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放榜的日子是考生們最揪心的日子,官員照例造足動靜之後這就張貼榜單,乙卯年的山東鄉試成績這就公布。
放榜牆前依舊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喚提學官前來一敘吧。”
劉采似乎有些心事,按理說閱卷已然閱完,身為考官的劉采總該一身輕鬆才對,可如今這個劉采緊皺眉頭,似乎心裏還在思索什麽,許久,這才終於開口,命下人請學政前來一敘。
方才查閱了一下這個李狗剩,劉采覺得很有意思,這人科試被貼出,可依舊被學政大人錄取,錄科考試這又拿了第一,稀裏糊塗的這就來貢院參加起了鄉試。
此人科舉之路如此不尋常,按理說提學官不應如此大意了,大明怎麽有此等事兒?
縣試第十,府試案首,院試末尾,科試被貼出,可是仍舊得以參加錄科拿了案首,這又來省城參加鄉試!
劉采靜靜的敲打起了桌子,此人的科舉履曆中明顯有鬼!
照例,大明被貼出的卷子就會被判為零分,絕沒有再上榜的可能,此人到底是使了什麽手段這又參加了錄科!?而且提學官竟還視而不見,難不成是提學官營私舞弊不成?
身為山東巡撫,劉采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給我仔細查查這個李狗剩!”
劉采忽然厲聲道。
“是。”小吏恭敬的迴了一嘴,這就躬身退下。
很好笑,不一會兒這小吏這又迴來了。
若真是查實了李狗剩營私舞弊,劉采有權剝奪狗剩功名,然後再將這人下了大獄!大明對科舉一向監考很嚴,絕對不允許任何營私舞弊之類的事情發生。
劉采有些吃驚,這人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
“迴大人,這李狗剩曾在前年得左布政使大人的一件紫衣,府試之時又曾當眾救了兗州知府的性命,不過因為此人院試的時候言辭偏激,考卷違製,卷子曾被學政大人當場貼出,可後來又不知道是什麽緣故,又得以參加錄科!”
別的事情需要探子們下去查探,可是這些事兒都是發生在省城的,尤其是賜紫衣、救知府這樣的事情省城巡撫衙門裏都會有檔案記載,由此這小吏翻找了一下很快這就得知了李狗剩一些簡單情況。
“奧?”
劉采更是納悶了,十幾啷當歲兒的一個娃娃,說句不好聽的,毛兒好沒長齊,竟得了朝廷左布政使的紫衣,還當眾救了知府大人?
“不過”
“不過什麽?快說。”
瞅著小吏欲言又止,劉采這又催促。
“此人似乎口碑不太好。”
“嗯?”劉采吃驚,此子科舉一路走來,成績順風順水,除了院試因故被貼出之外,其他地方簡直是無以複加,為何會有不好的名聲?
“這小子該是有些孟浪,曾在住宿的客棧裏當眾牽了一個女學子的手,搞得濟南城風言風語的。”小吏戰戰兢兢道:“不過這事兒小的也隻是道聽途說,不敢確認。”
“還是個情種。”劉采隻是一笑,此事倒是可大可小,不過讀書人該重自己品行,這人怎能如此?
“罷了,再去查探。”比起科舉作弊,這些事兒倒還好說,少年人好色嘛,劉采這人總體比較開明,況且這事兒隻是聽說,還沒定性,劉采自然也不會由此這就發作。
“巡撫大人。”
聞聽老巡撫召見自己,提學官自然不敢怠慢,趕緊這就乘著轎子來了。
“嗯,老學政提學山東恐怕也有些時日了吧?”
“是,承蒙聖上抬愛,時日已然不短。”
招唿學政大人坐下以後,巡撫劉采這就開口道,語調不陰不陽,說話並不熱絡。
老學政不敢怠慢,恭敬的說道。
同僚了這麽久,老學政對劉采這人的脾性也有些清楚,這人養氣功夫一流,每次有大動作之前麵色都會出奇的平靜,當下這人說話就是四平八穩,沒有一點顫音,老學政心裏有些發毛,也是生怕自己一下這就惹怒上官。
“嗯。”劉采敲打著桌子:“今年咱山東的科舉場上可有何新鮮事兒?”
