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具體困難,杜衍問王堯臣:“洛陽製的大車我等也見過,京師販夫走卒也多有人用,並沒看出有何特別之處。除了手藝之外,不知還有何機密之處?”
王堯臣從在洛陽的時候就與徐平一起興建這些場務,是個行家,聽了杜衍的話,取出先前準備好的紙張,分給眾人。上麵詳列了製一輛大車所要的材料,處理公藝,以及各種各樣的零件。這是最早徐平指導生產,後來眾人慢慢增添上去的技術文件。
眾人看過,王堯臣才道:“洛陽製的大車強過其他地方,便就是因為如此,製起來分外複雜。木材便要蒸煮晾曬之後數月才能使用,其間下料,切割,具有精細尺寸。各處分外精細才可,不然絕裝不起來,絕非匠人巧思可為。不隻是如此,為製大車,三司還設了許多場務。從車軸、軸承,到車輪、刹車,數十家通力而為才可製成一輛大車。前些日子一些小的場務,凡有大場務可製同類物事的,不少也已經發賣。鞏縣製車,用的就是三司場務裏的這無所不包之技,還用三司發賣出去的小場務,才能製出堪用的車來。”
不隻是車輛,洛陽城裏幾個上規模的產業,如紡織機械、一些農具等等,俱都是如此形成了規模產業。隨著工商改革,小的場務向民間發賣,產業隨之向民間擴散。以後的日子可以想見,借助三司這些場務的力量,洛陽民間工業將迅速發展。
官營工業因為其封閉性,發展到一定時間會形成瓶頸,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僅靠著製度和金錢刺激,很難從根本改變,封閉產業不能從外麵引入新血,不能麵臨外部的競爭和刺激,會慢慢失去活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潭死水難以保持活力。
這個過程本來應該還需要很長時間,三司的工商業還在大發展的時候,弊端都被掩蓋了起來。所以此次事發,三司反應才會如上強烈,一向忠厚的王堯臣,也堅決不許民間涉足自己的關鍵產業。徐平是不等不及,才提前改始了此次改革,把一部分工業主動向民間擴散。本來如果是擴散的農具產業是極好的,沒想到孫二郎得了王安石支持,首先向製大車產業下手。這是重工業,引起來的矛盾特別大。
徐平有前世的經驗,知道民間產業的形成,除了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有官營產業的溢出也非常重要。他前世打交道的許多農機產地,多是由某一個關鍵的農機大廠,在特定條件下,技術和人才轉移到了社會上,從而形成的。經過蓬勃發展之後,這些社會上發展起來的小產業,如果不能重新形成大廠,形成新中心,慢慢也會沉寂。由收到放,再由放到收,不斷地繼續一個又一個循環,才能保證經濟的正常增長。
看過了王堯臣遞過的文書,聽了他的話,眾人陷入思考當中,崇政殿一時沉寂下來。
有的人是真正明白了事情的複雜性,當然也有人根本就沒看清懂王堯臣遞過來的東西是什麽意思。懂了的不好說,不懂的不敢說,都沒有開口。
徐平道:“官不與民爭利是不對的。若說官員不許與民爭利還有道理,朝廷不與民爭利是何道理?治理天下,朝廷總是要用錢糧。節流總是有限度的,若是無處不可省,朝廷也就可以不要了,是也不是?又要輕徭薄賦,又要不與民爭利,朝廷的錢糧從哪裏來?總不能憑空變出來。我在三司多年,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不加賦,不爭民利而讓朝廷日用自足的辦法,大多對天下有更大的害處。節流不能夠空講,應當詳列條貫,一年哪些錢當花哪些不當花。節流是在列條貫的時候,而不能條貫出來之後,再空口去講。是以一年朝廷就用這麽多錢,不去奪民利,便就要加賦稅。所謂爭民利,爭的是勢力人家,工商大戶的利。真正細民的利,本就沒有,又向何處爭去?”
