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此時樞密院設兵、吏、戶、禮四房,管理全國的軍事事務,樞密院都承旨是實際管理這四房的官員,一般設正、副職一到兩人,不一定正副職皆設。
此時的都承旨王貽慶是太祖朝宰相王溥之子,以比部郎中任此職,已經老邁不堪,其侄子王貽永又新任樞密副使,他避嫌退職在家,已經很長時間不到樞密院視事。原樞密院副都承旨戰士寧實際主管樞密院承旨院,通管各房,處理樞密院日常事務。
秦鳳路經略司主管機宜文字李璋攜會州之戰的勝利迴京代徐平述職,不久之後,便就從宮中降下詔旨,戰士寧升任樞密院都承旨,李璋出任副都承旨,不再迴秦鳳路去。
都承旨這個職務,太祖、太宗兩朝都是用武將,跟武將出身的樞密使搭配,到了真宗朝開始文武參用,不過還是以武將為主,如天禧年間楊崇勳、夏守贇都曾出任。到了趙禎登基之後,開始以文資官員為主,武將參用,跟樞密院文職化相對應。李璋是趙禎至親之人,又在西北一年多,有軍功在身上,他出任此職在朝中並沒有反對的聲音。
李璋到樞密院之後,過了十多日,突然宮中又傳下旨來,樞密院新設河西一房,主管西北軍事,一應西北戰事機宜、兵籍、錢糧,皆由此房整理進呈。而且特別注明,此房暫時由李璋專管,全權負責陝西四路和鄜府路的軍機。
這道詔旨一下,群臣才迴過味來,這件事情隻怕沒有那麽簡單。樞密院的各房是辦事機構,沒有決策權,是貫徹執行正副樞密使意誌的職能部門。沒有決策權的職位不引人注目,樞密都承旨的人選朝中很少有人議論,一般就是正副樞密使和皇帝同意即可。
此次李璋出任此職,呂夷簡沒有表示反對,別人也就無話可說,但新機構的設置就不同了。新設河西一房,這一房配多少吏員,主管什麽事情,在戰事中起什麽作用,就由不得相關的官員浮想聯翩。不過不知道怎麽想的,呂夷簡表現相當平靜,積極配合李璋。
不過以前慣例,東西兩府各自獨立,主管的事務不相通報,隻是到了最近,為了應付西北戰事才新設衙門讓兩府一起議事。幾位正副樞密使對樞密院的變動閉口不提,外朝的文臣便就一頭霧水,想議論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偏偏樞密院又是一個極獨特的機構,他的地位與中書門下相當,但除了轄下的三班院、通進銀台司等這些在外的機構群臣了解其內部事務,樞密院本部官員極少,多是辦事的吏員和將佐,外人根本不知道其內部事務。而直接與樞密院相聯係的武將,在朝中又沒有發言權,他們更多是直接向皇帝提意見。這件事是趙禎自己定的,武將們的意見提了也沒用,再親密的關係也親不過李璋。
大半個月的時間,李璋在樞密院忙忙碌,外麵猜疑不定,就在這種奇特氣氛中過去了。
七月上旬,天氣依然炎熱,這日午後,趙禎突然傳出旨來,讓宰執全部到新設的中書附近的議事廳去,議論西北戰事。李璋所管的河西房,第一次在眾宰執麵前亮相。
李迪有些不滿,雖然現在讓兩府對軍情共同議事,但呂夷簡管的樞密院,還是主要向中書催錢糧,具體的軍事布署很少讓中書插手。人總是這樣,大把的錢花出去,怎麽花的卻不許給錢的人過問,哪怕是國家事務,各衙門之間也會有些矛盾。
看看時間不早,李迪起身道:“聖上要我們前去議事,不能怠慢,這便起身吧。議事廳便就在左近,都堂不必留人值守,都過去聽一聽。七月流火,秋天已經不遠了,今年如何防秋,如何對敵,聽了諸位都心裏有數。不要到時戰事一起來,又被西府催命一般,這座城裏少了錢糧,那一州裏要運糧民夫,費了無數心力,還是落個諸事不齊備。”
參知政事陳執中道:“相公說的是,去年中書上下,為了西北戰事忙得無日無夜,還是免不了報怨。今年最好讓西府事先說定,到底要哪些物事,我們早早預備。”
另一位參政杜衍連連搖頭:“此事隻怕難辦,依我在西府任職的時候來看,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到時需要什麽,談何事先說定?這種事情樞密院也作不了主,前方諸將心中沒有計議清楚,樞密院也隻好隨他們索要。想要一切有備,隻怕是難——”
副相晏殊道:“我們在這裏說什麽都沒有用處,還是快快前去吧,且看西府如何說。”
這幾人中隻有陳執中還沒有在樞密院任職過,其他幾人都是兩府轉遍,對樞密院並沒有什麽幻想。樞密院說是總理軍政,但禁軍的日常管理要麽在三衙,要麽在經略司,戰事又是由前方的帥司掌控,他們又能玩出什麽花來?戰爭規劃按說是由樞密院掌管,仗要怎麽打,打哪裏,也是由他們決定,但前線遠在千裏之外,他們還是不要聽帥司的?