“今年咱山東的科舉較之去年”
“成了。”劉采忽然一拍桌子:“別說那些官樣文章!”
“老學政啊,你說這學子的卷子如果被貼出了,如何還能榜上有名?”
老學政方才還戰戰兢兢的,一聽巡撫大人如此說道心裏也就知道了一個大概,劉大人這人找自己興師問罪來了。
可自己也是有苦難言啊!老學政歎息一口。
“若想榜上有名,隻能苦學再等來年。”
接著巡撫大人的話兒,老學政說道。
“那又為何這個李狗剩能試卷被貼出以後這還得以參加錄科?”劉采大怒:“你身為提學官已然不少時日,難不成不知道被貼出的卷子成績這就作廢!?”
公然營私舞弊!如此破綻百出的事情為何會出現在我的治下?劉采勃然大怒。
“知曉,老夫當然知曉!”
“哼。”劉采一拂袖子:“自然知曉,為何你竟明目張膽的這就包庇那李狗剩?”
“本官查過了,此人科試卷子已然被你貼出,這竟然又能得以參加錄科!如此明目張膽,你真當這山東是你的山東了?”
劉采道:“你身為學政,朝廷如此信任你,將這山東一省的學子命運係在你的手上,你為何如此這般?莫不成是收了那李狗剩的好處不成?”
“唉”很讓劉采意外,提學官聞聽此言以後並未首先為自己開脫。
劉采心中更是發氣了,你這是逼著老夫辦你啊!
“來人啊!”劉采大怒,這就要扣押學政,公然營私舞弊,此風不可漲!
“大人請聽我說。”
“哼,此事已經明明白白了,你還有何話說?”劉采怒道。
“老夫自然知曉這科舉章程,可是”
“可是什麽?”劉采咄咄逼人,步步進逼。
“讓這個李狗剩參加錄科,乃為聖諭。”
“聖諭!?”劉采也是吃了一驚,當官兒的沒誰敢用這聖諭作為幌子,瞅著老學政麵色如常,不似作假,難不成是真的?
聖上親自開了金口要李狗剩去參加錄科?這怎麽可能?
“是,老夫身為學政,當然不敢明目張膽的舞弊!那李狗剩當初科試的答卷答的頗有見地,可是卻違反祖製,下官這也依照規矩將這人的卷子貼出,可誰人知道聖上竟派人下來傳了聖諭,準許這李狗剩破格參加錄科考試!”
“而且”
“而且什麽?”
“傳聖上口諭的,還並非宮中的太監。”
“奧?”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了,巡撫也覺得有些好笑,既然是聖諭,自是由宮中太監傳達的,為何學政這又如此說道。
“來傳聖上口諭的,是當時就要前赴浙江大人按察禦史的胡宗憲胡大人!”
胡宗憲?
劉采倒是知曉這個胡宗憲,此人當下頗得聖眷,被陛下委以重任前去浙江蕩平倭寇,可他怎領了這麽個差事?
事情越來越複雜了,劉采感覺自己腦袋疼。
“況且凡是聖上親自下的口諭,自然都有信物為證,老夫查看了一下事情屬實,這就依照聖諭準許李狗剩錄科。”
劉采揉了揉腦袋。
“你說的可是當真?”
“下官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拿聖上的話來說事兒!”老學政連忙表忠心。
這一點劉采倒是相信,聖上雖然常年居於宮中,可為人精明,底下的萬千臣子,誰人敢去觸碰聖上的禁地?
“罷了。”既然是聖諭,那自己倒也再說不出什麽了,劉采有些煩躁,好端端的,聖上怎麽管起這事兒了?
“況且李狗剩的文章文采斐然,寫的東西也是頗有些見地,其實參加錄科本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說實話,將此人的卷子貼出,下官當時也是頗為心痛,如此正好,借著聖諭,準許李狗剩繼續參加錄科。”
老學政說道。
“嗯。”劉采道:“此事倒是不假。”
劉采身為山東巡撫,知兵事,李狗剩所言的抗倭和抵抗蒙古的主張看來都是頗有些可行之處的,不論是從大的層麵,還是從戰鬥的層麵來講,都是頗有些可取之處的。
雖說若是真正實踐不知道能否可行,可作為時務策的文章來講,著實是精彩!
