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挨完板子還得接著學習,好在先生們剛才打的還都是左手,否則那也夠受的了,學社的學子們如今一個個左手都是腫的厲害,簡直不敢觸地,頗有經驗的小胖子說尿水可以消毒,由是這一個個學子們全都跑到茅廁裏將手掌蘸在尿桶裏消停一會兒,著實遭罪。


    狗剩看不過,這人狗膽潑天,這幹脆又翻牆頭出去買了些藥膏迴來,一眾學子擦上藥膏,這才又舒服了些,不再那麽痛了,不過還是腫。


    課還是照常上,今日先生講起了文章。


    大明的文章不似唐宋,頗具盛名,不過倒也分為很多流派,開玩笑,一個已然傳承一百多年的王朝幾萬萬人在那杵著,寫文章還能真一點道道道兒都沒有?


    周老先生是個道學家,最為崇尚道統,所以今日他講的,是為明朝的唐宋派。


    嘉靖以前的明朝各個流派中,唐宋派算是成就比較高的,頗具盛名,對後世也頗有影響,這一派的領袖人物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人的文章在後世雖說不上萬古傳,不過也算占擁一席之地的,不得不提。


    “太祖年間國家百廢待興,由是這文章一事有些勉強,除了宋濂、高啟等人,文壇上幾乎沒有什麽大的成就,因吏治甚嚴,也談不上什麽流派……”


    周老先生所言這還是有些避諱了,洪武朝的時候官員們幾乎動輒殺頭,一個空印案,一個郭恆案,太祖幾乎殺盡了天下官員,官員們一個個人心惶惶的,自保尚且唯恐不及,哪裏還有什麽心思搞文學創作?


    宋濂、高啟等人可說頗有文才,不過獨木難支,也並未形成一個影響較大的流派,畢竟這個年代的大明還不太平,外邊不太平,裏邊也不太平。


    很難想象一個不太平的世道還能文人、高手輩出的,就像那盛唐,文華滿天下,還不是因為這會兒的國家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


    “永樂年後,國家漸漸安定,吏治也不再似之前那般嚴苛,由是這文風便慢慢興起,不過讓人痛心的是此時的文壇興起的,是一股浮華之風。”


    周老先生謹小慎微,有些事兒不敢說的太明白,這個時代其實就是如此,先生所說的,該是永樂年間興起,一直到成化年間這才有所沒落的台閣體。


    當時文壇領袖是號稱“三楊”的三個楊姓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人文采斐然,不過這麽好的文采全都用來歌功頌歌吹噓本朝如何如何厲害,皇帝如何如何盛名,百姓如何如何安居樂業,文筆一旦用來幹這些,就會落入末流,所以這個時代的文章大多浮華空洞,沒有什麽價值,好詞匯堆壘了半天隻為說皇帝牛逼,一天天一年年的都是如此,換誰誰能不煩氣?


    所以這台閣體的出世實際上明朝文學的一大退步,說來可惜。


    再之後文壇上興起的是一股子借著詩文、戲劇火起來的流派,不大,卻也流傳深遠,明朝後期,包括這個時候就開始的一些世俗文學大概就是從這些流派之中得到的啟發,這些文章言語不那麽浮華,有的好多采用一些世俗的俚語,


    也慢慢引導了以後明朝的世俗文學風氣,像《警世恆言》、《警世通言》等大多都是出自這個時代,說白了算是小市民文學,讀著好讀,頗有市場,不過許多文人還是不屑的,雖說紅火,卻也並未在文學流派上創出一片天地,在士子眼裏,這些東西始終還是上不了台麵的。


    “再說流派,後來文人墨客們為了匡正自永樂年間興起這股文壇浮華之風,以當時的大學士李東陽為首的幾人這又興起了茶陵詩派,這李東陽是湖南茶陵人,


    由此這詩派便喚作這個名字,茶陵詩派的文章主性情,反模擬,不事之前的三楊那般浮華、那般********,由此在文壇上興起了一股異風,也算是流行了好一陣時間,不過最後還是沒落。再之後呢,便是以大學士李夢陽為首的前七子了。”


    文人墨客說起這些評論性質的話語來大多都是滔滔不絕,周老先生亦是如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那麽明白,反正說的好像真就那麽迴事一樣,連小胖子都聽的眼睛直了,倒不是因為這人對文章有多喜好,估摸是因為這會兒一個大學士那會兒一個首輔的讓人聽著不明覺厲,由此對這老先生的崇敬之情這愈加更甚。


    “前七子的文章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白了也是咱文壇上複古風。寫文作詩都是以漢魏、盛唐為楷模的,文章恢弘大氣,雖說複古,可也算是給咱的********的浮華文壇注入了一股子新風,讓人不由眼前一亮,頗有成就。”


    聽著這意思話兒,似乎周老先生對這前七子還是有些推崇的呢,先生所言不虛,以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等人為首的前七子確實在明朝的文壇上頗有名氣,尤其帶起的這股子複古風更是直接影響到了後世大清朝時候的桐城派,可說的上不簡單。


    “不過在老夫看來啊,這七子的文章也並未都為上品,況且文隻能從秦漢,難不成後來居上的唐宋就沒有好文章了?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唐宋八大家這些哪個的文章不是出類拔萃,照耀千古?


    由此啊,後來的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人這又創立了一個全新的文學流派,也就是唐宋派了!


    以唐宋文章之文風,加之以道統,嗯,實在妙哉,就像韓退之的文章瑰奇風骨,這再加入天地大道,讀起來怎一個解恨了得?還有那曾鞏,文章古雅、平正、衝和,這再融入這國國家家君君臣臣的大道,讀起來最是有說服力,由此,老夫最為推崇這本朝的唐宋派!”


    囉裏囉嗦的說了一大堆,周老先生這才終於步入主題。


    不過這話這也驚醒了李狗剩,自己若真想著憑借文章在這個時代立足,當下確實也要著手形成自己的文學風格了,開宗立派有些難,不過起碼要雜取百家啊。


    就如老先生所說的明朝各個文學流派,文必秦漢的也有,文從唐宋的也有,不過唐宋派因為處處站在道統的角度去考慮,許多地方反倒是沒了新意,落了下風。


    公元一一二七年的時候中國曆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變,這一年女真攻破宋朝國都,北宋滅亡,大宋那群高高在上的皇家妃嬪、公主一夜之間這就高高的從金台上跌下,淪落為金國洗衣院的妓-女,可說各中心酸,讓人不由扼腕。


    這也引起了道學家們的深思,如何能讓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孩子在國破家亡時候還能保住道統,不失顏麵?


    大概這也是明清以後理學道統能夠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吧,後來的崇禎皇帝在明朝滅國的時候仍然不肯南遷,舉劍殺盡宮中妃嬪、宮女,約摸也是怕他們辱了皇家門楣。


    足可見這帝王之家對這道統一事的重視。


    中國人講學成千般手藝賣予帝王家,士子們趨之若鶩的削尖腦袋,說白了也是為了得皇家青睞,所以這個時代的文人更是對道統之類的大肆鼓吹,就像這唐宋派,可以無絕好文章,但是一定要有道統!


    由此實際上也禁錮了文學創作,很多地方失去了本意。


    不過好在李狗剩是從後世來,心中不受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束縛,相信隻要假以時日苦心鑽磨,文章形成自己風格還是有些希望的。


    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巨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意大利腫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意大利腫馬並收藏寒門巨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