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拿來我幫你
去秦國當個美男公務員 作者:顏胖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兒昨日帶新婦迴門可還順利?”此時趙姬心中雖然著急,但還是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先拉拉別的家常。“一切順利,勞母後掛懷了。”趙姬滿意地點點頭道:“那孩子也的確有幾分姿色,母後見你們君後和睦也就放心了。”說完趙姬突然歎了一口氣。
趙政見她精神不好,忙問道:“母後身子不舒服麽?”趙姬搖搖頭道:“政兒,母後啊怕是老了。深秋清寒,母後近來覺得腿腳越發難受。聽說雍縣的棫陽宮內湯泉遍布,四季溫暖如春,母後想過去住一陣子。況如今宮中諸事母後要管也是力不從心,不如讓新婦接手,母後也樂得清閑,你看如何?”
“孩兒道是何事,原來是這樣,母後若是舍得孩兒,那便去罷。”趙姬失笑,點了點他那同自己形貌相似的鼻尖嗔道:“娶了新婦的人,倒還同母後撒起嬌來。”這世上能讓趙政卸下所有枷鎖的隻有兩個人——母親和趙高。在這兩個人麵前,他無須掩飾任何情緒。
相依為命多年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要遷宮,他雖不會拒絕,卻會感到不舍,所以那“幽怨”的語氣並不是裝出來的。不過也隻是那麽片刻,趙政很快就恢複了原本的樣子。想起母後不在這邊,自己同呂不韋周旋萬一出現什麽不可預料的後果也可及時讓人帶走母後護她周全,心中更是堅定了想法。他拉起母親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讓她安心:“母後早去早迴。”
鹹陽酒肆。
“誒誒,你們聽說了嗎?公子成蛟近來密謀……”
“噓小點聲兒。這事我也聽說了,隻不過這公子成蛟就是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娃,他還真懂什麽謀反?”
“我看啊,準是被人利用了,主謀另有他人。對了,你們知道麽?呂丞相常在宮中縱馬一事倒是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他絲毫不將咱們的小大王放在眼裏。而且他這幾年他主持編撰一個叫什麽……噢對,《呂氏春秋》的書,借此大肆招攬門客。昨日方才大成,今日就將書懸在各個城門口,對各國士子放出了話‘誰能改動一個字,賞千金’。
“千……千金,那有人去嗎?”
“有,瞧熱鬧的不少,各個城門口裏三層外三層擠滿了人,不過掛了這麽久,竟真的沒一個人能看出可以改動的地方。”
“此書真有如此神奇,竟找不出一處可刪改的?”
“我看未必,依呂丞相如今的地位,即便有,又有誰敢說出來?”
“這倒是。你一說我想起來了另一樁事,這些日子謀反的流言可不止傳了一個人。”
“你們是說公子成蛟背後是呂……”
“噓,慎言,慎言。”
國政殿。
“寡人近日聽到了一些流言。”年輕的君王說到此處頓了一頓,掃視了階下一轉,最終將目光落在了呂不韋和公子成蛟身上,又繼續說道:“這流言似乎與你們二位有關啊。”這段時間呂不韋主持編撰《呂氏春秋》花去了不少精力,是以應付朝中諸事常常力有不逮。
開始流言出來他隻當無傷大雅,又覺得既然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別人說長道短,也沒有如何分出精力去管這件事情。直到今日朝會前他才聽說,這事已經鬧得人盡皆知。又聽說他“目無長君”引得不少秦人為此感到憤慨。且還有人隱隱將此事同日前他傳成蛟的流言聯係在了一起……
而更未想到的是——此事他還未來得及做出的反應,今日朝會趙政就一反常態,如此直接地將這事提出來擺在了明麵上。從前在趙政麵前遊刃有餘的呂不韋,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見成蛟站出來,走到殿中戰戰兢兢地伏在地上,呂不韋略一猶豫,旋即也慢慢出列跪下。
打從趙政一臉平靜地將流言說出來,國政殿中不少大臣就開始蠢蠢欲動,隻是礙著呂不韋的麵子,一直不敢作聲。不過也有不服呂不韋之威的,諸如蒙驁、王翦這些武將。
從呂不韋招攬門客就可看出,他不喜武夫,隻愛文士。在朝堂之上就沒少和王、蒙二位針鋒相對。所以兩位戰功赫赫的將軍默不作聲,完全是不同他一般見識。倒是蒙驁之子蒙武,他向來直來直去,不管不顧地重咳了一聲。聲音迴蕩在鴉雀無聲的大殿裏,就顯得尤其地意味深長了。
然而呂不韋不為所動,自顧說道:“大王明察,臣近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秦國一統天下大局已定,然則卻從無一人想過之後又當何去何從?為找出答案,幾年來臣召集門客日夜不綴地編纂一書,以作綱舉目張之用。新書昨日方成,這期間臣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又如何還有別的精力……”說到這裏,呂不韋凜然抬頭。
趙政心中冷笑,便是沒有時間,也給自己塞了個女人,也對成蛟下了手,也敢在朝會上恣意打斷自己的話,代自己作出一切決定,若是有時間,又當如何?