幾位政事堂相公議論紛紛,一起出了都堂。新建的議事廳緊挨著政事堂,也是為方便諸位宰執相公,倒是離樞密院要遠一些。幾人走沒多遠,就看見遠處過來幾輛三輪車,上麵坐著呂夷簡、王貽永、宋綬和章象幾位正副樞密。
皇城行馬是宰相才有的特權,以前哪怕是參政、樞密沒有特旨,也要邁開步子走來走去,自從引入了三輪車,大家來迴走動便就方便了許多。
在議事廳前站住,兩府諸宰執行禮寒喧,一起步入議事廳。
呂夷簡已經六十四歲,頭發花白,身體大不如前幾年,有些龍鍾老態了。他的心思太多,心力用盡,身體明顯一年不如一年。反而七十歲的李迪比他的身體還要好一些,雖然同樣兩鬢班白,但步伐穩健,身子相當硬朗。李迪壯元出身,少年得誌,年紀輕輕便就進入兩府,前期仕途相當順利,反而是到了老年頗多坎坷。他的挫折一是來自丁謂,另一部分就跟呂夷簡有關了。不過這幾年朝中變得太過厲害,兩位老臣迎接新事務已經是目不暇接,也沒有力氣爭鬥了。這世界一天一個樣子,他們已經覺得有些不上了,哪裏還有餘力?
並排進入議事廳,呂夷簡習慣性地掏自己隨身帶著的老花眼鏡,沒留神腳下一絆,趔趄幾步,差戰摔倒。身邊的李迪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呂夷簡,口中道:“樞相留神!”
呂夷簡拿了老花眼鏡在手,站穩身子,抬頭看著李迪,靜了一會,不由搖了搖頭:“複古,這才多少年月,我們怎麽就老朽成了這個樣子?唉——”
到議事廳來,李迪本來是帶著一些氣的,突然看見呂夷簡老態龍鍾的樣子,聽他突然說了這麽一句話,不由看了看自己,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起來,那點怨氣煙消雲散。
上前兩步,扶住呂夷簡,李迪道:“坦夫,人間不許見白頭,我們是真地老了。這幾年天下變得太快,朝中事務也是一天一個樣子,我們都像被鞭子趕著一樣,一刻也不能夠停下來。不知不覺間,就老了,我們都老了——”
此時樞密院設兵、吏、戶、禮四房,管理全國的軍事事務,樞密院都承旨是實際管理這四房的官員,一般設正、副職一到兩人,不一定正副職皆設。
此時的都承旨王貽慶是太祖朝宰相王溥之子,以比部郎中任此職,已經老邁不堪,其侄子王貽永又新任樞密副使,他避嫌退職在家,已經很長時間不到樞密院視事。原樞密院副都承旨戰士寧實際主管樞密院承旨院,通管各房,處理樞密院日常事務。
秦鳳路經略司主管機宜文字李璋攜會州之戰的勝利迴京代徐平述職,不久之後,便就從宮中降下詔旨,戰士寧升任樞密院都承旨,李璋出任副都承旨,不再迴秦鳳路去。
都承旨這個職務,太祖、太宗兩朝都是用武將,跟武將出身的樞密使搭配,到了真宗朝開始文武參用,不過還是以武將為主,如天禧年間楊崇勳、夏守贇都曾出任。到了趙禎登基之後,開始以文資官員為主,武將參用,跟樞密院文職化相對應。李璋是趙禎至親之人,又在西北一年多,有軍功在身上,他出任此職在朝中並沒有反對的聲音。
李璋到樞密院之後,過了十多日,突然宮中又傳下旨來,樞密院新設河西一房,主管西北軍事,一應西北戰事機宜、兵籍、錢糧,皆由此房整理進呈。而且特別注明,此房暫時由李璋專管,全權負責陝西四路和鄜府路的軍機。
這道詔旨一下,群臣才迴過味來,這件事情隻怕沒有那麽簡單。樞密院的各房是辦事機構,沒有決策權,是貫徹執行正副樞密使意誌的職能部門。沒有決策權的職位不引人注目,樞密都承旨的人選朝中很少有人議論,一般就是正副樞密使和皇帝同意即可。
此次李璋出任此職,呂夷簡沒有表示反對,別人也就無話可說,但新機構的設置就不同了。新設河西一房,這一房配多少吏員,主管什麽事情,在戰事中起什麽作用,就由不得相關的官員浮想聯翩。不過不知道怎麽想的,呂夷簡表現相當平靜,積極配合李璋。
不過以前慣例,東西兩府各自獨立,主管的事務不相通報,隻是到了最近,為了應付西北戰事才新設衙門讓兩府一起議事。幾位正副樞密使對樞密院的變動閉口不提,外朝的文臣便就一頭霧水,想議論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偏偏樞密院又是一個極獨特的機構,他的地位與中書門下相當,但除了轄下的三班院、通進銀台司等這些在外的機構群臣了解其內部事務,樞密院本部官員極少,多是辦事的吏員和將佐,外人根本不知道其內部事務。而直接與樞密院相聯係的武將,在朝中又沒有發言權,他們更多是直接向皇帝提意見。這件事是趙禎自己定的,武將們的意見提了也沒用,再親密的關係也親不過李璋。
