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果你認為學生進了洪塘學社隻要悶頭讀書就可以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中國古代對讀書人的要求是通五經、貫六藝。想要出人頭地,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就像這堂課,先生就在講這六藝中的“射”藝。
領著一眾學子來到這堂後的射圃,先生這就開始展示這“射”藝。
教授“射”藝的先生亦是林超,洪塘學社不大,學生也不是很多,由是這一個先生大多也教授多門技藝。
“老夫子曾在論語中講,這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連老夫子都對這射箭的手藝如此重視,後世的讀書人、學子們自然也是趨之若鶩,由是這射藝便成了六藝之一,眾學子不得偏廢。”
林先生是代課先生,課堂上講經的時候學子們往往東倒西歪不甚在意,不過講授這射箭則不然,約莫男孩子都對這刀槍棍棒啥的比較感興趣吧,所有的學子們此時都是全神貫注的瞅著林先生,一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
林先生並不急於讓學生們上手摸箭,而是抓著手裏的弓箭首先開講:“眾學子不急上手,且先聽我細細說來。”
“使喚這弓箭的射禮一般分為五種,這周禮、地官、保氏中有一句作,乃教之六藝,三曰五射,這三便是禮樂射禦書數中排位第三的射字,五射便是這射禮的五種射法。”
一眾學子們大多都是半大小子,瞅著先生手裏的弓箭再就像是進了眼珠子,扒拉都扒拉不出來,隻有狗剩在認真聽講,用心的一塌糊塗。
曆史上真實的老夫子這人也是一米八多,人高馬大,屬於那種上得了馬,拉得開弓的魁梧漢子,由此這也喜歡摸摸弓箭,其實並不似大家夥心目中的臉色蒼白的讀書人,對這射禮其實也是頗為重視的。
林先生瞅著火急火燎的一眾學子,那一雙雙小眼珠子簡直都要噴出火來了,可是並不急於讓學子們練習,這仍舊一板一眼的講解:“這五種射法呢,是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那何為白矢呢?”
林先生說著這就從袖子裏掏出一枚銅扳指,有些老舊了,扳指周圍很多銅綠,相信時間依然不會太短,套於大拇指上,撥了幾下弓弦,這就準備拉弓。
一般來講這射箭的時候都是右手食指和中指和大拇指一同發力夾住箭尾,由是這射箭其實最傷拇指,故常練箭者一般都會帶上個扳指。
屏氣凝神,對這遠處的箭靶,林先生深吸一口氣,拉弓射箭,一氣嗬成。
看來不似一日之功,該是有些火候。一眾學子們直勾勾的盯著林先生,直到羽箭射出,箭尾射於遠處的箭靶上嗡嗡直在響動的時候這才敢略略的舒了一口氣。
迴頭一看,大吃一驚,原來這林先生乃是真人不露相,那箭鏃,正中靶心紅圈,箭尾嗡嗡顫抖,許久不停,看來力道也是頗大!
喚一個學子端來遠處的箭靶,林先生示於眾人,那箭鏃貫穿靶子露出白頭:“此便為白矢!”
“先生竟有如此百步穿楊的本事!”李狗剩心裏一歎,驚道。
林先生一瞅,原來說此話的是那李狗剩,隻是微微一笑,並不接話:“發箭要臂膀發力,孔武有力,方才能上陣打仗,顧這射禮裏的第一課,便是這白矢!須知,射箭不是花架子。”
眾學子一陣驚唿,五十步,箭鏃貫穿箭靶而入,這可是了不得的射箭本事呢!要知道朝廷那些弓手射箭不過五七十步的距離,先生能如此,已屬頗為不易。
林先生有些得意,麵色略微一鬆,笑道:“這第二禮,是為參連。”
一箭射出,這又連續三箭跟進,一流淌水,毫不遲疑,箭箭相連,似為連珠。
隻見此時的林先生飛速的從背上的箭囊中取出羽箭,這就飛快的射將出去,動作連貫的像是放電影,讓人頗感為之一歎。
“這羽箭連珠般射將出去,毫不遲疑,勢大力沉,箭箭傷人數十步外,則為參連。”
之後這一箭速度奇快,羽頭高,箭鏃低,飛快的射將出去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人眼似乎根本追不上箭鏃的速度,隻在一個恍惚之間,箭鏃這就穩穩的紮在箭靶之上。
“這羽箭飛快射將出去,剡剡然,則為剡注。”林先生有些得意道,看來也是對自己的箭術頗為自信。
“而這襄尺呢,是說君臣並立而射,臣子要退開一步,是為敬重,此乃射禮,不可偏廢,殊不知這君臣齊坐齊立,乃是大不敬!”
