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傻子畢竟隻是少數,某些人的某些決定看似是愚不可及,但實際上還是因為利益考量的角度有所不同,有些人眼裏隻能看到短期好處、有些人認為長期利益最重要、有些人相較於實際利益更為重視輿論影響,有些人則是認為政治利益應該為經濟利益讓步。
德慶皇帝當然不是一個傻子,當他聽到了“昆都倫英明汗”的蒙語解釋之後,頓時就知道了建州女真、漠南蒙古與朝鮮的真實目的——就是想要打秋風、占便宜罷了。
若是你不能急公好義、仗義疏財,資助建州女真等部大量錢糧渡過今*的糧荒,又怎能算是一位寬仁、慷慨的王者?
然而,德慶皇帝身為一個統治者,尤其還是一位好大喜功想要留名青史的統治者,他思考問題的角度與尋常的臣子百姓是完全不同的。
相較於實際利益,他更為重視這件事情的政治意義,尤其是自己的後世史書評價。
能夠被周邊少數民族共同推舉為汗,這件事情對於漢人皇帝的曆史地位提升實在是太大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稱號、以及隋文帝楊堅的“聖人可汗”稱號,皆是史書之中大書特書、重墨描述的事情。
若是德慶皇帝能夠被建州女真、漠南蒙古與朝鮮共同推舉為汗,德慶皇帝的曆史地位豈不是就能與隋唐二朝的開國皇帝相並肩了?
一時間,德慶皇帝不由是****、心情激蕩,哪怕是明知道這件事情隻是建州女真等部的打秋風手段,也難以是忍受它的誘惑。
不過,德慶皇帝終究還留有一些理智,很清楚**自身的錢糧狀況也隻是勉強維持周轉罷了,若是趙俊臣的農務改革今*無法見到顯著成效、再遇上幾場天災**的話,隻怕是**內部也會出現問題,說不定就會有流民之亂,這也是德慶皇帝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事情。
這般情況下,德慶皇帝自然是心中猶豫、想法**,既想要咬牙拿出一部分實惠、接受建州女真等部共同推舉的尊號,又擔心**自顧不暇、內部會出現問題。
於是,見到趙俊臣突然站出來說話之後,德慶皇帝並未阻止,一方麵是想要聽一聽眾位臣子的想法,另一方麵也想要爭取時間考慮利弊,就點頭道:“哦?趙愛卿反對此事?說吧,朕也想聽一聽你有何獨到見解。”
趙俊臣表情嚴肅的大聲說道:“陛下,臣認為,建州女真、漠南蒙古、以及朝鮮等部等共同推舉您為昆都倫英明汗,固然是出於一片‘好心’,但這件事情既是不合天理、也是不符祖製!陛下您是天子、是皇帝,乃是天授君權!您的尊號又豈能被幾個周邊部落所決定?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又豈是‘可汗’的稱號可比?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難道我等臣子還能推舉陛下您擔任內閣首輔不成?”
這個時候、這般場合,趙俊臣自然是不能當眾說出“朝廷錢糧不足、無法為建州女真等部提供更多援助”這般自暴其短的言論,也不能當著各國使節的麵前大肆宣揚“養虎為患”的道理,索性就直接**這件事情的正當性以示反對。
但這般道理,顯然是無法說服絕大部分人。
像是程遠道這般清流,對於這種宏大敘事一向是極感興趣,畢竟他隻需要張一張嘴巴就可以了,朝廷的錢糧周轉從來都不需要他來操心。
於是,趙俊臣的話聲剛落,程遠道就站出來反對道:“陛下,老臣認為趙閣臣所言才是真的不妥!朝廷周邊各部族共同推舉您為昆、昆倫都英明汗,這全是出於他們的恭順與忠孝,也正是一舉解決邊疆隱患的大好機會,又豈能因為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就錯過?”
