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臣不拜!”
各種繁瑣儀式結束,徐平以一句不拜結尾。
石全彬笑盈盈地把聖旨交給徐平,口中道:“邕州偏遠,雲行一句不拜可是又要耽誤上大半年的時間。這樣吧,雖然不拜,一切都還是先行,等再有新的朝旨下來,補上就是。”
徐平道:“閣長說笑了,還是等朝旨。”
這種升遷,為臣的可不好大大方方一下就接受,不可能像徐平前世電視裏看到的那樣,感激涕零地來一句“謝主隆恩”。別說宋朝沒這規矩,有這規矩也不可能在第一道旨意來的時候說。
臣子事情做好是本份,升遷是君恩,所以第一次大多都要辭謝的。徐平需要上一道奏章表示自己有負聖恩,謙虛一番,不配這升遷。然後朝裏再有一道旨意下來,把徐平誇上一番,前旨照行,徐平才能真正升上去。
在第二道朝旨下來之前,這道聖旨會被徐平封在軍資庫裏,表示自己拒絕執行。等到再有旨意,接受之後才會移入筆架閣,
當然把第二步省掉的人也有,當官的誰不想升遷?多說一番話夜長夢多就沒地方哭了,所以有人裝傻第一次就接旨。這種人都會成為文人士大夫的笑談,甚至成為日後的把柄,徐平還沒饑渴到那種程度。
接了聖旨,徐平與石全彬分賓主做下,譚虎重新上了茶,兩人聊些閑話。
石全彬道:“其實,雲行不拜也好,邕州這裏的事情,與朝裏下旨的時候已是大相徑庭,也不知朝裏大員會怎樣想。”
徐平聽石全彬話裏有話,急忙問道:“閣長怎麽說?”
“哦,你還沒有接到樞密院的文書?我可是算著日子過來的,應該已經到了。你這次升遷,需與樞密院文字結合起來,才知意思。”
徐平聽了。心中已經隱隱感覺到這次隻怕是牽扯到什麽交易,石全彬是宮中皇帝身邊人,不好多說話,他也就不再問。
叫過譚虎。徐平吩咐他速速去查看有沒有樞密院行下來的重要文書。
朝中真正大事的決策,程序複雜,中書那裏不說,一道旨意下來,給事中簽“讀”。中書舍人簽“行”,宰相畫敕,皇帝的印,少了一步聖旨就下不來。樞密院簡單一點,也一樣要門下省審覆。這種大事,是不可能由一個內侍揣道聖旨出門就辦了。所以像石全彬這些人,出來宣的旨都是升遷、貶謫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尤其是升遷詔書,多用到他們。所謂的恩歸於上,怨歸於臣下。宰相就是給皇帝背鍋的。
如果這次升遷關係到什麽邊疆大事,也不會由石全彬來告訴徐平,而是要透過樞密院的管道,走正常的公文路線。
要不了多少時間,譚虎匆匆迴來,把一道樞密院的密文交給徐平。
徐平打開看過,臉色漸漸難看起來。把文看完,慢慢收起,對石全彬道:“我的升遷,原來是樞密院要換邕州這裏息事寧人嗎?”