林先生說著這又演示起這襄尺,明人最是講“禮”,對這些君君臣臣的東西自然不敢偏廢。
“禮”字易寫難做,貫穿於生活中的方方麵麵,無論衣食住行都要講“禮”,否則輕者是為孟浪,重者,便是僭越、亦或是大不敬!
封建時代君王們對這長幼尊卑的東西甚是重視,萬萬不可偏廢。
“這射禮的最後一禮,便是井儀。”
何為井儀?四矢連貫,皆中目標,則是為井儀。
連發四箭手臂有些發酸,林先生甩了甩胳膊,待那肌肉的疼痛感消失以後笑道:“哪位學子願意前來一試?”
說著林先生這就舉起手裏的長弓。
卻才的一眾學子們對這射箭的活計還是躍躍欲試呢,尤其李狗剩那個同桌小胖子,漲紅個臉簡直一副舍我其誰的感覺,可是先生的一通射禮下來,這家夥也是耷拉著腦袋,像是霜打了的茄子。
原來這射禮竟如此不簡單!?
眾學子這會兒不敢再跳脫,下意識的這就退後了一步,先生的一通演示下來卻是不免讓這些好奇的小孩子們有些望而卻步了。
這五射,難度簡直不亞於那周禮老先生的五禮嘛!
這會兒一個穿著一身素袍,頗有些下裏巴人感覺的小孩兒站了出來:“先生,學生願意一試!”
說話者,正是李狗剩。
“李狗剩?可是那做出我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李狗剩?”
林超自然知曉這李狗剩的事跡,自這洪塘學社立學以來,張老先生可曾對哪個學子優待過?不收束脩也就罷了,還當眾求詩!說來也是一樁奇談,雖說就是今天的事兒,可早已在這陽穀街頭傳開了。
“正是。”狗剩淡然一笑:“小子便是李狗剩。”
“嗯,當仁不讓,孺子可教。”
林超下意識的就給這狗剩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印象,且不說這學生射術如何,就說這別人退步三舍,自己卻當仁不讓的勁頭兒就頗讓人佩服了。
“好,你來試試,今兒你就第一個習這射禮。”林超先生欣慰一笑,遞過長弓,拿下扳指。
“日前可曾摸過弓箭?這射箭要帶上扳指,以保護手指。”林超善意提醒道。
“有隨家父前往那無雲山中打獵,自是摸過弓箭。”狗剩如實道。
說著李狗剩這就帶上扳指,屏氣凝神,拉開長弓。
後世的李狗剩大學的時候參加過一個射箭俱樂部,頗有些手藝傍身,否則自己自然也不敢就那麽大張旗鼓的就跟著李父進山呢。
拉弓射箭,一氣嗬成,一流淌水,雲淡風輕。
嗯,且不說這結果如何,把式倒像是那麽迴事。
後世的狗剩拿過學校射箭比賽的冠軍,無奈眼下這具小孩兒皮囊有些單薄,拉弓射箭有些吃力,不過畢竟意識還在,瞅著倒也像是那麽迴事。
吃力的拉開弓弦,一鬆手指,箭鏃唿嘯而去。
嗡嗡
箭尾顫抖的聲音遠處可聞。
揮手喚一學子端來箭靶,小胖子這就急不可耐的撒腿前去,端來箭靶,林超心中一驚。
“是為白矢!”箭鏃魚貫箭靶而入,白頭露出,明晃晃的白色箭鏃耀人眼球,是為白矢不差!
“你這孩子,胸有錦繡文章不說,竟還懂這射禮?再來。”
林超驚道,不由心中更加期待。
強忍這肌肉筋腱的酸痛感覺,狗剩咬緊牙關,連發三箭而出。
那羽箭,果真頭尾相連,矢矢相屬,竟頗有些連珠之相,雖說小孩子力道有些不足,可這也足夠讓人驚奇了!
全場靜謐,令人目瞪口呆的參連射禮!
“這,這狗剩竟如此了得?不光寫手錦繡文章,還能射得一手好箭?”心中如此驚歎的不光有小胖子,還有眼前這位林超先生。
十一二歲的娃子寫出令人驚歎的名句已屬不易,又哪裏學得這一手射箭的本事?
狗剩的手心微微有些汗水,氣息此時已經有些不接,孩子的身子骨太弱了,這弓,頗有些強弓的意思,拉開已經實屬不易了。
“剡注!”