另一邊,禮部尚書林維也是站在程遠道一邊,畢竟德慶皇帝一旦是接受了“昆都倫英明汗”的尊號,禮部今後一段時間必然是大出風頭,一係列活動也是大有油水可撈,就跟著站出來表態道:“陛下,臣也認為,為了百*之計,這般時候應該欣然接受尊號,不能讓後金、朝鮮、漠南各部寒心,這也是向天下世人宣揚我大明強盛、陛下聖明的大好機會。”
緊接著,錢通也再次開口表態,依然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道:“陛下,罪臣這些*來一直都留在後金,對於周邊各部的想法也有些了解,就像是各位大臣所言一般,後金、朝鮮、漠南蒙古各部共同推舉您為昆都倫英明汗,全是出於一片忠孝之心,可汗的稱號在草原上也是至尊無上,絕不會有任何降尊之意!曆史上像是唐太宗、隋文帝等人,也都是欣然接受了這般尊號,並不是無例可循。”
程遠道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林維則是從一開始就坐歪了屁股,趙俊臣也懶得與他們爭辯,隻是冷笑看著錢通,道:“這位後金的錢使節......你既然是拿唐太宗與隋文帝來舉例,那就應該明白,唐太宗的尊號乃是‘天可汗’,隋文帝的尊號則是‘聖人可汗’,這兩個稱號的尊貴意義要遠大於尋常的可汗稱號,又豈是這個‘昆都倫英明汗’能比的?若是陛下他接受了這個稱號,豈不是表示我大明皇帝要弱於隋唐皇帝一頭?
更何況,我若是沒記錯的話,後金的努爾哈赤,就曾經接受過‘昆都倫汗’的稱號,與你們推舉陛下的‘昆都倫英明汗’僅有兩字之差!而努爾哈赤當*曾是數次降於大明,陛下又豈能與他並肩?”
說話之際,趙俊臣的心情竟是有些暗爽。
這些*來,趙俊臣一直都被人用“大義”、“規矩”、“祖法”之類的理由針對,如今趙俊臣也算是學習借用了,發現這種懟人的手段簡直是不要太好用,任何事情隻需要高喊幾句冠冕堂皇的口號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動嘴皮子挑毛病果然是天下間最容易的事情。
另一邊,聽到趙俊臣的這般說法,程遠道、林維、錢通等人果然是一時語塞、無法反駁。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也終於下定了決心。
讓德慶皇帝下定決心的原因,並不隻是因為趙俊臣的說法有道理——當然德慶皇帝本人也確實是受到趙俊臣這般說法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可汗尊號實在是有些低了——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絕大多數**們的沉默不語。
百官們皆是明白朝廷目前的錢糧窘態,他們平日裏的油水已經減少了許多,這般情況下若是再拿出一部分實惠用以嘉獎建州女真等部,百官們的“日常福利”隻會一降再降,說不定還要再發生幾次“以俸銀換俸米”的事情,百官們平日裏喊口號表忠心之際自然是踴躍積極、不甘人後,但若是隻為了德慶皇帝的虛名就犧牲自己的實際利益,那就要敬謝不敏了。
所以,除了趙俊臣、程遠道、林維等寥寥幾人之外,絕大多數**這個時候皆是沉默不語,**表態。
而**表態,有時候就是一種表態。
見到百官們的這般態度,德慶皇帝心中有些不喜,但也終於是有了決定,緩緩道:“趙愛卿、程愛卿、林愛卿、還有錢使節的說法各有道理,朕一時間也是難以決定......既然如此的話,這件事情就再議吧。”
所謂“再議”,一方麵是朝廷內部再次討論德慶皇帝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等部所推舉的尊號,另一方麵也是讓建州女真與漠南蒙古、朝鮮等部再次進行討論,要不要給德慶皇帝推舉一個更加響亮高貴的尊號。
所以,這件事情其實還留著一個尾巴,顯然是德慶皇帝依然**死心,若是建州女真等部今後當真是拿出了“天可汗”、“聖人可汗”之類的響亮尊號,德慶皇帝隻怕是就要從了。
但無論如何,趙俊臣的目標也同樣達到了,至少是暫時拖延了德慶皇帝的決定,事情還有挽迴的餘地。
然而,事情還**結束。
*
因為德慶皇帝至始至終都**收下錢通捧在頭上的那麵金牌,錢通見到德慶皇帝拒絕之後,也就直接把金牌收迴到懷中,連連的搖頭歎息。
接下來,錢通並**繼續糾纏,反倒是再次掏出一份禮單,又開口道:“既然陛下您心意已決,罪臣自然是不敢強求,返迴後金之後,也會讓他們再次商議新的尊號,一定會讓陛下滿意,也不枉罪臣這些*來的奔走相勸......