石全彬端起茶杯喝茶。也不說話,隻是用眼睛看譚虎。
徐平心領神會,把密文交給譚虎,對他道:“把文書收入庫裏。出去陪著石閣長帶來的兩位黃門說話,不要冷落了他們。”
看著譚虎出去,石全彬道放下茶杯,歎了口氣:“雲行,你在邕州,離朝廷太遠。很多朝裏的事情不知曉。我們兩個相識多年,我有話也不瞞你。不過話說在這裏,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萬不可讓第三個人知道。”
“我明白,閣長應該知道我是什麽人,盡管說就是。”
“你坐過來,我們低聲說話。”
徐平挪椅子到石全彬身邊,把腦袋湊了上去。這場麵怎麽都讓徐平有一種商議陰謀的感覺,他是在地方主政一方習慣了的人,很不自在。
石全彬低聲道:“自去年冬天,太後身體時常不適,朝裏暗流湧動,比不得從前了。全賴官家宅心仁厚,外朝呂相公處事周全,才無風才浪,看起來一切如常。不過,太後身體欠安,朝政上就疏於過問,有的人心裏不安。”
“原來如此,閣長接著說。”
“樞密張相公是太後老人,多年前有恩於太後,如今位至使相,執掌樞密院。太後對朝政一問得少,張相公難免心裏不安,要找點事情出來。”
樞密使張耆是當年真宗皇帝未登基前藩邸的老人,十一歲時就伺候真宗皇帝,深得寵愛。劉太後被太宗嫌棄,逼著逐出太子府,便是暫住在他家。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侍奉劉太後相當恭謹,為以後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此時的張耆為昭德軍節度使兼侍中,前些日子又加尚書左仆射,以使相之尊執掌樞密院,可以說是到了臣子的頂點。
張耆的一切都來自於劉太後的扶持,所以劉太後一疏於政務,他的地位便跟著下降,尤其是與宰相呂夷簡比起來,真正的實權越來越少。
為了牽製呂夷簡,年初招了皇帝以前的老師李迪入中樞為次相,但依然擋不住呂夷簡的風頭。
此次邕州的事情,就是張耆鼓足了勁要與呂夷簡別苗頭。
三司和馮伸己、徐平這些邊官,覺得如今邕州兵強馬壯,對廣源州和交趾態度強硬,甚至不惜以武力解決。張耆為首的樞密院一方則是堅持認為應該繼續奉行真宗朝的政策,務求安靜,息事寧人。
這次樞密院下來文書,便是要求邕州不得擅起邊釁,撫綏諸蕃。文書中還答應封儂存福為廣源州節度使,節製田州波州,讓他牽製交趾。有了廣源州的牽製,又要求欽州放還招納的韋家兄弟,使交趾沒有理由生事。
為了不讓邕州的地方官反對這次決策,張耆甚至不惜讓步,讓徐平獲得這次特旨升遷的機會,轉運使章頻被人誣告兒子入獄的麻煩就此解決,還遷了一階官,馮伸己一樣由供備庫副使遷為崇儀副使。
問題這決策形成的時間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了,邕州的形勢早已天翻地覆。
聽完這些,徐平看著石全彬,苦笑道:“廣源州已經被我平定,儂存福父子俱被斬首,黨羽星散。樞密院下這道文書,已經是沒用了。現在就連諒州也已經被我平定,哪裏還怕交趾生事,真是莫名其妙!”
(晚上還有一章。)(未完待續。)
“臣不拜!”
各種繁瑣儀式結束,徐平以一句不拜結尾。
石全彬笑盈盈地把聖旨交給徐平,口中道:“邕州偏遠,雲行一句不拜可是又要耽誤上大半年的時間。這樣吧,雖然不拜,一切都還是先行,等再有新的朝旨下來,補上就是。”
徐平道:“閣長說笑了,還是等朝旨。”
這種升遷,為臣的可不好大大方方一下就接受,不可能像徐平前世電視裏看到的那樣,感激涕零地來一句“謝主隆恩”。別說宋朝沒這規矩,有這規矩也不可能在第一道旨意來的時候說。
臣子事情做好是本份,升遷是君恩,所以第一次大多都要辭謝的。徐平需要上一道奏章表示自己有負聖恩,謙虛一番,不配這升遷。然後朝裏再有一道旨意下來,把徐平誇上一番,前旨照行,徐平才能真正升上去。
在第二道朝旨下來之前,這道聖旨會被徐平封在軍資庫裏,表示自己拒絕執行。等到再有旨意,接受之後才會移入筆架閣,
當然把第二步省掉的人也有,當官的誰不想升遷?多說一番話夜長夢多就沒地方哭了,所以有人裝傻第一次就接旨。這種人都會成為文人士大夫的笑談,甚至成為日後的把柄,徐平還沒饑渴到那種程度。
接了聖旨,徐平與石全彬分賓主做下,譚虎重新上了茶,兩人聊些閑話。
石全彬道:“其實,雲行不拜也好,邕州這裏的事情,與朝裏下旨的時候已是大相徑庭,也不知朝裏大員會怎樣想。”
徐平聽石全彬話裏有話,急忙問道:“閣長怎麽說?”
