。
“李大人,老張頭兒幸不辱命,帶領著匠作坊的一眾弟兄這就將您需要的三百燧發火槍造了出來!”
大漢們將這火槍抬來,對著李衛國說道。
李衛國抓起一支,精於兵器的吳大勇、江把總這些人也都人手一支,比對一下,槍管筆直,扣動扳機,滋拉一聲火星擦出,聲音清脆!
槍機處緩緩冒出青煙,行家裏手這都看出,火槍卻為上品!
由於運用了水裏磨床,打磨槍管的工期被很大程度的縮短,如今的匠作坊打磨一支槍管不再似之前那般要十天半月,隻需不足兩天這就可以打磨出一根上好的槍管,速率可謂是驚人!
火藥坊的黑火藥這也被一箱一箱的抬來。
隻要有了硝石,如今火藥坊裏的火藥就會被源源不斷的造出,而且這些柳枝炭的黑火藥火力頗為強勁,是為黑火藥中的上品!
將這火藥灑在地上一溜兒,火折子點燃,這就滋滋啦啦的燃燒起來,不管是從燃燒速率還是從燃燒強度來講,都是頗為上品!
為了能夠在擊發火槍的時候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李衛國早就下令將這黑火藥做成顆粒狀。
黑火藥以蛋清粘合,三錢為量,等待幹燥之後這就成一個個顆粒狀的物體,最是實用!
槍機處加上少許散狀火藥,槍管處這就塞入這種顆粒狀的黑火藥,塞上匠作坊特製的三錢鉛子,撩杆搗實。
李衛國凝神聚力,扣動扳機。
砰
槍管處噴出一股火舌,槍機處這也蹭的冒出一陣白煙。
五六十步在的一個靶子上,鉛子魚貫而入,絲毫不打折扣。
“嗯。”
李衛國讚許的點了點頭,將火槍交給江把總:“將這燧發火槍下發。”
“這”
江把總到現在似乎都不敢相信李衛國話兒裏的意思。
難不成真要桐鄉三百兵馬全都手持火槍?
在火器最初應用到軍事上的時候,因為其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個時代的軍隊雖說應用火器,但是軍中還是需要很多人手持冷兵器來作戰。
不光中國,包括火器大行其道的歐洲一樣如此。
西班牙和荷蘭這些國家的軍隊雖說火器應用已經非常普遍了,但是其實火器的裝備率也不過一半左右,軍隊中還是要有一半左右的人是需要手持冷兵器作戰的。
火器這東西操作麻煩,傳統的火繩槍發射一發鉛子大概需要三分鍾的準備時間。
雖說如今經過改造的燧發火槍可以將這發射鉛子的時間縮短為一分鍾,可也足夠嚇人了,一分鍾,敵人的騎兵或者腿腳快的步兵已經可以衝到你的麵前,哪裏容得下你從容不迫的這再裝好下一顆鉛子?
火槍的威力驚人,可是真若是敵人的大刀隊衝到你麵前,火槍隊幾乎也是毫無力量抵擋的!
而如今的李衛國竟然要桐鄉三百兵馬全部裝備火槍,這難道不瘋狂嗎?
“大人,這火槍雨天黑夜用的不順手,很多時候甚至不能正常擊發,真若是全軍裝備火槍,恐怕不妥!”
江把總苦口婆心道。
說到底李衛國隻是個小孩兒,小孩兒頭腦一熱,有時候會做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出來,江把總這就趕忙勸阻道。
雨天黑夜的不能用的那是火繩槍!
當下自己手裏這燧發火槍一定程度上在這雨天和黑夜一樣可以使用!
李衛國笑了笑,這就開口:“軍中自然還是需要其他兵種的,不過這火槍兵,卻永遠是我桐鄉軍中的絕對主力!”
李衛國執意如此,江把總不得阻攔,無奈隻得從命。
李衛國一個揮手,王主簿等人這又從庫房中取來三百樸刀。
樸刀這東西原本桐鄉的庫房中就有,如今這再打磨一番這就可以使用,倒也省了現造的功夫。
三百樸刀經過重新打磨,全部寒光閃閃,太陽之下,讓人頗為膽寒。
桐鄉三百兵馬,全部手持火槍和樸刀!
三百衛所兵士,齊刷刷的腰挎樸刀,手持火槍,太陽的照射下,頗為威武,氣勢凜凜。
是為桐鄉新軍!
“大人,小的不曾想過,我桐鄉亦能有如此兵馬!”
