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事情如徐謙所言的要嚴重的多。
他非常清楚現在之所以許多人還在緘默,隻是因為暫時的群龍無首,因此不少人還在觀望。
可是一旦有人振臂一唿,那麽所有人都會跳出來,跳出來的,不可能是幾個文武官員,也不可能是一省的督撫,一旦鬧將起來,就是天下大亂。
徐謙並不會漠視他們的決心,正如自己被逼到了牆角,不得不大開殺戒一個道理,兔子逼急了尚且還要咬人,更何況是這些統治了天下上千年的階層。
所以,眼下當務之急,是暫時不要觸怒他們,不要挑動他們的神經,然後,盡力的安撫住他們。
當然,眼下還是先籌備了嘉靖的葬禮和中山王的登基大典再說。
徐謙在老爺子麵前顯得輕鬆,可是心裏卻也著實捏了一把汗,能否順利度過,就看這幾日了。
他第二日,照常入宮覲見,和王氏討論了陛下下葬的事宜,旋即又召集了廷議,當然,廷議表麵上是內閣學士張孚敬主持,隻是現在任誰都知道,徐謙雖未入閣,可是眼下主持政務的除了徐謙之外,再無其他人。張孚敬不過是嘉靖搬進京的一個小人物,縱然是內閣學士,可是既沒有根基,況且嘉靖也已經駕崩,上頭沒人依靠,下頭沒人支持,其實就是個空架子。
大家還是很現實的,勢利眼是所有人的通病,管你是什麽學士,手裏無權,誰願意搭理?
便是張孚敬自己,其實也是這樣想,他深刻的了解自己的處境,徐謙除掉益王和楊廷和的時候,他也在宮中,說句實在話,他被震撼到了,然後很明智的決定做一個縮頭烏龜,縮頭烏龜總比做冤大頭要強得多。
廷議一番討論,確認了諡號之後,接著便是葬禮的規格,徐謙對這方麵知道的不多,因此隻有旁聽的份,況且他心裏的事多,覺得大致沒什麽問題,便沒有再聽大臣們絮叨,心裏卻還在琢磨著安撫人心的事。
安撫人心,談何容易,任何國策,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滿足了這個人,就會得罪那個人,讓這個階層得到好處,勢必另一階層會不滿,而許多事,本身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容易。
現在的情況,顯然比在杭州那會兒要難得多,那時候,畢竟還有王法在,又得到了天子的支持,在一省之地,就算有人不滿,也可以彈壓下去,可現在呢,天子沒了,自己當家作主,不滿的人卻是從前的百倍千倍,一個不好,就可能陰溝裏翻船。
不知不覺,到了正午,許多人口水說幹了,徐謙看時候差不多,便道:“好了,諸公也是辛苦,今日就議到這裏。”
他說到這裏,似乎醒悟了什麽,不由看向張孚敬,無論如何,張孚敬好歹也是表麵上的內閣大臣,是廷議的主持者,自己說散會,確實有點不太合適。
張孚敬見徐謙朝自己看來,卻也醒悟,忙道:“徐大人說的是,大家辛苦。”
百官都是趕鴨子上架,本來就是迫於徐謙的yin威而來,實在不願意和徐謙多待太久,巴不得早點散場的好。
徐謙旋即吩咐記錄的太監將廷議的記錄送去太皇太後那裏,讓她過目,看看她有什麽意見,抬腿也要走,張孚敬卻是拉住他,神秘的道:“徐部堂,老夫有幾句話想說。”
徐謙點頭,留了下來,那些太監倒也識趣,紛紛規避出去。
張孚敬小心翼翼的看了左右無人,這才鬆口氣,刻意壓低聲音道:“徐部堂有什麽打算?”
“什麽什麽打算?”徐謙反問。
張孚敬噓口氣,道:“事到如今,已經不能走迴頭路了,眼下徐部堂眾望所歸,而老夫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中山王畢竟年幼,不能主政,莫非徐部堂沒有打算嗎?”
徐謙警惕起來,淡淡道:“張大人的意思是?”
張孚敬道:“其實楊廷和有一句話說的對,這中山王畢竟幼小,是該有人來代政,而眼下徐部堂豈不是最好的人選?”
