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從未聽說過‘顏苦孔之卓’這句話,今日倒是想看看你這‘顏苦孔之卓’從哪裏來的,本官答應了你,現在,該輪到你來說了。”
鄧京咬牙切齒,恨不能將徐謙生吞活剝,一雙眼眸陰惻惻地看著徐謙,就等著看徐謙的笑話。
徐謙不疾不徐,道:“‘顏苦孔之卓’這句話古已有之,確實是出自孔聖人之語,此句語出《揚子法言》,實非學生杜撰,這揚子法言,乃是先漢時楊雄所撰。”他冷冷一笑,繼續道:“楊雄是何人,就不必學生多言了吧,自秦焚書之後,孔子之學不絕如線,唯楊雄獨起而任之,故韓愈將其與孟子、荀子並稱。而司馬光尤好雄學,稱之為正宗。便是程子、朱子這樣的聖人,也對雄學多有考據,理學之中的許多觀點,都出自《揚子法言》,而這《揚子法言》,程朱理學,本就脫胎於楊雄,其中許多考據,也都以揚子法言為準,敢問宗師,敢問諸位大人,這《揚子法言》雖非四書五經,可是誰敢說它不是經典,又誰敢說它杜撰了聖人的言論。”
鄧京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
揚子法言,其實讀的人並不多,可是其地位卻如理學的開山鼻祖,因為程朱在構思理學時,主要的論點論據都出自論語和這本書,所謂經考亭朱子論定者,則未遑及也。
這部書很是出名,地位雖然次於孔子弟子們編撰的論語,但是也絕對算是正統,隻是因為科舉要考的隻是四書五經,還有程朱的集注,因而揚子法言也極少有人去讀。市麵上流傳的書籍甚少,在座的諸位大人在做官之前一個個鑽研四書五經,哪有心思去看其他的書籍,等做了官,要忙的事就更多了,請客送禮,聽戲作詩,更是抽不開身了。
結果一大幫子的所謂進士們,竟是無一人知曉‘顏苦孔之卓’這句話。
可問題就在於。作為一本僅次於論語之下事關聖人的書籍,揚子法言是絕不容忽視的,就算科舉不會拿這本書來做題,可是誰也不敢否認他的權威。
趙提學心念一動,對徐謙微微一笑。隨即道:“來,立即去尋《揚子法言》。”
隻是這種書,哪裏這麽容易尋到?而徐謙卻如變戲法一般從袖裏抽出這部書來,微微笑道;“幸好學生隨身攜帶,還請大人一觀。”
眾考官見徐謙有備無患地抽出揚子法言來,一個個直吸冷氣,心裏不由想。這姓徐的一定是故意的,莫非他早就料到今日,所以順手也把這本書帶來?
鄧京的眼睛卻是紅了,他本來料定了徐謙是歪曲經義。誰知道這家夥肚子裏還真有貨色,想到方才的打賭,他連忙撲上去,搶過了書。狠狠地瞪徐謙一眼,道:“原來你是有備而來。否則為何要隨身攜帶……”
徐謙打斷他,不客氣地道:“大人這是說哪裏話?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學海無涯,書本自然要隨身攜帶,否則也配做讀書人嗎?學生帶著書在身上,難道也是錯嗎?若是如此,大人身為朝廷命官,卻也是讀書人出身,大人不將書本攜帶在身,好隨時觀看,難道這就是對的嗎?”
一番義正言辭,固然是大家不信徐謙有這樣用功,又恰好帶的是《揚子法言》,這世上哪有這麽巧合的事?可畢竟人家的話很有道理,讀書人攜帶書本在身,好隨時看書,這本來就是應該鼓勵的事,難道因為這個反而給予懲戒?
大家突然意識到,這像是一個陰謀,或者說,這句話本就是姓徐的故意留在了文章裏,莫非他是要引蛇出洞?可問題是,大家無冤無仇,你引蛇出洞做什麽?難道手癢,非要找個人來坑?
鄧京這時候真的嚇住了,他沒有想到自己會輸,現在人家連證據都送了來,他急匆匆地去翻閱揚子法言,徐謙提醒他:“此句在第一卷《學行篇》,最末尾的那一句,大人看到了嗎?”
鄧京照著他的話去做,果然看到那要刺瞎眼的一行話,他不由一呆,接著暈沉沉地坐在椅上。
擺在他的麵前,似乎隻有兩條路,第一條是信守承諾,然後抨擊自己的座師,彈劾內閣學士,當然,這等於是找死,而且絕對是欲仙欲死的那種。
至於第二條路,則是裝聾作啞,問題就在於,這裏這麽多人聽到他的承諾,他要是如此,以後還怎麽麵對同僚?還蹦達個什麽勁頭?徐謙手頭又有個明報,若是將這件事大張旗鼓地宣揚一番,鄧京怕是除了去跳河,就無路可走了。
鄧京臉色蒼白如紙,最後勉強道:“不……不錯,確實是有這麽一句話,徐……徐生員,你待如何?”