“加賦稅,天下之民,無論貧富,均受其害。三司營場務,是從富戶手中爭利,都一樣是用作朝廷治天下之費。何者可取,何者不可取,顯而易見。”
“由此可見,三司營場務本就是為了不苛求錢糧於細民,營利隻是手段。是故不當舍本逐末,死守三司之利不放。之所以要把小的官營場務發賣於民間,是因一切皆在三司手中,難免年深日久,事事苟且。因何?三司隻要滿足朝廷之費,便就足夠,以一定本錢賺出盡量多的利錢,並不苛求。而隻有百姓得利,手中有錢,所需之物才會愈來愈我,才會要天下盡心求治生產。此是放水養魚,於天下有利。”
“天下產業盡集於三司,固然不可,三司手中無產業,一切求於細民,也是不當。其間分寸拿捏,便是朝廷之政合適不合適。此次鞏縣要建大車,便是如此。三司因為匠人的一切本於場務,不許其為私人會社效力固然不當,任其隨意施為也是不當。是以,臣以為當讓鞏縣那個私社,與三司妥善商量,給出如何價錢,三司允其用自己的技術,用自己下屬的場務來製大車為是。隻要價錢商量得妥當了,此事可行。以後若有同樣的事情,皆可沿用此例。民間會社之間,也可比照辦理。”
簡單地說,技術轉讓費、專利費、市場準入,都是有價錢的。隻要其他會社給得起價錢,便就應當讓他們做。三司不能搞行政壟斷經營,而要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三司有國家資本支持,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競爭不過就有問題了。
徐平提出的這個辦法,首先獲得了呂夷簡的同意。這就跟禁軍的改革一個道理,把朝廷的某一部分搞成封閉集體,跟社會隔絕開來,早晚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弊端。不但是耽誤了社會發展,還形成了不融入社會的特殊人群,百害而無一利。
三司的產業,同樣要跟社會的其他產業一樣,雇人經營,雇人管理,雇人作工。產業是經濟組織,不是政府衙門,一切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官方隻要掌握財政權和人事權,其他事務可以放手,比照民間的會社經濟管理就是。
這些產業獲得的利潤,可以投入到社會的各項事業中去。用這種手段來籌措政權管理天下的一部分費用,而不要事事都靠稅賦。稅賦一加一減,無不引起天下震動。不如用這種手段,盡量減小因為經濟波動,而加在天下百姓身上的負擔。政權當向人民示恩,而盡量避免采用加稅的辦法,引致民眾怨恨。
王堯臣從在洛陽的時候就與徐平一起興建這些場務,是個行家,聽了杜衍的話,取出先前準備好的紙張,分給眾人。上麵詳列了製一輛大車所要的材料,處理公藝,以及各種各樣的零件。這是最早徐平指導生產,後來眾人慢慢增添上去的技術文件。
眾人看過,王堯臣才道:“洛陽製的大車強過其他地方,便就是因為如此,製起來分外複雜。木材便要蒸煮晾曬之後數月才能使用,其間下料,切割,具有精細尺寸。各處分外精細才可,不然絕裝不起來,絕非匠人巧思可為。不隻是如此,為製大車,三司還設了許多場務。從車軸、軸承,到車輪、刹車,數十家通力而為才可製成一輛大車。前些日子一些小的場務,凡有大場務可製同類物事的,不少也已經發賣。鞏縣製車,用的就是三司場務裏的這無所不包之技,還用三司發賣出去的小場務,才能製出堪用的車來。”
不隻是車輛,洛陽城裏幾個上規模的產業,如紡織機械、一些農具等等,俱都是如此形成了規模產業。隨著工商改革,小的場務向民間發賣,產業隨之向民間擴散。以後的日子可以想見,借助三司這些場務的力量,洛陽民間工業將迅速發展。
官營工業因為其封閉性,發展到一定時間會形成瓶頸,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僅靠著製度和金錢刺激,很難從根本改變,封閉產業不能從外麵引入新血,不能麵臨外部的競爭和刺激,會慢慢失去活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潭死水難以保持活力。
這個過程本來應該還需要很長時間,三司的工商業還在大發展的時候,弊端都被掩蓋了起來。所以此次事發,三司反應才會如上強烈,一向忠厚的王堯臣,也堅決不許民間涉足自己的關鍵產業。徐平是不等不及,才提前改始了此次改革,把一部分工業主動向民間擴散。本來如果是擴散的農具產業是極好的,沒想到孫二郎得了王安石支持,首先向製大車產業下手。這是重工業,引起來的矛盾特別大。
