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
謝瓦爾德納澤起身前往安卡拉的時候,美國國務卿瑪德琳在結束了羅馬尼亞訪問返迴華盛頓之後,還沒多久又重新踏上了土耳其的國土。一場由馬茲耶爾將軍發起的三方會談將會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進行。
在訪問進行之前,馬裏奧總統親自致電亨得利斯克艦長,命令斯坦尼斯克航母戰鬥群所有艦艇立刻撤離土耳其海域,在希臘愛琴海內待命。馬裏奧總統的聲音顯得有些急促,“土耳其方麵我們已經交涉過了,現在美國航母戰鬥群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撤離土耳其海域,否則將會加劇地方局勢的白熱化。”
“但是總統閣下,這是我們可能控製最好的時機……”亨得利斯克艦長解釋道,他希望能夠通過這個絕佳的契機控製住土耳其的政局,讓土耳其政府成為美國人的一個傀儡。但是出於政治考慮,馬裏奧總統還是拒絕了亨得利斯艦長的想法。
“不行,我們不能再冒險了。而且現在土耳其軍隊還是土耳其政局的實際控製者。如果推翻軍隊沒有成功而讓土耳其陷入內戰的話,最終得益的還是蘇聯。我們已經失敗了一次,不能再冒著這樣的風險,所以還是交給外交手段解決。”
“但是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美國的盟友失勢啊!”亨得利斯克艦長焦慮的說道。
“失勢?你想多了,亨得利斯克艦長。”馬裏奧冷聲說道,“我們隻不過是失去了一個盟友而已,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還有下一個盟友出現。現在馬茲耶爾將軍估計也非常糾結站隊的問題,選擇美國還是選擇蘇聯,對於馬茲耶爾將軍來講,都是一個值得慎重考慮的問題。”
馬裏奧總統相信土耳其軍隊從內心是親近西方的,因為千百年來的恐俄和反蘇傳統,讓土耳其軍隊站到了蘇聯的對立麵。他才不會相信馬茲耶爾將軍會心甘情願的成為蘇聯的所謂“盟友”。
現在馬裏奧希望能夠通過外交手段將馬茲耶爾所代表的軍政府從蘇聯手裏爭取過來,雖然這是一個艱苦且漫長的過程。
“馬茲耶爾將軍方麵我們已經交涉過了,他同意美國航母從土耳其區域內撤離出去。但是航母必須停靠在愛琴海的位置,以便事態突變的時候美國可以隨時介入,懂嗎?”
馬裏奧總統心裏還是對土耳其抱著一絲的希望,希望能夠在局勢無法控製的時候直接武力介入。而且新誕生的馬茲耶爾政權如果真的親西方的話,馬裏奧就需要考慮改換另外一張牌了。
馬裏奧總統首先想到的就是厄賈蘭,一直由莫斯科方麵支持的庫爾德工人黨領袖。美國可以根據利益隨時將敵人變成盟友,也能將盟友變成敵人。與亨得利斯克艦長掐斷了聯係之後,馬裏奧總統轉過身,對身邊的白宮幕僚長鮑爾斯說道,“接下來的土耳其政局,美國應該走哪一步棋?”