原本呂不韋以為自己編書大成有足夠的理由說服年輕的君王,但是,當他的目光同年輕君王相遇的一瞬,他卻突然迷茫起來。如今的君王生得高大英挺,一身稚氣盡褪,目光威嚴淩厲,舉止端莊沉穩,再也不是記憶中那個事事順從他的孩童,怎可輕而視之?
是何時出現了這樣的變化?這幾年他編書昏了頭竟沒有察覺……如今迴想自己掌控他時種種強硬的態度,再看一旁伏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公子成蛟,呂不韋突然驚出了一身冷汗。
趙政見威懾的效果達到,見好就收,轉而緩了神情,平了語氣道:“呂相這些年為秦國披肝瀝膽,寡人時時記在心裏;而成蛟是寡人唯一的兄弟。寡人斷不至於聽信了那些讒言,不過……有句話說得好‘無風不起浪’,出了這樣的傳聞想必你們自己行止有虧也有責任,當罰。就罰丞相今後繼續為我秦國操勞,至於成蛟……你鎮日遊手好閑,罰你閉門一月,抄書百卷。兩位可有異議?”
趙政說到最後四個字時尾音上揚,頗有幾分不怒自威的味道,呂不韋聽了非但不覺得如何輕鬆,反而心中大石遲遲不能落下,不得不低下頭口稱:“大王明斷。”一旁的成蛟也趕緊迴道:“大王明斷。”那聲音竟帶了哭腔,聽得呂不韋心中一顫。成蛟這聲可不是裝出來的,想起自己事成得到的是何“獎賞”,心中當真是淒苦無比。
這次趙政不僅拉上呂不韋解了成蛟的危機,也借此對他起到了一定的提醒甚至是震懾的作用,可謂一石二鳥。朝會一散,趙政便在私底下安撫了成蛟,告訴他值守的士兵都是自己人,就是抄書得他自己抄。成蛟原本苦哈哈地往迴走,沒走幾步便聽他王兄說:“抄不完拿來我幫你。”他頓時就來了精神。
他這個王兄也不知哪裏學來模仿人寫字的本領,寫什麽像什麽,成蛟這麽想著不覺就問了出來。趙政一反常態,神情變得有些恍惚,將手探入懷中,摸到那把匕首以後喃喃道:“他教的……”他說的什麽成蛟沒聽真切,但是成蛟看到他說話時的目光是從未有過的柔和,雖然隻有那麽一瞬很快就恢複了原樣……
趙政一迴到曲台宮,桌案上便已擺上了呂不韋主持編撰的那部《呂氏春秋》,書是呂不韋派人送來的,說是頗為成功,趙政應該看看。等送東西的人退下,趙政不悅地問道:“這書真的無一人能刪改?”一旁的密衛答道:“臣派人打聽了,那書恐怕不是不能改,而是沒人敢改。”
“沒人敢啊……”趙政悶悶地沉吟道,旋即又吩咐道:“拿開,寡人不看。”旁邊的宮人見他臉色不好,也不敢怠慢,慌忙過去將那些竹簡抱起,然而還未走遠,卻又被他蹙眉喚住:“等等,放下罷。”
“諾。”趙政這讓反複的態度直讓一旁的宮們摸不著,不是才賭氣說不看麽,怎麽又讓放下了?
其實趙政改主意還是因為趙高從前說過的話:
撇開這點不談,書中有不少地方也是值得稱道的,你若僅憑他不同於你的部分見解就否定他的所有,那便是因小失大了……
你要說不喜歡總也得有個緣由,不看怎麽知道哪裏不好?