大半個月的時間,李璋在樞密院忙忙碌,外麵猜疑不定,就在這種奇特氣氛中過去了。
七月上旬,天氣依然炎熱,這日午後,趙禎突然傳出旨來,讓宰執全部到新設的中書附近的議事廳去,議論西北戰事。李璋所管的河西房,第一次在眾宰執麵前亮相。
李迪有些不滿,雖然現在讓兩府對軍情共同議事,但呂夷簡管的樞密院,還是主要向中書催錢糧,具體的軍事布署很少讓中書插手。人總是這樣,大把的錢花出去,怎麽花的卻不許給錢的人過問,哪怕是國家事務,各衙門之間也會有些矛盾。
看看時間不早,李迪起身道:“聖上要我們前去議事,不能怠慢,這便起身吧。議事廳便就在左近,都堂不必留人值守,都過去聽一聽。七月流火,秋天已經不遠了,今年如何防秋,如何對敵,聽了諸位都心裏有數。不要到時戰事一起來,又被西府催命一般,這座城裏少了錢糧,那一州裏要運糧民夫,費了無數心力,還是落個諸事不齊備。”
參知政事陳執中道:“相公說的是,去年中書上下,為了西北戰事忙得無日無夜,還是免不了報怨。今年最好讓西府事先說定,到底要哪些物事,我們早早預備。”
另一位參政杜衍連連搖頭:“此事隻怕難辦,依我在西府任職的時候來看,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到時需要什麽,談何事先說定?這種事情樞密院也作不了主,前方諸將心中沒有計議清楚,樞密院也隻好隨他們索要。想要一切有備,隻怕是難——”
副相晏殊道:“我們在這裏說什麽都沒有用處,還是快快前去吧,且看西府如何說。”
這幾人中隻有陳執中還沒有在樞密院任職過,其他幾人都是兩府轉遍,對樞密院並沒有什麽幻想。樞密院說是總理軍政,但禁軍的日常管理要麽在三衙,要麽在經略司,戰事又是由前方的帥司掌控,他們又能玩出什麽花來?戰爭規劃按說是由樞密院掌管,仗要怎麽打,打哪裏,也是由他們決定,但前線遠在千裏之外,他們還是不要聽帥司的?
幾位政事堂相公議論紛紛,一起出了都堂。新建的議事廳緊挨著政事堂,也是為方便諸位宰執相公,倒是離樞密院要遠一些。幾人走沒多遠,就看見遠處過來幾輛三輪車,上麵坐著呂夷簡、王貽永、宋綬和章象幾位正副樞密。
皇城行馬是宰相才有的特權,以前哪怕是參政、樞密沒有特旨,也要邁開步子走來走去,自從引入了三輪車,大家來迴走動便就方便了許多。
在議事廳前站住,兩府諸宰執行禮寒喧,一起步入議事廳。
呂夷簡已經六十四歲,頭發花白,身體大不如前幾年,有些龍鍾老態了。他的心思太多,心力用盡,身體明顯一年不如一年。反而七十歲的李迪比他的身體還要好一些,雖然同樣兩鬢班白,但步伐穩健,身子相當硬朗。李迪壯元出身,少年得誌,年紀輕輕便就進入兩府,前期仕途相當順利,反而是到了老年頗多坎坷。他的挫折一是來自丁謂,另一部分就跟呂夷簡有關了。不過這幾年朝中變得太過厲害,兩位老臣迎接新事務已經是目不暇接,也沒有力氣爭鬥了。這世界一天一個樣子,他們已經覺得有些不上了,哪裏還有餘力?
並排進入議事廳,呂夷簡習慣性地掏自己隨身帶著的老花眼鏡,沒留神腳下一絆,趔趄幾步,差戰摔倒。身邊的李迪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呂夷簡,口中道:“樞相留神!”
呂夷簡拿了老花眼鏡在手,站穩身子,抬頭看著李迪,靜了一會,不由搖了搖頭:“複古,這才多少年月,我們怎麽就老朽成了這個樣子?唉——”
到議事廳來,李迪本來是帶著一些氣的,突然看見呂夷簡老態龍鍾的樣子,聽他突然說了這麽一句話,不由看了看自己,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起來,那點怨氣煙消雲散。
上前兩步,扶住呂夷簡,李迪道:“坦夫,人間不許見白頭,我們是真地老了。這幾年天下變得太快,朝中事務也是一天一個樣子,我們都像被鞭子趕著一樣,一刻也不能夠停下來。不知不覺間,就老了,我們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