“利用中情局的關係與土耳其工人黨結盟。”鮑爾斯的迴答非常簡短,但卻和美國總統的想法不謀而合。
“軍隊現在已經穩定了國內的局勢,一旦他們偏向蘇聯成為土耳其-蘇聯聯盟,這才是對我們最重大的打擊。”鮑爾斯推了一下鴿蛋模樣的眼鏡,盯著馬裏奧總統的臉說道,“而且,現在誰都不敢打賭,馬茲耶爾會偏向土耳其,還是偏向蘇聯吧?從他搖擺不定的態度來講,美國政府還需要再增添一張手牌。”
“是的。”馬裏奧總統長歎了一口氣,憂心忡忡的望著白宮窗外平靜的夜晚,說出自己心裏的焦慮,“馬茲耶爾到現在還沒有行動,就越說明他心裏正在猶豫不決。美國無法容忍這個不確定的變數,如果馬茲耶爾心裏夠堅定的話,此時他就已經是美國的盟友了。”
“所以我們需要庫爾德工人黨這張牌,一旦馬茲耶爾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中情局就必須在做點事端。閹割掉馬茲耶爾的政權,如果還能煽動民眾反對軍政府的統治,那麽斯坦尼斯克航母戰鬥群將會重新威脅土耳其政府,迫使對方下台。”
馬裏奧算計到了亞納耶夫沒有預料的這一點,或許也是克格勃的失誤,之前的軍事援助將庫爾德工人黨變成一張繃緊的弦,僵持在尷尬的境地。蘇聯一直壓著庫爾德工人黨就是希望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打出這張牌,而現在,美國總統卻希望將這張牌打出去。
馬裏奧坐下來說道,“現在得讓特尼特局長幹點事了,利用中情局的關係聯係上庫爾德工人黨,為這些人提供軍事援助。讓他們在土耳其東部省份製造禍端。恩,還有就是關於土耳其談判,我們也得私下向馬茲耶爾將軍施壓,讓他知道和美國做對有什麽下場。”
美蘇雙方都想將庫爾德工人黨變成自己的手牌,當馬茲耶爾偏向美國的時候,蘇聯可以將它打出。當馬茲耶爾偏向蘇聯的時候,美國可以將它打出去。而庫爾德工人黨最希望的就是在土耳其東部建立庫爾德新月帶。三方各懷鬼胎,然後不謀而合的走到了一起。
說完這些,馬裏奧總統心力交瘁的背靠著沙發,揉了揉幹澀的眼睛。自從成為美國總統之後,他比之前憔悴了不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那種心有餘力不足的遲滯,麵對比自己小五歲的對手亞納耶夫,馬裏奧總統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沮喪和絕望。
永遠能猜透自己下一步在想什麽的對手,才是不可戰勝的傳說。
馬裏奧總統眯著眼睛,自言自語的說道,“這些年來,美國對阿拉伯世界的政策就是致力於拔出伊斯藍世界的所有獨裁者,從伊拉克,伊朗,利比亞,敘利亞到現在的土耳其。我們絕對不允許再出現一個影響中東政局和石油市場的政權了。”
馬裏奧停頓了一下,繼續說下去。
“所有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中東統治者,都必須死。”(未完待續。)
謝瓦爾德納澤起身前往安卡拉的時候,美國國務卿瑪德琳在結束了羅馬尼亞訪問返迴華盛頓之後,還沒多久又重新踏上了土耳其的國土。一場由馬茲耶爾將軍發起的三方會談將會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進行。
在訪問進行之前,馬裏奧總統親自致電亨得利斯克艦長,命令斯坦尼斯克航母戰鬥群所有艦艇立刻撤離土耳其海域,在希臘愛琴海內待命。馬裏奧總統的聲音顯得有些急促,“土耳其方麵我們已經交涉過了,現在美國航母戰鬥群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撤離土耳其海域,否則將會加劇地方局勢的白熱化。”
“但是總統閣下,這是我們可能控製最好的時機……”亨得利斯克艦長解釋道,他希望能夠通過這個絕佳的契機控製住土耳其的政局,讓土耳其政府成為美國人的一個傀儡。但是出於政治考慮,馬裏奧總統還是拒絕了亨得利斯艦長的想法。
“不行,我們不能再冒險了。而且現在土耳其軍隊還是土耳其政局的實際控製者。如果推翻軍隊沒有成功而讓土耳其陷入內戰的話,最終得益的還是蘇聯。我們已經失敗了一次,不能再冒著這樣的風險,所以還是交給外交手段解決。”
“但是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美國的盟友失勢啊!”亨得利斯克艦長焦慮的說道。
“失勢?你想多了,亨得利斯克艦長。”馬裏奧冷聲說道,“我們隻不過是失去了一個盟友而已,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還有下一個盟友出現。現在馬茲耶爾將軍估計也非常糾結站隊的問題,選擇美國還是選擇蘇聯,對於馬茲耶爾將軍來講,都是一個值得慎重考慮的問題。”
馬裏奧總統相信土耳其軍隊從內心是親近西方的,因為千百年來的恐俄和反蘇傳統,讓土耳其軍隊站到了蘇聯的對立麵。他才不會相信馬茲耶爾將軍會心甘情願的成為蘇聯的所謂“盟友”。
現在馬裏奧希望能夠通過外交手段將馬茲耶爾所代表的軍政府從蘇聯手裏爭取過來,雖然這是一個艱苦且漫長的過程。
“馬茲耶爾將軍方麵我們已經交涉過了,他同意美國航母從土耳其區域內撤離出去。但是航母必須停靠在愛琴海的位置,以便事態突變的時候美國可以隨時介入,懂嗎?”
