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皇上,聽說明年要征討高句麗了?”皇宮之中,一處宮殿之中,床榻之上,兩個美貌的婦人滿臉通紅,雙目流轉之間,風情無限,一左一右,偎依在李信身邊,不是尹氏和張氏又是誰?那張氏玉手深入錦被之中,好像是在摸索著什麽,杏眼含春,聲音中還充斥著魅惑之意。
“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春恐怕有旱災,明年又要欠收了,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恐怕需要向後延遲。”李信搖搖頭,他撫摸著兩人身上絲滑的肌膚,說道:“不過高句麗也得意不了多久,明年一過,朕就要親自出征,一個小小的高句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其消滅。”
尹氏和張氏相互望了一眼,臉上的笑容更多了,那尹氏低聲在李信耳邊說了什麽,然後整個人都縮入錦被之中,很快大殿內就傳來一陣陣異樣的聲音。也不知道李淵若是能活到現在,會不會再次被活活的氣死。
歡樂很快就結束,關中的旱情在新年的時候已經有了體現,從新春到上元夜的時候,關中就沒有下過一滴雨,朝中的大臣臉上都露出擔憂之色。
“陛下,朝廷的抗旱機製必須要立刻啟動起來,不然,大旱來臨,朝中糧食減少是次要的,臣擔心的是,民間有人借機鬧事,這才是最重要的,曆代王朝,大旱之年,百姓食不果腹,鋌而走險之人不計其數,臣以為,立刻盤點各地的糧倉糧庫,若是一旦大旱發生,朝廷就要立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杜如晦在大殿上大聲說道。
“陛下建造的龍骨水車也要讓工部立刻擴大建造規模,免費送給老百姓使用,天下雖然幹旱,但隻要上下一心,就算一年不下雨,也能闖過這一關。”韋園成也出言說道。
“哼。兩位說的不錯,但是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要提前做好準備,在米市上。禁止大規模糧食買賣,禁製商人囤積居奇,這些商人本身就是為了逐利而生,這本身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但是在大災之年。尚且如此,那就是違背天理,這樣的商人,就應該抄家滅族。”李信麵色陰沉,曆朝曆代,都會出現土地兼並的情況,不就是因為沒有糧食的時候,將自己的田地抵押給地主豪強嗎?
“陛下聖明。”韋園成等人麵色一變,這個皇帝對那些地主豪強,可以說猜忌之心從來就沒有改變過。甚至更加的嚴格嗎,連這種事情都是現在就說出來,分明就是為了打擊這些地主豪強。
“在春耕之前,關中的各種水利設施都要認真檢查一遍,既然上天不下雨,那就自力更生,朝廷能動的人都要動起來,大將軍即將領軍還朝,加上朝廷的軍隊,約有百萬之數。不要多的,我們隻需要三十萬人,就能將關中的水利設施,重新翻修一遍。這些將士們,別的沒有,但是有一把力氣,幹農活不行,挖溝壑還是何以的。工部要派出精幹人選,在民間也要尋找精通水利的人。上下齊心,哪裏有完不成的事情呢?”李信很重視這次幹旱,這可以說是李信登基一來,遇見的最大的自然災害。
在封建時代,生產力低下,基本上是靠天收成,麵對自然災害,多是相信鬼神之說,但是在李信看來,這一切都不是問題,隻要上下一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天威難測,在於德政,德政不修,上天就會降下警示,陛下應該潛心齋戒,必定能感動上蒼,降下甘霖。”一個老大人顫巍巍的走了出來。卻是禮部侍郎孔穎達。
“孔大人,這話說的就不對了,陛下英明神武,大唐上下,國泰民安,如何叫陛下德政不修?”一個陰冷的聲音傳來,卻是許敬宗麵色陰沉,大紅官袍在他身上,就好像是染了鮮血一樣。他一說話,眾人的麵色頓時變了,有的人還露出一絲不屑之色來,許敬宗的名聲在朝廷之中不怎麽樣,相比較孔穎達而言,那就是天上地下之說了。
