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片刻的失神,天子從禦椅上站起來,目光漸漸深沉,隨即道:“這些人好大的膽子。”
這些人,自然是指徐家那些人。不過雖然言辭上有責怪的意思,可是語氣卻還算溫和,這讓黃錦不由鬆了口氣。
隨即,天子的眼睛微微眯起來:“這件事鬧得這麽大,為何無人上奏?平時那些禦使不是最喜歡管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嗎?怎麽這一次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黃錦昂起頭來,活似伸出頭來的烏龜,笑嘻嘻地道:“陛下,這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是嗎?”這天子也不禁失笑起來,隨即又板起臉來道:“可是這麽鬧實在不像話,朝廷還是要臉麵的,這些姓徐的真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黃伴伴以為該如何處置?”
黃錦受寵若驚,須知這位天子雖然年少,可是一向很有主見,從不詢問別人的意見,黃錦不敢耽誤,忙道:“鬧一鬧也有好處,至少讓那些清流們知曉一點厲害,平時他們喊祖宗喊得震天的響,現在這太祖皇帝的大誥出來,他們卻是不敢吱聲了。”他頓了頓又道:“至於這禦使李固,徐家所言之罪證據確鑿,陛下發個條子下去,讓大理寺懲治就是。”
天子微微搖頭,眉頭微微鎖起,道:“不成,不能讓大理寺來,用錦衣衛罷,總算落了把柄到了朕的手裏,也該殺雞儆猴了。”
黃錦打了個冷戰,一時不明白天子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小心翼翼地道:“至於徐家這些人……”
天子不由笑了:“你不是已經說過,這徐謙的父親已經入了東廠嗎?給予一些優待吧,這個人或許將來有用處。”
他用手敲了敲禦案,隨即又道:“方才通政司遞來了急報,想必這件事你也已經知道了吧,這個徐謙在杭州遭遇倭寇,竟是提劍殺了六人,看來這倭寇之患已經刻不容緩,想不到連杭州左近都出現了訊警,浙江的衛所都是幹什麽吃的?”
黃錦連忙道:“這件事,奴婢也是剛剛接到消息,這徐謙所為實在讓人歎為觀止,都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哪裏有這秀才追著倭寇殺的?奴婢起先以為是不是急報有誤,有或者是這徐謙冒功,不過這急報說的倒是清楚,應當不假。”
天子露出了幾分微笑,其實徐謙在這天子眼裏不過是個名字而已,之所以有印象,隻是因為謝遷,否則此人在杭州如何著名,天子也不會對此人有再多的印象。
可是現在,讀書人仗劍殺倭,卻是讓他有了幾分興趣。
他慢悠悠地道:“朕登基以來,這倭寇就越鬧越兇,為此,朕還特意與大臣們商議,可是大臣們都說倭寇悍不畏死,所以不易清剿,浙江巡撫更是上奏,辯稱倭人有以一敵百之勇,官軍屢屢進剿都無功而返,是非戰之罪。”
他的手重重地拍在案上,冷笑道:“好一個非戰之罪,莫非朕養著他們,朝廷這麽多庫銀內帑,到頭來就換來這麽一句混賬的話?他們將倭人吹噓得宛若天兵下凡,現在倒是有意思了,一個少年書生都能仗劍殺倭,朕倒想聽聽看,他們又能怎麽說?”
黃錦心裏嘀咕,難怪奏報上來,朝廷對這件事都三緘其口呢,如此說來,這江南的事還真是一筆糊塗賬。
天子眯起眼來,繼續道:“倭患再不能縱容了,無奈何朝廷一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辦法。兵部的這些人隻知道屍位素餐,而朕的巡撫們就知道推諉過失,所以朕有個主意,其一呢,將這徐謙的典型樹立起來,好令天下人知道,這倭人並不可怕。其二……”天子心念一動,道:“你派人去問問這徐謙,他畢竟久在江南,又與倭人有過交鋒,對江南倭患或許有些見識,朕……倒是想考校考校他。”
黃錦心裏哆嗦了一下,皇上去問一個書生對倭人的見識,這意味著什麽?至少意味著皇上對現在的兵部以及杭州的許多人不滿。而黃錦更擔心的是,皇上要問,大可以詢問廠衛,廠衛每月都會將一些消息傳遞上去,莫非皇上對廠衛也……
他不敢多想,滿是擔憂地道:“是,奴婢這就去辦。”
…………………………………………………………………………………………
距離鄉試還有兩個多月,因此徐謙倒是能定下心來讀書,隻是老爺子離開一月有餘,心裏未免有些掛念,這麽久不見書信來,他心裏就不免揣測,莫非是老爺子到了京師那花花世界裏有了新歡,以至於連兒子都忘了?