林超先生已然有些不可思議,眼前的一幕讓他感覺頗為不可思議!天啊,這孩童這是怎麽了?世間竟有如此奇才?
先前就曾聽李大用說過這娃曾在村裏搶山頭的時候引來過山龍,還能短短的時間撥拉三遍算盤子算出五千零五十的數字,又一口吟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佳句,如今這竟又射的一手好箭?
到底有什麽東西是這娃做不到的?
先生聲起,箭鏃上弦,先生聲落,箭鏃飛出,如風,剡剡然。
箭鏃飄逸的飛出那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
驚的四分五裂、無以複加。方才十一二的小孩兒,這竟抓起箭矢,如嘯如風,將這老夫子定下的射禮詮釋的如此完美!
“最後一禮,是為井儀!”
林超咬了咬牙,腦袋中似乎依然空白,教書十載,胸中從未有過如此感覺,驚、歎、喜各種感覺混為一體,腦袋中甚至已經沒有了思維,全然被各種情緒充實的滿滿當當。
這當真是一個十一二的孩童?
狗剩咬緊牙關,臉色漲紅,雙腳已經有些發軟,自己這皮囊還是有些弱,比不了後世的自己能在靶場上瀟灑自若。
眼神平視前方,凝神聚氣的盯著眼前五十步外的箭靶,狗剩再次拉弓射箭。
在場所有人的世界裏鴉雀無聲,腦袋亦是一片空白,全都癡癡的望著眼前的李狗剩,李狗剩的一舉一動頭一迴牽動了所有人的神經。
天地間似乎隻有風聲,隻有羽箭咻咻作響的聲音,隻有已經筋疲力竭的狗剩唿唿的喘息聲音。
時間似乎隻有轉瞬,又似乎過得極為漫長,半晌,箭尾嗡嗡顫動的聲音這才飄進眾人的耳朵。
井儀,禮成。
全場驚呆了,包括林超,要知道自己八尺之軀卻才拉了幾下弓弦已然是手臂發酸,不甚舒坦,眼前年僅十一二的小娃娃竟能做到如此!
射禮五禮全成,絲毫不打折扣,況且這人才剛入學堂一天!
入學堂一天,射禮五成者,唯獨隻有狗剩一人。
此處該有掌聲。
...
如果你認為學生進了洪塘學社隻要悶頭讀書就可以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中國古代對讀書人的要求是通五經、貫六藝。想要出人頭地,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就像這堂課,先生就在講這六藝中的“射”藝。
領著一眾學子來到這堂後的射圃,先生這就開始展示這“射”藝。
教授“射”藝的先生亦是林超,洪塘學社不大,學生也不是很多,由是這一個先生大多也教授多門技藝。
“老夫子曾在論語中講,這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連老夫子都對這射箭的手藝如此重視,後世的讀書人、學子們自然也是趨之若鶩,由是這射藝便成了六藝之一,眾學子不得偏廢。”
林先生是代課先生,課堂上講經的時候學子們往往東倒西歪不甚在意,不過講授這射箭則不然,約莫男孩子都對這刀槍棍棒啥的比較感興趣吧,所有的學子們此時都是全神貫注的瞅著林先生,一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
林先生並不急於讓學生們上手摸箭,而是抓著手裏的弓箭首先開講:“眾學子不急上手,且先聽我細細說來。”
“使喚這弓箭的射禮一般分為五種,這周禮、地官、保氏中有一句作,乃教之六藝,三曰五射,這三便是禮樂射禦書數中排位第三的射字,五射便是這射禮的五種射法。”
一眾學子們大多都是半大小子,瞅著先生手裏的弓箭再就像是進了眼珠子,扒拉都扒拉不出來,隻有狗剩在認真聽講,用心的一塌糊塗。
曆史上真實的老夫子這人也是一米八多,人高馬大,屬於那種上得了馬,拉得開弓的魁梧漢子,由此這也喜歡摸摸弓箭,其實並不似大家夥心目中的臉色蒼白的讀書人,對這射禮其實也是頗為重視的。
林先生瞅著火急火燎的一眾學子,那一雙雙小眼珠子簡直都要噴出火來了,可是並不急於讓學子們練習,這仍舊一板一眼的講解:“這五種射法呢,是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那何為白矢呢?”