“天象雖然不能說明什麽,但是陛下修德政,自然是沒有錯的。孔大人諫言或許不能解決眼前的旱災,但是忠心是有的,還請陛下明察。”長孫無忌趕緊解釋道,他看著許敬宗的目光有些陰沉。宮內的消息,這個許敬宗和李貴妃走的很近,誰知道,這個陰狠的家夥會不會投靠李芷婉,幫助李承基奪取太子之位呢?要知道許敬宗這種人,發生這種事情還真的有可能。長孫無忌就是要阻止這種事情發生,最起碼也要讓許敬宗知道自己的厲害。
“君王自古以來都要修德政,隻是,這天災若是說對君王的警示,君王要齋戒,禮敬上蒼,上蒼垂簾,就會降下雨來,恐怕有些假了,若是如此,還需要人來幹什麽,不如大家都來禮敬上蒼,上蒼不但不會降下災禍,還會保證大唐安寧呢?若是如此,曆代王朝恐怕也不會有滅亡的機會,上天都在保護那些君王嗎?”李信不在意的說道:“所謂修德政,敬上天,還不如說,修德政,敬蒼生。蒼生的力量是強大,大家團結一心,朕就不相信解決不了眼前的旱災。”
李信並沒有怪罪孔穎達,在這個時候,上蒼的力量是偉大的,任何天象的,都會被人稱之為是對帝王的警示,有些時候還是有點作用的,這種作用也隻是針對那些昏庸無能的君王。但是對李信卻不行,李信講究的是人定勝天。這些年一路走過來,不恰恰是說明這一切嗎?旱災隻要運作的好,不見得就解決不了旱災。
很快,在新年之初的大朝之上,大唐王朝很快就建立了預警機製,藍田大營、霸上大營的兵馬除掉部分兵馬外,二十萬大軍分赴關中各地,進行興修水利,準備應付即將到來的旱災,朝廷也準備了六百裏加急文書,將如何預防旱災的手段,送到各地官府,命令各地官府認真對待各地的旱災,在唐風報紙上,也刊登了一些應付旱災的手段。(未完待續。)
“皇上,聽說明年要征討高句麗了?”皇宮之中,一處宮殿之中,床榻之上,兩個美貌的婦人滿臉通紅,雙目流轉之間,風情無限,一左一右,偎依在李信身邊,不是尹氏和張氏又是誰?那張氏玉手深入錦被之中,好像是在摸索著什麽,杏眼含春,聲音中還充斥著魅惑之意。
“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春恐怕有旱災,明年又要欠收了,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恐怕需要向後延遲。”李信搖搖頭,他撫摸著兩人身上絲滑的肌膚,說道:“不過高句麗也得意不了多久,明年一過,朕就要親自出征,一個小小的高句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其消滅。”
尹氏和張氏相互望了一眼,臉上的笑容更多了,那尹氏低聲在李信耳邊說了什麽,然後整個人都縮入錦被之中,很快大殿內就傳來一陣陣異樣的聲音。也不知道李淵若是能活到現在,會不會再次被活活的氣死。
歡樂很快就結束,關中的旱情在新年的時候已經有了體現,從新春到上元夜的時候,關中就沒有下過一滴雨,朝中的大臣臉上都露出擔憂之色。
“陛下,朝廷的抗旱機製必須要立刻啟動起來,不然,大旱來臨,朝中糧食減少是次要的,臣擔心的是,民間有人借機鬧事,這才是最重要的,曆代王朝,大旱之年,百姓食不果腹,鋌而走險之人不計其數,臣以為,立刻盤點各地的糧倉糧庫,若是一旦大旱發生,朝廷就要立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杜如晦在大殿上大聲說道。
“陛下建造的龍骨水車也要讓工部立刻擴大建造規模,免費送給老百姓使用,天下雖然幹旱,但隻要上下一心,就算一年不下雨,也能闖過這一關。”韋園成也出言說道。
“哼。兩位說的不錯,但是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要提前做好準備,在米市上。禁止大規模糧食買賣,禁製商人囤積居奇,這些商人本身就是為了逐利而生,這本身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但是在大災之年。尚且如此,那就是違背天理,這樣的商人,就應該抄家滅族。”李信麵色陰沉,曆朝曆代,都會出現土地兼並的情況,不就是因為沒有糧食的時候,將自己的田地抵押給地主豪強嗎?
