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是在不久之前,張超與羅斯國動兵的時候,袁紹又與其它諸侯聯合,想要動手。有了這樣的事情在先,崔琰是在沒有顏麵與張超去談些什麽了。
隻是袁紹叫不動崔琰,可不代表張超叫不動。在他前來巨鹿的路上,就吩咐人去了清河請崔琰出山。但至於請對方到底做什麽,他並沒有明說。
盡管如此,崔琰在接到了張超著人送去的書信後,稍一猶豫還是決定要站出來。畢竟現在的冀州己屬張超所管轄,太過得罪的話,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麽樣的下場,即是如此,倒不如來看一看。想來以大將軍的為人,也不至於難為他的吧。
就這樣,崔琰來了。在他一來到冀王府的門口時,就看到一身白衣,帶著一張笑臉的張超站在這裏。
此時的張超不僅僅隻是冀州之主,還是天下最大的諸侯之一,論其地盤,便是與曹操相比也是不惶多讓,甚至還要遼闊一些,那這樣的人親自來迎自己,是給的何等臉麵。當即,崔琰在驚訝的同時,也是連忙快步上前,一邊走還一邊說著,“哎呀呀,琰也可不起大將軍如此之歡迎之禮。”
“哈哈,當得,當得。”張超確己經是大步迎上,並一把抓過了對方的手臂,輕輕在上麵連拍數下。
這是表示著親近之意,崔琰如何不知呢。隻是心中確是不免開始有些打鼓,這張超到底是要自己做什麽,為何如此的熱情?
由不得崔琰去想太多,在接下來兩人前往大殿內去的路上,張超就向他露了底,那就是要請此人當冀州刺史,來管理著這一州之事物。
本以為,張超叫自己前來,不過就是想借用自己在冀州的影響力去做一些事情而己,比如說整合當地的一些士族和豪門,畢竟一州是不是安定,這些人的態度可是極為重要得。但是萬萬不曾想,他竟然讓自己做一州之刺史,這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要說崔琰這個人的確是有些能力,甚至能力還不弱。且又出身於世家,在當地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執掌一州的能力也是有的,隻是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
究其原因,自是非常的簡單,根本就不會有人給他這樣的機會。而一個人連機會,連平台都沒有,何地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所學呢?
曾經的崔琰也曾因為生出亂世而自歎過。或許在他看來,倘若是生在太平盛世,以他的能力也能博得不錯的功名吧。但冀州是袁紹做主,這個人別人的本事沒有,自大倒很厲害。且不說他根本不會重用自己,便是用他,自己也不想伺候,跟著這樣一個沒有前途之人,會有什麽好結果呢?
內心之中因為袁紹的原因,崔琰就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一州之刺吏的事情。雖然這一次張超攻袁,他在心中暗自叫好,但為了避禍,他也沒有主動做出什麽來。畢竟他也不認為舉重兵就可以真的將河北王袁氏一係如何了。
但結果還真不是袁紹敗了,且還是敗得這樣快。外人以為至少要打上兩三年呢,這半年的工夫就結束了。
在其中,一點事情也沒有做的崔琰還曾想著是不是有一個大好的機會放在麵前,沒有把握住呢。
隻是他本就不是患得患失之人,即然沒有把握住,便就忘卻好了,如此人還能活得輕鬆一些。
可是誰又想到,張超竟然第一時間就要召見自己。在他感歎著還是沒有被人忘記的同時,崔琰也不知此行是好還是壞。但事實都容不得他退縮了,有些事情注定是要去麵對的。
就這樣,崔琰來了。而一來確被告知要成為一州之刺吏,他又如何不驚訝呢?
崔琰的驚訝不止於在心中,便是在臉上也寫了出來,這讓張超就是嗬嗬一笑。想必這個決定,不止是麵前人,便是那些個軍師都沒有料到吧。畢竟冀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將會成為張超集團進駐中原的跳板和基地,這裏應該安排最信任的人才對,怎麽就找尋了一個外人呢?
