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從離開原始社會,出現了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形成了國家,出現了政權,政權就天然具有兩麵性,或者說有其獨立的人格。既有維持剝削製度的一麵,也有調和矛盾,抑製剝削烈度的一麵。對於不同的階級,這個獨立人格或有強弱,剝削者覺得強,被剝削者或許會覺得弱,被剝削者覺得強,剝削者會覺得弱。當然,也有那種讓兩方麵都覺得軟弱不堪的廢物政權,也有那種讓兩方麵都懼怕的強勢政權,不能一概而論。
不管怎麽說,政權天然是具有既代表兩方麵的利益,同時又要抑製兩方麵利益的兩麵性,被兩麵同時討厭,實屬必然。個人與政權相互理解,就要講忠恕之道了。
不管是剝削者,還是被剝削者,不管是哪個階級,如果要強行抹殺政權的獨立性,抹殺其獨立人格,哪怕其強盛一時,都會被政權的暴力教作人。如果政權手中的暴力壓抑不了這種行為,那麽社會的暴力就會取代政權的暴力,還是要來教你好好做人。
徐平前世,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資產階級挾工業之威,對內進行殘酷的階級剝削和壓迫,對外則對其餘的國家、民族進行慘烈的帝國主義壓迫與剝削。他們馴服了政權的暴力工具,自以為從此天下無敵。最終在內部激起了以工人階級主導的被剝削階級的反抗鬥爭,在外則激起了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反抗鬥爭。階級鬥爭和民族解放鬥爭相互交織在一起,掀起了以資產階級意誌主導的帝國主義,和以被剝削階級為主導的國際主義兩股大潮。兩股大潮纏在一起,最終把資產階級馴服政權為自己壓迫和剝削的工具的美夢砸碎。
最終的結果,是資產階級把剝削披上了一層遮羞布,承認資本主義國家不是資產階級進行階級壓迫的工具,開始講調和。被剝削者經過了百般努力,徹底消滅剝削製度的努力最終失敗,同樣也開始講調和。理想終究是理想,人力不及,如之奈何?
講奴隸和奴隸主,講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講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剝開來,實際上還是躺在那裏張牙舞爪的“剝削”二字。將來會不會出現另一種剝削形式?天知道。隻是用歐洲曆史解析剝削而成的意識形態,與中國的曆史對不上號。
走向未來,最重要的是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經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其實是無關緊要。雙方都曾經以為那是曆史盡頭,等到大潮退去,才發現還是在路上。認為世界就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鬥爭,隻是因為站在潮水裏,看不清方向。
前世從課本裏學過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自己經曆過了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到了這個世界再去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去把工業化跟資本主義捆綁,徐平吃多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曾經你死我活,有我則無你,是因為都覺得要到達曆史的盡頭,比賽誰更快到達那個盡頭。結果曆史的盡頭遙遙不可期,隻能夠坐下來,商量著以各種方式共存下去。
覺得搞工業革命,一定要讓資產階級上台,羊吃人和圈地運動都是必然,是不得不承受之惡。怎麽說呢?惡就是惡,沒有什麽不得不承受之惡。這與容忍剝削不一樣,剝削不是不得不承受之惡,而是生產力達不到,政權確實無法把一切包辦,隻能把一部分權力交給社會。容忍的不是剝削之惡,而是階級分化對社會發展的正麵作用,由剝削而帶來的惡是必須要打擊的。這就是改革,維護秩序,讓剝削階級發揮正麵作用,抑製其負麵作用。
