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讓幾位執政自己出去飲酒,徐平隻好與晏殊、章得象一起,迴了皇城。


    迴到政事堂略作收拾,三人從垂拱門進了大內,由閤門官員帶著到了崇政殿。


    進了大殿,行禮如儀,趙禎吩咐賜座。


    另一邊坐著呂夷簡和龐籍,看起來已經奏事不少時間,麵上都有倦色。


    徐平拜相之後,兩府一起議事的製度一直保留,中書跟樞密並不像以前那樣老死不相往來。最近的軍事改革徐平一直參與提出意見,他到底是統過軍的人,很多製度還是要由他提出來,樞密院再去酌情采納。在徐平印象裏,最近好像沒有什麽軍事大事,不知為什麽這麽晚把自己幾人召來。莫不是沿邊有突發大事發生?


    趙禎也有些累了,示意呂夷簡向幾位宰執說明事情原委。


    呂夷簡道:“剛才問過小黃門,才知幾位宰相尚未出皇城,是以陛下召入大內,同議軍事。今日有兩點難決,一是武舉之製,二是豐勝路折繼閔與劉兼濟換防。”


    “中書已下敕令,各州皆建武學,以曆朝戰事和兵書教之,武舉與科舉參差而行。眾臣集議,皆以為可行,隻是如何選人教習,尚未定下。隻是其中有一處不明,武舉登科之人,如何進用。是先授低品僚佐,還是先授小統兵官,依常例而進。不知諸位相何意?”


    晏殊和章得象聽了,一起看著徐平。他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這種事情當然中書是以徐平的意見為主,兩人再補充參謀。


    徐平想了一會道:“此事我再三考慮,讓武舉登第之人,直接入軍,隻怕不妥。”


    呂夷簡一怔:“武舉朝廷花費許多心力,若選出來的人不用,豈不是白費力氣!”


    徐平搖頭:“樞密太尉莫急,我說的不是那個意思。從軍統兵與親民官不同,學曆朝戰事,習兵書,哪怕再是精熟,跟實際統兵還是差別極大。登第之人直接從軍,隻怕是難有作為。我在隴右時,曾建將校營,將門僚佐,諸小校,在裏麵培養極是得力。”


    趙禎道:“樞密院對隴右之製多曾用心,將校營之製委實諸多好處,各軍亦有設。隻是武舉進士,直入各軍將校營,隻怕被人看輕。”


    徐平道:“陛下,臣之意為,天下禁軍何不統設一將校營?凡天下統兵官,兼且各軍僚佐,俱自此將校營出。人才聚於一處,教也便利,用也便利。”


    各軍的將校營實際上是臨時舉措,徐平在西北的時候一切草創,不得不為。等到天下安定下來,還是要設正規的軍校,穩定地向軍中輸出人才。從募兵製改為征兵製,再像以前那樣培養軍官必然不合適。讓各軍開設將校營,自己培養人才,又會成為小山頭,對於國家對各軍的掌控不利。軍官的培養,還是要收到朝廷的手裏來。


    呂夷簡略一思索,便就明白了徐平的用意。在此之前,他就感覺到了各軍設將校營培養人才不妥,會形成各軍抱團的情況。他本來已經參考了流官之製,讓各軍指揮使以上的統兵官,按年限輪換,找散他們抱團的傾向。若是把將校培養統一收上來,當然更好。


    幾人商量一會,都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把軍官培養收到朝廷來,再加上跟流官一樣的軍官輪調,軍權就完全控製住了。地方有封建,軍中同樣有封建。以前父子兄弟同營,統兵官權力過大,借助階級法對軍隊的牢牢控製,便就是軍中封建之一種。從太祖到太宗不斷把軍中的僚佐撤掉,便就是在軍中封建的情況下,讓他們失去獨立作戰能力。把僚佐官員重新設迴去,就必然要參考地方之製,讓統兵官不再長時間控製同一支軍隊。


    龐籍道:“若是將校教練收歸朝廷,置於三衙之下隻怕有些不妥。”


    把新設的軍官培養機構放在三衙下麵,隻怕用不了幾年,又會變成盤根錯節,這家連著那家的世兵世將局麵。禁軍就要慢慢從三衙下麵慢慢獨立出來,讓三衙徹底成為一個事務機構,才能夠防止以前那樣明知道有問題,卻又動不了的局麵再次出現。


    徐平沉吟道:“若是有不從屬於三衙,又大致完整的軍司,做此事最好——”


    呂夷簡道:“如此,設於禦前忠佐司好了!忠佐司軍務絕少,正可養士!”