不過,後金這一次除了聯合各部共同推舉陛下您為昆都倫英明汗之外,還準備了豐厚的進貢禮品獻給陛下、以表誠心,分別是百*以上的人參兩百根、優質貂皮三百張、上好鹿茸五百支、金珠五百顆......三尺高金玉佛像一尊、稀有白虎皮一張......此外,還有一顆成人拳頭大小的夜明珠,乃是後金曆代相傳的國寶,也是趁此機會獻於陛下!”
錢通所念的這份禮單,任何一項禮品都是極為貴重,而且數量極多,林林總總加在一起,足以讓太和殿內所有**皆是目瞪口呆,隻覺得後金把自己的國庫都搬了出來一般。
然而,還不等百官們的震驚稍落,漠南蒙古各部與朝鮮也紛紛獻上了自己的貢禮,雖然不似建州女真一般驚人,但也同樣是出乎意料的豐厚貴重。
但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眾所周知,漢人王朝一向是自詡為天朝上國,接受周邊各國的朝貢之後,往往都要翻倍返還的。
尤其是現在這般情況,德慶皇帝剛剛拒絕了建州女真各部的“恭忠之心”,自然是愈發不能吝嗇了。
與此同時,因為剛才那件事情的打岔,德慶皇帝對於錢通這個叛臣的殺心也早已是消失無蹤了。
於是,德慶皇帝沉吟片刻後,緩緩道:“爾等各國的忠心與恭敬,朕都已經看到了......今日的大典結束之後,朕會安排禮部、戶部、與內承運庫共同商議,重賞爾等各國的忠孝之心!”
聽到“重賞”二字,錢通就知道自己此行的目標已經成功了大半,當即是領著眾位使節再次向德慶皇帝行了大禮叩謝。
另一邊,趙俊臣則是麵沉似水。
這一次,顯然是建州女真棋高一著,今日的種種情況也早就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推舉德慶皇帝為“昆都倫英明汗”隻是第一步,若是不能利用區區一個虛名就撈取到最大好處的話,那就再次給德慶皇帝獻上大量的進貢禮品,讓德慶皇帝抹不開麵子,隻好是加倍返還,照樣是可以撈取極大的好處。
而且,德慶皇帝也知道僅憑內承運庫的積蓄返還迴饋建州女真等部的進貢,必然是要大出血的,以德慶皇帝的吝嗇性格自然是舍不得,所以就再次拉上了戶部衙門,想要讓國庫與內庫一同承擔這件事情的支出。
但偏偏,這般時候,趙俊臣已經**立場與機會再次表態反對了!
“算你們狠!但事情還沒完!”
趙俊臣盯著錢通良久,心中暗暗想到。
趙俊臣從來都是占慣了便宜,也早就把國庫錢糧視為是自己的禁臠,每一兩銀子、每一顆糧食都有用處,這個時候自然是絕對不願意吃虧的!
*
經過了德慶自誇、百官賀壽、以及各國使節覲見之後,這場大典終於是來到了第四個環節,這也是百官們最為關注的環節,那就是德慶皇帝封賞陝甘與河套之戰的眾位有功**。
陝甘三邊與河套地區的赫赫戰功,按理說就應該是以趙俊臣的功勞最為顯赫,他不僅是一力主導了陝甘三邊全殲蒙古聯軍的輝煌大勝,朝廷大軍隨後反攻河套地區的戰事也全是因為趙俊臣奠定了基礎。
然而,德慶皇帝封賞之際,卻率先是封賞了還留在陝甘三邊主持大局的梁輔臣,不僅是給梁輔臣冊封了“忠毅侯”的世襲爵位,還晉升梁輔臣為內閣次輔,另還有賞賜金銀珍寶若幹,就好似梁輔臣才是這一係列輝煌大勝的首功之臣。
德慶皇帝的這般做法,顯然是想要打壓趙俊臣的影響力與崛起勢頭,所以才會刻意的抬高梁輔臣、壓過趙俊臣一頭。
對於這般情況,趙俊臣也是早有預料,並**任何的情緒波動。
但德慶皇帝也不敢做得太過分,封賞了梁輔臣之後,馬上就宣布了封賞趙俊臣的旨意。
“不世新成伯、東閣大學士、少傅趙俊臣聽旨!”
隨著張德的一聲宣旨,趙俊臣在百官注目之下,再一次的緩步出列。
......