“來人。”
劉采如此尋思著心裏這也有了見地。
“大人。”一直守在門外的左右這才進來。
“去查查,那李狗剩如今可是身在濟南?”
“不在,此人鄉試考完第二天這就迴家了。”方才大人下令去查探一下這個李狗剩,這些人早就將李狗剩的大體行蹤摸了一個清楚。
“嗯”劉采說道:“張貼布告,鹿鳴宴推遲數日,何時開宴,另行通知!”
啊?
左右長大了嘴巴,這,這樣好嗎?
本來照例巡撫大人都會在放榜的第二天在自己的衙門裏舉行鹿鳴宴,如今為了改了主意?難不成就是因為這個李狗剩不成?
“老學政,屆時鹿鳴宴的時候,你也來吧。”
劉采道,說完一個揮手,這就示意二人可以離開了。
因為幫官府撈上沉水多年的水牛而得左布政使大人賞賜的紫衣,又當眾在兗州府救了兗州知府的性命!如今這個李狗剩這又跑到濟南城來跳脫了!竟還稀裏糊塗的得了聖眷!
劉采一笑,這人真是有趣,不管走到哪裏都是雞飛狗跳的!
不過就是這個名字,李狗剩,李狗剩
你說這人要是有朝一日高中進士,難不成也叫個李狗剩的名字?
劉采一個皺眉,這學子看來也是頗不講究,出來科舉就不知道改一下名字?
給這人蒙學的那些個恩師就沒跟他說過這事兒?
既然如此,那得罪人的事兒,就讓我劉采來做!
“來人啊。”劉采這又喚起了下人。
不知為何原因,今年鄉試放榜似乎是出了什麽紕漏的,放榜的舉人榜單裏改了一個名字,好多學子有些吃驚,先前這解元不是這個李衛國啊,難不成這又臨時換了人?
也不對。
按理說若是解元被查出考場舞弊或是上報情況作假等事,會被剝了舉人名號,可若是如此的話,榜單上隻要名次前推就好,亞元變解元,以此類推就成,為何這解元的位置上稀裏糊塗的這就換了個人?
“你聽說了沒?今年的鹿鳴宴推遲了!”
“是啊,按照往年慣例,鹿鳴宴都會在放榜次日舉行,今年為何如此怪異?”
這學子也是想不通,榜單上的案首稀裏糊塗的改了,鹿鳴宴也無緣無故的推遲了,今年的鄉試為何會發生這麽多的變故?
“難不成是巡撫大人生病或者遇刺?”這學子忽然想到什麽,怵然一驚。
“慎言,慎言。”一學子提醒道,瞅了瞅左右看到沒人望向這邊這才心稍稍安定,你個呆子,這些話你好亂說?巡撫大人可是封建大吏!
“反正你我這都中了舉人,管這些作甚?巡撫大人說什麽時候去就什麽時候去唄。”
這人倒是好說話,頗有些得過且過的意思。
報子們驅馬疾馳,飛奔在濟南府的大街上。
照例,鄉試放榜的時候報子要去考生家裏報喜,如今成績已然出來,這些人自然是不敢怠慢,隻要是中了舉人的,這些人都要前去報喜,這是定製。
每次報子們從濟南驅馬離開的時候老百姓們總會嘖嘖稱奇,一臉的豔羨,誰人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高中舉人、進士?
“二娃,瞅瞅,你得好好念書,以後啊,咱家也要報子臨門!”
家長們看到報子們出門總要揪著自己兒子的耳朵耳提麵命幾句,說的大概也就是這些東西。
為人父母的,誰人不希望自己兒子能榜上有名?
而濟南府百姓不知道的是,這報子中有一人,不是去報喜的,而是去請人的!
這人不同於其他的報子,身背信筒,他身上隻是背了一個包袱,此人找到要找之人之後,不予告知名次,隻是將這人請來濟南城就好。
這他娘的可是鄉試的稀奇事!明朝科舉百年,什麽時候發生過這等事兒?
