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把著國政,處著天下之事。這些人如何會沒有微詞,雖然麵上不敢說,私下裏卻都說武後擅權,長此以往,這還了得。這大唐是姓李還是姓武?
還有,這天下一直是男兒當家,現在可好,他們這幫七尺男兒每日卻要匍匐在一個女人麵前,任其唿喝!
偏偏大臣進言,陛下如何也不聽,卻隻信了自己皇後。群臣對此也是毫無辦法,偏偏武媚娘處理國政,卻井井有條,讓這些大臣也是找不到好的借口。
七年時間,李唐的這幫忠臣已經漸漸將希望寄托在正快速成長的李弘身上,對陛下,倒是心思淡了。
這些做臣子的不敢非議陛下,卻也有喝醉時吐了真言。陛下這是誤國呀!這是要壞了大唐基業。
可偏偏李治雖然病重,卻活著,尼瑪啊!為何一直活著呢!這些大臣自然不敢如此去想。
此時太子一日日長大,讓太子攝國的聲音自然越來越響。
而今日太子已經十四,如何也會有個結果了。
這就是這些人所盼,而東宮那裏自然更盼著太子攝國,他們的榮辱可是集於李弘一身。李弘做了天子,他們可都是潛龍之臣,以後是要做新皇肱骨的。
那裏太子已經起身,無數雙眼睛都未曾離開太子身上,怕是整個會場,隻有陳方默默端著杯子,飲著酒水。
當然,旁邊太平心思也沒在皇兄那裏。卻是看著陳方,仿佛在思索陳方下一個故事會講什麽。漂亮的眼睛眨呀眨,對於她,無論誰坐在兩儀殿那個至尊位上,都沒有區別。
無論父皇,母後還是皇兄,都是她喜愛之人。
而安定看了看自己皇兄,卻更多時看著陳方。偷眼瞄著,定睛看著,有時候這位嫡長公主卻不自覺顏色變了,大概是想陳方又能為她帶來什麽新的故事。
“今日是吾兒生辰,看著吾兒一日日長大,朕頗感欣慰。”
“朕猶記得當年朕十四歲時在做什麽,已經肩負了許多。吾兒可有準備?為父皇母後分憂?”
此時會場落針可聞,隻聽的李治的聲音傳遍全場。
果然宮裏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此時聽陛下的意思,太子攝國卻實有此事。為父皇母後分憂,不是讓太子參與國事又是什麽。
太子參與國事,太子終於要參與國事了。
李唐的忠臣和東宮的潛臣此時無不麵露喜色,那麵上漾著春光,仿佛滿血複活一般精神。
那裏,陳方此時也放下酒杯,環顧四周,卻是最終目光望了望娘娘。那絕世容顏,那高貴雍容,那張自己不曾細細摸過,卻輕輕嗅聞的麵龐。
辛勞七年,這就是這幫李唐大臣對娘娘做的。原來任勞任怨,卻隻添了別人嫌棄甚至憎惡。
娘娘又做錯了什麽,沒有,絲毫沒有,自從李治臥病在床,若沒有娘娘,此時的李唐還不知道會是如何田地。
太子未長成,幾位年長皇子卻無一人能有治國經世之才。
這七年,卻是武媚娘一個弱女子將李唐扛在肩頭,艱難前行。任勞任怨,卻還要遭了這些人冷眼,遭了這些人背後埋怨,遭了這些人心中謾罵詛咒。
陳方似看到深夜娘娘案前燭火,似看見雞鳴時分,趕往兩儀殿的匆忙身影。一個女人,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卻都用在了處理國政之事上。
這大大小小的國事,卻在耗損著娘娘的青春。
非但如此,卻還要陪著李治,還要他開心喜樂。李治病情稍有反複,武媚娘卻幾日不得合眼,陳方不知為何,此時心中卻隻有武媚娘的影子。
娘娘看重他也好,不看重也罷,在意他也好,不在意也罷!在他心中,那道倩影卻是銘刻心田,那是他第一個也是此時唯一一個女人。
他人之婦也好,他人之母也罷,卻是他念著的武媚娘。給過他溫暖,親近過身子,讓他知道一個女人在他身邊盛放是何等雍容精彩。
武媚娘風雨兼行,任勞任怨,整整七年光陰換來的是什麽,又憑什麽?