......
......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傻子畢竟隻是少數,某些人的某些決定看似是愚不可及,但實際上還是因為利益考量的角度有所不同,有些人眼裏隻能看到短期好處、有些人認為長期利益最重要、有些人相較於實際利益更為重視輿論影響,有些人則是認為政治利益應該為經濟利益讓步。
德慶皇帝當然不是一個傻子,當他聽到了“昆都倫英明汗”的蒙語解釋之後,頓時就知道了建州女真、漠南蒙古與朝鮮的真實目的——就是想要打秋風、占便宜罷了。
若是你不能急公好義、仗義疏財,資助建州女真等部大量錢糧渡過今*的糧荒,又怎能算是一位寬仁、慷慨的王者?
然而,德慶皇帝身為一個統治者,尤其還是一位好大喜功想要留名青史的統治者,他思考問題的角度與尋常的臣子百姓是完全不同的。
相較於實際利益,他更為重視這件事情的政治意義,尤其是自己的後世史書評價。
能夠被周邊少數民族共同推舉為汗,這件事情對於漢人皇帝的曆史地位提升實在是太大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稱號、以及隋文帝楊堅的“聖人可汗”稱號,皆是史書之中大書特書、重墨描述的事情。
若是德慶皇帝能夠被建州女真、漠南蒙古與朝鮮共同推舉為汗,德慶皇帝的曆史地位豈不是就能與隋唐二朝的開國皇帝相並肩了?
一時間,德慶皇帝不由是****、心情激蕩,哪怕是明知道這件事情隻是建州女真等部的打秋風手段,也難以是忍受它的誘惑。
不過,德慶皇帝終究還留有一些理智,很清楚**自身的錢糧狀況也隻是勉強維持周轉罷了,若是趙俊臣的農務改革今*無法見到顯著成效、再遇上幾場天災**的話,隻怕是**內部也會出現問題,說不定就會有流民之亂,這也是德慶皇帝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事情。
這般情況下,德慶皇帝自然是心中猶豫、想法**,既想要咬牙拿出一部分實惠、接受建州女真等部共同推舉的尊號,又擔心**自顧不暇、內部會出現問題。
於是,見到趙俊臣突然站出來說話之後,德慶皇帝並未阻止,一方麵是想要聽一聽眾位臣子的想法,另一方麵也想要爭取時間考慮利弊,就點頭道:“哦?趙愛卿反對此事?說吧,朕也想聽一聽你有何獨到見解。”
趙俊臣表情嚴肅的大聲說道:“陛下,臣認為,建州女真、漠南蒙古、以及朝鮮等部等共同推舉您為昆都倫英明汗,固然是出於一片‘好心’,但這件事情既是不合天理、也是不符祖製!陛下您是天子、是皇帝,乃是天授君權!您的尊號又豈能被幾個周邊部落所決定?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又豈是‘可汗’的稱號可比?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難道我等臣子還能推舉陛下您擔任內閣首輔不成?”
這個時候、這般場合,趙俊臣自然是不能當眾說出“朝廷錢糧不足、無法為建州女真等部提供更多援助”這般自暴其短的言論,也不能當著各國使節的麵前大肆宣揚“養虎為患”的道理,索性就直接**這件事情的正當性以示反對。
但這般道理,顯然是無法說服絕大部分人。
像是程遠道這般清流,對於這種宏大敘事一向是極感興趣,畢竟他隻需要張一張嘴巴就可以了,朝廷的錢糧周轉從來都不需要他來操心。
於是,趙俊臣的話聲剛落,程遠道就站出來反對道:“陛下,老臣認為趙閣臣所言才是真的不妥!朝廷周邊各部族共同推舉您為昆、昆倫都英明汗,這全是出於他們的恭順與忠孝,也正是一舉解決邊疆隱患的大好機會,又豈能因為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就錯過?”