“陛下聖明。”韋園成等人麵色一變,這個皇帝對那些地主豪強,可以說猜忌之心從來就沒有改變過。甚至更加的嚴格嗎,連這種事情都是現在就說出來,分明就是為了打擊這些地主豪強。
“在春耕之前,關中的各種水利設施都要認真檢查一遍,既然上天不下雨,那就自力更生,朝廷能動的人都要動起來,大將軍即將領軍還朝,加上朝廷的軍隊,約有百萬之數。不要多的,我們隻需要三十萬人,就能將關中的水利設施,重新翻修一遍。這些將士們,別的沒有,但是有一把力氣,幹農活不行,挖溝壑還是何以的。工部要派出精幹人選,在民間也要尋找精通水利的人。上下齊心,哪裏有完不成的事情呢?”李信很重視這次幹旱,這可以說是李信登基一來,遇見的最大的自然災害。
在封建時代,生產力低下,基本上是靠天收成,麵對自然災害,多是相信鬼神之說,但是在李信看來,這一切都不是問題,隻要上下一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天威難測,在於德政,德政不修,上天就會降下警示,陛下應該潛心齋戒,必定能感動上蒼,降下甘霖。”一個老大人顫巍巍的走了出來。卻是禮部侍郎孔穎達。
“孔大人,這話說的就不對了,陛下英明神武,大唐上下,國泰民安,如何叫陛下德政不修?”一個陰冷的聲音傳來,卻是許敬宗麵色陰沉,大紅官袍在他身上,就好像是染了鮮血一樣。他一說話,眾人的麵色頓時變了,有的人還露出一絲不屑之色來,許敬宗的名聲在朝廷之中不怎麽樣,相比較孔穎達而言,那就是天上地下之說了。
“天象雖然不能說明什麽,但是陛下修德政,自然是沒有錯的。孔大人諫言或許不能解決眼前的旱災,但是忠心是有的,還請陛下明察。”長孫無忌趕緊解釋道,他看著許敬宗的目光有些陰沉。宮內的消息,這個許敬宗和李貴妃走的很近,誰知道,這個陰狠的家夥會不會投靠李芷婉,幫助李承基奪取太子之位呢?要知道許敬宗這種人,發生這種事情還真的有可能。長孫無忌就是要阻止這種事情發生,最起碼也要讓許敬宗知道自己的厲害。
“君王自古以來都要修德政,隻是,這天災若是說對君王的警示,君王要齋戒,禮敬上蒼,上蒼垂簾,就會降下雨來,恐怕有些假了,若是如此,還需要人來幹什麽,不如大家都來禮敬上蒼,上蒼不但不會降下災禍,還會保證大唐安寧呢?若是如此,曆代王朝恐怕也不會有滅亡的機會,上天都在保護那些君王嗎?”李信不在意的說道:“所謂修德政,敬上天,還不如說,修德政,敬蒼生。蒼生的力量是強大,大家團結一心,朕就不相信解決不了眼前的旱災。”
李信並沒有怪罪孔穎達,在這個時候,上蒼的力量是偉大的,任何天象的,都會被人稱之為是對帝王的警示,有些時候還是有點作用的,這種作用也隻是針對那些昏庸無能的君王。但是對李信卻不行,李信講究的是人定勝天。這些年一路走過來,不恰恰是說明這一切嗎?旱災隻要運作的好,不見得就解決不了旱災。
很快,在新年之初的大朝之上,大唐王朝很快就建立了預警機製,藍田大營、霸上大營的兵馬除掉部分兵馬外,二十萬大軍分赴關中各地,進行興修水利,準備應付即將到來的旱災,朝廷也準備了六百裏加急文書,將如何預防旱災的手段,送到各地官府,命令各地官府認真對待各地的旱災,在唐風報紙上,也刊登了一些應付旱災的手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