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不知道看天上的星星,會是個什麽樣子呢?”燕肅拿著望遠鏡,看著漸漸暗下來的天空,口中喃喃低語。


    作為醉心於科學發明的人來說,天上的日月星辰充滿了誘惑,它們各種各樣奇妙形態的變化,想想就讓人心醉。尤其是燕肅曾經長期觀察月相的變化,並最終發現了海潮與月相變化的緊密聯係,雖然解釋還帶著神秘色彩,兩者關係卻說得清楚明白。


    常年觀察天象的司天監人員,自然知道天體是不斷地運動變化著,他們要把觀測到的天象與渾天儀等測算結果校對,甚至準確地推算出日食月食。這個年代之所以曆法不斷地變更,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測算出來的日食月食與實際時間對不上,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偏差。同一天時刻不對還可以勉強,差一天以上就要改曆法了。


    在這些人員眼中,天象實際上沒有那麽神秘,哪怕是最流行的渾天說,也是認為日月星辰是圍繞著地球不斷地運動。能夠看見浩瀚的星空,是很多人的願望,解開自己觀測星空時心裏的無數疑團。雖然要把天象與五行學說附會,說災異等事,那些人的心裏未必就真這麽想,各種天象推算是要真正的數學知識和天象觀測相結合的。


    很多時候,針對觀測到的特別的天象,司天監的人員既要根據自古流傳的星占學典籍解釋,又要附合具體的朝政形勢。比如真宗景德四年五星連珠,司天監奏報的就是“五星聚而伏於鶉火”,帶有明顯的粉飾太平的政治意味。


    司天監下邊設置有天文院和鍾鼓院。鍾鼓院專職於定時辰,進牌等等事務,當然也兼職製作計時工具。而天文院則主要觀測天象,不管日裏夜裏,都有數十人不停歇地觀察著天象的變化,隨時與渾天儀的結果核對,並上報由專業人員分析。


    有了望遠鏡,這些人眼中的天象竟與從前大大不同。月亮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夠看清上麵的大致地形,不用瞎猜上麵有什麽了。五星也不再有神秘感,甚至一不小心就能看到以前肉眼看不到的其他太陽行星,星占學的內容還不知道要怎麽大改。最少那句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就不怎麽占得住腳了,無論《史記》和《漢書》都明言五星同出東方利於中國用兵,出西方利於外國,現在很可能多出兩星來,又該怎麽算?


    有了這些天文儀器,天象會看得更清楚,曆法會變得更精確,但言休咎的星占學者們就麻煩了,他們會發現許多以前不曾見到的天象,不知道要怎麽附會。


    但不管怎樣,對天空看得越清楚,神秘色彩就會越來越淡,對天的敬畏就會越來越輕,對人本身就會越重視,總不是一件壞事。


    拿著望遠鏡走到院子裏,燕肅吸了口氣,舉起來望著漸漸暗下來的天空。


    徐平不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什麽,隻見他神情嚴肅,甚至帶著一種神聖的莊嚴意味。這種感情是徐平不能理解的,這是時代的鴻溝。


    看了一會,燕肅把手中的望遠鏡放下,對徐平道:“徐待製,這望遠鏡,可以借給老朽帶迴去一兩天嗎?我與司天監丞楚衍友善,給他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到底是怎樣的。”


    “這有什麽,當然可以。能製出第一架來,就能製出更多來,後麵這種物事不會有多麽稀奇。”徐平本來想告訴他,自己還想試試其他幾種成像形式的,後來想想,先讓他到司天監那裏探探底也好,看他們的接受程度如何。


    第一架是最簡的凹——凸鏡形式,一般稱作伽利略式望遠鏡,結構簡單,製作起來也容易,但相應的體積大,放大倍數小,視野範圍也小。徐平還想試一試凸——凸鏡形式的,相對來說效果就好得多,不過成的是倒像,稱為開普勒式。


    徐平當然記不住這些名詞,但光學規律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真正需要的其實是數學知識。望遠鏡說白了就是兩鏡片焦點重合,從而擴大視野,放大視野中能夠看到的景象。需要的數學知識徐平還是具備的,不管凸鏡凹鏡,甚至不用是球麵鏡,就是橢圓麵鏡,拋物線麵鏡,或者雙曲麵鏡,徐平都能輕鬆算出焦點來。各種鏡片配合在一起,再與折射的三棱鏡配合,徐平都不知道自己可以造出多少種望遠鏡類和顯微鏡類的儀器來。隻是要看用處,看他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已。


    不過現在徐平最想做的,還不是這些,而是老花鏡,這才是賺錢的產品。


    這個年代,像徐平這樣二十多歲做到高官的人鳳毛麟角,不誇張地說,就是他以後什麽都不做,光憑著年齡和履曆就可以在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了。大多數的官員,都是要到四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才做到前行郎中和待製,這個時候的眼睛就花了。


    每次上朝,徐平身邊都是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眼睛看東西的狀態根本就不正常。如果有了老花鏡,不用說其他人,光朝中的高官大員就足以撐起一個巨大的市場。


    這種躺著賺錢的生意,怎麽能夠不做?被他賺了錢的人還要感恩戴德呢!


    與前世不同,近視鏡的意義很小。一是因為各種原因,近視的人雖然有,但絕對數量不多。再一個,近視的人年輕,苦哈哈的年輕讀書人也買不起這種奢侈品。


    老花鏡可就不同了,有這種需求的大多都是富貴員外,官員權貴,有需求,有消費能力。哪怕就是普通人家,兒女為了孝心,很多也會給父母買一副帶上。


    想想以後殿內議事,一群宰執大臣都帶著老花鏡,一本正經地看著奏章,那種景象越想越好笑。隻是不知道自己老了之後,會不會也落到這步境地。


    想到這裏,徐平問丘待詔:“前些日子,不是還讓待詔的高足磨了一些薄的鏡片出來嗎?不知磨好了沒有,我也有用處。”


    “好了,那些早就磨好了,那些容易的多。隻是副使說不急用,便就一直放在這裏。”丘待詔一邊說著,一邊轉身去取鏡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世富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化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化軍並收藏一世富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