放榜的日子是考生們最揪心的日子,官員照例造足動靜之後這就張貼榜單,乙卯年的山東鄉試成績這就公布。
放榜牆前依舊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喚提學官前來一敘吧。”
劉采似乎有些心事,按理說閱卷已然閱完,身為考官的劉采總該一身輕鬆才對,可如今這個劉采緊皺眉頭,似乎心裏還在思索什麽,許久,這才終於開口,命下人請學政前來一敘。
方才查閱了一下這個李狗剩,劉采覺得很有意思,這人科試被貼出,可依舊被學政大人錄取,錄科考試這又拿了第一,稀裏糊塗的這就來貢院參加起了鄉試。
此人科舉之路如此不尋常,按理說提學官不應如此大意了,大明怎麽有此等事兒?
縣試第十,府試案首,院試末尾,科試被貼出,可是仍舊得以參加錄科拿了案首,這又來省城參加鄉試!
劉采靜靜的敲打起了桌子,此人的科舉履曆中明顯有鬼!
照例,大明被貼出的卷子就會被判為零分,絕沒有再上榜的可能,此人到底是使了什麽手段這又參加了錄科!?而且提學官竟還視而不見,難不成是提學官營私舞弊不成?
身為山東巡撫,劉采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給我仔細查查這個李狗剩!”
劉采忽然厲聲道。
“是。”小吏恭敬的迴了一嘴,這就躬身退下。
很好笑,不一會兒這小吏這又迴來了。
若真是查實了李狗剩營私舞弊,劉采有權剝奪狗剩功名,然後再將這人下了大獄!大明對科舉一向監考很嚴,絕對不允許任何營私舞弊之類的事情發生。
劉采有些吃驚,這人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
“迴大人,這李狗剩曾在前年得左布政使大人的一件紫衣,府試之時又曾當眾救了兗州知府的性命,不過因為此人院試的時候言辭偏激,考卷違製,卷子曾被學政大人當場貼出,可後來又不知道是什麽緣故,又得以參加錄科!”
別的事情需要探子們下去查探,可是這些事兒都是發生在省城的,尤其是賜紫衣、救知府這樣的事情省城巡撫衙門裏都會有檔案記載,由此這小吏翻找了一下很快這就得知了李狗剩一些簡單情況。
“奧?”
劉采更是納悶了,十幾啷當歲兒的一個娃娃,說句不好聽的,毛兒好沒長齊,竟得了朝廷左布政使的紫衣,還當眾救了知府大人?
“不過”
“不過什麽?快說。”
瞅著小吏欲言又止,劉采這又催促。
“此人似乎口碑不太好。”
“嗯?”劉采吃驚,此子科舉一路走來,成績順風順水,除了院試因故被貼出之外,其他地方簡直是無以複加,為何會有不好的名聲?
“這小子該是有些孟浪,曾在住宿的客棧裏當眾牽了一個女學子的手,搞得濟南城風言風語的。”小吏戰戰兢兢道:“不過這事兒小的也隻是道聽途說,不敢確認。”
“還是個情種。”劉采隻是一笑,此事倒是可大可小,不過讀書人該重自己品行,這人怎能如此?
“罷了,再去查探。”比起科舉作弊,這些事兒倒還好說,少年人好色嘛,劉采這人總體比較開明,況且這事兒隻是聽說,還沒定性,劉采自然也不會由此這就發作。
“巡撫大人。”
聞聽老巡撫召見自己,提學官自然不敢怠慢,趕緊這就乘著轎子來了。
“嗯,老學政提學山東恐怕也有些時日了吧?”
“是,承蒙聖上抬愛,時日已然不短。”
招唿學政大人坐下以後,巡撫劉采這就開口道,語調不陰不陽,說話並不熱絡。
老學政不敢怠慢,恭敬的說道。
同僚了這麽久,老學政對劉采這人的脾性也有些清楚,這人養氣功夫一流,每次有大動作之前麵色都會出奇的平靜,當下這人說話就是四平八穩,沒有一點顫音,老學政心裏有些發毛,也是生怕自己一下這就惹怒上官。
“嗯。”劉采敲打著桌子:“今年咱山東的科舉場上可有何新鮮事兒?”