徐謙的目光卻是看向各位大人,道:“諸位大人肯為他作證嗎?”
此起彼伏的咳嗽聲又傳出來,大家很尷尬,卻都不約而同地把臉別到一邊去,當作什麽都沒有聽到。
正德十年的會試主考,乃是時任禮部尚書的毛紀,而如今這位毛大人已經入了內閣,是天下數一數二的權臣,現在徐謙讓他們來作證,這不是找死嗎?
證是不能做的,可是畢竟大家都是體麵人,都顯得有幾分羞愧。
甚至有人心中想,若是明報明日拿這個來做文章,到時豈不是連自己也跟著喪盡顏麵?做官最講的是清直,所謂直,就是不阿諛奉承上官,雖然每個官員都不免討好上司,可是這東西就像鈣片一樣缺什麽就要補什麽,越是骨頭軟,大家越是要把耿直的招牌貼在自己的臉上。
可一旦貼出來,自己若是無動於衷,人家肯定會說自己是軟骨頭。
就在大家惴惴不安的時候,徐謙突然歎了口氣道:“其實方才學生和禦使大人的話不過是戲言而已,諸位不要當真,其實這本《揚子法言》也不過是學生偶爾讀到,這畢竟不是四書五經一般的經典,豈可以一本揚子法言而論學問高低?”
方才還讓人提心吊膽,可是接下來卻又讓所有人鬆了口氣。
大家驚異地看著徐謙,陡然覺得這個家夥居然可愛起來。
而這時候,徐謙也不宜久留,躬身作揖道:“宗師,諸位大人,貢院重地,學生不敢打擾,就此告辭。”
趙提學這才反應過來,忙擺出威嚴,慢悠悠地道:“唔,你去罷,這一次算你過關。”
那鄧京被徐謙幾乎要推下懸崖,卻又被徐謙一把拉了迴來,此時心裏滿是慶幸,隻要徐謙不追究這件事就好辦,畢竟這事涉及到了自己的宗師,誰也不敢出去胡說八道,這時也不敢輕慢,居然幹笑起來,道:“徐生員迴去之後還需苦讀,切莫因為有了一些成績就沾沾自喜。”
這口吻,倒像是他和徐謙很熟一樣。
徐謙也坦然受之,朝他作揖道:“謝大人提點。”說罷之後便旋過身去,施施然地離開。
整個明倫堂裏,直到徐謙不見了蹤影,依舊是鴉雀無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笑不得。
“咳咳……”趙提學將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慢悠悠地道:“諸位怎麽看?既然‘顏苦孔之卓’確實是出自經典,那徐謙的文章列入一等應當不成問題吧。”
鄧京立即道:“此子功底紮實,文章花團錦簇,方才我等既有誤會,現在已經澄清,以吾之愚見,此人的文章莫說是列為一等,便是列為第一卻也名副其實。”
趙提學沉吟道:“隻是有幾篇文章的實力也不在這篇文章之下,若是直接列其為第一,隻怕別人不服?”
鄧京的眼珠子轉了轉,隨即笑道:“我隻是監考官,這等事實在插不上口,不過掄才大典,最重要的是對聖人的理解,若理解得透,書讀得通,才是正經,若隻是偶得一些奇思妙想,誤打誤撞的才子,就算是取了,對國家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罷……我言盡於此,到底如何,還要諸位考官自己拿捏。”
為了避嫌,鄧京已經站起來,當先走了出去。
其他的監考官和同考官們在鄧京認為徐謙可為第一的時候都沒有表達反對,現在見鄧京避嫌,自然也紛紛站起,一個個魚貫而出。
明倫堂裏隻剩下了六位閱卷官和趙提學,趙提學籲了口氣,環視諸人,慢悠悠地道:“諸位以為如何?”
大家依然不吭聲。
趙提學又道:“若以文章而論,諸位認為誰可爭得上遊。”
“咳咳……”終於有個考官不禁咳嗽,隨即道:“下官以為,徐謙與另外三份試卷各有千秋,怕是爭不出高下。”
其餘閱卷官紛紛頜首讚同,道:“不錯,不錯。”
趙提學此時也不客氣了,慢悠悠地道:“若是如此,徐謙的學識似乎更加廣博,這一句‘顏苦孔之卓’便可見其功底,是嗎?”
