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精彩無彈窗免費!正午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上,劉小乙端著盆在地上灑了水,可不大一會,便就蒸騰幹淨不留一點痕跡。隻有高大的銀杏樹遮住一大片陰涼,坐在下麵分外舒爽。
李參站在樹下,想了好久才歎了口氣:“這個童七郎,實在是滑不溜手。他在這裏開窖口,賺了大把錢財,卻不買房不置地,隻是一些浮財,不賦不稅。再加上窖裏燒的那些仿冒的酒器,在賭場裏從不濫賭,可知是個十足的刁民!但偏偏他做的事情按律都不是重罪,不過杖幾十而已,這等刑罰如何能夠治他?這等人物,以後河陰縣沒了蔣大有一家對他的掣肘,不是愈發無法無天?”
徐平點頭:“去了一個蔣大有,站起來一個童七郎,這不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又奈何?律法森嚴,下官也隻能按律法治他,了不起也隻是行杖的時候用些力罷了!待製,你難道就看著這種人逍遙法外?總要想個法子!”
聽了這話,徐平不由笑了起來:“說了這半天,我這裏倒是想出個辦法,就不知道李通判做不做得來!”
“做不來也要做,待製盡管說。不除了童七郎,這河陰縣裏還是不得安寧!”
徐平在銀杏樹的陰涼下來迴走了幾步,才對李參道:“你剛才說童七郎這些年在河陰縣不賦不稅,那我問你,他不交稅那手裏的錢財是怎麽來的?”
“自然是賣瓷器所得,下官查過了,童七郎在河陰確實沒有田產。”
“賣瓷器,賣瓷器就不要交稅了?你孟州城裏,別說是開窖口,但凡是個開店的哪怕隻是賣針線,是不是都要交稅?”
“自然,開店做生意,自然是要交住稅的。”說到這裏,李參突然明白了徐平的意思。“待製是說,童七郎這些年偷逃了稅款?”
“難道不是?他製的瓷器總是賣出去了,不賣出去他哪裏來的錢?瓷器賣了卻不交稅,這不是偷逃稅款是什麽?”
聽了這話,李參沉吟不定:“可是,童七郎並沒有開店,他的瓷器是如何賣的別人也不知曉。到底是在河陰縣賣的,還是在其他州縣開的有店,說不清楚。”
這時候商稅分住商行商,住商稅千文三十,行商稅千文二十。但總的來說,是對交易和販運征稅,而對生產並不征稅。童七郎是生產者,河陰縣這裏從來就沒有他交易的記錄,也就沒有交稅。
對這種情況,李參也是覺得不該交稅的,這也是時代不同帶來的思想差異。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隻要對運輸過程和交易征稅了,那麽商人會把稅的負擔自然轉嫁到生產者身上,並不需要對生產者專門交稅。
徐平有前世不同的思想意識,又身在三司,本來就一直想的是把財政收入慢慢向工商業轉移,自然比李參明白這裏麵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隻對交易和販運征稅,像在開封府這種地方,如果大戶人家自產自銷,把上下遊的生產鏈打通,則就可以避過中間的交易稅,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商業行為中的利潤和超額利潤,地租中的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現在的人還沒有理性的認識,賦稅結構自然也不合理。不對生產征稅,在徐平看來是極大的漏洞。
但這種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總不能現在提出來對童七郎的生產交稅。徐平想了一會,對李參道:“李通判,其實事情沒有那麽複雜。童七郎這些年來必定是燒造了不少瓷器,這些瓷器他也必定是賣出去了,隻要看他是怎麽賣的,若是在其他州縣有店便就行文去查,若是沒有便就可以認定是在河陰縣交易。”
“那又如何知道到底賣了多少?該交多少稅?”
“這個簡單,隻要現在去他的窖口,看他一個月出多少瓷器。如果一個月的查點不清,那便查一兩日的,倒推迴去就是。”
李參點點頭,卻總是覺得哪裏不妥,想了一會問道:“待製,這樣做總是有疏漏吧?或許現在童七郎燒得多,但前些年沒有這麽多人,沒有這麽多窖口,他便燒造不了這麽多。如此倒推,不是冤枉了他?”