“哦,你還沒有接到樞密院的文書?我可是算著日子過來的,應該已經到了。你這次升遷,需與樞密院文字結合起來,才知意思。”
徐平聽了。心中已經隱隱感覺到這次隻怕是牽扯到什麽交易,石全彬是宮中皇帝身邊人,不好多說話,他也就不再問。
叫過譚虎。徐平吩咐他速速去查看有沒有樞密院行下來的重要文書。
朝中真正大事的決策,程序複雜,中書那裏不說,一道旨意下來,給事中簽“讀”。中書舍人簽“行”,宰相畫敕,皇帝的印,少了一步聖旨就下不來。樞密院簡單一點,也一樣要門下省審覆。這種大事,是不可能由一個內侍揣道聖旨出門就辦了。所以像石全彬這些人,出來宣的旨都是升遷、貶謫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尤其是升遷詔書,多用到他們。所謂的恩歸於上,怨歸於臣下。宰相就是給皇帝背鍋的。
如果這次升遷關係到什麽邊疆大事,也不會由石全彬來告訴徐平,而是要透過樞密院的管道,走正常的公文路線。
要不了多少時間,譚虎匆匆迴來,把一道樞密院的密文交給徐平。
徐平打開看過,臉色漸漸難看起來。把文看完,慢慢收起,對石全彬道:“我的升遷,原來是樞密院要換邕州這裏息事寧人嗎?”
石全彬端起茶杯喝茶。也不說話,隻是用眼睛看譚虎。
徐平心領神會,把密文交給譚虎,對他道:“把文書收入庫裏。出去陪著石閣長帶來的兩位黃門說話,不要冷落了他們。”
看著譚虎出去,石全彬道放下茶杯,歎了口氣:“雲行,你在邕州,離朝廷太遠。很多朝裏的事情不知曉。我們兩個相識多年,我有話也不瞞你。不過話說在這裏,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萬不可讓第三個人知道。”
“我明白,閣長應該知道我是什麽人,盡管說就是。”
“你坐過來,我們低聲說話。”
徐平挪椅子到石全彬身邊,把腦袋湊了上去。這場麵怎麽都讓徐平有一種商議陰謀的感覺,他是在地方主政一方習慣了的人,很不自在。
石全彬低聲道:“自去年冬天,太後身體時常不適,朝裏暗流湧動,比不得從前了。全賴官家宅心仁厚,外朝呂相公處事周全,才無風才浪,看起來一切如常。不過,太後身體欠安,朝政上就疏於過問,有的人心裏不安。”
“原來如此,閣長接著說。”
“樞密張相公是太後老人,多年前有恩於太後,如今位至使相,執掌樞密院。太後對朝政一問得少,張相公難免心裏不安,要找點事情出來。”
樞密使張耆是當年真宗皇帝未登基前藩邸的老人,十一歲時就伺候真宗皇帝,深得寵愛。劉太後被太宗嫌棄,逼著逐出太子府,便是暫住在他家。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侍奉劉太後相當恭謹,為以後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此時的張耆為昭德軍節度使兼侍中,前些日子又加尚書左仆射,以使相之尊執掌樞密院,可以說是到了臣子的頂點。
張耆的一切都來自於劉太後的扶持,所以劉太後一疏於政務,他的地位便跟著下降,尤其是與宰相呂夷簡比起來,真正的實權越來越少。
為了牽製呂夷簡,年初招了皇帝以前的老師李迪入中樞為次相,但依然擋不住呂夷簡的風頭。
此次邕州的事情,就是張耆鼓足了勁要與呂夷簡別苗頭。
三司和馮伸己、徐平這些邊官,覺得如今邕州兵強馬壯,對廣源州和交趾態度強硬,甚至不惜以武力解決。張耆為首的樞密院一方則是堅持認為應該繼續奉行真宗朝的政策,務求安靜,息事寧人。
這次樞密院下來文書,便是要求邕州不得擅起邊釁,撫綏諸蕃。文書中還答應封儂存福為廣源州節度使,節製田州波州,讓他牽製交趾。有了廣源州的牽製,又要求欽州放還招納的韋家兄弟,使交趾沒有理由生事。
為了不讓邕州的地方官反對這次決策,張耆甚至不惜讓步,讓徐平獲得這次特旨升遷的機會,轉運使章頻被人誣告兒子入獄的麻煩就此解決,還遷了一階官,馮伸己一樣由供備庫副使遷為崇儀副使。
問題這決策形成的時間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了,邕州的形勢早已天翻地覆。
聽完這些,徐平看著石全彬,苦笑道:“廣源州已經被我平定,儂存福父子俱被斬首,黨羽星散。樞密院下這道文書,已經是沒用了。現在就連諒州也已經被我平定,哪裏還怕交趾生事,真是莫名其妙!”
(晚上還有一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