    徐平連連點頭:“太尉說的是,將校營設於忠佐司中,又不歸三衙所管,又日日親近陛下,委實最好!定下製度,或三年或二年,將校對軍務學得精熟,再外放才可大用。”


    徐平早就想把要設的軍將設在禦前忠佐司了,這衙門都是一些閑事,因為天天在皇帝身邊地位又高,比用殿直培養人才方便多了。而且忠佐司相對獨立,算是皇帝所管的獨立衙門,方便趙禎把軍權控製在自己手中。


    宰執和皇帝,權力要相互牽製才好,讓皇帝成為完全的虛君並沒有好處,條件合適就會出現權臣把持朝政。皇帝徹底虛君,無非是讓一手遮天的人,從皇帝變成權相而已,幕府可並不比皇權與相權互相牽製高明到哪裏。


    隻是徐平人在中書,樞密院的事情不好插手太多,這話不能由他說出來。


    想了一會,龐籍道:“設將校於忠佐司,許多事情便就容易了。武舉進士,無非是先入忠佐司,等到軍務學得精熟,再高其階級,外放出去統兵便了。隻是其他將校,要如何選到這裏麵來?單憑武舉,隻怕不敷軍中所需。”


    徐平道:“不如這樣,武舉之外所缺人手,一從軍中選取。征募來的士卒,若有忠謹可靠,又聰明伶俐之人,可由各軍推舉,入忠佐司之將校營。隻是此輩選入忠佐司,必知書識字才可,也是朝廷勸武人讀書的意思。再者每次科舉,有那省試之後落第的舉子,年紀尚輕的,想去軍中效力取功名,也可試過之後,入忠佐司學軍中事務。”


    眾人商議,除了徐平這個辦法之外,又加上了一個恩萌之武官,通過考試之後也可入將校營。禁軍改革之後,地位大大上升,參軍也是一條正經的晉身之階。


    徐平不喜歡恩萌,但這種事情無法杜絕,還是留下來。現在的官員大多是帶著家眷四處遊宦,官員一旦故去,全家都會麵臨生計問題。不許恩蔭,反而是欺負那些清廉自守的官員,讓律己不嚴的官員得意。做官,權力就掌握在他手裏,又不能全部的官員全部都要求進士出身。不製度化的恩萌,越不要臉的官得利越大,還不如現在這樣呢。


    政權是治理國家,造福內部絕大部分人,凝聚人心的,不是個人來修煉的地方。朝廷用人,選的是最合適的,而不是選個人品德最好的。在對人才的要求中,個人的品德排不到要求的前三去。自從士大夫成為統治階層的重要成員,就一直有人對這一點報有不切實際的認識,不看官員做事的能力怎麽樣,而是盯著私德不放。


    恩萌製是解決各種問題,不得不采用的辦法,如果不用這個辦法,會造成更加惡劣的後果。把官員得到的好處放到台麵上,終歸是好過在台麵下無所不用其極。


    或許有一天,恩蔭製終究會被放棄,但卻不是徐平這個年代,徐平選擇了接受。


    在忠佐司設將校營,相當於在皇帝身邊建了個軍校。學員來源有四。一是各州武舉所取的進士,他們學習完成後,授的軍階會比別人高一些,起點較高。還有一類是征來的兵士中,服役期間表現優秀或立過功的,也會選入到這裏麵來。再有一類,是過了省試而在殿試中淘汰下來的進士,相當於文人參軍。最後一類,就是恩萌授官的。


    以後整編過的禁軍,軍官將大多數從這裏出去,以這些為主,配合在實戰中升起來的軍官,組成軍隊的中堅力量。


    論過了禁軍中的軍官培養力法,呂夷簡道:“還有一事。昭文相公迴京之前,安排折繼閔一軍整訓,完成後去接劉兼濟一軍。此時折軍已整訓完成,要去接劉兼濟,有一樁難處。本朝已與契丹休兵,那裏又正處前線,大軍調動隻怕引起契丹疑慮。”


    徐平聽了,不由笑起來:“此是軍各軍換防,隻要事前知會契丹,何必多慮?”


    龐籍道:“相公在西北的時候,把契丹打成了驚弓之鳥,本朝說是換防,契丹隻怕未必會信。數萬大軍突然前出,縱然知會過了,契丹也會有應對。”


    “那就讓契丹應對了。”徐平麵帶笑意。“兩國休兵,隻說前線有那麽多軍,又沒有說不許換防。依然看,知會過契丹,就該讓折繼閔大張旗鼓地去接劉兼濟,非要交接得清清楚楚才讓劉兼濟帶軍離開。”


    看著徐平的樣子,呂夷簡一下子明白過來:“昭文相公的意思,就是要用這個法子來折騰契丹?——也是,以後的歲幣該如何,契丹一直推托,正該如此!”


    徐平道:“兩國休兵,可沒說一定要邊境太平。兩個大國之間,哪裏能夠平日一點小誤會沒有?依我看,有點誤會是正常的。”


    宋朝正占上風的時候,怎麽可能讓契丹安安定定地過日子。徐平臨離開時,讓折繼閔到時去接防劉兼濟,就是為了折騰契丹。這次是換防,以後還有邊境大軍的演習呢,總要契丹人睡不好覺才好。契丹不想出馬買平安,那就得擔驚受怕過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世富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化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化軍並收藏一世富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