聽見這話徐平就笑:“他要是覺得冤枉,自可以拿出人證物證,你管那麽多幹什麽?他偷逃稅款,你隻管追稅,怎麽證明是他的事!還有,藏匿貨物不稅者沒收其三分之一,過期不納稅則稅款加倍,你可要把賬仔細算清楚了!”
李參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覺得頭有點暈忽忽的。徐平剛開始說追繳逃稅的時候,他還覺得對童七郎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破點財而已。等到徐平把賬算完,忽然發現這要是追查下去,把童七郎的身家全部收了,甚至把他連人賣了,隻怕都還不完欠的稅款。這追稅,一不小心就能讓人家破人亡啊!
徐平心裏卻清楚得很,對於商人,或者說以商業活動為生的,手裏握著收稅查稅的大權就握住了他們的命門,想怎麽收拾就怎麽收拾。這個年代還算好的,到了他的前世那種商業社會,隻是存在想不想查的問題,查起來一個也跑不了。
對於童七郎這種人,去找他違法犯罪的過錯完全沒有必要,隻要查稅就好了。為了做個客戶逃避賦稅,在本地竟然一點房產田地都不置辦,他能夠老老實實完稅才是稀奇的事。隻要不是讓他補交稅款,而是追究他藏匿貨物偷逃稅的罪責,那他這些年積攢的財富全部收上來都還不夠。
李參長出了一口氣:“下官知道該怎麽做了。”
徐平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經過了河陰縣這兩家土豪的事情,徐平對這個時代的一些經濟狀況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尤其是對於鄉村的經濟,一些以前覺得想不清楚的地方,終於在腦子裏開始有了輪廓。用大農莊摧毀小農經濟的基礎,用工商業代替農業來的稅賦收入,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麵麵。如果簡單粗暴地去做,很可能就會引起社會的大動蕩,好事做成壞事,本來的支持者也從而變成反對者。
這個小縣,或許可以做為徐平對鄉村配套改革製度的試點。(。)
,精彩無彈窗免費!正午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上,劉小乙端著盆在地上灑了水,可不大一會,便就蒸騰幹淨不留一點痕跡。隻有高大的銀杏樹遮住一大片陰涼,坐在下麵分外舒爽。
李參站在樹下,想了好久才歎了口氣:“這個童七郎,實在是滑不溜手。他在這裏開窖口,賺了大把錢財,卻不買房不置地,隻是一些浮財,不賦不稅。再加上窖裏燒的那些仿冒的酒器,在賭場裏從不濫賭,可知是個十足的刁民!但偏偏他做的事情按律都不是重罪,不過杖幾十而已,這等刑罰如何能夠治他?這等人物,以後河陰縣沒了蔣大有一家對他的掣肘,不是愈發無法無天?”
徐平點頭:“去了一個蔣大有,站起來一個童七郎,這不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又奈何?律法森嚴,下官也隻能按律法治他,了不起也隻是行杖的時候用些力罷了!待製,你難道就看著這種人逍遙法外?總要想個法子!”
聽了這話,徐平不由笑了起來:“說了這半天,我這裏倒是想出個辦法,就不知道李通判做不做得來!”
“做不來也要做,待製盡管說。不除了童七郎,這河陰縣裏還是不得安寧!”
徐平在銀杏樹的陰涼下來迴走了幾步,才對李參道:“你剛才說童七郎這些年在河陰縣不賦不稅,那我問你,他不交稅那手裏的錢財是怎麽來的?”
“自然是賣瓷器所得,下官查過了,童七郎在河陰確實沒有田產。”
“賣瓷器,賣瓷器就不要交稅了?你孟州城裏,別說是開窖口,但凡是個開店的哪怕隻是賣針線,是不是都要交稅?”
“自然,開店做生意,自然是要交住稅的。”說到這裏,李參突然明白了徐平的意思。“待製是說,童七郎這些年偷逃了稅款?”
“難道不是?他製的瓷器總是賣出去了,不賣出去他哪裏來的錢?瓷器賣了卻不交稅,這不是偷逃稅款是什麽?”
