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與黨項戰與和的爭論引起的風波如此巨大,所以當徐平的奏章送到京城的時候,讓所有人愕然。被主戰派視為主心骨的徐平,竟然並沒有絕了議和的路。
奏章開宗明義,朝中有主戰之策,則必有主和之論。打仗是敵我雙方的事情,是一種政治博弈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表現在前方的戰場上,也表現在雙方的使節往來上麵。議和並沒有什麽不妥當的,與前線作戰一樣,隻是看最後的結果是不是雙方所能接受的。
太祖革命以仁厚立國,周邊小國隻要能夠衷心歸順,則不究過往。這是大宋的開國之策,是取信周邊小國小族的根本,即使對黨項這個政策依然有效。
如果要與黨項議和,徐平建議朝廷爭取的上線,是仿吳越錢氏例,隻要元昊願意納土歸降,則不失為開封府內一富家翁,甚至丹書鐵券也可以給。而與黨項議和的下線,則是仿麟、豐、府三州故事。黨項交出自繼遷起從大宋侵奪的州縣,興、靈、鹽等諸州軍要全部交出,隻留銀、夏、宥、綏、靜五州。拓跋思恭以定難軍節度使奠定了黨項基礎,他領的就是這五州,其餘地盤都是後來侵奪,朝廷要收迴。既然為臣子,朝廷給的才可取,不給你的你不能自己派兵去占。而且自拓跋思恭後黨項繁衍,五州之地應該分給黨項的嵬名和野利等大族各自為藩,以安諸豪酋之心。而現在的麟、豐、府三州,實際上隻有折繼閔保留了知州的權力,民政事務還大多歸了設的通判,三家世鎮三州更多是名義上的。將來的黨項各族也是如此,天下政務歸於一統,你可以獨霸一方,不可以主政一方。至於其他的經濟優惠措施,一切不許,需要錢朝廷賞給你,不能由你勒索。
如果黨項不能接受這樣的議和條件,則大軍北進,擒其賊酋獻於王廷,一切盡為齏粉。
奏章的內容公開,滿朝愕然。徐平所定下的大宋可以接受的條件下限,也超出了朝中官員的想象。仿三州故事,現在的三州中已經有兩家成了吉祥物,完全沒有實權,所謂藩鎮隻剩下一個名義而已。元昊接受了這樣的條件,跟直接投降有何分別?
不過仔細想一想,便能夠理解。徐平手握重兵在西北,在他的眼裏,盡取黨項管下除定難軍節度之外的土地不費吹灰之力。可以從戰場上得來的東西,在談判桌上麵當然不會讓步。能夠答應議和,把自己該得的軍功讓給朝中主政大臣,徐平已經是以國家為重,以將士性命和百姓疾苦為重,主動做出莫大讓步了。
大內養和殿裏,與李迪和呂夷簡議論過徐平提出的議和條件後,趙禎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不住地搖頭歎息。想破腦袋,他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跟黨項這種勁敵提這樣的條件。太宗當年是怎麽跟繼遷議和的?可曾有如此威風八麵的時候!
不過與李、呂二人詳細討論過後,卻又理解,徐平提出這樣的條件理所應當。他有底氣,也有能力,向黨項提這樣的條件。你不同意,不願意給,那我揮師北向自己取就是了。
此時大宋與黨項的議和,徐平已經給趙禎底氣,他可以像當年太祖按劍,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了”。給你五州之地安置族人,已是天恩浩蕩,再敢多提,就不識抬舉了。
歎息良久,趙禎竟然覺得有些興奮。文治武功,自己已經摸到武功的邊了。
一時興起,趙禎寫了一道手詔,讓小黃門立即送到學士院去,讓當值的翰林學士草擬再次封贈張知白的製詞。小黃門臨走趙禎又叫住,特意吩咐文詞要美,不吝厚賜。
當年徐平唱名天現瑞光,張知白一句“恭喜陛下得人”,成就了徐平在趙禎心中特殊的地位。十數年後,張知白應該得到自己當年這一句話所帶來的榮耀了。
此時的徐平,給他自己加官晉爵已經不足以彰其榮顯,而要通過封贈數代,兼及張知白這些當年舉薦、提攜過他的人,才能夠顯出來他在朝廷中與眾不同的地位。大臣們願意提攜後進,舉薦那些自己不熟悉、不認識甚至有嫌隙而有能力的人,大多數人來說自然是無私,但有的人不就是為了這樣一個機會嗎?如此做,才能夠鼓勵臣子這樣做。
在殿中沉吟良久,趙禎派小黃門把李璋和石全彬召到養心殿。
兩人到來,一切行禮如儀,恭立階下。
趙禎摸了摸袖中徐平的另一份密奏,對李璋和石全彬兩人道:“天都山一戰,昊賊僅以身免,各軍斬獲不計其數。朝廷自有封賞,但隻是如此,朕心未安。候年節一過,便派你們兩人為使,攜錢物到天都山下勞軍。此是大事,不可怠慢!”