在中國出現羊吃人,出現圈地運動,被趕出來的人可不會跑到城市裏去給資產階級作牛作馬,被工廠主敲骨吸髓。西有西域,南有南洋,東北有契丹,大把的地方可去,實在不行了還可以上山落草為寇。明朝的滅亡,不隻是亡於農民起義軍,還有大量被逼到東北去的人口,被逼著去做別人的奴才。殘酷的階級壓迫,是從內外兩個方麵表現出來。你不給下層人民留一口救命糧,那就天地大變,拉著你一起把這世界埋葬。大英帝國從盛極一時,到分崩離析,少不了從自己體係獨立出去的美國的手腳。一味剝削,是自取滅亡。
徐平前世有一種迷思,對於歐洲與美國有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向往,哪怕在那個世界無法去經曆他們的浪潮,那麽到了另一個世界也要去經曆一番。如果能把中國變成不再是中國,而是另一個歐洲,另一個美國,那當然是極好的。至於中國這數千年的文明,早早扔到垃圾堆裏去。奈何這個被向垃圾堆裏扔的文明,就是這麽頑強,在另一個世界無數人都做不到的事,到了這個世界,別說憑著一個人,全部人都來了也還是做不到。
你就是你,不要總想著去做別人。中國就是中國,不要總想著要變成另一個國家。在這個國家非常重要的是做不做自己人,什麽樣的自己人,可以再商量。
做人要實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多想,好好想想自己應該做的。做宰相,徐平就隻能立足於現實,進行改革,調和內部矛盾,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化。
住了一會,默默喝了一會茶,讓趙禎和吳育消化一下自己前麵講的內容。徐平再次站起來,走到黑板前,拱手道:“施政三策,一曰抑。抑即抑租息,抑由此而來的土地價格抬升和用於農事的諸般物事價格上漲。此時所說的地價,不是指一畝田地值多少錢,而是力稼之農夫,竭盡全力耕種,所得扣除種子、肥料等等的純糧食,比之地價,多少倍數。其間因為有地之貧瘠,有肥料多寡,有水利便不便利,需通盤而論,得一大致之數。用於農事的諸般價格上漲,亦是如此。如何抑?官府從租息下手,一是上下枝節眾多,無數官吏從中上下其手,實無法由官府來代民間向農戶借貸。欲消解借貸之害,抑之極難,或許將來有聰明之士能想出辦法,臣無能,隻能從另一個辦法著手,這裏暫且不論。抑之策,行之於穀價與農事必需之物的價格。”
“抑製穀價暴漲暴跌,辦法古已有之,謂之常平,本朝亦行之,再議規例即可。至於農具、耕牛之類,天下最多的農具實是由三司鋪子發賣出去,可由三司抑源頭。而其真正使用農具的農夫之末端,自有另一法,暫不論。還有其他,如學事,如水渠用水,如道路橋梁,如育孤養老,如醫藥這些事務,朝廷多做一點,就讓小民少一點借貸的因頭。凡是民生所本,生產所必需,防天災人禍,朝廷多幫一把手,就能助小民渡過難關。常平配合學事,加上由朝廷主持一些民生、生產,都是抑租息之禍的辦法。”
借貸的發生,很多都是遇到了難處,不得不借錢渡過難關。官方插手得越多,民間借貸牟利的空間就越小。當然完全杜絕不可能,哪怕所有的難關都由官方幫手,還可以利用賭博等非法手段,徐平前世還有誘人吸毒之類呢。實際上官府包辦不了一切,借貸必然還是會發生,隻是萬事都有度,掌握好度,一旦過度則好事會變成壞事。
保險也是借貸生息剝削手段之一種,官方退出民生保障,保險便無孔不入。抑製利息剝削,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由官方接過教育、醫療、災禍等等的保障。你覺得保險來代替官方做這種事,自己沒有受到剝削,那隻能是剝削被轉移到了別人身上去。無所不在的保險,無孔不入的借貸,這就是農業社會高利貸的變種,隻是被教訓學會調和了而已。官方從民生領域退卻,交給商業保險,就是在加重對底層的剝削。反過來,官方積極地開辦學校,建立醫院,救助天災人禍,鼓勵各種自助,就是在緩和剝削的烈度。
借貸手段產生的剝削,程度還要深於地租。哪怕是按照曆史上青苗貸穩定下來的名義上的年利四成,也比地租從整個收成中分走的多,然而實際利率還要高於此數。
采取抑的辦法,曆史上的王安石變法中可以找到很多。他肯定不是徐平這一套的意識形態,但對待剝削的態度上,卻有共通之處。
趙禎沉吟一會,道:“宰相所言地租和借貸取息害農之理甚明,隻是穀價漲跌、耕牛犁鏵價格不常,為何也是借貸取息之害一種呢?”