陳方那一刻,不知不覺攥緊酒杯。
他沒有怪太子意思,隻覺得這裏所有人的麵目都有些可憎可惡。恨不得用酒杯狠狠砸了這些麵孔。
就因為她是皇後,她姓武麽?就因為她是一個女人麽?你們這幫公蛋,又哪裏有資格詆毀武媚?
陳方有那麽一瞬隻想站起來,替武媚娘說一句公道話,然後橫眉冷對千夫指。
隻是,他也沒這個勇氣,那會是一個死局。他是從心之人。
隻是此時心中情懷,如何也平靜不下,隻在那裏悶悶喝了幾杯。
清冷酒液,慢慢冷了那片思緒,冷了胸中那片不甘和火熱。
卻見安定搶過自己酒杯,對自己搖了搖頭。
“殿下,微臣有些貪杯了!”
安定公主笑笑,隻笑的這春風都輕了幾分。陳方似乎在那張年輕漂亮的臉上看到武媚娘,和她在一起之時是多麽美好。
即使各種限製,即使各種擔驚受怕,卻真的很好。
那裏李治和太子說了會話,卻是繞到考教這一塊了。
當著滿朝文武,當著萬邦使節,李治要考太子,此時全場靜的可怕,隻有風吹過,發出沙沙之聲。
武媚娘一直坐在那裏,麵帶微笑,看著自己的皇兒,然後望著自己的陛下。
“吾兒準備好了麽?”
“父皇請出題!”
“治國安邦,為君者當如何?”
李治此題極為寬泛,甚至到了隻要和治國安邦沾邊的事情就可說的地步。
然而這題卻也不好答,因為限製太少。偏偏李治心中不可能沒有自己答案。
李弘要讓父皇滿意,卻是要和父皇的答案一致,最少相近。
隻見李弘在那裏思索片刻,臉上有了光彩。
這讓一直注視李弘的各個大臣開始緊張,此時則心頭石頭放下。。
太子如此顏色,卻是心中有了應對。若無應對,斷然不可能如此輕鬆。
想來太子這些年光陰未曾虛度,群臣更是滿意,隻恨不得此時李弘就在兩儀殿中,隻恨不得李弘此時就處理著國政。
還有,這天下一直是男兒當家,現在可好,他們這幫七尺男兒每日卻要匍匐在一個女人麵前,任其唿喝!
偏偏大臣進言,陛下如何也不聽,卻隻信了自己皇後。群臣對此也是毫無辦法,偏偏武媚娘處理國政,卻井井有條,讓這些大臣也是找不到好的借口。
七年時間,李唐的這幫忠臣已經漸漸將希望寄托在正快速成長的李弘身上,對陛下,倒是心思淡了。
這些做臣子的不敢非議陛下,卻也有喝醉時吐了真言。陛下這是誤國呀!這是要壞了大唐基業。
可偏偏李治雖然病重,卻活著,尼瑪啊!為何一直活著呢!這些大臣自然不敢如此去想。
此時太子一日日長大,讓太子攝國的聲音自然越來越響。
而今日太子已經十四,如何也會有個結果了。
這就是這些人所盼,而東宮那裏自然更盼著太子攝國,他們的榮辱可是集於李弘一身。李弘做了天子,他們可都是潛龍之臣,以後是要做新皇肱骨的。
那裏太子已經起身,無數雙眼睛都未曾離開太子身上,怕是整個會場,隻有陳方默默端著杯子,飲著酒水。
當然,旁邊太平心思也沒在皇兄那裏。卻是看著陳方,仿佛在思索陳方下一個故事會講什麽。漂亮的眼睛眨呀眨,對於她,無論誰坐在兩儀殿那個至尊位上,都沒有區別。
無論父皇,母後還是皇兄,都是她喜愛之人。
而安定看了看自己皇兄,卻更多時看著陳方。偷眼瞄著,定睛看著,有時候這位嫡長公主卻不自覺顏色變了,大概是想陳方又能為她帶來什麽新的故事。
“今日是吾兒生辰,看著吾兒一日日長大,朕頗感欣慰。”
“朕猶記得當年朕十四歲時在做什麽,已經肩負了許多。吾兒可有準備?為父皇母後分憂?”
