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離開青塚的時候,太陽高掛,離著天黑還早。
走出十裏之外,譚虎長出了一口氣:“謝天謝地,現在算是平安了!”
徐平道:“怎麽,你難道怕我們在帳裏打鬥,拚殺起來?”
“現在大軍對峙,兩國劍拔弩張,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帳裏隻有四人,都護和經略都是文臣,若是那個番人一時性起,打鬥起來隻怕要吃虧!”
徐平大笑:“我自出仕不久便就統兵,馬上彎得了弓,步戰持得了槊,耶律仁先要動手未必就奈何得了我!而那位劉學士,鐵定是不如範經略了!”
範仲淹一起笑,最後道:“不過適才在軍帳裏,擔心還是有的。現在契丹不利,誰知道會不會兵行險著,在兵馬裏藏些死士,取我們的性命。不過都護說得對,我們是朝廷統兵大將,若是連這種地方都不敢去,豈不是羞死了人!”
徐平微笑,沒有答話。範仲淹的擔心沒有錯,但也隻是擔心而已,實際遠沒有那麽兇險。契丹立國比大宋還早許多年,早已經是一個正常帝國,不是北方遊牧部落作風。正常國家行事,這種談判的時候怎麽會弄險?對於主事的人來說,失敗了不必說,很可能當場就沒命。就是勝利了,失了帝國臉麵,也不會有好果子吃。雙方參與談判的人,都位高權重是不錯,但終究是臣子,就是當場殺了又有什麽用處?無非是讓局勢惡化罷了,改變不了結果。這次帶兵隻是儀式上的,並不會有哪方主動在這個場合動武。
又走了一會,譚虎徹底放下心來,好奇地問道:“都護和經略與那兩個番人談了數個時辰,最後還是要打一仗。既然要打,何必非要多此一舉?隻管列陣交鋒就是了!”
“你這話就不得要領了,打仗有許多種打法,總要劃出道來。哪怕就是街上的潑皮放對,開打前都要講明,今天是點到即止,還是不死不休。兩個大國對陣,就更加要把話講明白了。不講明白,契丹哪裏敢輕易開戰!當年在澶州城下,契丹占盡上風,猶自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兵。如今在豐州,再是那個打法,你覺得最後結果會如何?”
譚虎點了點頭,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這次談判其實定的不是打不打,而是怎麽打,打之前先劃出一個雙方認可的範圍來。就像街頭流氓打架一樣,先講好點到即止,不是不死不休的生死之戰。打完了,按照最後的結果,雙方劃地盤談條件。難聽一點,跟街頭混混搶地盤頗有些神似之處,道理是一樣的道理,隻是內容不同罷了。
想了好一會,譚虎又問:“既是本朝占盡上風,那為何都護不直接統大軍,攻下豐州之後東進,奪了雲、朔兩州?若是順利,連幽州一起奪迴來也不一定!”
徐平笑著搖頭:“哪裏能夠那麽簡單!能做到那樣,還在這裏等契丹國主來,我早統大軍到雲州去等他了!在豐州戰契丹,最多他們能派過來三十萬大軍,而到雲州,這個數字少也要翻上一番,多到近百萬也說不準。我們現在占盡上風,前進三百裏就化為烏有!”
三五百裏山路,對大軍來說足以讓主客易勢。攻到雲州城下,宋軍的補給線拉長,契丹的補給線縮短,優勢就到對方那裏去了。若不是如此,防守方經常用的誘敵深入,豈不是白廢力氣。到了雲州,不但是補給線雙方優勢互換,契丹的動員能力大大加強,山後數州加上北方部落的兵力都可以動員起來,幽州可以就近支援,三十萬變成百萬並不誇張。
一個國家的底蘊不能小看,契丹不是黨項可比。對黨項,精銳一失,全國崩潰,契丹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別說豐州,就是攻下燕雲十六州,契丹也依然能夠撐得住。
最終出現這個結果,就是進攻雲州徐平力有未逮,到豐州決戰契丹同樣力不從心。隻能夠比劃一下,點到即止,得出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結果來。
迴到雲內州,徐平招來張亢和王凱,與範仲淹一起商量接下來的戰事。
站到地圖前麵,王凱指著雙方的兵力布置道:“依卑職估計,契丹到豐州來爭地,極可能是兵分兩路。一路走德州威逼振武縣,一路沿九十九泉到豐州,來奪我雲內州。而中軍可能駐於白水濼,居中側應。故契丹來的兵馬,當在二十萬之數。”
徐平問身邊的範仲淹:“經略看來,契丹人會如何布置?”
