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乞丐丫鬟古代尋情記:不棄 作者:樁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許時間能磨平一切。他也想理清腦中繁雜的思緒。陳煜的目光穿過滂沱大雨,他平靜的說道:「好。等這幾日父王病情穩定後就送迴你莫府住些日子。」
不棄虛脫的滑坐在地上。三月春來,但她等不及四月時歸去。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樁迴老家過年,家中無網,所以要春節後才有更新了。祝所有看文的朋友新年快樂,虎年大吉。)暗流湧動(1)溫暖春風,淡淡春陽。
幾隻麻雀在寬闊的庭院中跳躍嬉戲,清脆的鳥叫聲添得幾許閑適悠然。
七王爺撐著龍頭拐杖站在廓廡下微笑著吐出一口濁氣。這是他生命中最後一個春天,也是他最為幸福的春日。
人就是這樣,失去之後才知珍惜。經歷病痛才明白健康的重要。癱倒在床再恢復行動自如,七王爺明明已經站得有些累了,仍不想坐下。急得他身後的老太監阿福可憐巴巴的沖世子陳煜求救。
「父王,莫府送來一品茶花,名喚女兒嬌,今晨花開正好觀賞。」陳煜一邊說著,手自然的扶住七王爺坐在了太師椅上。
老太監阿福皺成一團的眉眼霎時舒展開來,趕緊上前兩步,將一塊毛氈搭蓋上七王爺膝上。這才扯開嗓子喚內侍將茶花抬上來。
檀木盤中放著盆高三尺的茶花。白玉為盆,花樹似碧。一朵拳頭大小嫩白嬌柔的茶花自疏密有間的油綠葉片間襯探出頭來。花瓣細膩如玉,嬌嫩如孩兒麵,隱約透出淡淡的粉紅。像十來歲的少女臉,嬌羞嫵媚。
七王爺掀開毛氈又站了起來,走到花旁低下頭細細觀賞。背對著陳煜和老太監阿福的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頗有點挫敗二人陰謀後的洋洋得意,夾雜著一股孩子般耍無賴的心情。
陳煜翻了個白眼,輕言細語的說道:「父王,先德仁皇後其實不是後宮最美之人。先高祖皇帝與之第一次相遇於杏花林,春風吹落花如雨,德仁皇後毅然退避,隻留下驚鴻背影。第二次恰逢端午,太液池泛舟,德仁皇後那時位居小媛,沒有資格登龍舟相伴。午休之時於荷池深處放歌,尋音而至的高祖皇帝令太監尋人,隻見小舟一葉,載得娉婷背影遠去。第三次奉旨於小春亭麵君,德仁皇後先至,高祖駕到,又見其清貴背影。三次背影讓高祖認為德仁皇後是天下最美之人。這賞花與觀美人道理相同,不信父王坐著再瞧瞧看?」
七王爺哈哈大笑,退後幾步坐下,愜意的說道:「遠觀這品茶花,正像一位嬌羞少女婷婷而立。煜兒好眼色。」
既達目的,陳煜也不多言。親手替七王爺搭蓋好毛氈,微笑道:「看到父王康復,王府眾母妃許久沒有這麽開心過了。」
七王爺眼裏飄過一絲黯然。他接過陳煜遞來的茶,看了他一眼,溫和的說道:「煜兒,你坐下。我有話和你說。」
暗流湧動(2)他揮了揮手,身邊侍候的人識趣的退下。寬大的廓下隻留下父子倆對看一盆女兒嬌,一壺春茶,滿院春光。
七王爺偏過頭,十九歲的陳煜眉目硬朗,唇角含笑,英氣勃勃。他心中一暖,感概道:「你出生的時候小的父王一隻手掌就能托住。左瞧右瞧也是個小不點。一晃十九年,不知不覺小不點就長大成人。父王也老了。」
陳煜想起了小時候的趣事,眼中透出溫暖的笑意。他微笑的模樣讓七王爺情不自禁想起了結髮妻子,過世的王妃。