徐平捧笏:“臣試言之。以穀價來論,若遇豐年,家家有餘糧,皆遇賣餘糧而換些心儀之物。此時價必跌,而勢力人家有這心儀之物,多收糧穀。若是平年,一家有難,有借貸渡過難關,勢力人家若取高息,轉到其他一樣的貧苦人家,一家一家都湊一點,難關也就過去了。而到災年,天下乏糧,唯有勢力人家有餘糧,必取高價。若去貸穀,平年秋後隻加兩成三成息,在災年則動輒翻倍,甚或更多。天下通行用錢,不必再去勢力人家借貸渡荒,改到市麵糴買,穀價騰貴。此時穀價之貴,便是災民貸息變高之另一種,從借與貸翻到了市麵上來而已。翻到了市麵上,把小民之間互幫互助,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路也壓窄了,就連稍富之百姓,在此時亦如勢力人家,用此市價而收租息。此時的穀價,已經不是通有無的商人之價了。其餘類之。”
簡單地說,豐年和災年的糧食價格,不再是商業行為,而是帶上了金融屬性。隻要商品帶上了金融屬性,就從單純的互通有無的商業行為,變成了利息剝削的手段。對這種行為的限製,中國自古有之,即常平,這也正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內容。
在商業中囤積居奇炒作價格的辦法,或者說投機倒把,為曆朝所打擊。事物都有兩麵性,商業通有無,商人從中賺取利潤是合理的。超出商業行為,用金融手段來在商業中賺取利潤,是被限製的。金融的正麵性,在於向生產領域配置資源,而不在商業行為中。法家所謂的抑商,正是出於對此負麵性的認識。而反對抑商的人,則是出於對商業通有無的正麵認識,各置一端,不能夠簡單地認為他們誰對誰措。當朝理政者,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哪些商業行為是被鼓勵的,哪些應該是限製的。以常平來平抑糧食價格的波動,是因為糧食是民生所本,其實大多數的商業行為,不可避免都會這種行為,都有勸和抑的一麵。
從離開原始社會,出現了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形成了國家,出現了政權,政權就天然具有兩麵性,或者說有其獨立的人格。既有維持剝削製度的一麵,也有調和矛盾,抑製剝削烈度的一麵。對於不同的階級,這個獨立人格或有強弱,剝削者覺得強,被剝削者或許會覺得弱,被剝削者覺得強,剝削者會覺得弱。當然,也有那種讓兩方麵都覺得軟弱不堪的廢物政權,也有那種讓兩方麵都懼怕的強勢政權,不能一概而論。
不管怎麽說,政權天然是具有既代表兩方麵的利益,同時又要抑製兩方麵利益的兩麵性,被兩麵同時討厭,實屬必然。個人與政權相互理解,就要講忠恕之道了。
不管是剝削者,還是被剝削者,不管是哪個階級,如果要強行抹殺政權的獨立性,抹殺其獨立人格,哪怕其強盛一時,都會被政權的暴力教作人。如果政權手中的暴力壓抑不了這種行為,那麽社會的暴力就會取代政權的暴力,還是要來教你好好做人。
徐平前世,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資產階級挾工業之威,對內進行殘酷的階級剝削和壓迫,對外則對其餘的國家、民族進行慘烈的帝國主義壓迫與剝削。他們馴服了政權的暴力工具,自以為從此天下無敵。最終在內部激起了以工人階級主導的被剝削階級的反抗鬥爭,在外則激起了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反抗鬥爭。階級鬥爭和民族解放鬥爭相互交織在一起,掀起了以資產階級意誌主導的帝國主義,和以被剝削階級為主導的國際主義兩股大潮。兩股大潮纏在一起,最終把資產階級馴服政權為自己壓迫和剝削的工具的美夢砸碎。
最終的結果,是資產階級把剝削披上了一層遮羞布,承認資本主義國家不是資產階級進行階級壓迫的工具,開始講調和。被剝削者經過了百般努力,徹底消滅剝削製度的努力最終失敗,同樣也開始講調和。理想終究是理想,人力不及,如之奈何?