馬裏奧總統心裏還是對土耳其抱著一絲的希望,希望能夠在局勢無法控製的時候直接武力介入。而且新誕生的馬茲耶爾政權如果真的親西方的話,馬裏奧就需要考慮改換另外一張牌了。
馬裏奧總統首先想到的就是厄賈蘭,一直由莫斯科方麵支持的庫爾德工人黨領袖。美國可以根據利益隨時將敵人變成盟友,也能將盟友變成敵人。與亨得利斯克艦長掐斷了聯係之後,馬裏奧總統轉過身,對身邊的白宮幕僚長鮑爾斯說道,“接下來的土耳其政局,美國應該走哪一步棋?”
“利用中情局的關係與土耳其工人黨結盟。”鮑爾斯的迴答非常簡短,但卻和美國總統的想法不謀而合。
“軍隊現在已經穩定了國內的局勢,一旦他們偏向蘇聯成為土耳其-蘇聯聯盟,這才是對我們最重大的打擊。”鮑爾斯推了一下鴿蛋模樣的眼鏡,盯著馬裏奧總統的臉說道,“而且,現在誰都不敢打賭,馬茲耶爾會偏向土耳其,還是偏向蘇聯吧?從他搖擺不定的態度來講,美國政府還需要再增添一張手牌。”
“是的。”馬裏奧總統長歎了一口氣,憂心忡忡的望著白宮窗外平靜的夜晚,說出自己心裏的焦慮,“馬茲耶爾到現在還沒有行動,就越說明他心裏正在猶豫不決。美國無法容忍這個不確定的變數,如果馬茲耶爾心裏夠堅定的話,此時他就已經是美國的盟友了。”
“所以我們需要庫爾德工人黨這張牌,一旦馬茲耶爾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中情局就必須在做點事端。閹割掉馬茲耶爾的政權,如果還能煽動民眾反對軍政府的統治,那麽斯坦尼斯克航母戰鬥群將會重新威脅土耳其政府,迫使對方下台。”
馬裏奧算計到了亞納耶夫沒有預料的這一點,或許也是克格勃的失誤,之前的軍事援助將庫爾德工人黨變成一張繃緊的弦,僵持在尷尬的境地。蘇聯一直壓著庫爾德工人黨就是希望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打出這張牌,而現在,美國總統卻希望將這張牌打出去。
馬裏奧坐下來說道,“現在得讓特尼特局長幹點事了,利用中情局的關係聯係上庫爾德工人黨,為這些人提供軍事援助。讓他們在土耳其東部省份製造禍端。恩,還有就是關於土耳其談判,我們也得私下向馬茲耶爾將軍施壓,讓他知道和美國做對有什麽下場。”
美蘇雙方都想將庫爾德工人黨變成自己的手牌,當馬茲耶爾偏向美國的時候,蘇聯可以將它打出。當馬茲耶爾偏向蘇聯的時候,美國可以將它打出去。而庫爾德工人黨最希望的就是在土耳其東部建立庫爾德新月帶。三方各懷鬼胎,然後不謀而合的走到了一起。
說完這些,馬裏奧總統心力交瘁的背靠著沙發,揉了揉幹澀的眼睛。自從成為美國總統之後,他比之前憔悴了不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那種心有餘力不足的遲滯,麵對比自己小五歲的對手亞納耶夫,馬裏奧總統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沮喪和絕望。
永遠能猜透自己下一步在想什麽的對手,才是不可戰勝的傳說。
馬裏奧總統眯著眼睛,自言自語的說道,“這些年來,美國對阿拉伯世界的政策就是致力於拔出伊斯藍世界的所有獨裁者,從伊拉克,伊朗,利比亞,敘利亞到現在的土耳其。我們絕對不允許再出現一個影響中東政局和石油市場的政權了。”
馬裏奧停頓了一下,繼續說下去。
“所有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中東統治者,都必須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