李璋和石全彬兩人一起應諾。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此大勝,隻靠朝廷發賞不是夠的,皇帝遣使前去慰問犒勞是慣例。而且不隻是趙禎,那些閑散宗室親王,如八大王趙元儼等人,一樣會給錢給物讓這兩位使節帶過去。這是一種慣例,哪個缺了都可能得罪前線的將士。隻是趙禎特意派李璋這位樞密副都承旨去,有些出人意料罷了,是一種例外的恩寵。
石全彬與徐平的私交並不多,兩人的合作心照不宣,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不過徐平在地方為官,好多次作為皇帝的私使與徐平會麵的都是石全彬,趙禎有這樣一個印象。更重要的,是現在石全彬在大內終於否極泰來,抱上了獨寵後宮的張才人這條大粗腿。
張才人是故石州軍事推官張堯封的女兒,幼年入宮,後被趙禎看中。今年生皇三女安壽公主,進封才人,此時在宮中的地位已經壓過了曹皇後。石全彬原侍郭皇後,郭皇後薨後諸事不順,一直被宮中當權的內侍壓製。因為為人恭順,做事仔細,趙禎讓他去提舉張才人的一切事務。那時的張才人剛剛得寵,沒人想到會有後來的地位,這個冷灶最終被石全彬燒成。此次派他去,是趙禎借徐平的地位提攜他,酬他這兩年侍奉張才的的功勞。
吩咐完畢,讓石全彬先離去,把李璋留下來。趙禎從袖中掏出徐平的密奏,先歎了一口氣,才對李璋道:“此番若成,是朕欠了徐平一個人情了。你此番去,還有此事要做。”
與黨項議和,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那就是契丹。契丹敢來開封調停,所倚仗的當然不是與大宋的關係特別好,而是可以隨時南下的數十萬大軍。西北戰事,讓趙禎和樞密、宰相都對現在的三衙禁軍沒了信心,契丹大軍南下的威脅,是他們心中一塊相當沉重的石頭。呂夷簡讓徐平上奏章,同時試探性的詢問了隴右軍一部調防河北的可能性。徐平的這份密奏,便是說此事的,要把隴右軍一部調往河北、河東,防契丹南下。
作為樞密院都承旨,李璋不隻是到天都山下去勞軍,還要協調將要到河北和河東路的隴右大軍。此事順利,趕在契丹集結兵馬前調防成功,朝中就不用理會契丹的態度了。
與黨項戰與和的爭論引起的風波如此巨大,所以當徐平的奏章送到京城的時候,讓所有人愕然。被主戰派視為主心骨的徐平,竟然並沒有絕了議和的路。
奏章開宗明義,朝中有主戰之策,則必有主和之論。打仗是敵我雙方的事情,是一種政治博弈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表現在前方的戰場上,也表現在雙方的使節往來上麵。議和並沒有什麽不妥當的,與前線作戰一樣,隻是看最後的結果是不是雙方所能接受的。
太祖革命以仁厚立國,周邊小國隻要能夠衷心歸順,則不究過往。這是大宋的開國之策,是取信周邊小國小族的根本,即使對黨項這個政策依然有效。
如果要與黨項議和,徐平建議朝廷爭取的上線,是仿吳越錢氏例,隻要元昊願意納土歸降,則不失為開封府內一富家翁,甚至丹書鐵券也可以給。而與黨項議和的下線,則是仿麟、豐、府三州故事。黨項交出自繼遷起從大宋侵奪的州縣,興、靈、鹽等諸州軍要全部交出,隻留銀、夏、宥、綏、靜五州。拓跋思恭以定難軍節度使奠定了黨項基礎,他領的就是這五州,其餘地盤都是後來侵奪,朝廷要收迴。既然為臣子,朝廷給的才可取,不給你的你不能自己派兵去占。而且自拓跋思恭後黨項繁衍,五州之地應該分給黨項的嵬名和野利等大族各自為藩,以安諸豪酋之心。而現在的麟、豐、府三州,實際上隻有折繼閔保留了知州的權力,民政事務還大多歸了設的通判,三家世鎮三州更多是名義上的。將來的黨項各族也是如此,天下政務歸於一統,你可以獨霸一方,不可以主政一方。至於其他的經濟優惠措施,一切不許,需要錢朝廷賞給你,不能由你勒索。
如果黨項不能接受這樣的議和條件,則大軍北進,擒其賊酋獻於王廷,一切盡為齏粉。
奏章的內容公開,滿朝愕然。徐平所定下的大宋可以接受的條件下限,也超出了朝中官員的想象。仿三州故事,現在的三州中已經有兩家成了吉祥物,完全沒有實權,所謂藩鎮隻剩下一個名義而已。元昊接受了這樣的條件,跟直接投降有何分別?