“大人說的很有道理……”
閱卷官們又是紛紛點頭。
鄧京咬牙切齒,恨不能將徐謙生吞活剝,一雙眼眸陰惻惻地看著徐謙,就等著看徐謙的笑話。
徐謙不疾不徐,道:“‘顏苦孔之卓’這句話古已有之,確實是出自孔聖人之語,此句語出《揚子法言》,實非學生杜撰,這揚子法言,乃是先漢時楊雄所撰。”他冷冷一笑,繼續道:“楊雄是何人,就不必學生多言了吧,自秦焚書之後,孔子之學不絕如線,唯楊雄獨起而任之,故韓愈將其與孟子、荀子並稱。而司馬光尤好雄學,稱之為正宗。便是程子、朱子這樣的聖人,也對雄學多有考據,理學之中的許多觀點,都出自《揚子法言》,而這《揚子法言》,程朱理學,本就脫胎於楊雄,其中許多考據,也都以揚子法言為準,敢問宗師,敢問諸位大人,這《揚子法言》雖非四書五經,可是誰敢說它不是經典,又誰敢說它杜撰了聖人的言論。”
鄧京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
揚子法言,其實讀的人並不多,可是其地位卻如理學的開山鼻祖,因為程朱在構思理學時,主要的論點論據都出自論語和這本書,所謂經考亭朱子論定者,則未遑及也。
這部書很是出名,地位雖然次於孔子弟子們編撰的論語,但是也絕對算是正統,隻是因為科舉要考的隻是四書五經,還有程朱的集注,因而揚子法言也極少有人去讀。市麵上流傳的書籍甚少,在座的諸位大人在做官之前一個個鑽研四書五經,哪有心思去看其他的書籍,等做了官,要忙的事就更多了,請客送禮,聽戲作詩,更是抽不開身了。
結果一大幫子的所謂進士們,竟是無一人知曉‘顏苦孔之卓’這句話。
可問題就在於。作為一本僅次於論語之下事關聖人的書籍,揚子法言是絕不容忽視的,就算科舉不會拿這本書來做題,可是誰也不敢否認他的權威。
趙提學心念一動,對徐謙微微一笑。隨即道:“來,立即去尋《揚子法言》。”
隻是這種書,哪裏這麽容易尋到?而徐謙卻如變戲法一般從袖裏抽出這部書來,微微笑道;“幸好學生隨身攜帶,還請大人一觀。”
眾考官見徐謙有備無患地抽出揚子法言來,一個個直吸冷氣,心裏不由想。這姓徐的一定是故意的,莫非他早就料到今日,所以順手也把這本書帶來?
鄧京的眼睛卻是紅了,他本來料定了徐謙是歪曲經義。誰知道這家夥肚子裏還真有貨色,想到方才的打賭,他連忙撲上去,搶過了書。狠狠地瞪徐謙一眼,道:“原來你是有備而來。否則為何要隨身攜帶……”
徐謙打斷他,不客氣地道:“大人這是說哪裏話?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學海無涯,書本自然要隨身攜帶,否則也配做讀書人嗎?學生帶著書在身上,難道也是錯嗎?若是如此,大人身為朝廷命官,卻也是讀書人出身,大人不將書本攜帶在身,好隨時觀看,難道這就是對的嗎?”
一番義正言辭,固然是大家不信徐謙有這樣用功,又恰好帶的是《揚子法言》,這世上哪有這麽巧合的事?可畢竟人家的話很有道理,讀書人攜帶書本在身,好隨時看書,這本來就是應該鼓勵的事,難道因為這個反而給予懲戒?
大家突然意識到,這像是一個陰謀,或者說,這句話本就是姓徐的故意留在了文章裏,莫非他是要引蛇出洞?可問題是,大家無冤無仇,你引蛇出洞做什麽?難道手癢,非要找個人來坑?
鄧京這時候真的嚇住了,他沒有想到自己會輸,現在人家連證據都送了來,他急匆匆地去翻閱揚子法言,徐謙提醒他:“此句在第一卷《學行篇》,最末尾的那一句,大人看到了嗎?”
鄧京照著他的話去做,果然看到那要刺瞎眼的一行話,他不由一呆,接著暈沉沉地坐在椅上。
擺在他的麵前,似乎隻有兩條路,第一條是信守承諾,然後抨擊自己的座師,彈劾內閣學士,當然,這等於是找死,而且絕對是欲仙欲死的那種。
至於第二條路,則是裝聾作啞,問題就在於,這裏這麽多人聽到他的承諾,他要是如此,以後還怎麽麵對同僚?還蹦達個什麽勁頭?徐謙手頭又有個明報,若是將這件事大張旗鼓地宣揚一番,鄧京怕是除了去跳河,就無路可走了。
鄧京臉色蒼白如紙,最後勉強道:“不……不錯,確實是有這麽一句話,徐……徐生員,你待如何?”