徐謙明白了,張孚敬這是想要從龍了。張孚敬的發跡,某種意義來說就是討好了嘉靖,所以這個家夥,無論他人是好是壞,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在這方麵,他是沒有任何節操和原則的,他的原則就是誰的拳頭大,他就往那邊倒。
現在分明是徐謙拳頭比較大一些,控製了軍馬,又有新黨黨羽,雖然有人反對,可是這朝廷,再沒有人能夠與徐謙抗衡的人物。
對張孚敬來說,這絕不是什麽好事,因為徐謙接下來不出意外,肯定要入閣,無論是張孚敬做首輔還是徐謙做首輔,張孚敬都得乖乖的跟在後頭做應聲蟲。
可是如果徐謙代政那就不同,一旦代政,那麽就相當於‘代天子’了,到時他依舊還是碩果僅存的閣臣,首輔舍他其誰?如此一來,他就正兒八經、名正言順的成了首輔,上承代天子之命,署理天下政務。
代君也是君,君的職能畢竟和首輔大臣不一樣,徐謙做了代君,他才能做名正言順的首輔大臣,假若徐謙還做臣,這首輔大臣的職能就肯定沒有他的份。
張孚敬說罷,眼紅耳熱的看著徐謙,說出這番話,委實大膽的很。可是他不得不說,他熬了大半輩子,為的是什麽?還不就是一展抱負,為的是得償所願,讓他和徐謙為敵,他是不敢的,既然如此,那麽索性還是從龍的好,這是一條終南捷徑。
徐謙聽罷,真是又好氣又好笑,這個世上,果然是有人就有江湖,有人就有心眼,每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利益自然不同,就如這位仁兄,這才多久,就圖窮匕見了。
徐謙必須表態,他冷哼一聲:“簡直是胡言亂語,我根本不明白張大人在說什麽,往後這樣的話,休要再提,張大人,你我都是朝廷命官,豈可有什麽非分之想,張大人自重吧,告辭。”說罷,揚長而去。
張孚敬看著徐謙的背影,不由苦笑。
麵對徐謙的指責,他倒是臉不紅心不揣,似乎早料到會是如此收場。
張孚敬到了內閣坐定,過不了多久,便有人尋上門來。
來人叫唐文龍,和張孚敬一樣,也是大禮儀時聲援嘉靖的人物,如今也召入朝中,升任通政司左通政,他手裏拿著一份奏疏過來,有差役見了他,也隻道是哪裏送來的緊急奏疏,這位左通政大人覺得事態緊急,所以親自送來,因此也無人說什麽,唐文龍進了張孚敬的公房,小心翼翼的將門窗關了,關切的道:“張大人,不知徐部堂怎麽說?”
這大明朝最沒節操的,既非舊黨也非王黨,而是這群禮議黨,他們本來就是靠這個起家的,換做別人,還會扭捏幾下,這些人倒好,一個都不扭捏了。
張孚敬向徐謙提起的這件事,早就和唐文龍商量好了,唐文龍心裏記掛著這事,在通政使司衙門裏坐臥不寧,一抽到空便跑了來。和張孚敬不同,唐文龍的野心不大,雖然這通政使司衙門不錯,可是他更希望調任到部堂裏去,最好能做一任尚書,可是憑他現在的出身和地位,這簡直是癡心妄想,他之所以能升任通政使司,隻是因為他在大禮議裏押對了寶,可現在嘉靖都駕崩了,誰還記得他這份功勞,不將他擼下來就算不錯,還想有非分之想?所以唐文龍這才下定決心,開始一場新一輪的投機。
張孚敬擬了一份票倪,抬起頭來,看了唐文龍一眼,隨即道:“徐部堂狠狠斥責了老夫一番,說老夫說的這些話,望之不似人臣。”
“還有呢?”唐文龍急切的問。
張孚敬苦笑:“自然是拂袖而去。”
唐文龍大喜,道:“我就知道,徐部堂心裏熱切著呢,他雖然斷然迴絕,說是斥責,不過並不嚴厲,不過是立個牌坊罷了,依我看,徐部堂的心裏頭,八成也是早已興致勃勃了,隻是這等事,怎麽能說出來,有些事他不能說,不能去做,所以才需要別人代勞不是?奏疏我都已經想好了,咱們一起上書上去,先造出聲勢來,到時候張大人再去見太皇太後,遊說一下,這事準能成,而徐部堂,也少不得要多謝你我。”
張孚敬搖頭:“你太急了,這事急不得,先等等看,我看徐部堂今日廷議心不在焉,想來是有心事,不過若老夫是他,也會是心事重重,畢竟現在天下還不太平呢,這個時候你我上書,這不是火上添油?等等看吧,過些時日再做計較。”
唐文龍慚愧的道:“是,是,張公說的有道理,是下官孟浪了。”
張孚敬看他一眼,道:“不過先造出聲勢也沒有錯,隻是現在,不宜在官麵上造,你懂嗎?”