不過仔細想一想,便能夠理解。徐平手握重兵在西北,在他的眼裏,盡取黨項管下除定難軍節度之外的土地不費吹灰之力。可以從戰場上得來的東西,在談判桌上麵當然不會讓步。能夠答應議和,把自己該得的軍功讓給朝中主政大臣,徐平已經是以國家為重,以將士性命和百姓疾苦為重,主動做出莫大讓步了。
大內養和殿裏,與李迪和呂夷簡議論過徐平提出的議和條件後,趙禎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不住地搖頭歎息。想破腦袋,他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跟黨項這種勁敵提這樣的條件。太宗當年是怎麽跟繼遷議和的?可曾有如此威風八麵的時候!
不過與李、呂二人詳細討論過後,卻又理解,徐平提出這樣的條件理所應當。他有底氣,也有能力,向黨項提這樣的條件。你不同意,不願意給,那我揮師北向自己取就是了。
此時大宋與黨項的議和,徐平已經給趙禎底氣,他可以像當年太祖按劍,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了”。給你五州之地安置族人,已是天恩浩蕩,再敢多提,就不識抬舉了。
歎息良久,趙禎竟然覺得有些興奮。文治武功,自己已經摸到武功的邊了。
一時興起,趙禎寫了一道手詔,讓小黃門立即送到學士院去,讓當值的翰林學士草擬再次封贈張知白的製詞。小黃門臨走趙禎又叫住,特意吩咐文詞要美,不吝厚賜。
當年徐平唱名天現瑞光,張知白一句“恭喜陛下得人”,成就了徐平在趙禎心中特殊的地位。十數年後,張知白應該得到自己當年這一句話所帶來的榮耀了。
此時的徐平,給他自己加官晉爵已經不足以彰其榮顯,而要通過封贈數代,兼及張知白這些當年舉薦、提攜過他的人,才能夠顯出來他在朝廷中與眾不同的地位。大臣們願意提攜後進,舉薦那些自己不熟悉、不認識甚至有嫌隙而有能力的人,大多數人來說自然是無私,但有的人不就是為了這樣一個機會嗎?如此做,才能夠鼓勵臣子這樣做。
在殿中沉吟良久,趙禎派小黃門把李璋和石全彬召到養心殿。
兩人到來,一切行禮如儀,恭立階下。
趙禎摸了摸袖中徐平的另一份密奏,對李璋和石全彬兩人道:“天都山一戰,昊賊僅以身免,各軍斬獲不計其數。朝廷自有封賞,但隻是如此,朕心未安。候年節一過,便派你們兩人為使,攜錢物到天都山下勞軍。此是大事,不可怠慢!”
李璋和石全彬兩人一起應諾。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此大勝,隻靠朝廷發賞不是夠的,皇帝遣使前去慰問犒勞是慣例。而且不隻是趙禎,那些閑散宗室親王,如八大王趙元儼等人,一樣會給錢給物讓這兩位使節帶過去。這是一種慣例,哪個缺了都可能得罪前線的將士。隻是趙禎特意派李璋這位樞密副都承旨去,有些出人意料罷了,是一種例外的恩寵。
石全彬與徐平的私交並不多,兩人的合作心照不宣,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不過徐平在地方為官,好多次作為皇帝的私使與徐平會麵的都是石全彬,趙禎有這樣一個印象。更重要的,是現在石全彬在大內終於否極泰來,抱上了獨寵後宮的張才人這條大粗腿。
張才人是故石州軍事推官張堯封的女兒,幼年入宮,後被趙禎看中。今年生皇三女安壽公主,進封才人,此時在宮中的地位已經壓過了曹皇後。石全彬原侍郭皇後,郭皇後薨後諸事不順,一直被宮中當權的內侍壓製。因為為人恭順,做事仔細,趙禎讓他去提舉張才人的一切事務。那時的張才人剛剛得寵,沒人想到會有後來的地位,這個冷灶最終被石全彬燒成。此次派他去,是趙禎借徐平的地位提攜他,酬他這兩年侍奉張才的的功勞。
吩咐完畢,讓石全彬先離去,把李璋留下來。趙禎從袖中掏出徐平的密奏,先歎了一口氣,才對李璋道:“此番若成,是朕欠了徐平一個人情了。你此番去,還有此事要做。”
與黨項議和,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那就是契丹。契丹敢來開封調停,所倚仗的當然不是與大宋的關係特別好,而是可以隨時南下的數十萬大軍。西北戰事,讓趙禎和樞密、宰相都對現在的三衙禁軍沒了信心,契丹大軍南下的威脅,是他們心中一塊相當沉重的石頭。呂夷簡讓徐平上奏章,同時試探性的詢問了隴右軍一部調防河北的可能性。徐平的這份密奏,便是說此事的,要把隴右軍一部調往河北、河東,防契丹南下。
作為樞密院都承旨,李璋不隻是到天都山下去勞軍,還要協調將要到河北和河東路的隴右大軍。此事順利,趕在契丹集結兵馬前調防成功,朝中就不用理會契丹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