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精彩無彈窗免費!王素思考再三,答應讓徐平推薦自己任群牧判官。正常來講,舉薦人並不需要被舉人的同意,絕多數的情況下也不會問被舉人的意見,任命下來不同意推辭就是。徐平問王素的意見是因為兩人關係密切,而且後續公事上也需要他配合。
在王素來說,他在京城裏的應酬太多,哪怕就是不出任群牧判官,在館閣裏麵也難得清閑,還不如去任個實職差遣。而且徐平莊裏養馬也賺了不少錢,他看在眼裏,現在有個熟悉養馬的機會,又怎麽會放過?做上一任判官,自己莊裏養馬就沒有問題了。
到了五月初四這一天,剛到下午衙門裏的官吏就已經無心做事,有的甚至已經早早就收拾了迴家。端午節是難得的長假,再加上現在天氣正好,正好用這個機會遊玩。如果再等上一段時間,酷暑的天氣來臨,就是有假期也不好出門了。
垂拱殿外,徐平來迴踱步,不時焦急地看一看天上的太陽。
今天他要入殿麵對,可也不知道怎麽迴事,陛辭的王沿在殿裏一拖再拖,就是不見出門來,也不知道他哪裏有那麽多話說。從河北轉運使任上迴京,王沿上了自己所著的《春秋集傳》十六卷,得授館職直昭文館,很是有些銳意進取的樣子。
閤門那裏李璋當值,不時抽空閑的時候出來陪徐平聊會天。
等候麵對這個時間很難挨,必須按照閤門排好的時間過來等候,排在前麵的人又不知道什麽時候出來,後麵的官員隻能在這裏死等。這裏是什麽地方?大內的正大門,門邊閤門、皇城司和殿前司的衛士戒備森嚴,任誰在這裏都不會覺得舒服。
徐平都忘了自己在這裏等了多少時間,終於李璋從閤門那裏快步過來,低聲道:“王工部陛辭過了,我們進去。官家已經去延和殿,宰執大臣早都已經等在那裏。”
出了口氣,徐平略整一整衣冠,隨著李璋進了垂拱殿的閤門。
陛辭是在崇政殿,這是皇帝本人的權力體現,旁邊不能有大臣,方便與出外為官的臣僚說些私密的話,交待一些皇帝特別關心的事情。徐平的事情則要有宰執大臣參與,麵對的地方便改為了延和殿,好在兩殿也是緊挨著,趙禎走不了幾步路。
沿著重重迴廊前行,走不多遠,迎麵正碰上陛辭出來的王沿。
遠遠看見徐平和李璋過來,王沿忙整衣冠,恭敬地立在一邊。他的本官是工部員外郎,職是直昭文館,官和職都遠低於徐平,迎麵碰上自當讓路。
到了身邊,王沿捧笏恭聲道:“下官王沿,見過徐待製。”
徐平點頭迴禮:“你陛辭罷了當要立即出城,天色不早,我就不耽誤你的時間了。”
王沿卻道:“迴待製,剛才麵君,已經改了下官的差遣,改為去三司任職了。”
“什麽?”徐平本來要轉身去走,聽見這話,又停下腳步。“你去三司任職?不知替的是現在三司的哪位官員?”