若你能終身銘記,不偏不倚地取用各家要義,也不枉我教了你這麽些年……
從前趙高說過的話,趙高教過的理,他盡數刻在腦海裏;同趙高相處的種種,經曆的種種,也更是全部印在心底。便是這麽多年身邊事物如日馳月驟變動不止,那些痕跡也不曾淡去分毫。所以他原本負氣吩咐宮人拿走那些東西,想到趙高便立馬改了主意。
起初趙政還看得有些漫不經心,越是往後卻越是被書中的精要之言吸引,雖然的確如密衛所說不是沒有可以刪改的地方,但是也不妨礙什麽。這一看,趙政就看到了晚上,不僅晝食未進,就連夕食也忘了。
“大王,王後求見。”趙政正看到精彩處,也沒聽清宮人說的什麽,隨口“嗯”了一聲。不多時耳邊便傳來一陣聒噪:“小童聽說大王看書忘了進食,心中著實擔憂,特地給大王做了……”趙政看書時神情格外專注,瞧著竟比平日更加俊朗,眼見他眸光一亮,似乎頗有所得,樂羋一時不察,心也跟著隨之一蕩。
“放著罷。”趙政依舊沒看她。迴過神來,樂羋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鼓起勇氣上前去將他手中的書抽了出來,細聲勸道:“大王,天色已暗,該休息了先用些東西吧。”趙政無意抬頭瞧見她手中的粥,又聞到了香氣也覺得餓了,也點點頭順了她的意。
吃完後趙政迴到寢殿,樂羋主動提出要服侍他寬衣。從前這些事他不喜歡假手他人,今日的確累得有些不想動,便點頭讓她做了,誰知樂羋無意在他袖中摸到一樣東西拿出來一看,發現竟是一把匕首,當下隨手丟棄在一旁道:“大王用來防身之物怎可如此粗陋,不如小童改天……”
誰知原本昏昏欲睡的趙政突然來了精神,躬身將那匕首拾起,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塵,鄭重地收在袖中,連看也不再看樂羋,沉聲道:“這東西不是你能動的。很晚了,你早些休息罷。”他說完,留下不知所措的樂羋頭也不迴地走了。
那一刻,連趙政也不知道為何,看趙高送他的東西被人棄擲在地,他心裏會覺得那般難受……
趙政見她精神不好,忙問道:“母後身子不舒服麽?”趙姬搖搖頭道:“政兒,母後啊怕是老了。深秋清寒,母後近來覺得腿腳越發難受。聽說雍縣的棫陽宮內湯泉遍布,四季溫暖如春,母後想過去住一陣子。況如今宮中諸事母後要管也是力不從心,不如讓新婦接手,母後也樂得清閑,你看如何?”
“孩兒道是何事,原來是這樣,母後若是舍得孩兒,那便去罷。”趙姬失笑,點了點他那同自己形貌相似的鼻尖嗔道:“娶了新婦的人,倒還同母後撒起嬌來。”這世上能讓趙政卸下所有枷鎖的隻有兩個人——母親和趙高。在這兩個人麵前,他無須掩飾任何情緒。
相依為命多年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要遷宮,他雖不會拒絕,卻會感到不舍,所以那“幽怨”的語氣並不是裝出來的。不過也隻是那麽片刻,趙政很快就恢複了原本的樣子。想起母後不在這邊,自己同呂不韋周旋萬一出現什麽不可預料的後果也可及時讓人帶走母後護她周全,心中更是堅定了想法。他拉起母親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讓她安心:“母後早去早迴。”
鹹陽酒肆。
“誒誒,你們聽說了嗎?公子成蛟近來密謀……”
“噓小點聲兒。這事我也聽說了,隻不過這公子成蛟就是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娃,他還真懂什麽謀反?”
“我看啊,準是被人利用了,主謀另有他人。對了,你們知道麽?呂丞相常在宮中縱馬一事倒是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他絲毫不將咱們的小大王放在眼裏。而且他這幾年他主持編撰一個叫什麽……噢對,《呂氏春秋》的書,借此大肆招攬門客。昨日方才大成,今日就將書懸在各個城門口,對各國士子放出了話‘誰能改動一個字,賞千金’。
“千……千金,那有人去嗎?”