此時會場落針可聞,隻聽的李治的聲音傳遍全場。
果然宮裏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此時聽陛下的意思,太子攝國卻實有此事。為父皇母後分憂,不是讓太子參與國事又是什麽。
太子參與國事,太子終於要參與國事了。
李唐的忠臣和東宮的潛臣此時無不麵露喜色,那麵上漾著春光,仿佛滿血複活一般精神。
那裏,陳方此時也放下酒杯,環顧四周,卻是最終目光望了望娘娘。那絕世容顏,那高貴雍容,那張自己不曾細細摸過,卻輕輕嗅聞的麵龐。
辛勞七年,這就是這幫李唐大臣對娘娘做的。原來任勞任怨,卻隻添了別人嫌棄甚至憎惡。
娘娘又做錯了什麽,沒有,絲毫沒有,自從李治臥病在床,若沒有娘娘,此時的李唐還不知道會是如何田地。
太子未長成,幾位年長皇子卻無一人能有治國經世之才。
這七年,卻是武媚娘一個弱女子將李唐扛在肩頭,艱難前行。任勞任怨,卻還要遭了這些人冷眼,遭了這些人背後埋怨,遭了這些人心中謾罵詛咒。
陳方似看到深夜娘娘案前燭火,似看見雞鳴時分,趕往兩儀殿的匆忙身影。一個女人,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卻都用在了處理國政之事上。
這大大小小的國事,卻在耗損著娘娘的青春。
非但如此,卻還要陪著李治,還要他開心喜樂。李治病情稍有反複,武媚娘卻幾日不得合眼,陳方不知為何,此時心中卻隻有武媚娘的影子。
娘娘看重他也好,不看重也罷,在意他也好,不在意也罷!在他心中,那道倩影卻是銘刻心田,那是他第一個也是此時唯一一個女人。
他人之婦也好,他人之母也罷,卻是他念著的武媚娘。給過他溫暖,親近過身子,讓他知道一個女人在他身邊盛放是何等雍容精彩。
武媚娘風雨兼行,任勞任怨,整整七年光陰換來的是什麽,又憑什麽?
陳方那一刻,不知不覺攥緊酒杯。
他沒有怪太子意思,隻覺得這裏所有人的麵目都有些可憎可惡。恨不得用酒杯狠狠砸了這些麵孔。
就因為她是皇後,她姓武麽?就因為她是一個女人麽?你們這幫公蛋,又哪裏有資格詆毀武媚?
陳方有那麽一瞬隻想站起來,替武媚娘說一句公道話,然後橫眉冷對千夫指。
隻是,他也沒這個勇氣,那會是一個死局。他是從心之人。
隻是此時心中情懷,如何也平靜不下,隻在那裏悶悶喝了幾杯。
清冷酒液,慢慢冷了那片思緒,冷了胸中那片不甘和火熱。
卻見安定搶過自己酒杯,對自己搖了搖頭。
“殿下,微臣有些貪杯了!”
安定公主笑笑,隻笑的這春風都輕了幾分。陳方似乎在那張年輕漂亮的臉上看到武媚娘,和她在一起之時是多麽美好。
即使各種限製,即使各種擔驚受怕,卻真的很好。
那裏李治和太子說了會話,卻是繞到考教這一塊了。
當著滿朝文武,當著萬邦使節,李治要考太子,此時全場靜的可怕,隻有風吹過,發出沙沙之聲。
武媚娘一直坐在那裏,麵帶微笑,看著自己的皇兒,然後望著自己的陛下。
“吾兒準備好了麽?”
“父皇請出題!”
“治國安邦,為君者當如何?”
李治此題極為寬泛,甚至到了隻要和治國安邦沾邊的事情就可說的地步。
然而這題卻也不好答,因為限製太少。偏偏李治心中不可能沒有自己答案。
李弘要讓父皇滿意,卻是要和父皇的答案一致,最少相近。
隻見李弘在那裏思索片刻,臉上有了光彩。
這讓一直注視李弘的各個大臣開始緊張,此時則心頭石頭放下。。
太子如此顏色,卻是心中有了應對。若無應對,斷然不可能如此輕鬆。
想來太子這些年光陰未曾虛度,群臣更是滿意,隻恨不得此時李弘就在兩儀殿中,隻恨不得李弘此時就處理著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