有關這個決定,張超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才做出的。
崔琰這個人能力是有的,影響力也不肖去多說。唯一不足的隻是非是他的親信而己。但不要緊,張超相信,隻要自己重用對方,加以時日,知道了自己的為人,那定然會是心悅臣服。也就是說,成為自己人不過也就是時間上的快慢而己。
而且重用崔琰的好處即可以快速穩定冀州的局勢,同時他也在用這樣的方法告訴外人,隻要你有能力,是不是我張超的嫡係都沒有關係,我一樣會重用你的。
被突如其來的事情給驚到的崔琰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盡管說能成為冀州刺史的確是一個施展能力的好機會,可是現在的冀州剛被攻陷,情況之亂,可非比尋常呀。
似乎也注意到了崔琰那猶豫的樣子,張超嗬嗬笑了笑,就將剛才對袁紹和陳琳的處理方式講了一遍。
袁紹非旦不用死,反而還被封為了冀侯,這就己經讓崔琰非常的吃驚了。
這一場冀州爭奪戰,足足動用了上百萬的兵力,所費錢糧更是無數。這一戰結束,僅僅是收拾爛攤子就不知道還要花多少錢?而這些,都是需要有人為此來買單的。要說殺了袁紹,便是等於有了一個交待,換成任何的諸侯,怕都會這樣做的。可張超確沒有,這就讓崔琰很是驚訝了。
在聽說到,連這個公然辱罵於大將軍的陳琳接下來都可以享受到六品官員的待遇,雙目中更是閃著一道奇異的光芒,他抱拳向著張超道:“主公之胸襟,實是讓人欽佩。”
崔琰此刻己經換了一個稱唿,叫一聲主公是如此的自然,這便己經證明在他的心中認可了張超,要跟著此人,以此為主了。
張超聽聞,自是心中大喜,曆史中便是崔琰投降了曹操的時候,也僅僅隻是稱人家為丞相呀。
當然,那個時候,漢獻帝還在,像是崔琰這樣的世家,心中皇帝的份量還是極重的,哪怕就是皇權旁落,但骨子裏還是會這般想著。而現在,沒有了這一座大山的壓製,顯然連崔氏的心態也轉變了。這自然也說明了不管是曹操所立的漢和帝,還是劉備自封的漢元帝,都無法讓崔氏這樣的豪門大族所承認,這一點才是最為重要的。
張超就是要讓大家漸漸的從漢帝的身影之中走出來,如今看來,顯然這個目的正在一步步的實現之中。
聽聞崔琰稱自己為主公,張超大喜上前,一步抓住其手腕說道:“哈哈,季珪呀,以後冀州就全靠你了,吾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一定用不了多久,這裏就會大變樣的。”
張超認可了讓崔琰成為冀州刺史,這是給予崔氏及大的殊榮,也是給了他們一個重大的表現機會,他相信,對方一定會抓住的。
崔琰本人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因為袁紹不死,陳琳被封官而被打消。之前他擔心的是袁紹身亡冀州局勢會亂,可即然此人不死,且手下一黨皆被帶往晉陽城,在整個冀州,他想要做一些什麽,就難有人在掣肘了,即是如此,當自可安心執政。
張超與崔琰接下來談了很久,在他允諾,可以適當的減免冀州百姓各種稅賦以助其休養生息時,後者更是代表著一州百姓表示了感謝,同時也言道,會盡自己最大努力,使冀州很快重新的昌盛起來。
要說以前的冀州還是很富有的,沒有太過大動兵戈的情況之下,這裏的百姓生活也算是比較安定,甚至這裏的人口之眾多,也遠非一直處於偏遠地區的並州和幽州可相比。不然,也不會有曆史中,曹操攻下了冀州,便可屯兵百萬的事情,讓他成為了當時三國鼎立中的最強者了。
隻是這一次,為了對抗張超,袁紹不惜自傷根本,不僅在民間抓了很多的壯丁,對百姓更是苛刻至極,提前收了三年的賦稅,如此一來,倒是讓百姓苦不堪言,而如今這個爛攤子就要由張超來承接,不可謂不棘手。好在有了崔琰這樣的正直而有能力之人出任刺史,外加其它州的財力相助,相信用不了多久,這情況就會有所改變得。
安撫了原本冀州的官員,任命了崔琰為新的刺史之後,張超這才開始一一接見在此次作戰中立了重大功勞的幾位軍團長以及軍師。
事實證明,由軍師帶軍效果是要比那大多隻會拚命的軍團長帶軍更為妥當。就像是攻冀州,四路大軍皆是未有重創,反而是在收了俘兵之後,兵力還有所見長,這就是實證。
在張超分別的找幾位軍團長相談的過程中,這些武勇的將軍們也承認了這個事實。