“有,瞧熱鬧的不少,各個城門口裏三層外三層擠滿了人,不過掛了這麽久,竟真的沒一個人能看出可以改動的地方。”
“此書真有如此神奇,竟找不出一處可刪改的?”
“我看未必,依呂丞相如今的地位,即便有,又有誰敢說出來?”
“這倒是。你一說我想起來了另一樁事,這些日子謀反的流言可不止傳了一個人。”
“你們是說公子成蛟背後是呂……”
“噓,慎言,慎言。”
國政殿。
“寡人近日聽到了一些流言。”年輕的君王說到此處頓了一頓,掃視了階下一轉,最終將目光落在了呂不韋和公子成蛟身上,又繼續說道:“這流言似乎與你們二位有關啊。”這段時間呂不韋主持編撰《呂氏春秋》花去了不少精力,是以應付朝中諸事常常力有不逮。
開始流言出來他隻當無傷大雅,又覺得既然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別人說長道短,也沒有如何分出精力去管這件事情。直到今日朝會前他才聽說,這事已經鬧得人盡皆知。又聽說他“目無長君”引得不少秦人為此感到憤慨。且還有人隱隱將此事同日前他傳成蛟的流言聯係在了一起……
而更未想到的是——此事他還未來得及做出的反應,今日朝會趙政就一反常態,如此直接地將這事提出來擺在了明麵上。從前在趙政麵前遊刃有餘的呂不韋,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見成蛟站出來,走到殿中戰戰兢兢地伏在地上,呂不韋略一猶豫,旋即也慢慢出列跪下。
打從趙政一臉平靜地將流言說出來,國政殿中不少大臣就開始蠢蠢欲動,隻是礙著呂不韋的麵子,一直不敢作聲。不過也有不服呂不韋之威的,諸如蒙驁、王翦這些武將。
從呂不韋招攬門客就可看出,他不喜武夫,隻愛文士。在朝堂之上就沒少和王、蒙二位針鋒相對。所以兩位戰功赫赫的將軍默不作聲,完全是不同他一般見識。倒是蒙驁之子蒙武,他向來直來直去,不管不顧地重咳了一聲。聲音迴蕩在鴉雀無聲的大殿裏,就顯得尤其地意味深長了。
然而呂不韋不為所動,自顧說道:“大王明察,臣近年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秦國一統天下大局已定,然則卻從無一人想過之後又當何去何從?為找出答案,幾年來臣召集門客日夜不綴地編纂一書,以作綱舉目張之用。新書昨日方成,這期間臣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又如何還有別的精力……”說到這裏,呂不韋凜然抬頭。
趙政心中冷笑,便是沒有時間,也給自己塞了個女人,也對成蛟下了手,也敢在朝會上恣意打斷自己的話,代自己作出一切決定,若是有時間,又當如何?
原本呂不韋以為自己編書大成有足夠的理由說服年輕的君王,但是,當他的目光同年輕君王相遇的一瞬,他卻突然迷茫起來。如今的君王生得高大英挺,一身稚氣盡褪,目光威嚴淩厲,舉止端莊沉穩,再也不是記憶中那個事事順從他的孩童,怎可輕而視之?
是何時出現了這樣的變化?這幾年他編書昏了頭竟沒有察覺……如今迴想自己掌控他時種種強硬的態度,再看一旁伏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公子成蛟,呂不韋突然驚出了一身冷汗。
趙政見威懾的效果達到,見好就收,轉而緩了神情,平了語氣道:“呂相這些年為秦國披肝瀝膽,寡人時時記在心裏;而成蛟是寡人唯一的兄弟。寡人斷不至於聽信了那些讒言,不過……有句話說得好‘無風不起浪’,出了這樣的傳聞想必你們自己行止有虧也有責任,當罰。就罰丞相今後繼續為我秦國操勞,至於成蛟……你鎮日遊手好閑,罰你閉門一月,抄書百卷。兩位可有異議?”