唐文龍恍然大悟,道:“明白,這事交給我就成了。”
………………………………………………………………………………………………………………………………
草某些人,不解釋。rs
他非常清楚現在之所以許多人還在緘默,隻是因為暫時的群龍無首,因此不少人還在觀望。
可是一旦有人振臂一唿,那麽所有人都會跳出來,跳出來的,不可能是幾個文武官員,也不可能是一省的督撫,一旦鬧將起來,就是天下大亂。
徐謙並不會漠視他們的決心,正如自己被逼到了牆角,不得不大開殺戒一個道理,兔子逼急了尚且還要咬人,更何況是這些統治了天下上千年的階層。
所以,眼下當務之急,是暫時不要觸怒他們,不要挑動他們的神經,然後,盡力的安撫住他們。
當然,眼下還是先籌備了嘉靖的葬禮和中山王的登基大典再說。
徐謙在老爺子麵前顯得輕鬆,可是心裏卻也著實捏了一把汗,能否順利度過,就看這幾日了。
他第二日,照常入宮覲見,和王氏討論了陛下下葬的事宜,旋即又召集了廷議,當然,廷議表麵上是內閣學士張孚敬主持,隻是現在任誰都知道,徐謙雖未入閣,可是眼下主持政務的除了徐謙之外,再無其他人。張孚敬不過是嘉靖搬進京的一個小人物,縱然是內閣學士,可是既沒有根基,況且嘉靖也已經駕崩,上頭沒人依靠,下頭沒人支持,其實就是個空架子。
大家還是很現實的,勢利眼是所有人的通病,管你是什麽學士,手裏無權,誰願意搭理?
便是張孚敬自己,其實也是這樣想,他深刻的了解自己的處境,徐謙除掉益王和楊廷和的時候,他也在宮中,說句實在話,他被震撼到了,然後很明智的決定做一個縮頭烏龜,縮頭烏龜總比做冤大頭要強得多。
廷議一番討論,確認了諡號之後,接著便是葬禮的規格,徐謙對這方麵知道的不多,因此隻有旁聽的份,況且他心裏的事多,覺得大致沒什麽問題,便沒有再聽大臣們絮叨,心裏卻還在琢磨著安撫人心的事。
安撫人心,談何容易,任何國策,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滿足了這個人,就會得罪那個人,讓這個階層得到好處,勢必另一階層會不滿,而許多事,本身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容易。
現在的情況,顯然比在杭州那會兒要難得多,那時候,畢竟還有王法在,又得到了天子的支持,在一省之地,就算有人不滿,也可以彈壓下去,可現在呢,天子沒了,自己當家作主,不滿的人卻是從前的百倍千倍,一個不好,就可能陰溝裏翻船。
不知不覺,到了正午,許多人口水說幹了,徐謙看時候差不多,便道:“好了,諸公也是辛苦,今日就議到這裏。”
他說到這裏,似乎醒悟了什麽,不由看向張孚敬,無論如何,張孚敬好歹也是表麵上的內閣大臣,是廷議的主持者,自己說散會,確實有點不太合適。
張孚敬見徐謙朝自己看來,卻也醒悟,忙道:“徐大人說的是,大家辛苦。”
百官都是趕鴨子上架,本來就是迫於徐謙的yin威而來,實在不願意和徐謙多待太久,巴不得早點散場的好。
徐謙旋即吩咐記錄的太監將廷議的記錄送去太皇太後那裏,讓她過目,看看她有什麽意見,抬腿也要走,張孚敬卻是拉住他,神秘的道:“徐部堂,老夫有幾句話想說。”
徐謙點頭,留了下來,那些太監倒也識趣,紛紛規避出去。
張孚敬小心翼翼的看了左右無人,這才鬆口氣,刻意壓低聲音道:“徐部堂有什麽打算?”
“什麽什麽打算?”徐謙反問。
張孚敬噓口氣,道:“事到如今,已經不能走迴頭路了,眼下徐部堂眾望所歸,而老夫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中山王畢竟年幼,不能主政,莫非徐部堂沒有打算嗎?”
徐謙警惕起來,淡淡道:“張大人的意思是?”
張孚敬道:“其實楊廷和有一句話說的對,這中山王畢竟幼小,是該有人來代政,而眼下徐部堂豈不是最好的人選?”