林先生說著這就從袖子裏掏出一枚銅扳指,有些老舊了,扳指周圍很多銅綠,相信時間依然不會太短,套於大拇指上,撥了幾下弓弦,這就準備拉弓。
一般來講這射箭的時候都是右手食指和中指和大拇指一同發力夾住箭尾,由是這射箭其實最傷拇指,故常練箭者一般都會帶上個扳指。
屏氣凝神,對這遠處的箭靶,林先生深吸一口氣,拉弓射箭,一氣嗬成。
看來不似一日之功,該是有些火候。一眾學子們直勾勾的盯著林先生,直到羽箭射出,箭尾射於遠處的箭靶上嗡嗡直在響動的時候這才敢略略的舒了一口氣。
迴頭一看,大吃一驚,原來這林先生乃是真人不露相,那箭鏃,正中靶心紅圈,箭尾嗡嗡顫抖,許久不停,看來力道也是頗大!
喚一個學子端來遠處的箭靶,林先生示於眾人,那箭鏃貫穿靶子露出白頭:“此便為白矢!”
“先生竟有如此百步穿楊的本事!”李狗剩心裏一歎,驚道。
林先生一瞅,原來說此話的是那李狗剩,隻是微微一笑,並不接話:“發箭要臂膀發力,孔武有力,方才能上陣打仗,顧這射禮裏的第一課,便是這白矢!須知,射箭不是花架子。”
眾學子一陣驚唿,五十步,箭鏃貫穿箭靶而入,這可是了不得的射箭本事呢!要知道朝廷那些弓手射箭不過五七十步的距離,先生能如此,已屬頗為不易。
林先生有些得意,麵色略微一鬆,笑道:“這第二禮,是為參連。”
一箭射出,這又連續三箭跟進,一流淌水,毫不遲疑,箭箭相連,似為連珠。
隻見此時的林先生飛速的從背上的箭囊中取出羽箭,這就飛快的射將出去,動作連貫的像是放電影,讓人頗感為之一歎。
“這羽箭連珠般射將出去,毫不遲疑,勢大力沉,箭箭傷人數十步外,則為參連。”
之後這一箭速度奇快,羽頭高,箭鏃低,飛快的射將出去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人眼似乎根本追不上箭鏃的速度,隻在一個恍惚之間,箭鏃這就穩穩的紮在箭靶之上。
“這羽箭飛快射將出去,剡剡然,則為剡注。”林先生有些得意道,看來也是對自己的箭術頗為自信。
“而這襄尺呢,是說君臣並立而射,臣子要退開一步,是為敬重,此乃射禮,不可偏廢,殊不知這君臣齊坐齊立,乃是大不敬!”
林先生說著這又演示起這襄尺,明人最是講“禮”,對這些君君臣臣的東西自然不敢偏廢。
“禮”字易寫難做,貫穿於生活中的方方麵麵,無論衣食住行都要講“禮”,否則輕者是為孟浪,重者,便是僭越、亦或是大不敬!
封建時代君王們對這長幼尊卑的東西甚是重視,萬萬不可偏廢。
“這射禮的最後一禮,便是井儀。”
何為井儀?四矢連貫,皆中目標,則是為井儀。
連發四箭手臂有些發酸,林先生甩了甩胳膊,待那肌肉的疼痛感消失以後笑道:“哪位學子願意前來一試?”
說著林先生這就舉起手裏的長弓。
卻才的一眾學子們對這射箭的活計還是躍躍欲試呢,尤其李狗剩那個同桌小胖子,漲紅個臉簡直一副舍我其誰的感覺,可是先生的一通射禮下來,這家夥也是耷拉著腦袋,像是霜打了的茄子。
原來這射禮竟如此不簡單!?
眾學子這會兒不敢再跳脫,下意識的這就退後了一步,先生的一通演示下來卻是不免讓這些好奇的小孩子們有些望而卻步了。
這五射,難度簡直不亞於那周禮老先生的五禮嘛!
這會兒一個穿著一身素袍,頗有些下裏巴人感覺的小孩兒站了出來:“先生,學生願意一試!”
說話者,正是李狗剩。
“李狗剩?可是那做出我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李狗剩?”