他自行腦補老爺子沉淪在花叢中的各種細節,或許是帶入得太強的緣故,竟差點要捶胸跌足,這真真是造孽啊,怎麽就攤上這麽個爹。
煩躁的情緒沒有持續太久,卻是到了這一日的正午,徐謙用過了飯,已是有些困頓了,正要午間小憩,誰知外頭卻是一隊隊官差出現,有人來叫了門,趙夢婷在房中修補衣物,所以徐謙親自去開門,便看到了一臉嚴肅的王公公。
“王公公怎的來拜訪了?真是稀客。”徐謙朝王公公笑了笑。
可惜王公公今日板著臉,不太吃徐謙這一套,道:“進去說話。”
徐謙心裏咕噥:“我跟你講感情,你卻跟我故弄玄虛,這算不算明月照了溝渠?”
他將王公公請進廳裏去,王公公隻是打量了他一眼,也不打馬虎眼,道:“再過幾日,邸報就會出來,你殺倭的事隻怕要傳為美談了。”
徐謙本來以為自己好歹也立了大功,朝廷多少會給點真金白銀的賞賜,誰隻是把事跡寫上邸報,讓天下的官員看看,心裏不免有些不悅,道:“朝廷那邊還有什麽動靜?”
王公公卻是笑了:“朝廷不會有動靜,這件事對有些人未必有好處,自然不會願意鬧出動靜來。不過這一次咱家是奉宮裏的口諭前來,徐謙,待會咱家問你的話,你要認真地迴答,知道了嗎?”
徐謙隻得道:“請王公公垂問。”
王公公板著臉道:“這江南倭患日久難除,你有什麽高見?”
徐謙一時愕然,這種事似乎不該問他一個生員,朝廷養著這麽多官老爺呢,怎麽問到自己的頭上?他心中悲憤,我隻是個稟生,每月也就占朝廷一份口糧的便宜。吃的是草,還想從我身上擠出奶來,這是什麽道理?
可是看王公公一臉肅穆,讓徐謙不由心念一動,於是鬼使神差地道:“倭寇滋事,其一是因為倭國內亂,使得許多人失去了生計,人至賤則不畏死,因此不少倭人漂洋過海,以劫掠為生。除此之外,倭人背井離鄉,雖有勇力,可要說能製造什麽大亂子,學生卻是萬萬不信。之所以現在鬧得這麽厲害,無非是這江南有人與倭人遙相唿應而已。”
王公公詫異地看著他,道:“你這第二條,咱家就不稟告上去了。”、
徐謙忍不住道:“這是為何?”
王公公冷笑道:“你一個生員也敢大放厥詞,這種話也敢亂說,你說的這些人是什麽人?你惹得起嗎?”
徐謙一聽,頓時明白了王公公的意思,這些與倭人遙相唿應的人,哪一個不是家大勢大,與朝中的許多人也是聯係緊密?自己跑去告狀,你把人逼急了,人家是敢殺人的。
徐謙忍不住道:“公公,可是欺瞞宮中,是不是有欺君之嫌?”
王公公慢悠悠地道:“這不是欺君,天子說你是欺君那才是真正的欺君。”
這句話給予徐謙的震撼太大,想不到王公公見識這般深刻,徐謙不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道:“那麽就說有不法之徒冒充倭寇,渾水摸魚,使得時局糜爛,因此要治倭,率先要治流民之害,唯有斷絕流民與倭人的關係,這倭患至少能十去其九。”
徐謙的一番話等於是把問題推到了流民的頭上,話說這流民也是可憐,本來就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結果還被人三天兩頭的拿出來做反麵典型。
王公公這才心滿意足地點頭,道:“果然是孺子可教,那麽咱家再問你,要平倭患,你能獻策獻計嗎?”
徐謙正襟危坐,道:“其他的,學生也不懂。不過以學生來看,要平倭患,首要便是提振軍民士氣,現今江南這邊談倭色變,更有甚者,連官軍對倭人都是風聲鶴唳,其實倭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軍心民心,一些無知軍民聽了那坊間對倭寇誇大的流言,往往以為倭人極端兇神惡煞。在學生看來,倭人也是常人,無非就是輕賤而敢舍身而已,江南的官軍乃是倭寇的十倍、百倍,又占有地利之便,若肯盡心用命,倭寇之患不足掛齒。所以學生以為,眼下當務之急是該當提振士氣,肅清流言,如此朝廷再磨刀霍霍,調撥錢糧,征伐雄兵,屆時自然就望風披靡了。”
王公公道:“如何肅清流言?”
徐謙正色道:“堵不如疏,要疏就免不了引導。”
王公公本來以為徐謙這家夥會玩一些文字遊戲,敷衍過去,畢竟從一個少年身上還指望能問出什麽有用的東西?誰知道這家夥一套又一套,還真有點獻計獻策的意思。他不由繼續問:“如何引導?”