曆代皇朝,文臣與武將的關係都是讓皇帝頭疼之所。
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因素,他們所追求的也不同,使得他們似乎是天生就站在對立麵似的,這就是內耗,對於發展壯大勢力,無疑也會起到一定的掣肘之危。
隻是袁紹叫不動崔琰,可不代表張超叫不動。在他前來巨鹿的路上,就吩咐人去了清河請崔琰出山。但至於請對方到底做什麽,他並沒有明說。
盡管如此,崔琰在接到了張超著人送去的書信後,稍一猶豫還是決定要站出來。畢竟現在的冀州己屬張超所管轄,太過得罪的話,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麽樣的下場,即是如此,倒不如來看一看。想來以大將軍的為人,也不至於難為他的吧。
就這樣,崔琰來了。在他一來到冀王府的門口時,就看到一身白衣,帶著一張笑臉的張超站在這裏。
此時的張超不僅僅隻是冀州之主,還是天下最大的諸侯之一,論其地盤,便是與曹操相比也是不惶多讓,甚至還要遼闊一些,那這樣的人親自來迎自己,是給的何等臉麵。當即,崔琰在驚訝的同時,也是連忙快步上前,一邊走還一邊說著,“哎呀呀,琰也可不起大將軍如此之歡迎之禮。”
“哈哈,當得,當得。”張超確己經是大步迎上,並一把抓過了對方的手臂,輕輕在上麵連拍數下。
這是表示著親近之意,崔琰如何不知呢。隻是心中確是不免開始有些打鼓,這張超到底是要自己做什麽,為何如此的熱情?
由不得崔琰去想太多,在接下來兩人前往大殿內去的路上,張超就向他露了底,那就是要請此人當冀州刺史,來管理著這一州之事物。
本以為,張超叫自己前來,不過就是想借用自己在冀州的影響力去做一些事情而己,比如說整合當地的一些士族和豪門,畢竟一州是不是安定,這些人的態度可是極為重要得。但是萬萬不曾想,他竟然讓自己做一州之刺史,這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要說崔琰這個人的確是有些能力,甚至能力還不弱。且又出身於世家,在當地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執掌一州的能力也是有的,隻是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
究其原因,自是非常的簡單,根本就不會有人給他這樣的機會。而一個人連機會,連平台都沒有,何地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所學呢?
曾經的崔琰也曾因為生出亂世而自歎過。或許在他看來,倘若是生在太平盛世,以他的能力也能博得不錯的功名吧。但冀州是袁紹做主,這個人別人的本事沒有,自大倒很厲害。且不說他根本不會重用自己,便是用他,自己也不想伺候,跟著這樣一個沒有前途之人,會有什麽好結果呢?
內心之中因為袁紹的原因,崔琰就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一州之刺吏的事情。雖然這一次張超攻袁,他在心中暗自叫好,但為了避禍,他也沒有主動做出什麽來。畢竟他也不認為舉重兵就可以真的將河北王袁氏一係如何了。
但結果還真不是袁紹敗了,且還是敗得這樣快。外人以為至少要打上兩三年呢,這半年的工夫就結束了。
在其中,一點事情也沒有做的崔琰還曾想著是不是有一個大好的機會放在麵前,沒有把握住呢。
隻是他本就不是患得患失之人,即然沒有把握住,便就忘卻好了,如此人還能活得輕鬆一些。
可是誰又想到,張超竟然第一時間就要召見自己。在他感歎著還是沒有被人忘記的同時,崔琰也不知此行是好還是壞。但事實都容不得他退縮了,有些事情注定是要去麵對的。
就這樣,崔琰來了。而一來確被告知要成為一州之刺吏,他又如何不驚訝呢?
崔琰的驚訝不止於在心中,便是在臉上也寫了出來,這讓張超就是嗬嗬一笑。想必這個決定,不止是麵前人,便是那些個軍師都沒有料到吧。畢竟冀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將會成為張超集團進駐中原的跳板和基地,這裏應該安排最信任的人才對,怎麽就找尋了一個外人呢?