“應該是兵分兩路,隻是會一路虛,一路實。虛的一路守,實的一路攻。”
徐平點頭:“振武險城,正當群山之口,易守難攻之地。前些日子曹將軍占住了各處山口,立了城寨,已是固若金湯。契丹大軍要從那裏來,極是艱難。是以此次交戰,契丹當是出大軍到豐州,來攻我雲內州。監軍說的不錯,想來應是二十萬之數了。”
張亢道:“我也是如都護這般想。契丹應是分兵數萬去守德州,以防從我軍振武縣去斷他的後路。主力過九十九泉,到豐州,來爭雲內州。契丹國主極可能自將十萬兵馬,駐於白水濼,居中策應。不管哪路出了意外,都不失大局。”
走德州來攻振武縣的路線短而且好走,但被宋軍封住了出口,契丹不會走。數十萬大軍頓兵於堅城之下,耶律宗真除非瘋了,不然不會如此安排。從這個方向繞行山間小路更加不可能,後路隨時會被曹克明斷掉,這是太阿倒懸之舉。
契丹的選擇實際上隻有一個,以少量兵力防守德州方向,主力從北方到豐州,在豐州以東與宋軍對陣。勝了則進取雲內州和東勝州,敗了則退守豐州。
徐平起身,站到地圖前看了一會,道:“契丹主耶律宗真年少氣盛,不一定就會安坐白水濼,觀前方成敗,他親自統大軍到豐州也不無可能。我們想的是老成持重之舉,不過契丹人未必會如此穩重。現在他們處於下風,不能在前線投入大軍,沒有勝機。我估計,不管契丹主到不到豐州,都會把大部兵力投到豐州。”
說到這裏,徐平指著地圖道:“德州,契丹可能隻派兩三萬人駐守,不會再多了。白水濼至多留三五萬人,守住後路就好。那裏離雲州不過二百裏,雲朔兩州契丹還有大軍,不至有失。是以契丹到豐州的大軍,可能在三十萬之數。如果這些時間繼續點集,最後到豐州近四十萬人也不無可能。如果是這樣,則在兵力上,契丹人不處下風。”
麵對豐州的宋軍,是劉兼濟、張亢和曹克明三軍,加上徐平所統的中軍,大約十四五人。加上黨項人的十二三萬人,總共不到三十萬。曹克明要守振武縣,隻能分出一部分兵力來應付豐州方向,在人數上宋軍處於下內。
當然,宋軍是依堅城而守,契丹軍中有大量的部落兵,真正戰力依然是宋軍占優。
沉吟良久,徐平問王凱:“豐州以東,一直到黨項之境,堅壁清野完畢沒有?”
王凱叉手:“迴都護,俱已完成。數百裏之地,既無遊牧之部落,也無耕種之人家,牲畜和糧草已經全部收到城裏麵。”
徐平點了點頭:“如此最好。哪怕就是有契丹遊騎突破雲內州,也無處可去,隻是羊入虎口罷了。命折繼閔軍離開東勝州,駐我們新築的與這裏隔河相對的城裏,在中路再多屯一些兵。範經略,你命部下兵馬北進,分駐東勝州和榆林、濱河二縣。堅守城池,閉門不出,一防契丹遊騎西來,二防黨項人不聽指揮。”
範仲淹應諾。如此安排,雙方在前線的兵力就相差不多,攻守之間,宋軍的優勢更加大一些。這兩個月宋軍築了很多城,幾乎把整個近百裏寬的山穀徹底封閉。契丹人要攻過來,首先撞上的就是數十裏長的防禦工事。
這種軍事上大規模的土木作業在秦漢時不稀奇,即城和壁,在平原地區人工形成龐大的防禦體係。隻是後來越來越少,到這個年代,幾乎見不到了,主流的是營寨鹿角。與之對應的是對峙數年甚至一二十年的戰事很少見了,戰事大多速戰速決。
幾十萬大軍兩個月的時間沒有事情做,徐平便就把這種傳統撿了起來,以雲內州為中心,形成城壁相連的龐大防禦體係。契丹人攻城比黨項人強,但也強不到哪裏,徐平難以想象他們怎麽攻破幾十裏的城壁,這些城壁上可是安了不少火炮。
最後,徐平道:“此戰關鍵,是各軍堅守城壁,以逸待勞,不與契丹人戰陣相拚。待到他們師老兵疲,初時退到城壁之後的黨項軍並力一處,殲其一部。來迴幾次,契丹人損失掉數萬之兵,也就該熄了心思迴去了。我們得了這幾處州軍,黨項人得了賞錢,兩全其美!”