徐謙道:“辦報。”
………………………………
今天第二章,同學們,票票還有木有……rs
這些人,自然是指徐家那些人。不過雖然言辭上有責怪的意思,可是語氣卻還算溫和,這讓黃錦不由鬆了口氣。
隨即,天子的眼睛微微眯起來:“這件事鬧得這麽大,為何無人上奏?平時那些禦使不是最喜歡管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嗎?怎麽這一次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黃錦昂起頭來,活似伸出頭來的烏龜,笑嘻嘻地道:“陛下,這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是嗎?”這天子也不禁失笑起來,隨即又板起臉來道:“可是這麽鬧實在不像話,朝廷還是要臉麵的,這些姓徐的真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黃伴伴以為該如何處置?”
黃錦受寵若驚,須知這位天子雖然年少,可是一向很有主見,從不詢問別人的意見,黃錦不敢耽誤,忙道:“鬧一鬧也有好處,至少讓那些清流們知曉一點厲害,平時他們喊祖宗喊得震天的響,現在這太祖皇帝的大誥出來,他們卻是不敢吱聲了。”他頓了頓又道:“至於這禦使李固,徐家所言之罪證據確鑿,陛下發個條子下去,讓大理寺懲治就是。”
天子微微搖頭,眉頭微微鎖起,道:“不成,不能讓大理寺來,用錦衣衛罷,總算落了把柄到了朕的手裏,也該殺雞儆猴了。”
黃錦打了個冷戰,一時不明白天子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小心翼翼地道:“至於徐家這些人……”
天子不由笑了:“你不是已經說過,這徐謙的父親已經入了東廠嗎?給予一些優待吧,這個人或許將來有用處。”
他用手敲了敲禦案,隨即又道:“方才通政司遞來了急報,想必這件事你也已經知道了吧,這個徐謙在杭州遭遇倭寇,竟是提劍殺了六人,看來這倭寇之患已經刻不容緩,想不到連杭州左近都出現了訊警,浙江的衛所都是幹什麽吃的?”
黃錦連忙道:“這件事,奴婢也是剛剛接到消息,這徐謙所為實在讓人歎為觀止,都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哪裏有這秀才追著倭寇殺的?奴婢起先以為是不是急報有誤,有或者是這徐謙冒功,不過這急報說的倒是清楚,應當不假。”
天子露出了幾分微笑,其實徐謙在這天子眼裏不過是個名字而已,之所以有印象,隻是因為謝遷,否則此人在杭州如何著名,天子也不會對此人有再多的印象。
可是現在,讀書人仗劍殺倭,卻是讓他有了幾分興趣。
他慢悠悠地道:“朕登基以來,這倭寇就越鬧越兇,為此,朕還特意與大臣們商議,可是大臣們都說倭寇悍不畏死,所以不易清剿,浙江巡撫更是上奏,辯稱倭人有以一敵百之勇,官軍屢屢進剿都無功而返,是非戰之罪。”
他的手重重地拍在案上,冷笑道:“好一個非戰之罪,莫非朕養著他們,朝廷這麽多庫銀內帑,到頭來就換來這麽一句混賬的話?他們將倭人吹噓得宛若天兵下凡,現在倒是有意思了,一個少年書生都能仗劍殺倭,朕倒想聽聽看,他們又能怎麽說?”
黃錦心裏嘀咕,難怪奏報上來,朝廷對這件事都三緘其口呢,如此說來,這江南的事還真是一筆糊塗賬。
天子眯起眼來,繼續道:“倭患再不能縱容了,無奈何朝廷一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辦法。兵部的這些人隻知道屍位素餐,而朕的巡撫們就知道推諉過失,所以朕有個主意,其一呢,將這徐謙的典型樹立起來,好令天下人知道,這倭人並不可怕。其二……”天子心念一動,道:“你派人去問問這徐謙,他畢竟久在江南,又與倭人有過交鋒,對江南倭患或許有些見識,朕……倒是想考校考校他。”
黃錦心裏哆嗦了一下,皇上去問一個書生對倭人的見識,這意味著什麽?至少意味著皇上對現在的兵部以及杭州的許多人不滿。而黃錦更擔心的是,皇上要問,大可以詢問廠衛,廠衛每月都會將一些消息傳遞上去,莫非皇上對廠衛也……
他不敢多想,滿是擔憂地道:“是,奴婢這就去辦。”
…………………………………………………………………………………………
距離鄉試還有兩個多月,因此徐謙倒是能定下心來讀書,隻是老爺子離開一月有餘,心裏未免有些掛念,這麽久不見書信來,他心裏就不免揣測,莫非是老爺子到了京師那花花世界裏有了新歡,以至於連兒子都忘了?