“下官代王副使去任戶部副使。”
王惟中是自己踏入仕途合作的第一位上司,聽見替他,徐平不能不問個清楚:“那王副使要去哪裏任職?沒聽說要放他外任啊——”
“王副使遷為度支副使,要外任的是李副使,接替下官任河北路轉運使。”
這一串的人事變動讓徐平覺得有些頭暈,他自己也隻是三司的副使,這個等級的人事調遣還不會有人來問他的意見。可這到底是圖個什麽?李紘是想外任,而且他曾經出使過契丹,去河北路正好合適,但王惟正的職務變動又為了什麽?度支副使的排名是在戶部副使之前,但也隻是個上朝班次而已,並沒有太大區別。
百思不得其解,徐平也不能在大內裏拉著王沿問個清楚,草草說過幾句話,便告辭隨著李璋走向皇宮深處。
到了延和殿外,小黃門通報過了,徐平整整衣冠,行禮如儀,進入殿內。
隻見皇上趙禎端坐在上,兩旁一邊是兩位宰相呂夷簡和王曾,另一邊是樞密使張士遜和副使李諮與王德用,下首坐著兩位翰林學士,晏殊和梅詢。
徐平上前行過了禮,趙禎吩咐看座,小黃門一起上了茶湯來。
此時已經過了中午,趙禎和幾位大臣退朝之後都沒有吃飯,趁著這個機會填一填肚子。徐平倒是不餓,到了這個世界這麽多年,他已經習慣白天隻吃兩頓飯了。
吃喝罷了,小黃門把東西撤了下去,才開始正式談事情。
趙禎道:“徐平,前兩日-你上了一道奏章,談到鹽鐵判官郭谘查看唐、汝、蔡三州行小鐵錢事之餘,細探地理,覺得可以引洛水入汴河,封汴口,如此一來能夠減少汴河裏的泥沙。朕與宰執大臣思考再三,覺得此事似乎有可行的道理,今日召你麵奏。”
徐平起身捧笏領命,正要開口奏事,趙禎又道:“還有一事,群牧使梅詢言你莊裏有育馬良法,可以用一匹好公母,讓百計母馬受孕。馬政一向為國家大計,如果此法真地可行,庶幾可以緩解軍馬之不足。今日招你來,兩件事情一起麵奏。”
說到這裏,趙禎又想起什麽事情,吩咐身邊的內侍:“前幾天徐待製的莊子裏上了今年種出來的西瓜,你去取幾個來,在座幾位大臣一起嚐鮮。”
內侍躬身領旨,帶了個小黃門出了延和殿。
徐平捧著笏站在那裏有些無奈,皇上跟自己說話的時候比較放鬆,想起一出來是一出,可把自己晾在這裏就有些尷尬了。
趙禎吩咐罷了,迴頭見徐平還站在那裏,忙道:“坐下說話,這裏不是前殿,盡可以放輕鬆。在座的大臣,都是平日見慣了的,不用太過拘禮。”
徐平謝恩,在位子坐了下來。心裏卻有些無奈,皇上年輕,覺得雙方都放鬆了有利於談話,在座的宰執大臣可未必這樣想。尤其是自己年紀輕輕就身登高位,最不想的就是讓人說輕浮無大臣禮,影響的不僅僅是名聲,還有自己的仕途。
推一本同群的書《大明1629》,這是一本朝代興亡史,且看一個穿越者從無到有,從小至大闖蕩明末的故事。(。)
,精彩無彈窗免費!王素思考再三,答應讓徐平推薦自己任群牧判官。正常來講,舉薦人並不需要被舉人的同意,絕多數的情況下也不會問被舉人的意見,任命下來不同意推辭就是。徐平問王素的意見是因為兩人關係密切,而且後續公事上也需要他配合。
在王素來說,他在京城裏的應酬太多,哪怕就是不出任群牧判官,在館閣裏麵也難得清閑,還不如去任個實職差遣。而且徐平莊裏養馬也賺了不少錢,他看在眼裏,現在有個熟悉養馬的機會,又怎麽會放過?做上一任判官,自己莊裏養馬就沒有問題了。
到了五月初四這一天,剛到下午衙門裏的官吏就已經無心做事,有的甚至已經早早就收拾了迴家。端午節是難得的長假,再加上現在天氣正好,正好用這個機會遊玩。如果再等上一段時間,酷暑的天氣來臨,就是有假期也不好出門了。
垂拱殿外,徐平來迴踱步,不時焦急地看一看天上的太陽。
今天他要入殿麵對,可也不知道怎麽迴事,陛辭的王沿在殿裏一拖再拖,就是不見出門來,也不知道他哪裏有那麽多話說。從河北轉運使任上迴京,王沿上了自己所著的《春秋集傳》十六卷,得授館職直昭文館,很是有些銳意進取的樣子。
閤門那裏李璋當值,不時抽空閑的時候出來陪徐平聊會天。
等候麵對這個時間很難挨,必須按照閤門排好的時間過來等候,排在前麵的人又不知道什麽時候出來,後麵的官員隻能在這裏死等。這裏是什麽地方?大內的正大門,門邊閤門、皇城司和殿前司的衛士戒備森嚴,任誰在這裏都不會覺得舒服。
徐平都忘了自己在這裏等了多少時間,終於李璋從閤門那裏快步過來,低聲道:“王工部陛辭過了,我們進去。官家已經去延和殿,宰執大臣早都已經等在那裏。”
出了口氣,徐平略整一整衣冠,隨著李璋進了垂拱殿的閤門。
陛辭是在崇政殿,這是皇帝本人的權力體現,旁邊不能有大臣,方便與出外為官的臣僚說些私密的話,交待一些皇帝特別關心的事情。徐平的事情則要有宰執大臣參與,麵對的地方便改為了延和殿,好在兩殿也是緊挨著,趙禎走不了幾步路。
沿著重重迴廊前行,走不多遠,迎麵正碰上陛辭出來的王沿。
遠遠看見徐平和李璋過來,王沿忙整衣冠,恭敬地立在一邊。他的本官是工部員外郎,職是直昭文館,官和職都遠低於徐平,迎麵碰上自當讓路。
到了身邊,王沿捧笏恭聲道:“下官王沿,見過徐待製。”
徐平點頭迴禮:“你陛辭罷了當要立即出城,天色不早,我就不耽誤你的時間了。”
王沿卻道:“迴待製,剛才麵君,已經改了下官的差遣,改為去三司任職了。”
“什麽?”徐平本來要轉身去走,聽見這話,又停下腳步。“你去三司任職?不知替的是現在三司的哪位官員?”