離開青塚的時候,太陽高掛,離著天黑還早。
走出十裏之外,譚虎長出了一口氣:“謝天謝地,現在算是平安了!”
徐平道:“怎麽,你難道怕我們在帳裏打鬥,拚殺起來?”
“現在大軍對峙,兩國劍拔弩張,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帳裏隻有四人,都護和經略都是文臣,若是那個番人一時性起,打鬥起來隻怕要吃虧!”
徐平大笑:“我自出仕不久便就統兵,馬上彎得了弓,步戰持得了槊,耶律仁先要動手未必就奈何得了我!而那位劉學士,鐵定是不如範經略了!”
範仲淹一起笑,最後道:“不過適才在軍帳裏,擔心還是有的。現在契丹不利,誰知道會不會兵行險著,在兵馬裏藏些死士,取我們的性命。不過都護說得對,我們是朝廷統兵大將,若是連這種地方都不敢去,豈不是羞死了人!”
徐平微笑,沒有答話。範仲淹的擔心沒有錯,但也隻是擔心而已,實際遠沒有那麽兇險。契丹立國比大宋還早許多年,早已經是一個正常帝國,不是北方遊牧部落作風。正常國家行事,這種談判的時候怎麽會弄險?對於主事的人來說,失敗了不必說,很可能當場就沒命。就是勝利了,失了帝國臉麵,也不會有好果子吃。雙方參與談判的人,都位高權重是不錯,但終究是臣子,就是當場殺了又有什麽用處?無非是讓局勢惡化罷了,改變不了結果。這次帶兵隻是儀式上的,並不會有哪方主動在這個場合動武。
又走了一會,譚虎徹底放下心來,好奇地問道:“都護和經略與那兩個番人談了數個時辰,最後還是要打一仗。既然要打,何必非要多此一舉?隻管列陣交鋒就是了!”
“你這話就不得要領了,打仗有許多種打法,總要劃出道來。哪怕就是街上的潑皮放對,開打前都要講明,今天是點到即止,還是不死不休。兩個大國對陣,就更加要把話講明白了。不講明白,契丹哪裏敢輕易開戰!當年在澶州城下,契丹占盡上風,猶自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兵。如今在豐州,再是那個打法,你覺得最後結果會如何?”
譚虎點了點頭,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這次談判其實定的不是打不打,而是怎麽打,打之前先劃出一個雙方認可的範圍來。就像街頭流氓打架一樣,先講好點到即止,不是不死不休的生死之戰。打完了,按照最後的結果,雙方劃地盤談條件。難聽一點,跟街頭混混搶地盤頗有些神似之處,道理是一樣的道理,隻是內容不同罷了。
想了好一會,譚虎又問:“既是本朝占盡上風,那為何都護不直接統大軍,攻下豐州之後東進,奪了雲、朔兩州?若是順利,連幽州一起奪迴來也不一定!”
徐平笑著搖頭:“哪裏能夠那麽簡單!能做到那樣,還在這裏等契丹國主來,我早統大軍到雲州去等他了!在豐州戰契丹,最多他們能派過來三十萬大軍,而到雲州,這個數字少也要翻上一番,多到近百萬也說不準。我們現在占盡上風,前進三百裏就化為烏有!”
三五百裏山路,對大軍來說足以讓主客易勢。攻到雲州城下,宋軍的補給線拉長,契丹的補給線縮短,優勢就到對方那裏去了。若不是如此,防守方經常用的誘敵深入,豈不是白廢力氣。到了雲州,不但是補給線雙方優勢互換,契丹的動員能力大大加強,山後數州加上北方部落的兵力都可以動員起來,幽州可以就近支援,三十萬變成百萬並不誇張。
一個國家的底蘊不能小看,契丹不是黨項可比。對黨項,精銳一失,全國崩潰,契丹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別說豐州,就是攻下燕雲十六州,契丹也依然能夠撐得住。
最終出現這個結果,就是進攻雲州徐平力有未逮,到豐州決戰契丹同樣力不從心。隻能夠比劃一下,點到即止,得出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結果來。
迴到雲內州,徐平招來張亢和王凱,與範仲淹一起商量接下來的戰事。
站到地圖前麵,王凱指著雙方的兵力布置道:“依卑職估計,契丹到豐州來爭地,極可能是兵分兩路。一路走德州威逼振武縣,一路沿九十九泉到豐州,來奪我雲內州。而中軍可能駐於白水濼,居中側應。故契丹來的兵馬,當在二十萬之數。”
徐平問身邊的範仲淹:“經略看來,契丹人會如何布置?”