講奴隸和奴隸主,講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講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剝開來,實際上還是躺在那裏張牙舞爪的“剝削”二字。將來會不會出現另一種剝削形式?天知道。隻是用歐洲曆史解析剝削而成的意識形態,與中國的曆史對不上號。
走向未來,最重要的是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經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其實是無關緊要。雙方都曾經以為那是曆史盡頭,等到大潮退去,才發現還是在路上。認為世界就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鬥爭,隻是因為站在潮水裏,看不清方向。
前世從課本裏學過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自己經曆過了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到了這個世界再去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去把工業化跟資本主義捆綁,徐平吃多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曾經你死我活,有我則無你,是因為都覺得要到達曆史的盡頭,比賽誰更快到達那個盡頭。結果曆史的盡頭遙遙不可期,隻能夠坐下來,商量著以各種方式共存下去。
覺得搞工業革命,一定要讓資產階級上台,羊吃人和圈地運動都是必然,是不得不承受之惡。怎麽說呢?惡就是惡,沒有什麽不得不承受之惡。這與容忍剝削不一樣,剝削不是不得不承受之惡,而是生產力達不到,政權確實無法把一切包辦,隻能把一部分權力交給社會。容忍的不是剝削之惡,而是階級分化對社會發展的正麵作用,由剝削而帶來的惡是必須要打擊的。這就是改革,維護秩序,讓剝削階級發揮正麵作用,抑製其負麵作用。
在中國出現羊吃人,出現圈地運動,被趕出來的人可不會跑到城市裏去給資產階級作牛作馬,被工廠主敲骨吸髓。西有西域,南有南洋,東北有契丹,大把的地方可去,實在不行了還可以上山落草為寇。明朝的滅亡,不隻是亡於農民起義軍,還有大量被逼到東北去的人口,被逼著去做別人的奴才。殘酷的階級壓迫,是從內外兩個方麵表現出來。你不給下層人民留一口救命糧,那就天地大變,拉著你一起把這世界埋葬。大英帝國從盛極一時,到分崩離析,少不了從自己體係獨立出去的美國的手腳。一味剝削,是自取滅亡。
徐平前世有一種迷思,對於歐洲與美國有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向往,哪怕在那個世界無法去經曆他們的浪潮,那麽到了另一個世界也要去經曆一番。如果能把中國變成不再是中國,而是另一個歐洲,另一個美國,那當然是極好的。至於中國這數千年的文明,早早扔到垃圾堆裏去。奈何這個被向垃圾堆裏扔的文明,就是這麽頑強,在另一個世界無數人都做不到的事,到了這個世界,別說憑著一個人,全部人都來了也還是做不到。
你就是你,不要總想著去做別人。中國就是中國,不要總想著要變成另一個國家。在這個國家非常重要的是做不做自己人,什麽樣的自己人,可以再商量。
做人要實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多想,好好想想自己應該做的。做宰相,徐平就隻能立足於現實,進行改革,調和內部矛盾,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化。
住了一會,默默喝了一會茶,讓趙禎和吳育消化一下自己前麵講的內容。徐平再次站起來,走到黑板前,拱手道:“施政三策,一曰抑。抑即抑租息,抑由此而來的土地價格抬升和用於農事的諸般物事價格上漲。此時所說的地價,不是指一畝田地值多少錢,而是力稼之農夫,竭盡全力耕種,所得扣除種子、肥料等等的純糧食,比之地價,多少倍數。其間因為有地之貧瘠,有肥料多寡,有水利便不便利,需通盤而論,得一大致之數。用於農事的諸般價格上漲,亦是如此。如何抑?官府從租息下手,一是上下枝節眾多,無數官吏從中上下其手,實無法由官府來代民間向農戶借貸。欲消解借貸之害,抑之極難,或許將來有聰明之士能想出辦法,臣無能,隻能從另一個辦法著手,這裏暫且不論。抑之策,行之於穀價與農事必需之物的價格。”