林超自然知曉這李狗剩的事跡,自這洪塘學社立學以來,張老先生可曾對哪個學子優待過?不收束脩也就罷了,還當眾求詩!說來也是一樁奇談,雖說就是今天的事兒,可早已在這陽穀街頭傳開了。
“正是。”狗剩淡然一笑:“小子便是李狗剩。”
“嗯,當仁不讓,孺子可教。”
林超下意識的就給這狗剩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印象,且不說這學生射術如何,就說這別人退步三舍,自己卻當仁不讓的勁頭兒就頗讓人佩服了。
“好,你來試試,今兒你就第一個習這射禮。”林超先生欣慰一笑,遞過長弓,拿下扳指。
“日前可曾摸過弓箭?這射箭要帶上扳指,以保護手指。”林超善意提醒道。
“有隨家父前往那無雲山中打獵,自是摸過弓箭。”狗剩如實道。
說著李狗剩這就帶上扳指,屏氣凝神,拉開長弓。
後世的李狗剩大學的時候參加過一個射箭俱樂部,頗有些手藝傍身,否則自己自然也不敢就那麽大張旗鼓的就跟著李父進山呢。
拉弓射箭,一氣嗬成,一流淌水,雲淡風輕。
嗯,且不說這結果如何,把式倒像是那麽迴事。
後世的狗剩拿過學校射箭比賽的冠軍,無奈眼下這具小孩兒皮囊有些單薄,拉弓射箭有些吃力,不過畢竟意識還在,瞅著倒也像是那麽迴事。
吃力的拉開弓弦,一鬆手指,箭鏃唿嘯而去。
嗡嗡
箭尾顫抖的聲音遠處可聞。
揮手喚一學子端來箭靶,小胖子這就急不可耐的撒腿前去,端來箭靶,林超心中一驚。
“是為白矢!”箭鏃魚貫箭靶而入,白頭露出,明晃晃的白色箭鏃耀人眼球,是為白矢不差!
“你這孩子,胸有錦繡文章不說,竟還懂這射禮?再來。”
林超驚道,不由心中更加期待。
強忍這肌肉筋腱的酸痛感覺,狗剩咬緊牙關,連發三箭而出。
那羽箭,果真頭尾相連,矢矢相屬,竟頗有些連珠之相,雖說小孩子力道有些不足,可這也足夠讓人驚奇了!
全場靜謐,令人目瞪口呆的參連射禮!
“這,這狗剩竟如此了得?不光寫手錦繡文章,還能射得一手好箭?”心中如此驚歎的不光有小胖子,還有眼前這位林超先生。
十一二歲的娃子寫出令人驚歎的名句已屬不易,又哪裏學得這一手射箭的本事?
狗剩的手心微微有些汗水,氣息此時已經有些不接,孩子的身子骨太弱了,這弓,頗有些強弓的意思,拉開已經實屬不易了。
“剡注!”
林超先生已然有些不可思議,眼前的一幕讓他感覺頗為不可思議!天啊,這孩童這是怎麽了?世間竟有如此奇才?
先前就曾聽李大用說過這娃曾在村裏搶山頭的時候引來過山龍,還能短短的時間撥拉三遍算盤子算出五千零五十的數字,又一口吟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佳句,如今這竟又射的一手好箭?
到底有什麽東西是這娃做不到的?
先生聲起,箭鏃上弦,先生聲落,箭鏃飛出,如風,剡剡然。
箭鏃飄逸的飛出那一刻,所有人都驚呆了。
驚的四分五裂、無以複加。方才十一二的小孩兒,這竟抓起箭矢,如嘯如風,將這老夫子定下的射禮詮釋的如此完美!
“最後一禮,是為井儀!”
林超咬了咬牙,腦袋中似乎依然空白,教書十載,胸中從未有過如此感覺,驚、歎、喜各種感覺混為一體,腦袋中甚至已經沒有了思維,全然被各種情緒充實的滿滿當當。
這當真是一個十一二的孩童?
狗剩咬緊牙關,臉色漲紅,雙腳已經有些發軟,自己這皮囊還是有些弱,比不了後世的自己能在靶場上瀟灑自若。
眼神平視前方,凝神聚氣的盯著眼前五十步外的箭靶,狗剩再次拉弓射箭。
在場所有人的世界裏鴉雀無聲,腦袋亦是一片空白,全都癡癡的望著眼前的李狗剩,李狗剩的一舉一動頭一迴牽動了所有人的神經。
天地間似乎隻有風聲,隻有羽箭咻咻作響的聲音,隻有已經筋疲力竭的狗剩唿唿的喘息聲音。
時間似乎隻有轉瞬,又似乎過得極為漫長,半晌,箭尾嗡嗡顫動的聲音這才飄進眾人的耳朵。
井儀,禮成。
全場驚呆了,包括林超,要知道自己八尺之軀卻才拉了幾下弓弦已然是手臂發酸,不甚舒坦,眼前年僅十一二的小娃娃竟能做到如此!
射禮五禮全成,絲毫不打折扣,況且這人才剛入學堂一天!
入學堂一天,射禮五成者,唯獨隻有狗剩一人。
此處該有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