“下官代王副使去任戶部副使。”
王惟中是自己踏入仕途合作的第一位上司,聽見替他,徐平不能不問個清楚:“那王副使要去哪裏任職?沒聽說要放他外任啊——”
“王副使遷為度支副使,要外任的是李副使,接替下官任河北路轉運使。”
這一串的人事變動讓徐平覺得有些頭暈,他自己也隻是三司的副使,這個等級的人事調遣還不會有人來問他的意見。可這到底是圖個什麽?李紘是想外任,而且他曾經出使過契丹,去河北路正好合適,但王惟正的職務變動又為了什麽?度支副使的排名是在戶部副使之前,但也隻是個上朝班次而已,並沒有太大區別。
百思不得其解,徐平也不能在大內裏拉著王沿問個清楚,草草說過幾句話,便告辭隨著李璋走向皇宮深處。
到了延和殿外,小黃門通報過了,徐平整整衣冠,行禮如儀,進入殿內。
隻見皇上趙禎端坐在上,兩旁一邊是兩位宰相呂夷簡和王曾,另一邊是樞密使張士遜和副使李諮與王德用,下首坐著兩位翰林學士,晏殊和梅詢。
徐平上前行過了禮,趙禎吩咐看座,小黃門一起上了茶湯來。
此時已經過了中午,趙禎和幾位大臣退朝之後都沒有吃飯,趁著這個機會填一填肚子。徐平倒是不餓,到了這個世界這麽多年,他已經習慣白天隻吃兩頓飯了。
吃喝罷了,小黃門把東西撤了下去,才開始正式談事情。
趙禎道:“徐平,前兩日-你上了一道奏章,談到鹽鐵判官郭谘查看唐、汝、蔡三州行小鐵錢事之餘,細探地理,覺得可以引洛水入汴河,封汴口,如此一來能夠減少汴河裏的泥沙。朕與宰執大臣思考再三,覺得此事似乎有可行的道理,今日召你麵奏。”
徐平起身捧笏領命,正要開口奏事,趙禎又道:“還有一事,群牧使梅詢言你莊裏有育馬良法,可以用一匹好公母,讓百計母馬受孕。馬政一向為國家大計,如果此法真地可行,庶幾可以緩解軍馬之不足。今日招你來,兩件事情一起麵奏。”
說到這裏,趙禎又想起什麽事情,吩咐身邊的內侍:“前幾天徐待製的莊子裏上了今年種出來的西瓜,你去取幾個來,在座幾位大臣一起嚐鮮。”
內侍躬身領旨,帶了個小黃門出了延和殿。
徐平捧著笏站在那裏有些無奈,皇上跟自己說話的時候比較放鬆,想起一出來是一出,可把自己晾在這裏就有些尷尬了。
趙禎吩咐罷了,迴頭見徐平還站在那裏,忙道:“坐下說話,這裏不是前殿,盡可以放輕鬆。在座的大臣,都是平日見慣了的,不用太過拘禮。”
徐平謝恩,在位子坐了下來。心裏卻有些無奈,皇上年輕,覺得雙方都放鬆了有利於談話,在座的宰執大臣可未必這樣想。尤其是自己年紀輕輕就身登高位,最不想的就是讓人說輕浮無大臣禮,影響的不僅僅是名聲,還有自己的仕途。
推一本同群的書《大明1629》,這是一本朝代興亡史,且看一個穿越者從無到有,從小至大闖蕩明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