那是個溫潤如玉優雅似白蓮的女子。一生之中再氣苦也罵不出半個髒字。賢淑溫柔端莊大方,唯獨少了讓男人動心的嫵媚和活力。
水之溫柔可讓人溺斃其間,然而有時候男人寧肯像撲火的蛾,渴望能有一迴被烈火燃燒。尤其是一個胸有青山如鋒卻隻能將山峰硬生生推平的閑散王爺。
九龍黃庭之上指點江山的椅子隻有一個屁股能坐。金鑾殿中也隻能有一個人能發出殺伐專斷的聲音。他連在殿上做個旁觀者發出點唏噓聲都不行。太後之骨肉親情難棄,於他來說,留在望京城,連去封地當個土皇帝的心都被掐死了。繁華京城是個四方牢籠,和京官們多說幾句笑話都要防著結黨二字。
七王爺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溫良順恭。最少的是新奇刺激。
京郊偶遇薛菲時,他不清楚她是逃婚少女,她不知道他是堂堂親王。普通公子和美麗少女的浪漫愛情像黑夜裏的流星,瞬間照亮了七王爺的人生。讓他終於找到點人生樂趣。
七王爺不後悔。
不悔這場愛情。
甜蜜也好,酸痛也好,相思也好。都是能讓他胸腔裏的心激烈跳動的情愫,任輾轉反側求之不得,卻甘之若飴。
沒遇到薛菲之前,他可以是和王妃相敬如賓的溫柔相公。遇到了,他還能相敬如賓繼續溫柔,隻是七王爺終於明白什麽才叫刻骨銘心,什麽才叫愛情。
所以他不願意背負奪妻之名,讓薛菲一輩子抬不起頭做人,隻盼她平安喜樂就滿足。所以他知道現在隻有幾個月好活,卻覺得這個春天充滿了生機。
七王爺想好好和兒子談談。
陳煜認了不棄,這份大度叫他欣賞。更多的是內疚。因為他想談的是身後事。
「煜兒,不棄從小乞討度日,沒過上什麽好日子。她進了王府,你多擔待些。」
陳煜唇邊的笑容變得有點虛無飄渺。但他沒有猶豫半點就答應了七王爺:「沒見著不棄之前,我隻要想到她進王府就覺得對不住母親。父王放心,不是她的錯,我還分得清。」
</br>
不棄虛脫的滑坐在地上。三月春來,但她等不及四月時歸去。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樁迴老家過年,家中無網,所以要春節後才有更新了。祝所有看文的朋友新年快樂,虎年大吉。)暗流湧動(1)溫暖春風,淡淡春陽。
幾隻麻雀在寬闊的庭院中跳躍嬉戲,清脆的鳥叫聲添得幾許閑適悠然。
七王爺撐著龍頭拐杖站在廓廡下微笑著吐出一口濁氣。這是他生命中最後一個春天,也是他最為幸福的春日。
人就是這樣,失去之後才知珍惜。經歷病痛才明白健康的重要。癱倒在床再恢復行動自如,七王爺明明已經站得有些累了,仍不想坐下。急得他身後的老太監阿福可憐巴巴的沖世子陳煜求救。
「父王,莫府送來一品茶花,名喚女兒嬌,今晨花開正好觀賞。」陳煜一邊說著,手自然的扶住七王爺坐在了太師椅上。
老太監阿福皺成一團的眉眼霎時舒展開來,趕緊上前兩步,將一塊毛氈搭蓋上七王爺膝上。這才扯開嗓子喚內侍將茶花抬上來。
檀木盤中放著盆高三尺的茶花。白玉為盆,花樹似碧。一朵拳頭大小嫩白嬌柔的茶花自疏密有間的油綠葉片間襯探出頭來。花瓣細膩如玉,嬌嫩如孩兒麵,隱約透出淡淡的粉紅。像十來歲的少女臉,嬌羞嫵媚。
七王爺掀開毛氈又站了起來,走到花旁低下頭細細觀賞。背對著陳煜和老太監阿福的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頗有點挫敗二人陰謀後的洋洋得意,夾雜著一股孩子般耍無賴的心情。