徐謙的目光卻是看向各位大人,道:“諸位大人肯為他作證嗎?”
此起彼伏的咳嗽聲又傳出來,大家很尷尬,卻都不約而同地把臉別到一邊去,當作什麽都沒有聽到。
正德十年的會試主考,乃是時任禮部尚書的毛紀,而如今這位毛大人已經入了內閣,是天下數一數二的權臣,現在徐謙讓他們來作證,這不是找死嗎?
證是不能做的,可是畢竟大家都是體麵人,都顯得有幾分羞愧。
甚至有人心中想,若是明報明日拿這個來做文章,到時豈不是連自己也跟著喪盡顏麵?做官最講的是清直,所謂直,就是不阿諛奉承上官,雖然每個官員都不免討好上司,可是這東西就像鈣片一樣缺什麽就要補什麽,越是骨頭軟,大家越是要把耿直的招牌貼在自己的臉上。
可一旦貼出來,自己若是無動於衷,人家肯定會說自己是軟骨頭。
就在大家惴惴不安的時候,徐謙突然歎了口氣道:“其實方才學生和禦使大人的話不過是戲言而已,諸位不要當真,其實這本《揚子法言》也不過是學生偶爾讀到,這畢竟不是四書五經一般的經典,豈可以一本揚子法言而論學問高低?”
方才還讓人提心吊膽,可是接下來卻又讓所有人鬆了口氣。
大家驚異地看著徐謙,陡然覺得這個家夥居然可愛起來。
而這時候,徐謙也不宜久留,躬身作揖道:“宗師,諸位大人,貢院重地,學生不敢打擾,就此告辭。”
趙提學這才反應過來,忙擺出威嚴,慢悠悠地道:“唔,你去罷,這一次算你過關。”
那鄧京被徐謙幾乎要推下懸崖,卻又被徐謙一把拉了迴來,此時心裏滿是慶幸,隻要徐謙不追究這件事就好辦,畢竟這事涉及到了自己的宗師,誰也不敢出去胡說八道,這時也不敢輕慢,居然幹笑起來,道:“徐生員迴去之後還需苦讀,切莫因為有了一些成績就沾沾自喜。”
這口吻,倒像是他和徐謙很熟一樣。
徐謙也坦然受之,朝他作揖道:“謝大人提點。”說罷之後便旋過身去,施施然地離開。
整個明倫堂裏,直到徐謙不見了蹤影,依舊是鴉雀無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笑不得。
“咳咳……”趙提學將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慢悠悠地道:“諸位怎麽看?既然‘顏苦孔之卓’確實是出自經典,那徐謙的文章列入一等應當不成問題吧。”
鄧京立即道:“此子功底紮實,文章花團錦簇,方才我等既有誤會,現在已經澄清,以吾之愚見,此人的文章莫說是列為一等,便是列為第一卻也名副其實。”
趙提學沉吟道:“隻是有幾篇文章的實力也不在這篇文章之下,若是直接列其為第一,隻怕別人不服?”
鄧京的眼珠子轉了轉,隨即笑道:“我隻是監考官,這等事實在插不上口,不過掄才大典,最重要的是對聖人的理解,若理解得透,書讀得通,才是正經,若隻是偶得一些奇思妙想,誤打誤撞的才子,就算是取了,對國家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罷……我言盡於此,到底如何,還要諸位考官自己拿捏。”
為了避嫌,鄧京已經站起來,當先走了出去。
其他的監考官和同考官們在鄧京認為徐謙可為第一的時候都沒有表達反對,現在見鄧京避嫌,自然也紛紛站起,一個個魚貫而出。
明倫堂裏隻剩下了六位閱卷官和趙提學,趙提學籲了口氣,環視諸人,慢悠悠地道:“諸位以為如何?”
大家依然不吭聲。
趙提學又道:“若以文章而論,諸位認為誰可爭得上遊。”
“咳咳……”終於有個考官不禁咳嗽,隨即道:“下官以為,徐謙與另外三份試卷各有千秋,怕是爭不出高下。”
其餘閱卷官紛紛頜首讚同,道:“不錯,不錯。”
趙提學此時也不客氣了,慢悠悠地道:“若是如此,徐謙的學識似乎更加廣博,這一句‘顏苦孔之卓’便可見其功底,是嗎?”
“大人說的很有道理……”
閱卷官們又是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