“今年咱山東的科舉較之去年”
“成了。”劉采忽然一拍桌子:“別說那些官樣文章!”
“老學政啊,你說這學子的卷子如果被貼出了,如何還能榜上有名?”
老學政方才還戰戰兢兢的,一聽巡撫大人如此說道心裏也就知道了一個大概,劉大人這人找自己興師問罪來了。
可自己也是有苦難言啊!老學政歎息一口。
“若想榜上有名,隻能苦學再等來年。”
接著巡撫大人的話兒,老學政說道。
“那又為何這個李狗剩能試卷被貼出以後這還得以參加錄科?”劉采大怒:“你身為提學官已然不少時日,難不成不知道被貼出的卷子成績這就作廢!?”
公然營私舞弊!如此破綻百出的事情為何會出現在我的治下?劉采勃然大怒。
“知曉,老夫當然知曉!”
“哼。”劉采一拂袖子:“自然知曉,為何你竟明目張膽的這就包庇那李狗剩?”
“本官查過了,此人科試卷子已然被你貼出,這竟然又能得以參加錄科!如此明目張膽,你真當這山東是你的山東了?”
劉采道:“你身為學政,朝廷如此信任你,將這山東一省的學子命運係在你的手上,你為何如此這般?莫不成是收了那李狗剩的好處不成?”
“唉”很讓劉采意外,提學官聞聽此言以後並未首先為自己開脫。
劉采心中更是發氣了,你這是逼著老夫辦你啊!
“來人啊!”劉采大怒,這就要扣押學政,公然營私舞弊,此風不可漲!
“大人請聽我說。”
“哼,此事已經明明白白了,你還有何話說?”劉采怒道。
“老夫自然知曉這科舉章程,可是”
“可是什麽?”劉采咄咄逼人,步步進逼。
“讓這個李狗剩參加錄科,乃為聖諭。”
“聖諭!?”劉采也是吃了一驚,當官兒的沒誰敢用這聖諭作為幌子,瞅著老學政麵色如常,不似作假,難不成是真的?
聖上親自開了金口要李狗剩去參加錄科?這怎麽可能?
“是,老夫身為學政,當然不敢明目張膽的舞弊!那李狗剩當初科試的答卷答的頗有見地,可是卻違反祖製,下官這也依照規矩將這人的卷子貼出,可誰人知道聖上竟派人下來傳了聖諭,準許這李狗剩破格參加錄科考試!”
“而且”
“而且什麽?”
“傳聖上口諭的,還並非宮中的太監。”
“奧?”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了,巡撫也覺得有些好笑,既然是聖諭,自是由宮中太監傳達的,為何學政這又如此說道。
“來傳聖上口諭的,是當時就要前赴浙江大人按察禦史的胡宗憲胡大人!”
胡宗憲?
劉采倒是知曉這個胡宗憲,此人當下頗得聖眷,被陛下委以重任前去浙江蕩平倭寇,可他怎領了這麽個差事?
事情越來越複雜了,劉采感覺自己腦袋疼。
“況且凡是聖上親自下的口諭,自然都有信物為證,老夫查看了一下事情屬實,這就依照聖諭準許李狗剩錄科。”
劉采揉了揉腦袋。
“你說的可是當真?”
“下官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拿聖上的話來說事兒!”老學政連忙表忠心。
這一點劉采倒是相信,聖上雖然常年居於宮中,可為人精明,底下的萬千臣子,誰人敢去觸碰聖上的禁地?
“罷了。”既然是聖諭,那自己倒也再說不出什麽了,劉采有些煩躁,好端端的,聖上怎麽管起這事兒了?
“況且李狗剩的文章文采斐然,寫的東西也是頗有些見地,其實參加錄科本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說實話,將此人的卷子貼出,下官當時也是頗為心痛,如此正好,借著聖諭,準許李狗剩繼續參加錄科。”
老學政說道。
“嗯。”劉采道:“此事倒是不假。”
劉采身為山東巡撫,知兵事,李狗剩所言的抗倭和抵抗蒙古的主張看來都是頗有些可行之處的,不論是從大的層麵,還是從戰鬥的層麵來講,都是頗有些可取之處的。
雖說若是真正實踐不知道能否可行,可作為時務策的文章來講,著實是精彩!