陳煜翻了個白眼,輕言細語的說道:「父王,先德仁皇後其實不是後宮最美之人。先高祖皇帝與之第一次相遇於杏花林,春風吹落花如雨,德仁皇後毅然退避,隻留下驚鴻背影。第二次恰逢端午,太液池泛舟,德仁皇後那時位居小媛,沒有資格登龍舟相伴。午休之時於荷池深處放歌,尋音而至的高祖皇帝令太監尋人,隻見小舟一葉,載得娉婷背影遠去。第三次奉旨於小春亭麵君,德仁皇後先至,高祖駕到,又見其清貴背影。三次背影讓高祖認為德仁皇後是天下最美之人。這賞花與觀美人道理相同,不信父王坐著再瞧瞧看?」
七王爺哈哈大笑,退後幾步坐下,愜意的說道:「遠觀這品茶花,正像一位嬌羞少女婷婷而立。煜兒好眼色。」
既達目的,陳煜也不多言。親手替七王爺搭蓋好毛氈,微笑道:「看到父王康復,王府眾母妃許久沒有這麽開心過了。」
七王爺眼裏飄過一絲黯然。他接過陳煜遞來的茶,看了他一眼,溫和的說道:「煜兒,你坐下。我有話和你說。」
暗流湧動(2)他揮了揮手,身邊侍候的人識趣的退下。寬大的廓下隻留下父子倆對看一盆女兒嬌,一壺春茶,滿院春光。
七王爺偏過頭,十九歲的陳煜眉目硬朗,唇角含笑,英氣勃勃。他心中一暖,感概道:「你出生的時候小的父王一隻手掌就能托住。左瞧右瞧也是個小不點。一晃十九年,不知不覺小不點就長大成人。父王也老了。」
陳煜想起了小時候的趣事,眼中透出溫暖的笑意。他微笑的模樣讓七王爺情不自禁想起了結髮妻子,過世的王妃。
那是個溫潤如玉優雅似白蓮的女子。一生之中再氣苦也罵不出半個髒字。賢淑溫柔端莊大方,唯獨少了讓男人動心的嫵媚和活力。
水之溫柔可讓人溺斃其間,然而有時候男人寧肯像撲火的蛾,渴望能有一迴被烈火燃燒。尤其是一個胸有青山如鋒卻隻能將山峰硬生生推平的閑散王爺。
九龍黃庭之上指點江山的椅子隻有一個屁股能坐。金鑾殿中也隻能有一個人能發出殺伐專斷的聲音。他連在殿上做個旁觀者發出點唏噓聲都不行。太後之骨肉親情難棄,於他來說,留在望京城,連去封地當個土皇帝的心都被掐死了。繁華京城是個四方牢籠,和京官們多說幾句笑話都要防著結黨二字。
七王爺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溫良順恭。最少的是新奇刺激。
京郊偶遇薛菲時,他不清楚她是逃婚少女,她不知道他是堂堂親王。普通公子和美麗少女的浪漫愛情像黑夜裏的流星,瞬間照亮了七王爺的人生。讓他終於找到點人生樂趣。
七王爺不後悔。
不悔這場愛情。
甜蜜也好,酸痛也好,相思也好。都是能讓他胸腔裏的心激烈跳動的情愫,任輾轉反側求之不得,卻甘之若飴。
沒遇到薛菲之前,他可以是和王妃相敬如賓的溫柔相公。遇到了,他還能相敬如賓繼續溫柔,隻是七王爺終於明白什麽才叫刻骨銘心,什麽才叫愛情。
所以他不願意背負奪妻之名,讓薛菲一輩子抬不起頭做人,隻盼她平安喜樂就滿足。所以他知道現在隻有幾個月好活,卻覺得這個春天充滿了生機。
七王爺想好好和兒子談談。
陳煜認了不棄,這份大度叫他欣賞。更多的是內疚。因為他想談的是身後事。
「煜兒,不棄從小乞討度日,沒過上什麽好日子。她進了王府,你多擔待些。」
陳煜唇邊的笑容變得有點虛無飄渺。但他沒有猶豫半點就答應了七王爺:「沒見著不棄之前,我隻要想到她進王府就覺得對不住母親。父王放心,不是她的錯,我還分得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