另一邊,禮部尚書林維也是站在程遠道一邊,畢竟德慶皇帝一旦是接受了“昆都倫英明汗”的尊號,禮部今後一段時間必然是大出風頭,一係列活動也是大有油水可撈,就跟著站出來表態道:“陛下,臣也認為,為了百*之計,這般時候應該欣然接受尊號,不能讓後金、朝鮮、漠南各部寒心,這也是向天下世人宣揚我大明強盛、陛下聖明的大好機會。”
緊接著,錢通也再次開口表態,依然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道:“陛下,罪臣這些*來一直都留在後金,對於周邊各部的想法也有些了解,就像是各位大臣所言一般,後金、朝鮮、漠南蒙古各部共同推舉您為昆都倫英明汗,全是出於一片忠孝之心,可汗的稱號在草原上也是至尊無上,絕不會有任何降尊之意!曆史上像是唐太宗、隋文帝等人,也都是欣然接受了這般尊號,並不是無例可循。”
程遠道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林維則是從一開始就坐歪了屁股,趙俊臣也懶得與他們爭辯,隻是冷笑看著錢通,道:“這位後金的錢使節......你既然是拿唐太宗與隋文帝來舉例,那就應該明白,唐太宗的尊號乃是‘天可汗’,隋文帝的尊號則是‘聖人可汗’,這兩個稱號的尊貴意義要遠大於尋常的可汗稱號,又豈是這個‘昆都倫英明汗’能比的?若是陛下他接受了這個稱號,豈不是表示我大明皇帝要弱於隋唐皇帝一頭?
更何況,我若是沒記錯的話,後金的努爾哈赤,就曾經接受過‘昆都倫汗’的稱號,與你們推舉陛下的‘昆都倫英明汗’僅有兩字之差!而努爾哈赤當*曾是數次降於大明,陛下又豈能與他並肩?”
說話之際,趙俊臣的心情竟是有些暗爽。
這些*來,趙俊臣一直都被人用“大義”、“規矩”、“祖法”之類的理由針對,如今趙俊臣也算是學習借用了,發現這種懟人的手段簡直是不要太好用,任何事情隻需要高喊幾句冠冕堂皇的口號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動嘴皮子挑毛病果然是天下間最容易的事情。
另一邊,聽到趙俊臣的這般說法,程遠道、林維、錢通等人果然是一時語塞、無法反駁。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也終於下定了決心。
讓德慶皇帝下定決心的原因,並不隻是因為趙俊臣的說法有道理——當然德慶皇帝本人也確實是受到趙俊臣這般說法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可汗尊號實在是有些低了——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絕大多數**們的沉默不語。
百官們皆是明白朝廷目前的錢糧窘態,他們平日裏的油水已經減少了許多,這般情況下若是再拿出一部分實惠用以嘉獎建州女真等部,百官們的“日常福利”隻會一降再降,說不定還要再發生幾次“以俸銀換俸米”的事情,百官們平日裏喊口號表忠心之際自然是踴躍積極、不甘人後,但若是隻為了德慶皇帝的虛名就犧牲自己的實際利益,那就要敬謝不敏了。
所以,除了趙俊臣、程遠道、林維等寥寥幾人之外,絕大多數**這個時候皆是沉默不語,**表態。
而**表態,有時候就是一種表態。
見到百官們的這般態度,德慶皇帝心中有些不喜,但也終於是有了決定,緩緩道:“趙愛卿、程愛卿、林愛卿、還有錢使節的說法各有道理,朕一時間也是難以決定......既然如此的話,這件事情就再議吧。”
所謂“再議”,一方麵是朝廷內部再次討論德慶皇帝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等部所推舉的尊號,另一方麵也是讓建州女真與漠南蒙古、朝鮮等部再次進行討論,要不要給德慶皇帝推舉一個更加響亮高貴的尊號。
所以,這件事情其實還留著一個尾巴,顯然是德慶皇帝依然**死心,若是建州女真等部今後當真是拿出了“天可汗”、“聖人可汗”之類的響亮尊號,德慶皇帝隻怕是就要從了。
但無論如何,趙俊臣的目標也同樣達到了,至少是暫時拖延了德慶皇帝的決定,事情還有挽迴的餘地。
然而,事情還**結束。
*
因為德慶皇帝至始至終都**收下錢通捧在頭上的那麵金牌,錢通見到德慶皇帝拒絕之後,也就直接把金牌收迴到懷中,連連的搖頭歎息。
接下來,錢通並**繼續糾纏,反倒是再次掏出一份禮單,又開口道:“既然陛下您心意已決,罪臣自然是不敢強求,返迴後金之後,也會讓他們再次商議新的尊號,一定會讓陛下滿意,也不枉罪臣這些*來的奔走相勸......