“來人。”
劉采如此尋思著心裏這也有了見地。
“大人。”一直守在門外的左右這才進來。
“去查查,那李狗剩如今可是身在濟南?”
“不在,此人鄉試考完第二天這就迴家了。”方才大人下令去查探一下這個李狗剩,這些人早就將李狗剩的大體行蹤摸了一個清楚。
“嗯”劉采說道:“張貼布告,鹿鳴宴推遲數日,何時開宴,另行通知!”
啊?
左右長大了嘴巴,這,這樣好嗎?
本來照例巡撫大人都會在放榜的第二天在自己的衙門裏舉行鹿鳴宴,如今為了改了主意?難不成就是因為這個李狗剩不成?
“老學政,屆時鹿鳴宴的時候,你也來吧。”
劉采道,說完一個揮手,這就示意二人可以離開了。
因為幫官府撈上沉水多年的水牛而得左布政使大人賞賜的紫衣,又當眾在兗州府救了兗州知府的性命!如今這個李狗剩這又跑到濟南城來跳脫了!竟還稀裏糊塗的得了聖眷!
劉采一笑,這人真是有趣,不管走到哪裏都是雞飛狗跳的!
不過就是這個名字,李狗剩,李狗剩
你說這人要是有朝一日高中進士,難不成也叫個李狗剩的名字?
劉采一個皺眉,這學子看來也是頗不講究,出來科舉就不知道改一下名字?
給這人蒙學的那些個恩師就沒跟他說過這事兒?
既然如此,那得罪人的事兒,就讓我劉采來做!
“來人啊。”劉采這又喚起了下人。
不知為何原因,今年鄉試放榜似乎是出了什麽紕漏的,放榜的舉人榜單裏改了一個名字,好多學子有些吃驚,先前這解元不是這個李衛國啊,難不成這又臨時換了人?
也不對。
按理說若是解元被查出考場舞弊或是上報情況作假等事,會被剝了舉人名號,可若是如此的話,榜單上隻要名次前推就好,亞元變解元,以此類推就成,為何這解元的位置上稀裏糊塗的這就換了個人?
“你聽說了沒?今年的鹿鳴宴推遲了!”
“是啊,按照往年慣例,鹿鳴宴都會在放榜次日舉行,今年為何如此怪異?”
這學子也是想不通,榜單上的案首稀裏糊塗的改了,鹿鳴宴也無緣無故的推遲了,今年的鄉試為何會發生這麽多的變故?
“難不成是巡撫大人生病或者遇刺?”這學子忽然想到什麽,怵然一驚。
“慎言,慎言。”一學子提醒道,瞅了瞅左右看到沒人望向這邊這才心稍稍安定,你個呆子,這些話你好亂說?巡撫大人可是封建大吏!
“反正你我這都中了舉人,管這些作甚?巡撫大人說什麽時候去就什麽時候去唄。”
這人倒是好說話,頗有些得過且過的意思。
報子們驅馬疾馳,飛奔在濟南府的大街上。
照例,鄉試放榜的時候報子要去考生家裏報喜,如今成績已然出來,這些人自然是不敢怠慢,隻要是中了舉人的,這些人都要前去報喜,這是定製。
每次報子們從濟南驅馬離開的時候老百姓們總會嘖嘖稱奇,一臉的豔羨,誰人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高中舉人、進士?
“二娃,瞅瞅,你得好好念書,以後啊,咱家也要報子臨門!”
家長們看到報子們出門總要揪著自己兒子的耳朵耳提麵命幾句,說的大概也就是這些東西。
為人父母的,誰人不希望自己兒子能榜上有名?
而濟南府百姓不知道的是,這報子中有一人,不是去報喜的,而是去請人的!
這人不同於其他的報子,身背信筒,他身上隻是背了一個包袱,此人找到要找之人之後,不予告知名次,隻是將這人請來濟南城就好。
這他娘的可是鄉試的稀奇事!明朝科舉百年,什麽時候發生過這等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