“抑製穀價暴漲暴跌,辦法古已有之,謂之常平,本朝亦行之,再議規例即可。至於農具、耕牛之類,天下最多的農具實是由三司鋪子發賣出去,可由三司抑源頭。而其真正使用農具的農夫之末端,自有另一法,暫不論。還有其他,如學事,如水渠用水,如道路橋梁,如育孤養老,如醫藥這些事務,朝廷多做一點,就讓小民少一點借貸的因頭。凡是民生所本,生產所必需,防天災人禍,朝廷多幫一把手,就能助小民渡過難關。常平配合學事,加上由朝廷主持一些民生、生產,都是抑租息之禍的辦法。”
借貸的發生,很多都是遇到了難處,不得不借錢渡過難關。官方插手得越多,民間借貸牟利的空間就越小。當然完全杜絕不可能,哪怕所有的難關都由官方幫手,還可以利用賭博等非法手段,徐平前世還有誘人吸毒之類呢。實際上官府包辦不了一切,借貸必然還是會發生,隻是萬事都有度,掌握好度,一旦過度則好事會變成壞事。
保險也是借貸生息剝削手段之一種,官方退出民生保障,保險便無孔不入。抑製利息剝削,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由官方接過教育、醫療、災禍等等的保障。你覺得保險來代替官方做這種事,自己沒有受到剝削,那隻能是剝削被轉移到了別人身上去。無所不在的保險,無孔不入的借貸,這就是農業社會高利貸的變種,隻是被教訓學會調和了而已。官方從民生領域退卻,交給商業保險,就是在加重對底層的剝削。反過來,官方積極地開辦學校,建立醫院,救助天災人禍,鼓勵各種自助,就是在緩和剝削的烈度。
借貸手段產生的剝削,程度還要深於地租。哪怕是按照曆史上青苗貸穩定下來的名義上的年利四成,也比地租從整個收成中分走的多,然而實際利率還要高於此數。
采取抑的辦法,曆史上的王安石變法中可以找到很多。他肯定不是徐平這一套的意識形態,但對待剝削的態度上,卻有共通之處。
趙禎沉吟一會,道:“宰相所言地租和借貸取息害農之理甚明,隻是穀價漲跌、耕牛犁鏵價格不常,為何也是借貸取息之害一種呢?”
徐平捧笏:“臣試言之。以穀價來論,若遇豐年,家家有餘糧,皆遇賣餘糧而換些心儀之物。此時價必跌,而勢力人家有這心儀之物,多收糧穀。若是平年,一家有難,有借貸渡過難關,勢力人家若取高息,轉到其他一樣的貧苦人家,一家一家都湊一點,難關也就過去了。而到災年,天下乏糧,唯有勢力人家有餘糧,必取高價。若去貸穀,平年秋後隻加兩成三成息,在災年則動輒翻倍,甚或更多。天下通行用錢,不必再去勢力人家借貸渡荒,改到市麵糴買,穀價騰貴。此時穀價之貴,便是災民貸息變高之另一種,從借與貸翻到了市麵上來而已。翻到了市麵上,把小民之間互幫互助,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路也壓窄了,就連稍富之百姓,在此時亦如勢力人家,用此市價而收租息。此時的穀價,已經不是通有無的商人之價了。其餘類之。”
簡單地說,豐年和災年的糧食價格,不再是商業行為,而是帶上了金融屬性。隻要商品帶上了金融屬性,就從單純的互通有無的商業行為,變成了利息剝削的手段。對這種行為的限製,中國自古有之,即常平,這也正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內容。
在商業中囤積居奇炒作價格的辦法,或者說投機倒把,為曆朝所打擊。事物都有兩麵性,商業通有無,商人從中賺取利潤是合理的。超出商業行為,用金融手段來在商業中賺取利潤,是被限製的。金融的正麵性,在於向生產領域配置資源,而不在商業行為中。法家所謂的抑商,正是出於對此負麵性的認識。而反對抑商的人,則是出於對商業通有無的正麵認識,各置一端,不能夠簡單地認為他們誰對誰措。當朝理政者,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哪些商業行為是被鼓勵的,哪些應該是限製的。以常平來平抑糧食價格的波動,是因為糧食是民生所本,其實大多數的商業行為,不可避免都會這種行為,都有勸和抑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