“應該是兵分兩路,隻是會一路虛,一路實。虛的一路守,實的一路攻。”
徐平點頭:“振武險城,正當群山之口,易守難攻之地。前些日子曹將軍占住了各處山口,立了城寨,已是固若金湯。契丹大軍要從那裏來,極是艱難。是以此次交戰,契丹當是出大軍到豐州,來攻我雲內州。監軍說的不錯,想來應是二十萬之數了。”
張亢道:“我也是如都護這般想。契丹應是分兵數萬去守德州,以防從我軍振武縣去斷他的後路。主力過九十九泉,到豐州,來爭雲內州。契丹國主極可能自將十萬兵馬,駐於白水濼,居中策應。不管哪路出了意外,都不失大局。”
走德州來攻振武縣的路線短而且好走,但被宋軍封住了出口,契丹不會走。數十萬大軍頓兵於堅城之下,耶律宗真除非瘋了,不然不會如此安排。從這個方向繞行山間小路更加不可能,後路隨時會被曹克明斷掉,這是太阿倒懸之舉。
契丹的選擇實際上隻有一個,以少量兵力防守德州方向,主力從北方到豐州,在豐州以東與宋軍對陣。勝了則進取雲內州和東勝州,敗了則退守豐州。
徐平起身,站到地圖前看了一會,道:“契丹主耶律宗真年少氣盛,不一定就會安坐白水濼,觀前方成敗,他親自統大軍到豐州也不無可能。我們想的是老成持重之舉,不過契丹人未必會如此穩重。現在他們處於下風,不能在前線投入大軍,沒有勝機。我估計,不管契丹主到不到豐州,都會把大部兵力投到豐州。”
說到這裏,徐平指著地圖道:“德州,契丹可能隻派兩三萬人駐守,不會再多了。白水濼至多留三五萬人,守住後路就好。那裏離雲州不過二百裏,雲朔兩州契丹還有大軍,不至有失。是以契丹到豐州的大軍,可能在三十萬之數。如果這些時間繼續點集,最後到豐州近四十萬人也不無可能。如果是這樣,則在兵力上,契丹人不處下風。”
麵對豐州的宋軍,是劉兼濟、張亢和曹克明三軍,加上徐平所統的中軍,大約十四五人。加上黨項人的十二三萬人,總共不到三十萬。曹克明要守振武縣,隻能分出一部分兵力來應付豐州方向,在人數上宋軍處於下內。
當然,宋軍是依堅城而守,契丹軍中有大量的部落兵,真正戰力依然是宋軍占優。
沉吟良久,徐平問王凱:“豐州以東,一直到黨項之境,堅壁清野完畢沒有?”
王凱叉手:“迴都護,俱已完成。數百裏之地,既無遊牧之部落,也無耕種之人家,牲畜和糧草已經全部收到城裏麵。”
徐平點了點頭:“如此最好。哪怕就是有契丹遊騎突破雲內州,也無處可去,隻是羊入虎口罷了。命折繼閔軍離開東勝州,駐我們新築的與這裏隔河相對的城裏,在中路再多屯一些兵。範經略,你命部下兵馬北進,分駐東勝州和榆林、濱河二縣。堅守城池,閉門不出,一防契丹遊騎西來,二防黨項人不聽指揮。”
範仲淹應諾。如此安排,雙方在前線的兵力就相差不多,攻守之間,宋軍的優勢更加大一些。這兩個月宋軍築了很多城,幾乎把整個近百裏寬的山穀徹底封閉。契丹人要攻過來,首先撞上的就是數十裏長的防禦工事。
這種軍事上大規模的土木作業在秦漢時不稀奇,即城和壁,在平原地區人工形成龐大的防禦體係。隻是後來越來越少,到這個年代,幾乎見不到了,主流的是營寨鹿角。與之對應的是對峙數年甚至一二十年的戰事很少見了,戰事大多速戰速決。
幾十萬大軍兩個月的時間沒有事情做,徐平便就把這種傳統撿了起來,以雲內州為中心,形成城壁相連的龐大防禦體係。契丹人攻城比黨項人強,但也強不到哪裏,徐平難以想象他們怎麽攻破幾十裏的城壁,這些城壁上可是安了不少火炮。
最後,徐平道:“此戰關鍵,是各軍堅守城壁,以逸待勞,不與契丹人戰陣相拚。待到他們師老兵疲,初時退到城壁之後的黨項軍並力一處,殲其一部。來迴幾次,契丹人損失掉數萬之兵,也就該熄了心思迴去了。我們得了這幾處州軍,黨項人得了賞錢,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