經過李衛國一番訓練的桐鄉兵馬已然軍成,此時似乎一個個臉上全都寫著堅毅二字!三百兵士往那校場上齊刷刷的一站,頗有那麽些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
若不是這兵馬是自己訓練出來的己方兵馬,怕是此時校場觀閱台上都得有人尿褲子了!
“這才是有精氣神的兵!”
吳大勇是京軍出身,最是有發言權,此時眼前的兵馬眼神堅毅、麵色黝黑,在油光水量的兵器襯托下更是顯得威武異常!讓吳大勇不由想到了當年那份戎馬倥頌的歲月,不由感慨。
真正的強軍,有如漆黑夜裏的螢火蟲,人群中矗立,讓你想不發現都難!
一陣風兒襲來。
吹的甲葉漱漱作響,軍士巋然不動,更給這校場增添了幾分肅殺的氣氛!
觀閱幾人這都不由熱血沸騰,大家都對眼前這桐鄉新軍拭目以待!
李衛國也頗受鼓舞,半晌,道:“教授軍士這燧發火槍操練之法!”
江把總等人諾了一聲,這就下去手把手的教授軍士如何使用這火槍。
“這燧發火槍不懼風雨,不懼黑夜!日後我桐鄉軍中有此等神器,定能披荊斬棘,斬妖除魔!”
借著江把總教授火槍使用的檔兒,李衛國大喊道。
“威武!威武!威武!!”
呐喊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吳大勇老於行伍,最是聽不得這陽剛聲音,不由感慨:“天賜強軍!”
倒是人群中的江把總吃了一驚:這燧發火槍還有此等妙處?
細細觀察一番,可不,槍機處有了特殊的消息兒,保護這槍機處不受潮,豈不就如李大人所言,不懼風雨?
這火槍乃是火石擊發,不再使用嗤嗤燃燒的火繩,可不不懼黑夜?
一邊如此觀察著,江把總對這李衛國的敬佩越加深重!
話說這李大人不過是剛剛科舉完的小探花,如何能對這百般事物都如此熟練?
江把總迴身上了檢閱台。
桐鄉軍士已然知曉這燧發火槍操練之法。
“列三段擊!”
李衛國下令道。
三段擊是火槍運用到軍事初期被廣泛應用的法子,尤其在火繩槍時期。
火槍因為裝填速度比較慢,所以這個時代的火槍很難形成持續的火力,由此在實戰中,一般采取三段擊的辦法。
持槍軍士列成三排,輪番射擊。
一排射擊的時候二排和三排這都裝填火藥,二排射擊的時候一排、三排亦然
如此這般,軍中火槍隊就可以形成持續不斷的火力打擊,給敵人和馬匹以最大的殺傷!
當下明軍許多軍隊不能發揮出這火槍最大威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疏於訓練,丟了這三段擊的戰術。
不過後世來的李衛國自然不會犯這個錯誤,而且,李衛國手裏的火槍,可是燧發火槍!
燧發火槍隻需要約摸一分鍾的時間這就可以將火藥裝填完畢!這若是再使喚起這三段擊的戰術,那還了得?
戰場上隻聽那劈劈啪啪的聲響即可。
持續不斷的火槍像是不住的雨點一般,可以給那敵軍以最大程度的殺傷!
火槍隊前方列置靶台。
這靶台不同於普通的靶子,靶處有一尺厚!為的就是能連續不斷的承受鉛子攻擊。
火槍隊列成三隊。
一排蹲射,二排、三排站射。
隊正樸刀揮起,一排射擊然後是第二排,第三排
轟轟轟
接連不斷的火槍射擊簡直成了銃炮一般,鉛子沒完沒了的打個不停,幾乎沒有哪一秒火槍是住了“嘴”的!
劈劈啪啪的響了一大通,此時的火槍陣中已經被一陣青煙死死的包圍住,李衛國揮手,火槍手停止射擊,好一會兒,這惱人的煙霧這才慢慢散盡。
持那靶台來看,好家夥,靶厚一尺的靶台如今還哪裏有完整的地方?滿滿的的都是槍眼兒!
這若是換做是倭寇站在那裏!
所有人都不敢想象
天賜祥瑞!
如今這桐鄉有了此等兵馬,還何懼那倭寇?
就連王主簿等人也對這即將到來的抗倭戰鬥充滿了信心,如今我桐鄉軍中有了此等的神兵利器,想來殺那倭寇不過是探囊取物,還哪裏同之前那般費勁?
校場上所有人這都喜笑顏開,大人先前曾說要用桐鄉人守桐鄉,如今桐鄉軍成,大家還何懼那倭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