徐謙明白了,張孚敬這是想要從龍了。張孚敬的發跡,某種意義來說就是討好了嘉靖,所以這個家夥,無論他人是好是壞,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在這方麵,他是沒有任何節操和原則的,他的原則就是誰的拳頭大,他就往那邊倒。
現在分明是徐謙拳頭比較大一些,控製了軍馬,又有新黨黨羽,雖然有人反對,可是這朝廷,再沒有人能夠與徐謙抗衡的人物。
對張孚敬來說,這絕不是什麽好事,因為徐謙接下來不出意外,肯定要入閣,無論是張孚敬做首輔還是徐謙做首輔,張孚敬都得乖乖的跟在後頭做應聲蟲。
可是如果徐謙代政那就不同,一旦代政,那麽就相當於‘代天子’了,到時他依舊還是碩果僅存的閣臣,首輔舍他其誰?如此一來,他就正兒八經、名正言順的成了首輔,上承代天子之命,署理天下政務。
代君也是君,君的職能畢竟和首輔大臣不一樣,徐謙做了代君,他才能做名正言順的首輔大臣,假若徐謙還做臣,這首輔大臣的職能就肯定沒有他的份。
張孚敬說罷,眼紅耳熱的看著徐謙,說出這番話,委實大膽的很。可是他不得不說,他熬了大半輩子,為的是什麽?還不就是一展抱負,為的是得償所願,讓他和徐謙為敵,他是不敢的,既然如此,那麽索性還是從龍的好,這是一條終南捷徑。
徐謙聽罷,真是又好氣又好笑,這個世上,果然是有人就有江湖,有人就有心眼,每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利益自然不同,就如這位仁兄,這才多久,就圖窮匕見了。
徐謙必須表態,他冷哼一聲:“簡直是胡言亂語,我根本不明白張大人在說什麽,往後這樣的話,休要再提,張大人,你我都是朝廷命官,豈可有什麽非分之想,張大人自重吧,告辭。”說罷,揚長而去。
張孚敬看著徐謙的背影,不由苦笑。
麵對徐謙的指責,他倒是臉不紅心不揣,似乎早料到會是如此收場。
張孚敬到了內閣坐定,過不了多久,便有人尋上門來。
來人叫唐文龍,和張孚敬一樣,也是大禮儀時聲援嘉靖的人物,如今也召入朝中,升任通政司左通政,他手裏拿著一份奏疏過來,有差役見了他,也隻道是哪裏送來的緊急奏疏,這位左通政大人覺得事態緊急,所以親自送來,因此也無人說什麽,唐文龍進了張孚敬的公房,小心翼翼的將門窗關了,關切的道:“張大人,不知徐部堂怎麽說?”
這大明朝最沒節操的,既非舊黨也非王黨,而是這群禮議黨,他們本來就是靠這個起家的,換做別人,還會扭捏幾下,這些人倒好,一個都不扭捏了。
張孚敬向徐謙提起的這件事,早就和唐文龍商量好了,唐文龍心裏記掛著這事,在通政使司衙門裏坐臥不寧,一抽到空便跑了來。和張孚敬不同,唐文龍的野心不大,雖然這通政使司衙門不錯,可是他更希望調任到部堂裏去,最好能做一任尚書,可是憑他現在的出身和地位,這簡直是癡心妄想,他之所以能升任通政使司,隻是因為他在大禮議裏押對了寶,可現在嘉靖都駕崩了,誰還記得他這份功勞,不將他擼下來就算不錯,還想有非分之想?所以唐文龍這才下定決心,開始一場新一輪的投機。
張孚敬擬了一份票倪,抬起頭來,看了唐文龍一眼,隨即道:“徐部堂狠狠斥責了老夫一番,說老夫說的這些話,望之不似人臣。”
“還有呢?”唐文龍急切的問。
張孚敬苦笑:“自然是拂袖而去。”
唐文龍大喜,道:“我就知道,徐部堂心裏熱切著呢,他雖然斷然迴絕,說是斥責,不過並不嚴厲,不過是立個牌坊罷了,依我看,徐部堂的心裏頭,八成也是早已興致勃勃了,隻是這等事,怎麽能說出來,有些事他不能說,不能去做,所以才需要別人代勞不是?奏疏我都已經想好了,咱們一起上書上去,先造出聲勢來,到時候張大人再去見太皇太後,遊說一下,這事準能成,而徐部堂,也少不得要多謝你我。”
張孚敬搖頭:“你太急了,這事急不得,先等等看,我看徐部堂今日廷議心不在焉,想來是有心事,不過若老夫是他,也會是心事重重,畢竟現在天下還不太平呢,這個時候你我上書,這不是火上添油?等等看吧,過些時日再做計較。”
唐文龍慚愧的道:“是,是,張公說的有道理,是下官孟浪了。”
張孚敬看他一眼,道:“不過先造出聲勢也沒有錯,隻是現在,不宜在官麵上造,你懂嗎?”
唐文龍恍然大悟,道:“明白,這事交給我就成了。”
………………………………………………………………………………………………………………………………
草某些人,不解釋。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