徐平有前世的經驗,知道民間產業的形成,除了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有官營產業的溢出也非常重要。他前世打交道的許多農機產地,多是由某一個關鍵的農機大廠,在特定條件下,技術和人才轉移到了社會上,從而形成的。經過蓬勃發展之後,這些社會上發展起來的小產業,如果不能重新形成大廠,形成新中心,慢慢也會沉寂。由收到放,再由放到收,不斷地繼續一個又一個循環,才能保證經濟的正常增長。
看過了王堯臣遞過的文書,聽了他的話,眾人陷入思考當中,崇政殿一時沉寂下來。
有的人是真正明白了事情的複雜性,當然也有人根本就沒看清懂王堯臣遞過來的東西是什麽意思。懂了的不好說,不懂的不敢說,都沒有開口。
徐平道:“官不與民爭利是不對的。若說官員不許與民爭利還有道理,朝廷不與民爭利是何道理?治理天下,朝廷總是要用錢糧。節流總是有限度的,若是無處不可省,朝廷也就可以不要了,是也不是?又要輕徭薄賦,又要不與民爭利,朝廷的錢糧從哪裏來?總不能憑空變出來。我在三司多年,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不加賦,不爭民利而讓朝廷日用自足的辦法,大多對天下有更大的害處。節流不能夠空講,應當詳列條貫,一年哪些錢當花哪些不當花。節流是在列條貫的時候,而不能條貫出來之後,再空口去講。是以一年朝廷就用這麽多錢,不去奪民利,便就要加賦稅。所謂爭民利,爭的是勢力人家,工商大戶的利。真正細民的利,本就沒有,又向何處爭去?”
“加賦稅,天下之民,無論貧富,均受其害。三司營場務,是從富戶手中爭利,都一樣是用作朝廷治天下之費。何者可取,何者不可取,顯而易見。”
“由此可見,三司營場務本就是為了不苛求錢糧於細民,營利隻是手段。是故不當舍本逐末,死守三司之利不放。之所以要把小的官營場務發賣於民間,是因一切皆在三司手中,難免年深日久,事事苟且。因何?三司隻要滿足朝廷之費,便就足夠,以一定本錢賺出盡量多的利錢,並不苛求。而隻有百姓得利,手中有錢,所需之物才會愈來愈我,才會要天下盡心求治生產。此是放水養魚,於天下有利。”
“天下產業盡集於三司,固然不可,三司手中無產業,一切求於細民,也是不當。其間分寸拿捏,便是朝廷之政合適不合適。此次鞏縣要建大車,便是如此。三司因為匠人的一切本於場務,不許其為私人會社效力固然不當,任其隨意施為也是不當。是以,臣以為當讓鞏縣那個私社,與三司妥善商量,給出如何價錢,三司允其用自己的技術,用自己下屬的場務來製大車為是。隻要價錢商量得妥當了,此事可行。以後若有同樣的事情,皆可沿用此例。民間會社之間,也可比照辦理。”
簡單地說,技術轉讓費、專利費、市場準入,都是有價錢的。隻要其他會社給得起價錢,便就應當讓他們做。三司不能搞行政壟斷經營,而要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三司有國家資本支持,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競爭不過就有問題了。
徐平提出的這個辦法,首先獲得了呂夷簡的同意。這就跟禁軍的改革一個道理,把朝廷的某一部分搞成封閉集體,跟社會隔絕開來,早晚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弊端。不但是耽誤了社會發展,還形成了不融入社會的特殊人群,百害而無一利。
三司的產業,同樣要跟社會的其他產業一樣,雇人經營,雇人管理,雇人作工。產業是經濟組織,不是政府衙門,一切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官方隻要掌握財政權和人事權,其他事務可以放手,比照民間的會社經濟管理就是。
這些產業獲得的利潤,可以投入到社會的各項事業中去。用這種手段來籌措政權管理天下的一部分費用,而不要事事都靠稅賦。稅賦一加一減,無不引起天下震動。不如用這種手段,盡量減小因為經濟波動,而加在天下百姓身上的負擔。政權當向人民示恩,而盡量避免采用加稅的辦法,引致民眾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