趙政說到最後四個字時尾音上揚,頗有幾分不怒自威的味道,呂不韋聽了非但不覺得如何輕鬆,反而心中大石遲遲不能落下,不得不低下頭口稱:“大王明斷。”一旁的成蛟也趕緊迴道:“大王明斷。”那聲音竟帶了哭腔,聽得呂不韋心中一顫。成蛟這聲可不是裝出來的,想起自己事成得到的是何“獎賞”,心中當真是淒苦無比。
這次趙政不僅拉上呂不韋解了成蛟的危機,也借此對他起到了一定的提醒甚至是震懾的作用,可謂一石二鳥。朝會一散,趙政便在私底下安撫了成蛟,告訴他值守的士兵都是自己人,就是抄書得他自己抄。成蛟原本苦哈哈地往迴走,沒走幾步便聽他王兄說:“抄不完拿來我幫你。”他頓時就來了精神。
他這個王兄也不知哪裏學來模仿人寫字的本領,寫什麽像什麽,成蛟這麽想著不覺就問了出來。趙政一反常態,神情變得有些恍惚,將手探入懷中,摸到那把匕首以後喃喃道:“他教的……”他說的什麽成蛟沒聽真切,但是成蛟看到他說話時的目光是從未有過的柔和,雖然隻有那麽一瞬很快就恢複了原樣……
趙政一迴到曲台宮,桌案上便已擺上了呂不韋主持編撰的那部《呂氏春秋》,書是呂不韋派人送來的,說是頗為成功,趙政應該看看。等送東西的人退下,趙政不悅地問道:“這書真的無一人能刪改?”一旁的密衛答道:“臣派人打聽了,那書恐怕不是不能改,而是沒人敢改。”
“沒人敢啊……”趙政悶悶地沉吟道,旋即又吩咐道:“拿開,寡人不看。”旁邊的宮人見他臉色不好,也不敢怠慢,慌忙過去將那些竹簡抱起,然而還未走遠,卻又被他蹙眉喚住:“等等,放下罷。”
“諾。”趙政這讓反複的態度直讓一旁的宮們摸不著,不是才賭氣說不看麽,怎麽又讓放下了?
其實趙政改主意還是因為趙高從前說過的話:
撇開這點不談,書中有不少地方也是值得稱道的,你若僅憑他不同於你的部分見解就否定他的所有,那便是因小失大了……
你要說不喜歡總也得有個緣由,不看怎麽知道哪裏不好?
若你能終身銘記,不偏不倚地取用各家要義,也不枉我教了你這麽些年……
從前趙高說過的話,趙高教過的理,他盡數刻在腦海裏;同趙高相處的種種,經曆的種種,也更是全部印在心底。便是這麽多年身邊事物如日馳月驟變動不止,那些痕跡也不曾淡去分毫。所以他原本負氣吩咐宮人拿走那些東西,想到趙高便立馬改了主意。
起初趙政還看得有些漫不經心,越是往後卻越是被書中的精要之言吸引,雖然的確如密衛所說不是沒有可以刪改的地方,但是也不妨礙什麽。這一看,趙政就看到了晚上,不僅晝食未進,就連夕食也忘了。
“大王,王後求見。”趙政正看到精彩處,也沒聽清宮人說的什麽,隨口“嗯”了一聲。不多時耳邊便傳來一陣聒噪:“小童聽說大王看書忘了進食,心中著實擔憂,特地給大王做了……”趙政看書時神情格外專注,瞧著竟比平日更加俊朗,眼見他眸光一亮,似乎頗有所得,樂羋一時不察,心也跟著隨之一蕩。
“放著罷。”趙政依舊沒看她。迴過神來,樂羋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鼓起勇氣上前去將他手中的書抽了出來,細聲勸道:“大王,天色已暗,該休息了先用些東西吧。”趙政無意抬頭瞧見她手中的粥,又聞到了香氣也覺得餓了,也點點頭順了她的意。
吃完後趙政迴到寢殿,樂羋主動提出要服侍他寬衣。從前這些事他不喜歡假手他人,今日的確累得有些不想動,便點頭讓她做了,誰知樂羋無意在他袖中摸到一樣東西拿出來一看,發現竟是一把匕首,當下隨手丟棄在一旁道:“大王用來防身之物怎可如此粗陋,不如小童改天……”
誰知原本昏昏欲睡的趙政突然來了精神,躬身將那匕首拾起,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塵,鄭重地收在袖中,連看也不再看樂羋,沉聲道:“這東西不是你能動的。很晚了,你早些休息罷。”他說完,留下不知所措的樂羋頭也不迴地走了。
那一刻,連趙政也不知道為何,看趙高送他的東西被人棄擲在地,他心裏會覺得那般難受……