聽了這話,李參沉吟不定:“可是,童七郎並沒有開店,他的瓷器是如何賣的別人也不知曉。到底是在河陰縣賣的,還是在其他州縣開的有店,說不清楚。”
這時候商稅分住商行商,住商稅千文三十,行商稅千文二十。但總的來說,是對交易和販運征稅,而對生產並不征稅。童七郎是生產者,河陰縣這裏從來就沒有他交易的記錄,也就沒有交稅。
對這種情況,李參也是覺得不該交稅的,這也是時代不同帶來的思想差異。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隻要對運輸過程和交易征稅了,那麽商人會把稅的負擔自然轉嫁到生產者身上,並不需要對生產者專門交稅。
徐平有前世不同的思想意識,又身在三司,本來就一直想的是把財政收入慢慢向工商業轉移,自然比李參明白這裏麵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隻對交易和販運征稅,像在開封府這種地方,如果大戶人家自產自銷,把上下遊的生產鏈打通,則就可以避過中間的交易稅,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商業行為中的利潤和超額利潤,地租中的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現在的人還沒有理性的認識,賦稅結構自然也不合理。不對生產征稅,在徐平看來是極大的漏洞。
但這種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總不能現在提出來對童七郎的生產交稅。徐平想了一會,對李參道:“李通判,其實事情沒有那麽複雜。童七郎這些年來必定是燒造了不少瓷器,這些瓷器他也必定是賣出去了,隻要看他是怎麽賣的,若是在其他州縣有店便就行文去查,若是沒有便就可以認定是在河陰縣交易。”
“那又如何知道到底賣了多少?該交多少稅?”
“這個簡單,隻要現在去他的窖口,看他一個月出多少瓷器。如果一個月的查點不清,那便查一兩日的,倒推迴去就是。”
李參點點頭,卻總是覺得哪裏不妥,想了一會問道:“待製,這樣做總是有疏漏吧?或許現在童七郎燒得多,但前些年沒有這麽多人,沒有這麽多窖口,他便燒造不了這麽多。如此倒推,不是冤枉了他?”
聽見這話徐平就笑:“他要是覺得冤枉,自可以拿出人證物證,你管那麽多幹什麽?他偷逃稅款,你隻管追稅,怎麽證明是他的事!還有,藏匿貨物不稅者沒收其三分之一,過期不納稅則稅款加倍,你可要把賬仔細算清楚了!”
李參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覺得頭有點暈忽忽的。徐平剛開始說追繳逃稅的時候,他還覺得對童七郎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破點財而已。等到徐平把賬算完,忽然發現這要是追查下去,把童七郎的身家全部收了,甚至把他連人賣了,隻怕都還不完欠的稅款。這追稅,一不小心就能讓人家破人亡啊!
徐平心裏卻清楚得很,對於商人,或者說以商業活動為生的,手裏握著收稅查稅的大權就握住了他們的命門,想怎麽收拾就怎麽收拾。這個年代還算好的,到了他的前世那種商業社會,隻是存在想不想查的問題,查起來一個也跑不了。
對於童七郎這種人,去找他違法犯罪的過錯完全沒有必要,隻要查稅就好了。為了做個客戶逃避賦稅,在本地竟然一點房產田地都不置辦,他能夠老老實實完稅才是稀奇的事。隻要不是讓他補交稅款,而是追究他藏匿貨物偷逃稅的罪責,那他這些年積攢的財富全部收上來都還不夠。
李參長出了一口氣:“下官知道該怎麽做了。”
徐平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經過了河陰縣這兩家土豪的事情,徐平對這個時代的一些經濟狀況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尤其是對於鄉村的經濟,一些以前覺得想不清楚的地方,終於在腦子裏開始有了輪廓。用大農莊摧毀小農經濟的基礎,用工商業代替農業來的稅賦收入,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麵麵。如果簡單粗暴地去做,很可能就會引起社會的大動蕩,好事做成壞事,本來的支持者也從而變成反對者。
這個小縣,或許可以做為徐平對鄉村配套改革製度的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