不過,後金這一次除了聯合各部共同推舉陛下您為昆都倫英明汗之外,還準備了豐厚的進貢禮品獻給陛下、以表誠心,分別是百*以上的人參兩百根、優質貂皮三百張、上好鹿茸五百支、金珠五百顆......三尺高金玉佛像一尊、稀有白虎皮一張......此外,還有一顆成人拳頭大小的夜明珠,乃是後金曆代相傳的國寶,也是趁此機會獻於陛下!”
錢通所念的這份禮單,任何一項禮品都是極為貴重,而且數量極多,林林總總加在一起,足以讓太和殿內所有**皆是目瞪口呆,隻覺得後金把自己的國庫都搬了出來一般。
然而,還不等百官們的震驚稍落,漠南蒙古各部與朝鮮也紛紛獻上了自己的貢禮,雖然不似建州女真一般驚人,但也同樣是出乎意料的豐厚貴重。
但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眾所周知,漢人王朝一向是自詡為天朝上國,接受周邊各國的朝貢之後,往往都要翻倍返還的。
尤其是現在這般情況,德慶皇帝剛剛拒絕了建州女真各部的“恭忠之心”,自然是愈發不能吝嗇了。
與此同時,因為剛才那件事情的打岔,德慶皇帝對於錢通這個叛臣的殺心也早已是消失無蹤了。
於是,德慶皇帝沉吟片刻後,緩緩道:“爾等各國的忠心與恭敬,朕都已經看到了......今日的大典結束之後,朕會安排禮部、戶部、與內承運庫共同商議,重賞爾等各國的忠孝之心!”
聽到“重賞”二字,錢通就知道自己此行的目標已經成功了大半,當即是領著眾位使節再次向德慶皇帝行了大禮叩謝。
另一邊,趙俊臣則是麵沉似水。
這一次,顯然是建州女真棋高一著,今日的種種情況也早就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推舉德慶皇帝為“昆都倫英明汗”隻是第一步,若是不能利用區區一個虛名就撈取到最大好處的話,那就再次給德慶皇帝獻上大量的進貢禮品,讓德慶皇帝抹不開麵子,隻好是加倍返還,照樣是可以撈取極大的好處。
而且,德慶皇帝也知道僅憑內承運庫的積蓄返還迴饋建州女真等部的進貢,必然是要大出血的,以德慶皇帝的吝嗇性格自然是舍不得,所以就再次拉上了戶部衙門,想要讓國庫與內庫一同承擔這件事情的支出。
但偏偏,這般時候,趙俊臣已經**立場與機會再次表態反對了!
“算你們狠!但事情還沒完!”
趙俊臣盯著錢通良久,心中暗暗想到。
趙俊臣從來都是占慣了便宜,也早就把國庫錢糧視為是自己的禁臠,每一兩銀子、每一顆糧食都有用處,這個時候自然是絕對不願意吃虧的!
*
經過了德慶自誇、百官賀壽、以及各國使節覲見之後,這場大典終於是來到了第四個環節,這也是百官們最為關注的環節,那就是德慶皇帝封賞陝甘與河套之戰的眾位有功**。
陝甘三邊與河套地區的赫赫戰功,按理說就應該是以趙俊臣的功勞最為顯赫,他不僅是一力主導了陝甘三邊全殲蒙古聯軍的輝煌大勝,朝廷大軍隨後反攻河套地區的戰事也全是因為趙俊臣奠定了基礎。
然而,德慶皇帝封賞之際,卻率先是封賞了還留在陝甘三邊主持大局的梁輔臣,不僅是給梁輔臣冊封了“忠毅侯”的世襲爵位,還晉升梁輔臣為內閣次輔,另還有賞賜金銀珍寶若幹,就好似梁輔臣才是這一係列輝煌大勝的首功之臣。
德慶皇帝的這般做法,顯然是想要打壓趙俊臣的影響力與崛起勢頭,所以才會刻意的抬高梁輔臣、壓過趙俊臣一頭。
對於這般情況,趙俊臣也是早有預料,並**任何的情緒波動。
但德慶皇帝也不敢做得太過分,封賞了梁輔臣之後,馬上就宣布了封賞趙俊臣的旨意。
“不世新成伯、東閣大學士、少傅趙俊臣聽旨!”
隨著張德的一聲宣旨,趙俊臣在百官注目之下,再一次的緩步出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