有關這個決定,張超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才做出的。
崔琰這個人能力是有的,影響力也不肖去多說。唯一不足的隻是非是他的親信而己。但不要緊,張超相信,隻要自己重用對方,加以時日,知道了自己的為人,那定然會是心悅臣服。也就是說,成為自己人不過也就是時間上的快慢而己。
而且重用崔琰的好處即可以快速穩定冀州的局勢,同時他也在用這樣的方法告訴外人,隻要你有能力,是不是我張超的嫡係都沒有關係,我一樣會重用你的。
被突如其來的事情給驚到的崔琰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盡管說能成為冀州刺史的確是一個施展能力的好機會,可是現在的冀州剛被攻陷,情況之亂,可非比尋常呀。
似乎也注意到了崔琰那猶豫的樣子,張超嗬嗬笑了笑,就將剛才對袁紹和陳琳的處理方式講了一遍。
袁紹非旦不用死,反而還被封為了冀侯,這就己經讓崔琰非常的吃驚了。
這一場冀州爭奪戰,足足動用了上百萬的兵力,所費錢糧更是無數。這一戰結束,僅僅是收拾爛攤子就不知道還要花多少錢?而這些,都是需要有人為此來買單的。要說殺了袁紹,便是等於有了一個交待,換成任何的諸侯,怕都會這樣做的。可張超確沒有,這就讓崔琰很是驚訝了。
在聽說到,連這個公然辱罵於大將軍的陳琳接下來都可以享受到六品官員的待遇,雙目中更是閃著一道奇異的光芒,他抱拳向著張超道:“主公之胸襟,實是讓人欽佩。”
崔琰此刻己經換了一個稱唿,叫一聲主公是如此的自然,這便己經證明在他的心中認可了張超,要跟著此人,以此為主了。
張超聽聞,自是心中大喜,曆史中便是崔琰投降了曹操的時候,也僅僅隻是稱人家為丞相呀。
當然,那個時候,漢獻帝還在,像是崔琰這樣的世家,心中皇帝的份量還是極重的,哪怕就是皇權旁落,但骨子裏還是會這般想著。而現在,沒有了這一座大山的壓製,顯然連崔氏的心態也轉變了。這自然也說明了不管是曹操所立的漢和帝,還是劉備自封的漢元帝,都無法讓崔氏這樣的豪門大族所承認,這一點才是最為重要的。
張超就是要讓大家漸漸的從漢帝的身影之中走出來,如今看來,顯然這個目的正在一步步的實現之中。
聽聞崔琰稱自己為主公,張超大喜上前,一步抓住其手腕說道:“哈哈,季珪呀,以後冀州就全靠你了,吾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一定用不了多久,這裏就會大變樣的。”
張超認可了讓崔琰成為冀州刺史,這是給予崔氏及大的殊榮,也是給了他們一個重大的表現機會,他相信,對方一定會抓住的。
崔琰本人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因為袁紹不死,陳琳被封官而被打消。之前他擔心的是袁紹身亡冀州局勢會亂,可即然此人不死,且手下一黨皆被帶往晉陽城,在整個冀州,他想要做一些什麽,就難有人在掣肘了,即是如此,當自可安心執政。
張超與崔琰接下來談了很久,在他允諾,可以適當的減免冀州百姓各種稅賦以助其休養生息時,後者更是代表著一州百姓表示了感謝,同時也言道,會盡自己最大努力,使冀州很快重新的昌盛起來。
要說以前的冀州還是很富有的,沒有太過大動兵戈的情況之下,這裏的百姓生活也算是比較安定,甚至這裏的人口之眾多,也遠非一直處於偏遠地區的並州和幽州可相比。不然,也不會有曆史中,曹操攻下了冀州,便可屯兵百萬的事情,讓他成為了當時三國鼎立中的最強者了。
隻是這一次,為了對抗張超,袁紹不惜自傷根本,不僅在民間抓了很多的壯丁,對百姓更是苛刻至極,提前收了三年的賦稅,如此一來,倒是讓百姓苦不堪言,而如今這個爛攤子就要由張超來承接,不可謂不棘手。好在有了崔琰這樣的正直而有能力之人出任刺史,外加其它州的財力相助,相信用不了多久,這情況就會有所改變得。
安撫了原本冀州的官員,任命了崔琰為新的刺史之後,張超這才開始一一接見在此次作戰中立了重大功勞的幾位軍團長以及軍師。
事實證明,由軍師帶軍效果是要比那大多隻會拚命的軍團長帶軍更為妥當。就像是攻冀州,四路大軍皆是未有重創,反而是在收了俘兵之後,兵力還有所見長,這就是實證。
在張超分別的找幾位軍團長相談的過程中,這些武勇的將軍們也承認了這個事實。
曆代皇朝,文臣與武將的關係都是讓皇帝頭疼之所。
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因素,他們所追求的也不同,使得他們似乎是天生就站在對立麵似的,這就是內耗,對於發展壯大勢力,無疑也會起到一定的掣肘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