他自行腦補老爺子沉淪在花叢中的各種細節,或許是帶入得太強的緣故,竟差點要捶胸跌足,這真真是造孽啊,怎麽就攤上這麽個爹。
煩躁的情緒沒有持續太久,卻是到了這一日的正午,徐謙用過了飯,已是有些困頓了,正要午間小憩,誰知外頭卻是一隊隊官差出現,有人來叫了門,趙夢婷在房中修補衣物,所以徐謙親自去開門,便看到了一臉嚴肅的王公公。
“王公公怎的來拜訪了?真是稀客。”徐謙朝王公公笑了笑。
可惜王公公今日板著臉,不太吃徐謙這一套,道:“進去說話。”
徐謙心裏咕噥:“我跟你講感情,你卻跟我故弄玄虛,這算不算明月照了溝渠?”
他將王公公請進廳裏去,王公公隻是打量了他一眼,也不打馬虎眼,道:“再過幾日,邸報就會出來,你殺倭的事隻怕要傳為美談了。”
徐謙本來以為自己好歹也立了大功,朝廷多少會給點真金白銀的賞賜,誰隻是把事跡寫上邸報,讓天下的官員看看,心裏不免有些不悅,道:“朝廷那邊還有什麽動靜?”
王公公卻是笑了:“朝廷不會有動靜,這件事對有些人未必有好處,自然不會願意鬧出動靜來。不過這一次咱家是奉宮裏的口諭前來,徐謙,待會咱家問你的話,你要認真地迴答,知道了嗎?”
徐謙隻得道:“請王公公垂問。”
王公公板著臉道:“這江南倭患日久難除,你有什麽高見?”
徐謙一時愕然,這種事似乎不該問他一個生員,朝廷養著這麽多官老爺呢,怎麽問到自己的頭上?他心中悲憤,我隻是個稟生,每月也就占朝廷一份口糧的便宜。吃的是草,還想從我身上擠出奶來,這是什麽道理?
可是看王公公一臉肅穆,讓徐謙不由心念一動,於是鬼使神差地道:“倭寇滋事,其一是因為倭國內亂,使得許多人失去了生計,人至賤則不畏死,因此不少倭人漂洋過海,以劫掠為生。除此之外,倭人背井離鄉,雖有勇力,可要說能製造什麽大亂子,學生卻是萬萬不信。之所以現在鬧得這麽厲害,無非是這江南有人與倭人遙相唿應而已。”
王公公詫異地看著他,道:“你這第二條,咱家就不稟告上去了。”、
徐謙忍不住道:“這是為何?”
王公公冷笑道:“你一個生員也敢大放厥詞,這種話也敢亂說,你說的這些人是什麽人?你惹得起嗎?”
徐謙一聽,頓時明白了王公公的意思,這些與倭人遙相唿應的人,哪一個不是家大勢大,與朝中的許多人也是聯係緊密?自己跑去告狀,你把人逼急了,人家是敢殺人的。
徐謙忍不住道:“公公,可是欺瞞宮中,是不是有欺君之嫌?”
王公公慢悠悠地道:“這不是欺君,天子說你是欺君那才是真正的欺君。”
這句話給予徐謙的震撼太大,想不到王公公見識這般深刻,徐謙不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道:“那麽就說有不法之徒冒充倭寇,渾水摸魚,使得時局糜爛,因此要治倭,率先要治流民之害,唯有斷絕流民與倭人的關係,這倭患至少能十去其九。”
徐謙的一番話等於是把問題推到了流民的頭上,話說這流民也是可憐,本來就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結果還被人三天兩頭的拿出來做反麵典型。
王公公這才心滿意足地點頭,道:“果然是孺子可教,那麽咱家再問你,要平倭患,你能獻策獻計嗎?”
徐謙正襟危坐,道:“其他的,學生也不懂。不過以學生來看,要平倭患,首要便是提振軍民士氣,現今江南這邊談倭色變,更有甚者,連官軍對倭人都是風聲鶴唳,其實倭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軍心民心,一些無知軍民聽了那坊間對倭寇誇大的流言,往往以為倭人極端兇神惡煞。在學生看來,倭人也是常人,無非就是輕賤而敢舍身而已,江南的官軍乃是倭寇的十倍、百倍,又占有地利之便,若肯盡心用命,倭寇之患不足掛齒。所以學生以為,眼下當務之急是該當提振士氣,肅清流言,如此朝廷再磨刀霍霍,調撥錢糧,征伐雄兵,屆時自然就望風披靡了。”
王公公道:“如何肅清流言?”
徐謙正色道:“堵不如疏,要疏就免不了引導。”
王公公本來以為徐謙這家夥會玩一些文字遊戲,敷衍過去,畢竟從一個少年身上還指望能問出什麽有用的東西?誰知道這家夥一套又一套,還真有點獻計獻策的意思。他不由繼續問:“如何引導?”
徐謙道:“辦報。”
………………………………
今天第二章,同學們,票票還有木有……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